《雍正王朝》太后乌雅氏,为什么至死不见雍正皇帝的年妃?

历史新河流


太后到死都不想见年妃说明她对年妃恨之入骨。

其实从年妃的角度来讲,确实有代人受过的委屈。仅从电视剧来看,不只太后,连雍正都拿年妃出气。比如年羹尧打了胜仗回来,进京陛见的时候:雍正看到那些将军都大热天穿戴盔甲,于是令他们卸甲。雍正自以是恩命,没想到结果出人意料自己被打脸。只有年羹尧说卸甲的时候将军们才敢卸甲。于是雍正回头就到后宫找年妃撒气,让年妃脱衣服。

太后恨年妃的原因应该是在于康熙末年,太后的心肝小儿子、皇十四子胤禵做了“大将军王”率兵到西北平叛的时候开始的。那些在雍正的谋求下年羹尧做了川陕总督,作为西北要员对于大将军王胤禵在西北的进展是有很大作用的。或者说从那时,年羹尧作为雍正的安排就已经抄了胤禵的后路。

康熙驾崩,胤禵回京奔丧,胤禵表现得很无礼。太后不说规劝小儿子,自己反倒暗恨上了年羹尧。因为胤禵一走年羹尧就掌管了抚远大将军的印务,等于是在雍正授意下夺权了。而且还和延信一起掌管抚远大将军军务。再过半年,雍正干脆把西北的军事指挥权全交给年羹尧了,年羹尧这时候还还是川陕总督。当年十月年羹尧自己成了抚远大将军。

看年羹尧的升迁之路,太后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是大儿子偏袒自己的奴才黑了亲弟弟。太后不敢恨大儿子,只能恨年羹尧。恨年羹尧抓不着他,那就只能恨他妹妹。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主要还是年妃自己柔顺软弱任人宰割,所以柿子捡软的捏,人捡老实的欺负,太后不恨她恨谁?还在雍王府的时候,年秋月喜欢邬先生就不敢说,被迫给雍亲王做侧福晋,证明她是个忍气吞声的人。再有雍正自己都作践年妃让她脱衣服,太后作为婆婆以儿子对年妃的态度为标准,所以才摆明了就不待见年妃。如果雍正旦凡能回护年妃一点,太后也不至于这么理直气壮地给年妃下不来台。


沅汰历史


康熙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都是由乌雅氏所生。但是,兄弟二人在政治主张等方面有极大的分歧,作为母亲的乌雅氏并没有很好的疏通关系,反而一味偏袒小儿子,这也导致兄弟二人不和的局面始终未能化解。

《雍正王朝》中,在太子第一次被废后,八爷党推举八爷为新太子过程中,十三爷和十四爷在乾清宫在大打一架,惊动了圣驾,而十四爷却始终嘴硬不松口,气的康熙拿剑就砍,而关键时刻四爷胤禛一把捏住剑锋,血流不止,康熙才忍了口气。

而后,乌雅氏带着两个儿子来给气坏了身子的康熙爷请安认错,康熙看了两个儿子,沉思了一下,就封乌雅氏为“德妃”。

其实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乌雅氏注定是母凭子贵,但是到底凭哪个儿子呢?康熙心里清楚,乌雅氏心里却不清楚!

因为,在乌雅氏心中,他始终更爱自己的小儿子,毕竟小儿子是在自己身边长大的,而大儿子却是由别人养大,故而大儿子胤禛显得生分,小儿子胤禵才更亲切。

故而,乌雅氏就更偏爱自己的小儿子,觉得自己的小儿子更优秀,觉得自己的小儿子才更有机会成为未来的继承人。



青海罗布藏丹增叛乱,西北告急,康熙叫人拟旨:推荐一名皇子到西北做大将军,享受王的待遇,回京后,另有重用!

众皇子议论纷纷,八爷党认定谁做了“大将军王”谁就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四爷也很着急,自己除了一个十三弟就没有可依赖的人,而十三弟更应该在自己身边。

正当四爷不知如何是好时,李卫来了,他告诉四爷他手中还有一张王牌,就是年羹尧。十四爷做“大将军王”,可以让年羹尧做“陕甘总督”,一切粮草军务都要经过年羹尧之手,这样年羹尧直接就卡住了十四爷的喉咙,四爷如同醍醐灌顶。

于是,他推荐十四爷“大将军王”,推荐年羹尧做了“陕甘总督”。

但是年羹尧这个人可不是很好管,一旦离开京城,山高皇帝远的,指不定做出不利于自己的事,所以必须要与年羹尧有政治条件:结为姻亲!

于是,四爷立即纳了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为妾,四爷和年羹尧就有了姻亲关系。

后来,十四爷在西北处处受到年羹尧掣肘,让这个“大将军王”有苦说不出。而这一切乌雅氏也看在眼里,本着对胤禵的疼爱,他就对胤禛的安排更加不理解,故而更加厌恶痛恨年羹尧。因为年羹尧的存在,才让自己的小儿子处处受制。

最终,康熙驾崩,四爷继位,是为雍正皇帝。而“大将军王”胤禵却远在西北,被年羹尧限制着,已然错过了最好时机。本来,作为母亲,乌雅氏知道胤禛继位应该很开心,但事实不是这样,她却表现的很不正常,不接受皇太后的册封,不认可新皇帝,甚至想着给康熙殉葬。乌雅氏的种种表现,却让新皇帝雍正着实下不了台,但是,她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又必须维护着她。这样,雍正和胤禵的关系完全都不可能调和!




乌雅氏的种种表现让雍正下不了台,也让雍正很没面子。特别是雍正让胤禵去给康熙守陵,乌雅氏甚至要跟着胤禵一起去,可见乌雅氏对胤禵的爱以及对胤禛的恨!

随后,她把对胤禛的恨全部施加在年羹尧身上,因为她觉得年羹尧才是她小儿子胤禵没有得到皇位的主要原因,于是她就迁怒年家人。

而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已经是雍正的妃子,也就是乌雅氏的儿媳,但是乌雅氏从来都对年妃没有任何的好脸色,她心眼小,就始终恨年家人。

当然,乌雅氏虽然作为皇太后,着实少了皇太后的气量,自己的儿媳妇,她就始终拒绝不见,甚至到死的时候都始终不愿意见一下年妃,不给年妃孝敬的机会。当然,年妃着实受委屈了。这一切本来和年妃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因为她哥哥是年羹尧。

乌雅氏的所作所为是让自己出气了,但着实不成体统,作为皇帝的母亲,过多的参与朝堂的政事,这本身就不应该,而对自己大儿子皇位的合法性提出质疑,这绝对不通情理。

而把气撒在年妃身上,这本身又是对雍正的打脸,又让年妃不痛快。可见这个女人真是“德不配位”,明显康熙加封的“德妃”是看在她儿子面上,而她真的“德”差的太远。做人做事着实没有一点的格局,可以说她对胤禵有多爱就对胤禛有多恨,她的偏心让兄弟关系更加势不两立,这一切的后果与乌雅氏息息相关。




忠肝义胆岳老三


第72期总680期

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上期回答了康熙帝热河狩猎皇子们跪在戒得门前等待处理假调兵符案。

这次有网友问到太后乌雅氏为什么至死不见雍正皇帝的年妃,我想其中必定有原因!

太后乌雅氏这是怎么了?婆媳关系闹得这么僵,是雍正侧妃年秋月不孝顺,还是太后乌雅氏找毛病?

这得从西北军事吃紧开始说,刚刚登基不久的雍正皇帝有很多棘手的问题需要处理,康熙帝驾崩后只留下不到一千万两百银,雍正王朝的龙椅还没坐热就来报说西北的叛军罗卜藏丹曾又起兵反叛朝廷。

这个是个大事,不得含糊,雍正皇帝曾经问过李卫,西北军事派谁去最好,李卫也说:只有两个人选,首选当然是十三爷胤祥,随后又加一句;十三爷胤祥也离不开你,因为皇上这里需要十三爷。



【雍正说:还想着大将军王】

其次李卫推荐了年羹尧,看来李卫是对的,不考虑成熟他是不会说,雍正皇帝与李卫想的一样,没有别的人选,只年羹尧最合适。

十四阿哥胤禵这个大将军王回京奔丧后就被雍正皇帝以加封亲王给先皇守陵为名将其软禁了。

这位康熙皇帝留下来的雍正皇帝亲生母亲,现在的太后乌雅氏,本就对她这位儿子四阿哥胤禛的登基做皇帝有想法,现在又把小儿子胤禵的大将军王给拿下了。

乌雅氏心理这个堵,所以就把气撒到年羹尧的妹妹,雍正皇帝的后妃年氏身上!

【把大将军王让你弟弟干】

实际上,自打康熙皇帝驾崩,这位雍正皇帝与十四阿哥胤禵的亲生母亲乌雅氏就没消停过!

起先是不受太后封号,受了封号要天天见小儿子,又哭死溺活要去给先帝陪葬,然后又要与小儿子胤禵一起去守陵,太后乌雅氏闹得不可开交,朝廷上下也议论纷纷。

估计要不是雍正皇帝的亲妈,以雍正皇帝这脾气必然给她废了,撵出宫去,看来亲妈作起来,皇帝也没办法!

这不是:太后乌雅氏病得不轻,还念念不忘雍正皇帝的后妃年氏。

【乌雅氏问:年氏呢?】

这日,十四阿哥胤禵回来了,目的是看望母后,无可非议,准奏!

可是到了后宫就提起大将军王一事,说着又扯到年羹尧的身上,本来最近弹劾年羹尧的奏折如同雪片一样,让雍正皇帝自顾不暇。

太后乌雅氏知道后就抓住了把柄,打仗还需亲兄弟,要不是这年羹尧,小儿子胤禵还是大将军王!

这让雍正皇帝非常生气,认为是十四阿哥胤禵在太后乌雅氏面前捣鬼,念念不忘他这个大将军王位置要造反!

太后乌雅氏死了,死前有遗嘱,不见雍正嫔妃年氏,这位皇帝的嫔妃在太后殡天不参加是何道理!

【太后至死不见的年妃】

本人以为:太后乌雅氏在儿子雍正皇帝与小儿子胤禵之间没有做到一位母亲的责任,没有在二个儿子之间进行有效的调节,造成了君臣之间,乃至亲兄弟的不睦。

至于用谁做大将军,那是朝廷的事,满清王朝有制度,后宫人等不得干政,否则杀无赦!可是太后乌雅氏,那是皇帝的母亲。

在雍正朝,关于太后乌雅氏的死,最后留下了很多谜团,本来雍正皇帝在继位皇帝的问题上非议很多,最大的非议就是纂权,雍正皇帝的母亲这样一闹,又增添了色彩!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关予回答《雍正王朝》的详细解剖还在后面,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带你继续解剖分析雍正朝!欢迎网友一起评论、互动、留言!


日尧居k古史


后宫历来不得参与朝政,因此宫中也禁止任何人向太后传递外界的事情。但是十四阿哥以借探母为由,偷偷跟太后打年羹尧的小报告。太后乌雅氏因怒迁恨,就把火气全部撒到年妃身上了。

太后不见年妃,就跟雍正让年妃卸甲是一个意思,母子被年羹尧气炸了,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把火气撒到无辜的年妃身上。


十四阿哥向太后说,年羹尧在平定青海叛乱之后恃宠而骄、欺君罔上。不仅吃饭要像皇帝一样传膳,睡女人也要跟皇帝一样翻牌子,屁股下面坐的也是康熙爷当年坐过的御座。全无人臣之礼!

更关键的是,老十四的大将军王就是被年羹尧给顶替了,当年他在西北当大将军王,也没有年羹尧摆那么大的谱。现在太后看到小儿子过的这么委屈,大儿子潜邸时期的包衣奴才反倒过的锦衣玉食的生活。老太太的心理不平衡了……


因而,老太后先是让年妃从她面前消失,继而在弥留之际,不许年妃戴孝。太后灵堂诸人都可以跪拜,却独不许年妃跪拜。这都是老太太在撒气,发泄心中对雍正不公平对待老十四的怨恨。

其实我们知道,电视剧里面的年妃是个苦命的人。本来钟意邬思道,一直到最后都想跟邬思道远走高飞,却被当哥的年羹尧当做筹码,卖给了主子爷。

如果年秋月跟着邬思道,或许就不会有后面的人生悲剧了。记得有一次邬先生教弘时和弘历背书,饭菜都凉了还没背好,大福晋和十三爷轮番去请也没请动,还是四爷出主意让秋月出马,轻松搞定。

年秋月对邬思道的感情,就像少女对大叔的崇拜,她喜欢上了沉稳睿智的邬先生,而邬先生心里也是明白的。可年羹尧的崛起让他看到了秋月的宿命,他告诉年秋月,你终究是四爷的人,早早断了她的念想。

可悲的是,年秋月只是主子爷拉拢年羹尧的一枚棋子,而主子爷对这枚棋子也没有多少男女间的感情。新婚之夜都还在锁眉盘算着自己的政治生涯,却把棋子独自丢在了空房之中,黯然神伤。



后来,原来的四爷成了皇上,她自己也就被封了年妃,哥哥打了胜仗,自己又荣升贵妃。有恩宠就有苦屈,后来哥哥恃功忘本,雍正尚需用他,只好隐怒不发,转身把怒火全泄在了秋月身上。秋月的后半生,仿佛是在用无尽的泪水来偿还这个脱去奴身的尊贵身份。再后来年羹尧失去了利用价值,雍正终于动手,秋月也失去了最后一点儿利用价值,成了一枚弃子被丢落在深宫,无人问津。

即使这样还不够,太后始终怨念年家,认为是年家抢了大将军的头衔而让自己的亲生骨肉相残,临了又把气撒到了秋月身上,给了秋月最后一击,这次终于击垮了秋月。



年妃奄奄一息时,雍正忠于良心发现,来看望她。对于这个棋子,雍正从来没有过感情,谈不上辜负,却有着近似亲情的一种愧疚。再冷漠的政治家也会有心软疲惫的时候,年羹尧再大的罪,与他的妹妹无关。

看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人,雍正的眼神流露出的含义是复杂的,读不出是怒还是怜。而一向沉默的年妃,明知道不可能,还是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大胆的向主子提了两个不可能答应她的要求:不要杀年羹尧;告诉邬先生,自己要走了。

这是她一生中,鼓足了勇气,说的最大胆的两句话……



一向冷面的雍正听完年妃的遗言,也不禁默默流泪了。这是全剧里面,除了自己的母亲,太后过世外。雍正唯一的一次,为一个女人流下了眼泪。

电视剧中的年妃,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也是她最浪漫的时光,都是在服侍邬思道期间。只有那个时候的年妃,才能看得到她,发自内心的笑容。


Mer86


说白了,乌雅氏是有火乱撒。她一直想让自己的小儿子胤禵当大将军王,去西北帮朝廷平定罗卜藏丹曾,结果雍正却派了年羹尧。她没法朝年羹尧撒火,只能朝年羹尧的妹妹年妃撒火了。

在《雍正王朝》中,太后乌雅氏一共生了两个儿子,一为老四胤禛,一为老十四胤禵,而她最疼最中意的还是老十四胤禵。



我们从剧中看到,每次乌雅氏一见老十四胤禵来了,就喜笑颜开的。而康熙驾崩之后,自己的儿子胤禛继位,乌雅氏好像也不太高兴,而老十四从西北奔丧回来,对新君不敬,乌雅氏却紧张得要死,而且一味维护。

这是为啥呢?我们总能发现,就算是在普通人家里,妈妈也都比较偏爱小儿子,而大儿子往往为家里出力最多,还得不到偏爱。当然这只是人性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老四胤禛一出生便被抱走,交给惠妃抚养,而老十四胤禵则是她一手养大,自然对胤禵更亲近一些。



所以,乌雅氏当然希望自己的小儿子能建功立业,取得成功。不过,康熙却将皇位传给了老四,老十四还总是忤逆,于是乌雅氏便总是想法子替老十四说情,还惦记着谋个好差事给老十四。

很快,西北陷入战乱,朝廷要迅速派一位大将平叛。乌雅氏便希望胤禛能让老十四去率军平叛,这样她的两个儿子不就成了打虎亲兄弟了吗?但胤禛却派了年羹尧去,这令乌雅氏很是伤心,甚至为此而病倒。

后来西北大捷,年羹尧越发骄纵起来,雍正无奈,只好将其连降十八级,打发他去看城门去了。乌雅氏得知,很是生气,一病不起,想着之前要是雍正听她的话,派老十四去西北,那就不会有年羹尧这场灾祸了。



但她又没法把这火撒到年羹尧和雍正身上,便只好撒在了无辜的年妃身上。

她说:“你走!我不想见到你!”


达摩说


中国的社会不太讲法制,而讲究“孝顺”。人们对未来究竟如何并没有那么关心,大家更关心的是眼下的关口是否大家都有面子。

康雍乾盛世,过去的史书大都写康乾盛世,人们有意识地将雍正抹去,表达了对雍正为人的不满。张廷玉、李卫、田文静、年羹尧都是历史上的干才,但人们对他们的评价却并不高,究其原因,就在于雍正本人不讨喜啊😄

乌雅氏与众人不同,别人还需要装一下,给雍正和他的心腹们一点面子,老太后却没这个顾虑。倘若田文静家有人在宫中,老太太也不会有好脸色。秋月可怜,连一个陪绑的都没有,受这老太太的,受胤禛的,婚前依恋的那个瘸子也是个没有担当的东西。

命运这东西,总是爱捉弄苦命的人。不过,倘若从雍正时期汉人的角度去看,年妃的命已经不错了。有些人,生来就是讨债的;有些人,生来就是负债的!


追求一句中的



乌雅氏与年妃,表面上看是婆媳关系,婆媳之间应该有的矛盾一点都没少,可那是在平常百姓家,倘若将着婆媳二人搬到皇上家,哎?那就不普通了,这表面和背后,可差着好几层意思呢。


年妃,在《雍正王朝》中本名叫年秋月,是乌雅氏的儿媳妇儿,乌雅氏有两个儿子,一个叫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一个叫胤禵,被康熙封为大将军王,而这年秋月则是胤禛的嫔妃,按道理,乌雅氏应该喜欢年妃啊,自己儿子当皇上,年妃的哥哥年羹尧出了不少力,可谁知,问题就出在这,出在年妃的哥哥年羹尧身上。

我们都知道,虽说胤禛和胤禵是乌雅氏的儿子,但乌雅氏一直都只疼爱胤禵,其原因就是因为胤禛在乌雅氏生下没多久,就被康熙安排到皇后佟佳氏那抚养了,也就是说乌雅氏只能算是胤禛的生母,若不是佟佳氏死的早,胤禛登基当上皇帝后,乌雅氏肯定当不了皇太后。


说回乌雅氏和两个儿子的关系,因为乌雅氏一直疼爱胤禵,所以,也就一直都盼着胤禵能有出息及好的发展,这不,乌雅氏和胤禵的时机来了,西北战乱,大清告急,可偏偏当时可以带兵打仗的将军很少,如此情况下,康熙最后将帅印给了当时的十四阿哥,也就是胤禵,并封胤禵为大将军王,出征西北。康熙给予胤禵如此高的封号和待遇,不仅让众多阿哥们产生了错觉,也让活在后宫的乌雅氏产生了错觉:我儿胤禵这是要做储君了啊。

你还别说,乌雅氏还真猜对了,她的儿子不仅当了储君,最后还顺利的登上了皇位,但可惜,不是胤禵,而是大儿子胤禛,按道理,乌雅氏应该开心啊 ,至少自己不用像康熙的其他嫔妃们,寂寞的安度晚年了啊,乌雅氏不仅可以涨一级,且还能受到很高的待遇啊。可谁曾想,乌雅氏不仅不接受雍正给自己皇太后的身份,还不认雍正,在康熙的灵堂上,带头大闹。其原因就是因为她觉得胤禛抢了她小儿子胤禵的皇位,觉得胤禛得位不正,不承认雍正这个皇帝。

再加上,胤禵从大西北回来奔丧后,因惹怒了雍正,直接被雍正指派去看守皇陵了,这在乌雅氏看来,更是不可接受的啊,胤禵是谁啊,我乌雅氏的宝贝儿子啊,你雍正不看兄弟情,我乌雅氏不能不看啊,你不是让胤禵去看守皇陵吗?那行,我也要去,你要不让我去,我就死给你看。


正因如此,从胤禛当上皇帝后,乌雅氏和胤禛的关系可以说到了冰点,而和胤禵的关系却比以前更好。


说完乌雅氏与胤禛胤禵间的关系,再接着说说乌雅氏与年妃之间的关系,而对于这婆媳两之间的不合,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

1,年妃的哥哥是年羹尧,是胤禛的人,当年胤禵被康熙封为大将军王后,胤禛顿感压力,后经智囊团点拨,在康熙面前推荐年羹尧去做了陕甘总督,胤禛推荐年羹尧去做陕甘总督可是有用意的,这陕甘总督可是负责西北战役的后勤工作,也就是说,年羹尧负责胤禵的吃穿住用行,胤禵虽说是大将军王,但打仗还得过日子,胤禵在过日子上,可得看年羹尧的脸色,果不其然,年羹尧没让胤禵好受。胤禵作为乌雅氏的宝贝儿子,肯定会和乌雅氏抱怨啊,这一抱怨,乌雅氏就对年妃有了意见,因为乌雅氏够不到年羹尧啊,所有的气,只能撒在年妃身上。


2,康熙驾崩,雍正接班,胤禵卸下大将军王回京奔丧,可这战役并没有因你皇帝家办丧事就停止,按道理,胤禵原来是大将军王,且也取得了成绩,丧事办完,雍正还应该让他回去,可偏偏事与愿违,雍正让胤禵去看守皇陵了,让年羹尧去做大将军王了。这一下子又捅了乌雅氏的“马蜂窝”了:你放着你弟弟这位成功的大将军王不任命,偏偏让“绕远路”安排年羹尧去,你这是和胤禵过不去啊,和胤禵过不去,那就是和我乌雅氏过不去啊,乌雅氏必须为宝贝儿子胤禵抱不平啊,除去和胤禛不愉快外,那就是找年妃的麻烦了。

而这乌雅氏找年妃的麻烦,一找就是奔着一辈子去的,直到乌雅氏去世,还对年妃耿耿于怀,竟然下了旨意,去世后,不允许年妃参加葬礼。婆婆去世,不允许儿媳妇儿参加葬礼,这得两人之间又多大的仇恨才这样做啊。


综上也可以看出,乌雅氏表面上是对年妃不满意,处处找事儿,实则是对雍正,有人说,你不是说是对年羹尧吗?对年羹尧,不就是对雍正吗?同是乌雅氏的儿子,只因她疼爱小儿子胤禵,只因胤禵没有登上皇位,胤禛登上了,就处处与雍正作对,但我们也能看出,乌雅氏虽然通过对年妃的做法来宣泄了自己对雍正的不满,看似赢得了什么,可实际这让乌雅氏和胤禵输的更惨,回想康熙曾封乌雅氏为德妃,可乌雅氏一直以来的所作所为对得上”德“这个字吗?乌雅氏这一出出戏,显然拉低了她自己的身段,完全不符合一个皇太后应该做的。而对于年妃,也只能说很冤,替自己的哥哥背锅,替自己的老公背锅。


谢谢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们会喜欢~


寒舍阅独


那是在年羹尧平定西北之后发生的故事,年羹尧西北大捷进京面圣,百官跪迎他却视若无物,引发朝臣不满,更重要的是年羹尧的部将面君之时竟敢对雍正“卸甲”的圣谕置若罔闻,定要得到年羹尧发话才执行命令,这是年羹尧在作死道路上的致命一击。原本就疑心重重的雍正对于年羹尧的桀骜不驯早已深恶痛绝,却不好对刚立下平叛大功的年羹尧下手,以免落下“狡兔死,走狗烹”的不义骂名,年羹尧进京之后所作所为恰好应了那句老话:天作孽,尤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年羹尧被贬到杭州当参将,恰逢太后乌雅氏病重,雍正连忙赶去侍疾,谁知雍正到太后寝宫之后,原本卧病在榻的太后竟然强撑着病体坐了起来,不为别的,坐起来只为了让年妃出去,声称自己不想再见到年家的人,年妃只好悻悻而去。乌雅氏这个举动就是做给雍正看的,因此一定要等雍正这个主角到场,这场戏才能开演。

驱赶年妃只是开场,太后真正的用意是为小儿子十四阿哥说情,劝说雍正忍让一点十四弟,做兄友弟恭的楷模,老话都说,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如果当初继续让十四弟做大将军王,现在就不会有年羹尧这档子事情了!雍正马上领悟到,一定是十四弟来过,说了一些挑拨是非的话,才惹得足不出宫的太后突然对年妃发难,又极力劝说他顾念兄弟之情,雍正马上让太监宣十四爷胤禵进宫,兄弟俩当着太后的面爆发了激烈的争论。

老十四对四哥继位后立即将他召回京城的举措痛恨不已,对雍正委任的年大将军骄横跋扈,逼得雍正不得不自行清理门户显得幸灾乐祸。雍正又指责老十四守点孝道,别把皇额娘参合进来,老十四却用一句:“皇阿玛已经撒手去了,就剩下一个亲额娘了,难道我同自己的亲生母亲说句话也要藏着掖着吗?”随后拂袖而去。

已经病入膏肓,不能言语的太后乌雅氏听到两个儿子在一旁的争论,默默的留下了眼泪,她心里清楚,两个儿子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终究难以化解,手心手背都是肉,她真的不忍心看到手足相残之事发生在自己的亲生儿子之间,但她却无力阻止,急怒攻心之下,老太后一口气没接上来,撒手西去!


喜欢本文的朋友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历史茶坊


有句话叫爱屋及乌,那么肯定就有恨屋及乌!

年妃年秋月是谁?她是西北总督军事的一把手,雍正登基的鼎力支持者,年羹尧的亲妹子。

而年羹尧出任川陕总督,掌管西北军事,成为老四胤禛登基为帝的外朝最有力的支持者!

老太婆乌雅氏最爱的是她的小儿子,老十四胤禵!


在她的潜意识中,康熙老爷子能让胤禵掌管兵权,并出任大将军王,那么大清国的皇位理应老十四继承,但现实却狠狠打了她一巴掌。

大清国的新君,偏偏是她不喜欢的老四胤禛!

雍正登基之初,形势也是严峻的。

乌雅氏认为自己的小儿子是有实力挑战大儿子的地位,兵权就是最大的保障。因为只要胤禵挥师东进,皇位唾手可得!

但年羹尧的出现,彻底打碎了乌雅氏的幻想,让她不得不接受老四是皇帝的既定事实!


何况年妃年秋月本身也是奴婢出身,能成为雍正的妃子,用年秋月自己的话说:这就是一场政治婚姻!

正是这些外在的因素,乌雅氏无视“手背手心都是肉”的古语,就因为皇位不是胤禵继承,就因为讨厌胤禛,连带着对年妃年秋月也恨之入骨,才会出现至死不见年妃的所为!

所以说,《雍正王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待像乌雅氏这样倚老卖老的人,不能客气,打脸才是对她们最好的惩罚!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谢邀回答,雍正王朝太后乌雅氏为这几个原因不見雍正的年妃。

第一乌雅氏讨厌雍正帝,虽是他亲生母亲,却是跟别的皇妃长大,鸟雅氏爱小儿子十四,是自已生也是自己养,有感情。第二乌雅氏一直认为康熙皇帝让十四去西北带兵封大将軍王,就是默认传位十四,她理解错了。第三年羹尧是雍正帝外围登基的最有力的支持者,年秋月是他亲妹,她恨年夺了十四的皇帝,同时痛恨雍正的年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