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快乐的学习方法,从来就不是最有效的方法

让你快乐的学习方法,从来就不是最有效的方法

1、喜欢的学习方法

我比较喜欢阅读,经常可以一个人一本书待一个下午。

但是我的朋友他却每次拿起书不到半个小时,就看不下去了,用他的话说,就像调了一个闹钟,时间一到半小时,书里的文字就换成了他不认识的符号一样,而且还在那里乱跳。

但是他喜欢听别人讲课,现在比较流行的音频知识付费,他买了很多,而且每天都听。

曾经还听过一个朋友的朋友,他和我们又不一样,他喜欢聊,他说每一次收获最大的时刻,不是阅读,也不是听别人讲课,而是自己和别人一大堆说爽的时候。

没错,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每个人不同的学习风格。

如果你想知道你自己属于哪一个学习风格,那可以去VARK网站测试一下,VARK把学习风格分成了四种:视觉、听觉、读写和动手实践。

有些人比较偏向一种,而有的人则是混合型的。

视觉型的人,往往对于阅读有偏爱,而听觉则就像我朋友那样,对听着学更喜欢,剩下的读写和动手实践,则是输出和实践的类型,就像那个喜欢不断的讲的朋友一样。

但是,这个风格偏向,我们说的是“喜欢”,就是我们每个人更爱哪一种学习方法。

而学习,重要的不是爱不爱,而是“效果”。

只是现在这个社会,能够找一个“喜欢”从而让自己去坚持已经不错了,很少有人会去关注效率。

2、有效的学习方法

那么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样子的呢?

首先,根据风格偏好去进行实行不同的教育方法,最新的研究已经证明,并没有什么好处。

这个研究先用VARK的模型对学生进行测试,然后根据不同的喜好进行不同的教育方法,但是结果却是发现这些人虽然的确比对照组享受了“更愉快”的学习过程,但是成绩却并没有获得更好的成效。

所以,寓教于乐的精髓,依然只是在“情绪”上让学习感到享受,但是并没有带来学习效果的提升。

然后,回到我们的问题上来,真正的有效的学习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从最新的脑科学研究成果出发,去探寻一下。

本尼迪克特·凯里的《如何学习》,这本书被很多人推荐,万维钢老师曾说,如果他能早点遇见这本书,那么学习就不会走那么多的弯路了。

没错,这本书从脑科学、记忆的根本原理,来给我们剖析了如何学习最高效。

万维钢老师总结了这高效学习四要素:

第一,间隔学

对于学习的内容,我们要在隵时间上安排一定的间隔,不要突击学习。这个和人脑的记忆曲线理论重合,隔一段时间复习下旧的,然后学习新的,就是这么来的。

对于记忆的真相来说,存进去不重要,存多少次都不重要,你去提取几次很重要,提取的越多,记得越牢。

第二,花样学

在不同的场景下,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个内容。就像我们上面的VARK模型分类一样,我们可以四种联合起来学,先看看用视觉,再然后可以听听听老师的,还可以自己读一读,写一点东西,再然后还可以动手操作一下就更好了。

对于记忆的真相里面,在不同场景下连续接受同样的内容,会更加有利于记忆,比如课桌、天台、厕所、酒吧,如果学习同样的东西,那么记忆会更深刻,而不同的方式也是,也会加深你的记忆。

如果你回忆一下,是不是当你在不同的情绪里,不同的环境刺激下的记忆更加的深刻呢?

第三,要反馈

你要经常参考测验,看看自己是不是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这和我们刻意联系里面的随时反馈是一样的道理,只有反馈才能验出真伪,才能知道是否真的已经学会。

第四,要连接

你要把新学到的知识和以前的知识建立连接,这个连接的过程就是把知识连成线,最后串成晶体的过程,越是碎片的记忆和知识,越容易丢失,你只要把他们穿起来,挂在你的认知架构树上,才是真正的你自己的知识。

所以,在学习新的知识,或者复习旧的知识的时候,多和其他的知识进行连接,连的越多,学的也越多。

有了这四点,你会发现其实很简单,坚持却很难,这和我们平时老师教的,父母说的没什么差别。

没错,这其实就是我们日常学习的最有效的策略。

3、学习,从来不快乐?!

明明如此简单,为什么我们依然还要去追寻那些愉悦的方式呢?

就算现在的很多教育体系里,老师们都在寻求变革,寻求如何让我们快乐的去学习,还不是因为本来学习就是痛苦的。

不管是学习新的知识的重复记忆,还是学会一门技能的重复训练,从来都是挑战人性的。

如果学习是享乐的,那么学习的门槛就会降低在降低,直到让学习本身失去竞争力。

世上人人都在学习,那么学习的意义就变成平庸了。

正是因为痛苦的反人性,正是因为需要不断的坚持,不断地忍受枯燥和痛苦,才能让你收获知识,收获智慧,从而跳出这个现实,从而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再进一步,学习是为了什么?

学习本质上还是为了斗争,一门知识,一个技能会和不会,在社会里就是能和不能获得一个机会的问题。

既然是为了斗争,那么学习必然就不可能说享受一下就可以的。

哪有刷一会抖音,哪有睡一个舒服的懒觉,就能让你掌握一门技能,让你获得人生巅峰的?

就算你真的获得了,那么你也得抱着学习的心态去探索,去连接,去思辨的。

比如一部电视剧,一部纪录片,一档综艺节目,你真的可以在里面学到什么嘛?

这些为什么吸引人,因为他们在讲一个故事,在圆一个梦想,而不是说把一大堆理性和客观的数据和描述展现在你的眼前。

面对故事,有多少人会去想为什么对方讲的好,我有什么可以学到的这种问题嘛?

并且,能把这种想法进行总结,然后去走上面的四步走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