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春:瓶中极品,苏轼为它赐名!

玉壶春瓶又称玉壶赏瓶,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流行地区广,沿用时间长,宋以后历代各地窑场均有烧制。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这种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

玉壶春:瓶中极品,苏轼为它赐名!

玉壶春:瓶中极品,苏轼为它赐名!

玉壶春瓶的名字的来源,可以说是一段佳话。相传有一次大文豪苏东坡在景德镇会见友人,路上遇到一个老人在制作瓷器,细颈,肚子浑圆,造型十分别致。大文豪诗性大起,便作诗一首,其中两句:“玉壶先春,冰心可鉴”,便是玉壶春瓶的由来。但是后人翻遍这位大文豪的作品集,并没有此诗的出处,由此可见,这只是古人撰写的一个故事罢了。

其实,'玉壶'是诗歌中的夸张手法,或指白瓷胎薄如纸、釉质细腻、纯洁如玉(唐代瓷器主要品种是青瓷、白瓷和彩瓷,唐五代五大窑中邢白早已誉满天下,白瓷常以'类冰''类雪'作喻)。' 春'泛指酒窑酿酒名(唐《国史补》:酒有郢之'富水春',乌程之'若下春',荥阳之'上窟春',富平之'石东春',剑南之'烧春'。),而玉壶春瓶由唐代寺庙净瓶衍生而来,置宋为酒器,因承制名。到了元代一度为装饰陈设,元末明初时期瓶身风格重厚圆润,不复延续宋代瘦纤体格。

玉壶春:瓶中极品,苏轼为它赐名!

玉壶春瓶在辽、金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陶瓷烧造学习汉地风范,也烧制不少精美的玉壶春瓶,釉彩品种包括了单色釉、三彩等不同种类,装饰以素面为主,并有暗花、彩绘等手法。元代玉壶春瓶承袭了宋代的形制,从宋代的实用酒器转变为陈设器。造型除圆形外,还有八方形。釉色、纹饰华丽丰富,图案更具有欣赏意味。明代的玉壶春瓶是伴随着明王朝的诞生而出现。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以永乐、宣德为代表,中期以成化为代表,晚期以嘉靖为代表。清代是玉壶春瓶由盛而衰的阶段,玉壶春瓶发展至清代,工艺上较前代更为成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玉壶春瓶造型上区别并不大。 相传古代,因为其造型别致,精美异常,每当大臣们立功后,皇帝赏赐之物经常包含玉壶春瓶,被臣子们摆放在家里观赏。

玉壶春:瓶中极品,苏轼为它赐名!

玉壶春瓶与梅瓶、赏瓶并称为“瓶中三宝”,它们的造型新颖别致,颇具代表性。在这之后,很多经典的瓷器都是以这三款为参考进行创作出来的。这三款瓷器中,以玉壶春瓶的造型最为经典。玉壶春瓶尺寸不大,堪称现代女性S形的身材,非常适合在手中把玩,它玲珑的身姿在收藏界也习惯被称为“女性瓶”,大家都对玉壶春瓶趋之若鹜。

玉壶春:瓶中极品,苏轼为它赐名!

玉壶春:瓶中极品,苏轼为它赐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