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個王朝——夏王朝歷史框架

目前,中外學者中仍有極少數人懷疑夏代是真實的歷史存在,較具代表性的說法是“夏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周代,而時間上離夏代最近的甲骨中卻未見有關夏的片言隻語,因此,夏有後人杜撰之嫌”。沈長雲先生對於這種主張進行過批駁,指出:“現在仍有相當一部分外國學者對夏代的存在持根本否定態度。他們不熟悉我國的歷史文獻,不瞭解我國學者對於夏史研究的基本思路,也不願去認真思考我國學者在對夏的探索中有了哪些值得重視的新材料和新論點,他們對夏的否定仍基本停留在過去楊寬、陳家夢先生所持的那些理由上。更有甚者,其中一些人十分不恰當地將我國學者對夏及其以前歷史的探究歸結為某種政治行為或受某種道德觀念的驅動,這就更不是一種平心靜氣地討論問題的態度了。”傅斯年說:“以不知為不有,是談史學者極大的罪惡。”鄒衡指出,夏文華不是沒有發現,而是用什麼方法去辨認它。

中國第一個王朝——夏王朝歷史框架

一、夏後世系

夏後共歷十七君,夏代總積年長達四百七十一年。

《夏本紀》:禹、啟、太康、中康(太康弟)、相、少康、予、槐、芒、洩、不降、扃(不降弟)、廑(扃子)、孔甲(不降弟)、皋、發、桀。

古本《紀年》除仲康(中康)、杼(予)、芬(槐)、荒(芒)、胤甲(孔甲)外,與《夏本紀》相同。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鯀,鯀之父曰帝顓頊,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禹者,黃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也。禹居陽城,立四十五年。啟即位三十九年,亡年七十八。

有學者曾指出,如果夏代積年按十四世十七王471年算,則平均每世近34年,不合情理,由此懷疑“夏代起始之年很可能沒有這麼早”,並推測“夏代始於前18或19世紀是很有可能的”。每世夏後在位34年,確實是偏長的,但這是平均數,須知在夏代十七王中有多位高年世的夏後。據古本《竹書紀年》,禹立45年,啟即位39年,芬立四十四年,芒陟位58年,僅此四位夏後在位總年數就長達186年,其他十三位在位285年,平均每王在位不足22年,完全在合理範圍內。因此,夏代積年400餘年說不可輕易否定。

中國第一個王朝——夏王朝歷史框架

二、都邑

有夏一代,都邑屢遷。禹都陽翟、陽城、平陽。陽翟(河南禹州)是禹始封受國之地;陽城(河南登封)是禹避商均的臨時居地,禹在此受禪讓即位;禹即位後,又曾一度都於平陽(山西夏縣)。

啟“夏居河南,初在陽城,後居陽翟”。鈞臺在陽翟,而陽翟又稱夏邑。

太康居斟尋,羿亦居之,桀又居之(《史記夏本紀正義》引《汲冢古文》)。中康據此。

相都帝丘(河南濮陽)、斟灌(河南清豐縣,濮陽範圍內)

少康都夏邑(陽翟)、原(河南濟源)

杼都從少康居原,後遷都老丘(《太平寰宇記》載:今河南開封陳留鎮以北一帶;今年學者提出今開封杜良鄉國都裡村及其附近區域應是夏都老丘所在地。)

孔甲都西河(概河南安陽、內黃一帶)

帝皋、帝發都大概在河南澠池和陝縣一帶。

夏桀都斟尋(鞏義、偃師一帶)

其他史料缺失。

夏王朝都邑變遷顯示,夏族的主要活動區域在今河南境內的黃河沿線地區,勢力範圍則涉及晉南和山東部分地區。在眾多都邑中,陽翟和斟尋最為特殊。前者是禹的始封之地,堪稱夏族的聖地,所以多代夏後均定都與此。可以想見,有夏一代,無論其都邑遷往何地,陽翟的禮儀設施始終存在,它的都邑功能始終存在,它實際是夏人不祧之聖都,在性質上與殷商王朝之商丘以及西周的岐周故地類似。不祧 : 古代帝王的宗廟分家廟和遠祖廟,遠祖廟稱祧。家廟中的神主,除始祖外,凡輩分遠的要依次遷入祧廟中合祭;永不遷移的叫做"不祧"。

中國第一個王朝——夏王朝歷史框架

三、氏族

《左傳》隱公八年載眾仲之語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故賜姓、胙土、命氏實為先秦封建的三要素。夏王朝的建立,與舜時的賜姓命氏關係甚大。

禹因治水有功,“錫土姓。祗臺德先,不距朕行”。上天賜予土地和姓氏,賜姓曰姒,就是命禹為姒姓之長;氏曰有夏,就是命禹之國為夏。姓是血緣關係,氏是地緣關係。孫慶偉教授認為,賜姓與命氏並存,是血緣政治向地緣政治過渡階段所特有的現象——賜姓,表示這一時期的政治力量還在相當程度上要依賴有血緣關係的同姓部族;命氏,則說明已經形成了以宗族力量為核心、超血緣關係的政治實體——國族。

夏王朝建立後,繼續賜姓命氏,進行分封。夏后氏即禹所立之國,是姒姓部族集團的大宗。太史公曰: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為姓,國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

夏代的命氏,更多的是夏后氏作為姒姓族長對其他同姓部族作為諸侯地位的一種確認,在命氏之前,這些姒姓部族早已存在並佔據了某一區域;而周代的分封,則是真正意義上的裂土分疆,是經周天子的冊命,新創造的諸侯國。《公羊傳》隱公元年何休注:“有土嘉之曰襃,無土建國曰封。”夏初的命氏,更多的是“襃”;而西周初年的分封,更多的是“封”。

《左傳》哀公七年載“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這些邦國很多是異姓族氏,如塗山氏、有仍氏、有緡氏、有虞氏、有鬲氏、有窮氏、寒氏、觀、呂(申)、韋、顧(昆吾)、葛、有施氏、岷山氏。

中國第一個王朝——夏王朝歷史框架

四、史事

1、大禹治水;

2、禹徵三苗;

3、禹合諸侯於塗山、禹娶於塗山;

4、禹葬會稽;

5、禪讓與世襲;

6、失國與中興;

7、孔甲亂夏與桀放南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