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提高自己的古文修养?

唐斯


「多读多背经典诗文」

提高个人的古文修养这回事,办法其实就是一句话而已:「多读多背经典诗文。」

这样简单一句,就衍生出后续疑问。

一是多少才算够多?二是何谓经典?

古代读书人要学的基本常识,跟二十一世纪的小孩不一样,毕竟人类文明总是在不停的进步。现时年青学生在中学时代学习的许多基础知识,在数百年、一千年前可能是最尖端的前沿学问。

如果要给一个约数,可以听听己故语言学家、教育家、名作家季羡林(1911-2009)季爷爷的建议,他认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小孩,起码要背五十篇古文、二百首诗。当然,这只是个笼统的数量,古文古诗有长有短,学习时可以按照个人喜好和师长的建议来调节。而且这个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实际上还是越多越好!传统名著离不开《三字经》、《千字文》、《唐诗三百首》、《古文评注》那些,章回小说就是《三国演义》、《红楼梦》那些。若要再有趣一点,金庸武侠小说是首选,作者的文笔极优美,故事人物情节又多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小常识,是有益和有趣的课外读物。

初步完成了季爷爷给的数量,年青学生算是有了点基础,然后可以再挑自己喜欢的书,这时可能要有明师指点了。说到具体读那些古文、那些诗词,一般学生于入门程度的学习,只学好课本就已经足够。若能加强学习,可以请老师介绍书目,当然还要看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不能一盖而论。


[潘国森],已刊行单行本30余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研究者,精通金学,认为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并与我沟通交流。


潘先森说


谢谢邀请!这是个好问题。中华文化渊远博长,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古文典籍永远读不完。其实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古文及古诗词等,只不过很多人小时候不喜好和不感冒,成年后才开始对古文感兴趣。

那么如何从感兴趣到提高自己的古文修养?古文阅读要从浅入深,先打好基础,古文的小学启蒙基础在三本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还有本《弟子规》,这几本书建议要细读一遍。喜欢诗词的从《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开始。

接下来再看一些古文典籍了,如果看原文困难,可以先看一些现代评注的书籍,诗词歌赋类可以先买一些鉴赏词典。当然看书还是建议先看权威出版社的,如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书店、上海辞书出版社这样的。

古文典籍分经、史、子、集四部,下面再细分更多的种类。看你自己的爱好了,去读自己想读的书籍。另外还要准备一些工具书:《新华字典》、《辞源》、《辞海》等,以便更好地查询和理解古文字的字义。

知识的积淀会有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于恐惧古文字理解力的人,只要用心去读、去理解,看书多了自然就好了。

下面我罗列一些中华古籍中的经典,以供参考。

经部:

1、四书集注

2、诗经

3、周易

史部:

1、史记

2、三国志

3、资治通鉴

子部:

1、道德经(老子)

2、南华经(庄子)

3、孙子兵法

4、金刚经

5、黄帝内经素问

6、王阳明传习录

集部:

1、古文观止

2、千家诗

3、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苏轼诗集

4、南唐二主、晏几道、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纳兰性德词集

5、唐宋八大家文集

6、昭明文选

7、曾国藩家书

以上书目都是国学最经典著作,找你感兴趣的去读。


味心斋


提高古文修养和现在学英语不一个样。古文素养的高低。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能否用文言文写出一篇好文章来。

认字组词

古文修养分解到最基本的单元就是字了。首先你得知道在文言文里,每个字是什么意思,或者有几个意思;再一个就是掌握词汇量,这个是最基本的。

语法

因为现代都不用古文交流了。所以现在说学习文言文都是逆推式的,只能反向推导古人的语法。主谓宾怎么用,什么情况下定语后置,什么情况省略主语之类的。其实学语言从学语法开始是最没用的,大多都是通过环境来学习语言的。我这里提到语法,主要是认知关于主谓宾之类的概念。

语感

前面掌握的字词,怎么合理的、贴切的造句。这里面的对“合理的,贴切的”主观感觉就是语感了。但是因为现在交流并不会使用文言文,所以我们就只能在古文里去体会。(

这里强调一个问题。就算是文言文,也是分书面语和口语的。我们这里谈的,也只是书面语。

回过头来,在古文里怎么去提高语感呢?只有去读去背。读的时候,结合注释和白话文翻译去读,读通了,就背。背的越多。你对语感的掌握就越好。强烈推荐的的古文经典是《古文观止》,没有之一。古文观止是历朝历代,节选的最有代表性的文章,对于掌握文言文语感是最好的了。

谈语法,语法不必学,但是必须加强语感。语感看起来比较玄乎,其实说白了就是说话的惯性而已。

阅读

提高古文修养并不只读《古文观止》就好了。先《古文观止》只是让人打好基础。更好的入门。但是要提高,还需要更丰富的知识面,在文章中论证,辨析,引用。这里就需要阅读量。推荐《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史记》《资治通鉴》《昭明文选》等等。

以上推荐的阅读类的。同时还得需要一些工具书。比如《康熙字典》之类的书籍,作为查证所用。


提高古文素养的方式就是以上方法了。然而最重要的。还是得去实践。知道方法不去学,说的再多,也是无用的。


无聊到巅峰


许多人是靠兴趣学习古文的。我和大家不同,我是为了饭碗才读古文的。


1976年受朋友的邀请,让我这个当了七八年初中语文教师,到一所高中教授语文。盛情难却,便只好高就,而且一上就是毕业班。打开课本一看,不由的出了一身冷汗。现代文还能免强。可是,四本语文课本(当时高中是二年制),古文近50篇。不能说全部不懂,但离登台讲授差距实在太大了。没办法,啃吧!好在我们家兄弟三人都是教语文课的。而且弟弟就在省级重点中学代语文课。

一本辞典,一本《古文观止》,两本《古代散文选》,加上四本语文课本。除了上课、批改,一头扎在几本书里,一个字一个字,一篇一篇的过,没有一天在12点之前睡觉的。有时,一个字,一句话,几个钟头弄不懂。读着,读着,过的文章也快了。但是,必定不像上学那样,循序渐进。尬尴的事,还是常常有的。因为,教书时间很长了,课堂上还是免强能够顺下来的。可是,学生提的问题,那就很难回答了。譬如:你备课的时候,觉得那一个字没学通,学生一下课偏偏就问的就是这个问题。

大概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阅读古文的能力就渐渐提高了。一次到一所明代建的古庙,研读一块碑文,呵!不仅能够"断句",而且,解释的也让众位先生十分满意。

一句话,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锲而不舍,阅读古文这个难关还是可以过好的。


李彬文


提高古文修养,首先要做到的是培养兴趣——当然,既然题主能问出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认为,这一步已经跳过去了。

其次就是阅读,足够的阅读量是学习古文的根源,抛开这些讲古文学习,就好比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一切都是空谈。不过也不能只是一味地讲究阅读。因为读书只是获得知识的一部分,还需要掌握方法把许多的材料贯穿起来。如果你只是想当一个普通的古文爱好者,那么找一些名著来阅读就足够了。如果想有更深一步的研究,靠自己的摸索总结就不够了,应该找一些专门书籍来学习。

孔老夫子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借用他这句话,我们也可以说:读而不学则罔,学而不读则殆。

在这方面,我推荐王力的《古代汉语》,这套书应该是同类书中比较好的,难度编排循序渐进,也比较适合自学。

还有一本《马氏文通》,是中国古代文言文语法的系统总结,如果行有余力,可以一看。

王力曾经做过一个演讲《谈谈学习古代汉语》,其中说到:

1. 从三方面(语音、语法、词汇)学习,以词汇为主;

2. 建立历史观点。语言是随时代变化的;

3. 反对望文生义。不能擅自创造词语的意义。

4. 感性理性结合,主要还是感性认识。念古文越多越好。多读多记,这部分苦工少不了。

说完这个,回头再说阅读。作为初学者,用来入门的第一选择,当然是《古文观止》。这本书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为经典的古文选本,全书当然不免有所遗漏,但入选本书的,应该说都是古文中的精品。

《古文观止》熟悉了之后,如果你的目标较低,可以找一找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文学家,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司马光王安石曾巩陆游等人,然后视个人情况酌情购买他们的选集,这就够读一阵子了。顺便说,这是默认只学习古“文”的做法,若是加上古诗词,那还得再增加一大批人。

如果你的目标比较高的话,梁启超曾开列一个《国学必读书目》,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搜索一下。但这一书目内容太广,恐怕不是人人可以完成的。

梁先生也考虑到这点,所以他又写了一个《 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右所列五项(指《国学必读书目》),倘能依法读之,则国学根柢略立,可以为将来大成之基矣。惟青年学生校课既繁,所治专门别有在,恐仍不能人人按表而读。 今再为拟一真正之最低限度如下:
《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
《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
其他词曲集随所好选读数种。
以上各书,无论学矿、学工程报……皆须一读,若并此未读,真不能认为中国学人矣。

虽然这些书是从“国学”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以文学的角度评选。但其中绝大部分称为文学作品也当之无愧,要想提高古文修养,以上书目不可不读。


北门猿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有助于我们一起探讨古文学习的方法,培养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

如何提高自己的古文修养,其实就是如何学习古文。对于这个问题是要分为两个层面来回答:

第一个层面是针对古文的初学者来讲的。这些初学者对于唐宋以来的古文读起来都会觉得有困难,甚至将《西游记》、《水浒传》等古典小说都当成古文来读。对这类人重点训练阅读唐宋以来的一般文章。

一、培养他们对阅读古文的兴趣

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出阅读古文的浓厚兴趣,才会将这件事变成自己的爱好,才会在以后的阅读中克服各种困难,持之以恒,最后有所成就。培养兴趣的事情因人而异,修养自己去探索发掘。

二、主动学习古汉语各方面知识,扫清古文阅读的拦路虎。

学习古汉语其实是件很辛苦的事情。要系统地学习古汉语知识,建议阅读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这套书共四册,是国家级规划教材。也国内各大高校中文专业教授古汉语必选的教材。不过要读这套还得认识一定数量的繁体字。

三、阅读中国文学史

系统地阅读《中国文学史》可以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各流派的历史沿革和大量的文学掌故和评论,对我们清晰的了解作者、理解古文都有非常大的帮助。现代人编著的《中国文学史》的版本非常多,有通史也有断代的文学史,想要准确的了解和正确的判断中国文学史主流方向,可以多选几种对照阅读(可以围绕“中国文学史”进行主题阅读,效果会更好)。也可以在网上搜一下书评,选择比较权威的《中国文学史》进行重点阅读。

四、阅读唐宋以来的国学经典

无论我们学习多少方法,寻找多少捷径,都无法绕过阅读经典这道坎。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自己的古文基础不深,因此有重点的阅读唐宋以来的国学经典就是必修的课程。这些经典可以包括绝大部分的古典小说、《唐诗》、《宋词》、《元曲》、唐宋以来的历代散文、《古文观止》唐宋以后的部分、《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等等。阅读的方法会各有不同,但对于经典名篇是一定要熟读成诵的。当你背诵的东西积累到一定数量后,你的古文修养就自然而然的提供了。

第二个层面是针对那些有一定古文基础的人来说的。这些人可以将阅读的重点锁定在先秦古文,在这个阶段就会牵扯到训诂、校勘、通假、音韵等专门的学问,难度提供了不小。

一、要越过古文阅读的三个层次,做到“立体的懂”

1、了解记住词句的本义,解决古文阅读的障碍,做到“点线的懂”。

2、词语作为术语时,了解术语的理论意义,即一个字或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的不同含义,做到“平面的懂”。

3、要读懂文章的用意。即文章不仅仅是词汇术语的简单堆砌,而是要读出文章整体所要表达的内涵,做到“立体的懂”。

二、从死记硬背到“因声求气”

学习古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熟读古文入手,而是最好是熟读成诵。对于诵读古文,一直都存在两种途径:

1、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的目的就是能记住古文并能背诵它。这种方法应用起来自然是苦不堪言。学习古文者纵使有很高的兴趣也难以有毅力持之以恒。

2、因声求气

用“因声求气”的方法读古文,可以充分体会古文修辞的韵律节奏的美,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境界和感情,从而心中愉悦,于不知不觉的过程中熟读成诵。“因声求气”之说正式起源“桐城派”,“声”就是古文的音韵节奏之美;“气”就是文章的气势、内涵。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潜耳”。

三、深切体会古文的艺术价值

古人云:行文之道,神为主,气为辅。其中,义理、书卷、经济(经世致用)三者为行文之材料,而神气音节者,行文之能事。因此要研究古文布篇行文的本事,就要不断体会、探索古文的艺术性。

四、学会通过“六观”的方法深入分析古文

“六观”是对古文进一步深入分析的六种途径。刘勰《文心雕龙》中说:“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这是刘勰阅读古文剖情析采的六个途径。

我们学习古文可以变通一下:一观词句,解决生词、章句的问题;二观宫商,解决音韵节奏的问题;三观置辞,解决修辞立势的问题;四观篇章,解决谋篇命意和章节的问题;五观体性,解决风格定势的问题;六观变通,解决文章的变化问题。

五、学会比较历代古文的异同

中国古文极尽变化之能事。历朝历代、各家各派及各个时期的文章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命意相同而辞有繁简、命意相同而辞有差异等等。

六、深入研究古文风格则需专读一家的专集、再进一步,则要专门研究这一家产生的流派,成为对这一流派的探索和研究。这个过程完成后,你基本就会成为研究这个流派的专家了,假以时日,持之以恒,很容易就会出成绩了。


赉厉拉杂谭


浅层提高不是太难的事,多读一些名著,多读一些大家的注解,总之多接触就会提高。深层提高就比较难了。首先就要从文字入手。汉字是象形文字,字形和字义有直接的关系。不同时代字形的变化,与不同时代字义变化,有复杂的关系。不注重字的不同形态变化,可能就会望文生义,也许就很难理解古人的原意。再有就是注书学关注。以上这些都是一般意义的提高古文修养方法。而最底层的,是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提高古文修养?加深对古人思想意识关注和了解的目的是什么?换言之,提高古文修养,了解古人思想,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如果不思考这样的问题,不进行这样的对比,提高古文修养真的是没有多大价值的事。


何处是家乡



如果我说没有什么技巧,那大家好像真就失望了。但是,语言之类的东西很难说它是有技巧的,要说技巧也只是语法、修辞之类上的技巧。要想真正提高古文修养,那不是一朝之功。得慢慢积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所提高。下面我就自己的经验浅谈一下。

1、掌握最基本的古文言文知识。

这是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这一步没有什么技巧,就是积累。弄懂像通假字、古文今义、一词多义等,这个过程比较枯燥,重要的是坚持。

2、常翻古汉语词典。

我们知道古人的字词跟今人的有很大的区别,有时候古人的一个字就相当于今人的两个字或几个字。一个字或词在古人的表达语境里是这个意思,而在今人的语境里却是与之截然不同的意思。如非常,今人解读为很,而古人就有非常时期的意思。所以要勤翻词典。

3、多读多背。

遇到经典的篇目一定要背下来。那些经典篇目同是也是最好的古文技巧教科书。背的多了,自然就有了语感,自然会懂得其中的规律。

4、尝试自己创作。

这很重要,不管你写的有多不好,也一定要尝试自己写作。刚开始时,一定要遵循古文写作规律,如格律。写得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自己完全可以不用对照那些规律,出口成章了。

学有方法,考有技巧,优学优考策略致力于将学与考的最优结合。更多原创学法类文章,欢迎在公众号 优学优考策略 中阅读。如有其他问题,微信找到 “优学优考” 的拼音全拼,和我成为好友,有问必回。


优学优考策略


提高古文修养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多读古文书籍。


可能马上会有人列举出读三字经啊,弟子规啊,这些蒙学。此类的一些书籍,确实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可是我们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就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经典的传承一路下来越来越倾向于简单化。

有人曾向我提出一个问题,是孔子那个时候他学的教材是什么?

我们梳理了一下。在儒家的范畴之内,易经是肯定要学的。诗经也是必须要学的,孔子很重视。但我们现在看到的诗经是经过孔子的删剪而后形成的305篇。这个还不能混为一谈。

尚书的成书也是非常早。孔子的儒家学派也必须会学习。

再往后延伸,有了13经的说法,诸子百家的学问点击,也常常被人们拿做教材。

到了南宋的朱熹就有了四书五经。

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下来,不断的有经典产生。比如说啊,昭明文选。唐宋八大家文集。以及各个流派所注重的一些书籍。

可是现在人们一说起加强古文的修养,必须说的就是三字经啊,弟子规呀,千字文啊这些。

我想说的是,这些与其说是经典,不如说是经典的皮毛中的皮毛。

由其弟子规,现在人们很重视,但是仅仅根据论语中的一句话就延伸出的一部弟子规,它与论语本身的差距是无法跨越的。

所以我建议大家,我想加强古文修养,就必须从最经典的古文读起。儒家的四书五经是必须要读的。易经中的系辞传是由孔子本人撰写,它的价值更高。是因为属于易经的部分,便被很多人当作玄而又玄的东西,被故意的搁置了。这是对经典古文的蔑视,是不可取的。


从方法论上来讲。

首先是要培养语感。我们现代人对于古文的学习基础比较差,朗读起来觉得非常拗口,首先需要我们大量的诵读,不掺杂任何解释的诵读,我们把它叫做素读。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是有道理的。任何经典,如果能够贯通读一百遍,你就能够经史相参,经经相参,到哪儿都会信口拈来。

其次是解经。许多人皓首穷经,虽然大多数人做不到这一点,但是也有人出版了一些速读法,快速的阅读一些经典文本,也可以坐到大观上的了解。

作为一般人对经典的理解,不需要像专业人士那样做到一个字一个字的探究。我们只要掌握它的精髓即可。

第三方面就是运用。阅读经典最大的好处是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行业,都与阅读经典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阅读经典却可以提升我们的人性质量。

正如孔子所说的:50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钱穆先生也说,读论语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学会做人。

最后说一点,读经典的功利心不能太强。不是说读了经典就一定会让你发财,腰缠万贯,让你升官。

读经典是为了提升你的人性品质,让你的人生增值。

所以经典就像是大森林一样,给我们涵养人性。

希望大家都能够从我们古代的经典文化中获取营养,幸福的生活。


天宫归来


古文修养不是仅仅读一读!背一背,词句赏析赏析就行了。想要提高古文修养最主要的还在于自己的人生感悟与生活经历。

小时候我们背过那么多的唐诗,虽然出口即诵,但是你真的觉得你融入你的修养里去了?我看不一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恐怕作为一个中国小学生都会背吧,但是其中的深刻含义并不一定能领会,因为根本不识什么是锄禾日当午,怎么能体会粒粒皆辛苦。

抗日战争时期,大量学者文人纷纷撤退到大后方重庆,面对日本轰炸,随时面临死亡的亡国之痛。“国破山河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能不懂吗?日寇即败,捷报传之全国,无不振奋人兴,举国同庆,那时大家在重庆虽贫囧但是纷纷挥毫写下“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便下襄阳转洛阳”互相道贺。那种切肤之感和你能背诵全文能一样?还有一篇十分喜爱的文章《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个物是人非恐怕需要深刻领会消化。

古文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感悟去学,能够学着身临其境般的理解作者,理解句子。所以古文一定要放在历史大背景下去学习,根据作者当时的处境然去领悟,才能提高自己的古文修养。以前学过孤篇《过秦论》,当时硬生生的背了下来,随后就忘了,但是读《史记》的时候突然间看懂了《过秦论》。感觉特别亲切。

例子不胜枚举,一味追求背诵,词句赏析,对于提高古文修养这件事真是弃本逐末。纸上得来终觉浅,把自己对生活的领悟和古文结合起来学习才是你的修养之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