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西贵州自驾游记—D4 柳州-侗乡风雨桥-黔东南黎平翘街

D4 8月6日 柳州-侗乡风雨桥-黔东南黎平翘街

由于平时上班的原因,我习惯了早起,醒的比较早,就先到楼下去看看车辆。

洗干净抹布,擦擦前后风挡玻璃、车灯和车窗,清理粘在车前身的小飞虫。最后再擦车身。

白色车漆的好处是耐脏,有点灰儿也看不出来。还有白色比较显眼,尤其是在没有路灯的夜晚路上,更安全一些。白色车漆也没有那么娇气,擦不坏的。

围着车转一圈,查看一下轮胎。由于是长途自驾游,每天出发前简单检查一下车辆是十分必要的。

结算完房费,8点半从柳州出发,前往贵州,目的地是黎平县翘街,行程340公里。

黎平县翘街游玩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大约4点多到达就可以。心里盘算了一下,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我就选择了走国道:一来可以看看沿途的风景,二来可以省下高速路费,好好吃一顿。

沿着G321一路行驶3个多小时,前方的路两边出现一群极具民族风情的建筑,都是二、三层坡顶的木房子,那是侗族村寨(地图上标注为和里小桥)。于是放慢车速,寻到一处村民开的饭店门前停车吃饭。

奶奶和老婆点了3菜1汤:姜炒土鸡、青菜、炒腊肉。

趁着上菜前的空隙儿,我带大眼睛去侗族村寨转转。

饭店门前有一处池塘,不远就有一处风雨桥,我就给大眼睛讲起风雨桥。

侗族建筑有“三宝”:寨门、鼓楼、风雨桥。风雨桥优美坚固,既可供人行走,又可挡风避雨,还能供人休息或迎宾接客。

广东广西贵州自驾游记—D4 柳州-侗乡风雨桥-黔东南黎平翘街

在贵州、广西的侗乡,有许多久负盛名的风雨桥。这些兴时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和其它铁件,皆以质地耐力的杉木凿榫衔接,拔地而起。

风雨桥又称花桥,是侗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之一。

侗寨大多修在河溪两旁,跨水而居。风雨桥大多架设在村寨下方的溪河之上,既作交通之用,又有宗教方面的含义。它象征飞龙绕寨,以保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幸福。

广东广西贵州自驾游记—D4 柳州-侗乡风雨桥-黔东南黎平翘街

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程阳风雨桥,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位于广西柳州市三江县城古宜镇的北面20公里处林溪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1912年的程阳风雨桥与中国的石拱赵州桥、铁索泸定桥及罗马的钢梁诺娃上的沃桥齐名,为世界四座历史名桥之一,是世界建筑史的奇迹。

有朋友说,大眼睛才4岁,你给他讲那么多,她长大了是会忘的。我是尽量用孩子的语言,像讲故事一样讲给她听,她喜欢听故事,还觉得很好玩,并不觉得枯燥。我埋下知识的种子,静待悄悄地发芽,带孩子来亲身体验,有直观的感受。某一天,她在书上看到了风雨桥,就会想起我去过那里看过的。而我是北方长大的孩子,对于这些少数民族只是停留在书本和影视作品中的印象,没有那么立体那么亲近,直到我40岁开始自驾游以后才真正体验到。

广东广西贵州自驾游记—D4 柳州-侗乡风雨桥-黔东南黎平翘街

由于偏僻的原因,这个村寨还没有开发成景区。没有外面的人来打扰,村寨里面小路上静静的,少了喧嚣和商业味道。转过一个房子后面,一位妇女在染布。侗族蓝靛靛染是贵州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随处可见。侗族擅长纺纱织布,侗家男女所穿的衣服全部是自纺自染的“侗布”。

“侗布”就是用织好的布,经蓝靛、白酒、牛皮汁、鸡蛋清等混合成的染液反复浸染、蒸晒、槌打而成。侗族妇女用传统纯植物蓝靛草加工成蓝靛泥,用蓝靛泥作染料,经过手工操作把布染成蓝色或青色。

广东广西贵州自驾游记—D4 柳州-侗乡风雨桥-黔东南黎平翘街

靛染好的侗布进行晾晒

吃过侗乡的农家饭菜,继续前行。由于奶奶容易晕车,将北斗星的后排座位完全放平,成为一个“卧铺”,躺在上面休息。不一会儿,老婆和大眼睛也开始打盹了。

行进1个半小时左右,到达八洛村,这里是广西和贵州的分界,高德导航提示将从G321国道进入到S202省道。

前面的路面变得坑坑洼洼,像搓衣板一样十分的不平。能看得出曾经是沥青路面,但是很久没有修整了。路上没什么车,偶尔遇到一台车开过,马上飞起扬尘。我根本不能开快,车速只能30迈。我看看了导航,向前这段路距离就5公里,只能慢慢开吧!北斗星x5通过性还是不错的,离地间隙127.8mm,遇到通常的的土包(或者坑,不会擦到地盘。无疑有条件的话,选择SUV的通过性会更好。

我在3挡和2档之间不停地切换,专注地观察路面,把握方向盘,绕过地上的坑,尽量减少颠簸,心中不免有些后悔。奶奶、大眼睛和老婆都被颠醒了,看着车窗外,询问怎么了。我尽力安慰他们的情绪:这是两省交界的地方,要重新扩建,没有多长,我慢慢儿开,过去就好了。

半个多小时之后,有惊无险,终于开出了这段“按摩”路。朋友们自驾游要以我为鉴,出发前注意检查好车辆,安排好路线,避免遇到麻烦。

后面的行车路途十分顺利,没再遇到这样的路。大约5点半左右,我们到了贵州省黎平县。

翘街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街道的两头高中间低,形如扁担,俗称为"翘街",民间也叫“扁担街”。因其独特的历史人文艺术,于2011年6月11日被授予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广东广西贵州自驾游记—D4 柳州-侗乡风雨桥-黔东南黎平翘街

在翘街的街口,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石牌坊,牌坊上雕刻的两副对联,是用黎平的乡镇地名和历代名人的名字组成的,很有情趣。

翘街全长近1km,保存有明清时期古建筑群。远远望去,一排排封火墙,一座座四合院,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历史画卷。

广东广西贵州自驾游记—D4 柳州-侗乡风雨桥-黔东南黎平翘街

房屋翘角高低错落有序,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二层楼房除了两旁为青砖建筑封火墙外,其他部分基本上都是木质结构,门窗墙面装饰古色古香,封火墙上翼角飞翘,墙上的彩绘精美细腻,房屋的门窗装饰,图案古朴。

广东广西贵州自驾游记—D4 柳州-侗乡风雨桥-黔东南黎平翘街

屋檐上的镇宅神兽

马头墙是赣派建筑、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古代,黎平是对外通商的重要口岸之一,在商贸的繁荣中,商贾们将考究的徽派建筑也带进黎平,当地劳动人民把江南与少数民族文化、建筑技术、艺术进行了融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见的“翘角楼”,黎平人又称之为“窨子屋”。

“翘街”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红军长征中著名的“黎平会议”就在这里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秦邦宪、张闻天、王稼祥,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列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红军战略主张,为一个月后召开的遵义会议奠定了基础。可以说,这次会议挽救了中国红军的命运,奠定了新中国的诞生。

广东广西贵州自驾游记—D4 柳州-侗乡风雨桥-黔东南黎平翘街

现在,“黎平会议会址纪念馆”已成为“红色旅游”的胜地。除了黎平会址外,翘街主要的历史遗存还有:毛泽东住址、陈云住址、中央红军干部休养连旧址、中央红军教导师旧址、“两湖”会馆、福音堂、红军广场等。


广东广西贵州自驾游记—D4 柳州-侗乡风雨桥-黔东南黎平翘街

广东广西贵州自驾游记—D4 柳州-侗乡风雨桥-黔东南黎平翘街

街边的店铺内,几个小女孩制作传统民族手工艺蜡染

广东广西贵州自驾游记—D4 柳州-侗乡风雨桥-黔东南黎平翘街

晾晒的扎染

广东广西贵州自驾游记—D4 柳州-侗乡风雨桥-黔东南黎平翘街

广东广西贵州自驾游记—D4 柳州-侗乡风雨桥-黔东南黎平翘街

广东广西贵州自驾游记—D4 柳州-侗乡风雨桥-黔东南黎平翘街

黎平米粉以其独特的风味远近闻名。 2012 年“黎平米粉”在美食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倍受关注。

广东广西贵州自驾游记—D4 柳州-侗乡风雨桥-黔东南黎平翘街

黎平米粉做工考究,先将大米浸泡后磨成浆,舀浆、上笼,米浆在沸水中用旺火蒸熟,晾凉,切成片状,称之切粉。其特点洁白、细嫩、软滑、爽口、容易入味,配以各种哨子和骨汤,一碗浓香四溢的黎平米粉就出来了。

到黎平,定要去古城翘街尝尝正宗的传统米粉,不留遗憾哦......

广东广西贵州自驾游记—D4 柳州-侗乡风雨桥-黔东南黎平翘街

大眼睛戴上了妈妈的防晒帽子,更显可爱。

广东广西贵州自驾游记—D4 柳州-侗乡风雨桥-黔东南黎平翘街

华灯初上,翘街给人以温馨、安逸、宁静的感觉,走在翘街上,我们读的是一段历史,一段记忆,一份情感。

明天,我们将前往世外桃源般的中国土家第一村——云舍古村。

广东广西贵州自驾游记—D4 柳州-侗乡风雨桥-黔东南黎平翘街

4个人,20天,3000公里,普通人的自驾游记,一路美景,美食,趣事,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