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潑彩畫與古詩,涼快!

張大千潑彩畫與古詩,涼快!

張大千 喬木芳暉

夏日炎炎,現代人以空調、風扇等方式來納涼。而沒有這些新鮮玩意的古人們,該是怎樣熬過一個個赤日炎炎似火燒的日子的?翻閱前人留下的一些納涼避暑詩句,一幅幅古人消夏的畫面展現眼前,讀來別有情趣。

張大千潑彩畫與古詩,涼快!

春山匹練圖

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這是北宋秦觀的一首《納涼》,想必詩人經不住夏日屋中悶熱,於是攜扙河邊柳蔭下,斜倚在一張摺疊椅上。正是月明風清,舟上笛音婉轉,水湄蓮香渺渺,如此美景,詩人心中的燥熱該是立即消遁無蹤了。

張大千潑彩畫與古詩,涼快!

雨後嵐新

河畔水邊,自然是古人避暑的好去處。炎炎夏日,若得一秦觀的“畫橋南畔”處納涼,著實是享清福。寫出“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南宋詩人楊萬里,自然也會在荷池流連納涼。其在《暑熱遊荷在池上》寫道:

細草搖頭匆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張大千潑彩畫與古詩,涼快!

潑彩荷花

岸上林翠,池中蓮紅,水澈風清,市聲遠離,如此夏日避暑聖境,何似成仙?於是,唐詩人劉禹錫也在《劉駙馬水亭避暑》中描述:

千竿竹翠數蓮紅,水閣虛瓊玉簟空。

琥珀盞紅疑漏酒,水晶簾瑩更通風。

真是一個美輪美奐的避暑勝地啊。

張大千潑彩畫與古詩,涼快!

翠谷清溪 1975年

林叢樹下,也是古人納涼之上佳地。在眾多避暑詩作中,這類作品頗多。

睛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塔水滿溪,

童子柳蔭眠正著,一牛吃過柳蔭西。

詩中描寫夏日雨後,一個牧童柳蔭下酣睡避暑,一覺睡到日斜的情趣畫面。

張大千潑彩畫與古詩,涼快!

青山高隱圖 1976年

獨坐幽莫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翠竹青青,古琴橫陳,林深月明,且歌且吟。唐詩人王維在《竹裡館》裡記下的竹林消暑浪漫畫面,真是讓人心曠神怡。

張大千潑彩畫與古詩,涼快!

林壑幽居圖 1978年

居住在市井,身邊不是隨處有水亭畫橋,也是難得一回放足林深竹幽的。於是楊萬里又在《夏夜追涼》裡寫道: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只是風。

可以想象,夜熱難當,詩人怕也難以進入“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心定境界,於是打開門,站到了月光下。這時,遠處林叢傳來一聲聲蟲鳴,微風撲面,涼意頓生。這樣的場面,當是寫出了尋常人家酷夜尋涼之實景,極富生活氣息。

張大千潑彩畫與古詩,涼快!

張大千 溪山晚興

避暑納涼尋詩意,當是不愁衣食之人的雅興,為生計奔波的普通百姓,怕是難得。清代的鹽民詩人吳嘉紀在一首《絕句》中寫道:

白頭灶戶低草房,六月煎鹽烈火旁。

走出門前炎熱裡,偷閒一刻是乘涼。

此詩描寫了以煮鹽為生的灶戶們,只是從煎鹽的烈火旁走到門前炎熱裡偷閒一刻,便是乘涼了。

張大千潑彩畫與古詩,涼快!

張大千 碧峰雲瀑

騷客們的愜意避暑也罷,灶戶們的熱中偷閒也罷,真正的涼意,還在於心靜,所謂“心靜自然涼。白居易便在《消暑》詩中寫道:

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捨去慾望,擺正心態,氣和心平,自然涼意漸生也。

張大千潑彩畫與古詩,涼快!

張大千 谷口人家

高樹秋聲早,長廊暑氣微。

不須何朔飲,煮茗自忘歸。

悶熱難當的夏日,只要心不急氣不躁,一壺老茶即可品出清清涼意和詩意人生來啊。

一杯清茶,一卷詩書,細細品讀古人的這些納涼詩,景深,意美,心靜,氣朗,清爽之意徐徐而來,撲面清新。

張大千潑彩畫與古詩,涼快!

張大千 碧峰古寺

張大千潑彩畫與古詩,涼快!

張大千 深山雲嵐

張大千潑彩畫與古詩,涼快!

張大千 山村歸雲圖

張大千潑彩畫與古詩,涼快!

張大千 溪山覓句

張大千潑彩畫與古詩,涼快!

張大千 桃源圖

張大千潑彩畫與古詩,涼快!

張大千 春山行

張大千潑彩畫與古詩,涼快!

張大千 泛舟圖

張大千潑彩畫與古詩,涼快!

張大千 聽瀑圖

張大千潑彩畫與古詩,涼快!

張大千 飛霞萬里

張大千潑彩畫與古詩,涼快!

張大千 潑墨山水

張大千潑彩畫與古詩,涼快!

張大千 谷口人家

張大千潑彩畫與古詩,涼快!

張大千 水竹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