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海瑞最后什么下场?

晚霞映月94071888


最近又看了一遍戏骨云集《大明王朝1566》,黄志忠老师扮演的清官海瑞,可真是入木三分,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说起海瑞,相信都不会陌生。历史上以为民做主而闻名遐迩的两个人,一个是铁面无私的“包青天”,一个是刚正不阿的“海瑞。”民间的戏剧有一出叫做“海瑞罢官”,想必年长的都知道。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祖籍福建,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海瑞于1549年中举,但其后两次会试均以失败告终,1554年,海瑞受邀到福建延平府南平县当教谕(中国古代的正式教师)。终于在教了8年书之后,1562年,海瑞被任命为淳安知县,正式步入官场。因为海瑞断案深得民心,后不断升官。

一路走来,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在任期间,海瑞雷厉风行,做事果断,对于豪强敢于打击,对于权贵不阿谀奉承,极力主张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官员受贿;在加上治理有方,比如兴修水路,疏浚河道,最著名的是推行一条鞭法,勒令贪官污吏退田于民。素有“海清天”之美誉。


有人戏言“防火防盗防海瑞”。

1570年,海瑞出巡南京,结果让南京一带的豪门权贵甚至把大红的宅门都涂成黑色,平时嚣张跋扈的地痞流氓都躲起来了,连历来趾高气扬的江南织造都夹起尾巴。海瑞的到来不亚于一场灾难,对于官员来说。那百姓呢,当然是夹道欢迎,海瑞当时是右佥都御史的身份,是代表皇帝出巡查找问题的,类似特派员,差不多就是纪委的角色。怪不得当官的都害怕呢。

但正因海瑞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甚至冒死进谏,终于又一次惹怒了皇帝。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海瑞买了棺材,并把家人托付给朋友之后,向嘉靖皇帝上呈《治安疏》,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


嘉靖皇帝读后勃然大怒,气得直跳脚,把《治安疏》扔在地上,对左右侍从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经过宦官的规劝,没有杀海瑞。


但很快地,海瑞就被抓起来,投进了大牢。嘉靖皇帝终究还是没有杀他,因为他心里很清楚,海瑞对明朝,对他是忠心耿耿的,只是无法忍受一个臣子公然上书怒骂他罢了。所以直到嘉靖皇帝死之前,对于海瑞该怎么处置,还是不置可否。


幸运的是,没过几个月,嘉靖皇帝就一命呜呼了。在此期间,有大臣主张对海瑞处以绞刑,幸好有时任内阁首辅的徐阶以及刑部尚书黄光升力保,才活了下来。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明穆宗)继位,赦免了以海瑞为代表的所有谏言诸臣。海瑞被释放出狱,官复原职,不久改在兵部任职。后来调大理寺任职,提拔为尚宝丞。 后来在仕途上,海瑞屡受排挤,其中包括张居正为相期间,海瑞依然不受重用。

明神宗屡次想要重用海瑞,都受主持国事的阁臣暗中阻挠,后只好任命海瑞为南京右都御史。海瑞上任后,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受不少小人上书诽谤。随着年事越来越高,海瑞也力不从心,于是多次上疏请求退休,明神宗下诏慰留,不允许海瑞退休养老。

1587年(万历十五年十月十四日),海瑞病故于南京任上。因为海瑞没有儿子,所以去世后,由佥都御史王用汲主持海瑞的丧事,当他看到海瑞家里葛布做成的帷帐、破破烂烂的器物,伤心不已,后筹钱为其办丧事。

海瑞一生清廉,为民谋福利,自己在生活上却如同苦行僧,真是其心可鉴日月呀。出丧之际,穿白衣戴白帽的老百姓百里不绝,真正的是百姓心中的“海青天”。后朝廷追赠海瑞太子太保,谥号为忠,表彰他为国为民奋斗的一生!

以上


木剑温不胜


海瑞冒死上书,做了一次名满天下的“铮臣”。虽然被嘉靖帝下狱,但并没有杀他。



不久嘉靖帝病死,继位的隆庆皇帝放了海瑞,继续做官。先后担任左右通政,再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这个职务品级只有四品,但权力很大,管辖南直隶一般地区。清官所到之处,一定是掀起不小的震动。


没几年隆庆皇帝也死了,小皇帝万历登基,张居正开始掌权。张大人很不喜欢海大人,于是十年间并无重用。

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亲政,一是听说海瑞的名气,二是张老师不喜欢他,这样的人就必须重用呀,做做样子也好。于是召为南京右佥都御史,再改授南京吏部右侍郎,再升南京右都御史。可惜当时海大人已经七十二了,身体不好,多次申请退休。但是朝廷还需要这么一位代表呀,不同意,坚持吧。


一年多后,海大人去世了。赠太子太保,谥忠介。海瑞是今海口人。古时候讲叶落归根,于是灵柩用了一年多时间运回海南安葬。这一年是1589年。之后海大人被民间传颂,与包公齐名,再被各种文学作品和戏剧曲艺所升华,形象越来越高大。

1959年,历史学家兼高级公务员的吴晗写了《海瑞罢官》。1965年被公开批判。

1966年海瑞墓被挖,棺材被劈开,挫骨扬灰了。现在的景区海瑞墓是1983年新建的。这样的新地方为什么还能评为国保?



几苇渡


海瑞在历史上以清廉著称,似乎是一种赞誉,但实际上,海瑞终其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的,而在他临终之前,甚至拒绝服药,一心求死,我相信临终一刻的海瑞,内心应该是极度痛苦而绝望的,这种绝望既是对自己人生的绝望,也是对大明王朝的绝望。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历仕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一生以清廉自居,刚正不阿,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在他任职期间,推行清丈、平赋税,打击贪官污吏,更重要的是,他还敢当面指责当朝皇帝,无论在民间还是朝廷中,海瑞都在当时掀起了一阵巨浪,成为了人们追逐的热点。

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万历皇帝一纸诏书,将海瑞任命为南京督察院右佥都御史。海瑞接到任命书之后,年近古稀的海瑞拿起行头,便立刻前往南京赴任。南京督察院右佥都御史,看起来似乎是很高的官位,品级也有四品,但实际上只是个空衔。

这里就要说一下明朝的官制了。明朝建国时,定都在南京应天,后来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便迁都于北京,但南京始终还是大明王朝的副都。两个首都,自然就得配备两套行政班子,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北京有的政府机构,南京同样也有,几乎是完全相同。但是,

南京这套政府机构在行政职能上就大打折扣了,它的权限仅限于应天府的管辖范围之内,故而闲职居多,真正掌控能办事的极少。比如,同样是四品官,如果是京官的话,地位就算比较高的了,但如果是应天的四品官,那就是个有品而无实权的闲职。

海瑞这个四品的南京右佥都御史的职位,就是这样的一个闲差,当时的海瑞已经是四朝元老,他不会不知道这一点,这样的一个官职确实委屈了海瑞。可想而知,正欲前往南京赴任的海瑞,内心一定是既欣喜,又沮丧的。他欣喜的是,朝廷还想着他,他还能继续为大明朝发光发热,沮丧的是,朝廷只给了他一个闲职,并无用武地。

也就是在海瑞赴任的途中,他给友人写了一封书信,言道:“生自知枯槁无用,即古之人引年计之,非可复出时矣。”(引自《海瑞集》)意思是,我知道自己年事已高,是个无用之人,即使我掌握了益寿延年的方法,现在也不是出来任职的时候了。可见,当时的海瑞的身体情况已经不太好了,但他依然不辞辛苦,千里迢迢赶赴南京,只是因为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为人臣的本分。

就在他赶赴南京途中,朝廷的第二道任命来了,这一次海瑞被晋升为南京督察院右侍郎,位列三品。官位越来越高,海瑞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只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海瑞到达南京之后,随即发布了《禁革积弊告示》,准备整饬吏治,颇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抱负。很快,朝廷又发来了第三道诏书,任命海瑞为南京督察院右都御史,一年的时间里,连升三级。

海瑞对皇恩感激不尽,虽然已是古稀之年,但他还是像战士一样继续战斗在了官场的第一线,随即改革赋税,整饬吏治,向朝廷上疏,为了严斥腐败,希望能恢复朱元璋时代贪腐剥皮的做法。这封奏疏立刻引起朝堂的轩然大波,群臣纷纷斥责海瑞,谴责的矛头直指海瑞,因为所有人心里都有个小九九,如果要是按照朱元璋时代的标准来惩治贪腐的话,恐怕朝堂上十之八九的人都得被拖出去砍头了,剥皮实草更是何其残忍!



当时一个叫做房寰的言官上疏弹劾海瑞,他说海瑞:“莅官无一善状,唯务诈诞以夸人,一言一动无不为士论所嗤笑。妄引剥皮实草之刑,启皇上好杀之心。”房寰指责海瑞当官期间没有干过一件好事,以欺诈虚妄夸耀于人前,所作所为无不被士人讥笑,妄求回复剥皮实草的酷刑,实在是陷皇上于好杀的不义之地。

面对海瑞和房寰二人撕逼,万历皇帝下了批复:“虽当局任事恐非所长,而用之以镇雅俗,励颓风,未为无补。”意思是,让海瑞去做一把手,这并非海瑞的长项,也非皇帝的初衷,真正的目的是想借海瑞德廉洁之名,树立起廉洁的榜样。

万历皇帝的这番批复,对海瑞来说,可谓是晴天霹雳。海瑞一心想着报效国家,但国家根本就没指望他去建立功勋,只是把海瑞当成了装点门面的招牌,树立一个牌坊,给当朝官员、百姓以及后世之人看的。

在大明王朝看来,海瑞是清官,是好官,但却是无用之官,最大的用处就是用来立牌坊,而官场上的那些蝇营狗苟、徇私枉法的贪官污吏,却都是对国家有用的,是有用的贪官。当海瑞看清了一切,他的内心一定崩溃的,是极端痛苦而绝望的。

我们引用张宏杰在《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中对海瑞的一段评价:

精神可用来写到书上,记入史册,激励人心,却不可施用于实际。这其实是千古清官共同的命运。清官只是官场的遮羞布,是厕所窗台上的一盆塑料花。这就是海瑞的命运,虽然在民间,海瑞却已经渐渐成了“神”,成为老百姓希望的寄托。在老百姓的心中,“海青天”就是善恶的最终裁判者,是传奇式的大英雄,是一个偶像,是正义的化身,一个超现实的存在。而现实生活中的海瑞,却已经心如死灰。
做官不可以太清,太清则为官场所不容。既使官场中碍于某些不可告人的原因,众口一词地称颂你的清廉,而背地里则对你诋毁有加,利用一切机会置你于死地而后快。这正是海瑞的悲剧。

海瑞最后的下场也的确非常凄惨,他不止一次地向皇帝申请辞职,要求告老还乡,但却一次次被驳回,朝廷需要需要他这块招牌,至死都不想放过海瑞,而海瑞已经彻底看清了朝廷的嘴脸和用心,于是他在患病期间拒绝一切医药,既然无法摆脱朝廷的束缚,索性死掉算了,一了百了,给自己留下一个清白之身。



当时的海瑞不仅膝下无子,而且身无余财。在海瑞生命的最后一刻,还不忘嘱咐家丁,退还吏部多给的七钱取暖费。就是这区区的七钱,海瑞也不愿意让它玷污了自己的清白。这就是海瑞的临终遗言,深刻诠释海瑞清白的一生,而他所坚持的清白名誉,却不过是大明王朝的一桩笑话。

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海瑞去世了。海瑞死后,无钱下葬,同僚佥都御史王用汲来到海瑞家中,看到海瑞如此廉洁的清官,家中却是一贫如洗,用史书上的话来形容就是“葛帏敝籝”,简陋的房屋,破烂的竹箱,几乎没有半点值钱的家当。王用汲看在眼里,又是伤心,又是感动,于是便凑了些钱,给海瑞草草收敛下葬了。

海瑞病逝的消息传出后,南京城万人空巷,朝廷派出钦差大臣,护送他的灵柩运回海南老家。之后,朝廷又继续给海瑞修坟,立碑,建立祠堂。但是,朝堂做这些的目的,和之前任命海瑞为南京右都御史是一样的,就是为了树立廉洁的牌坊,朝堂中没有任何人关心和理解海瑞,他们看中的却只是海瑞身上清官的虚名而已,为大明王朝已经腐朽至极的官场做装裱。


如果看官觉得本回答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关注转发。


二十四史凭栏处


最后病死算是善终,但终其一生,他却是在孤独中满怀怨恨地死去的。大家看过《士兵突击》知道许三多在草原五班修路时,身边人对他的态度吧?和许三多类似,在已经病入膏肓的明末官场,根本容不下海瑞这股清流,所以他一生都在身边同僚的白眼和排挤中度过。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清官,其于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这期间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海瑞升任户部云南司主事(正六品),因看不惯嘉靖皇帝常年迷信巫术,生活奢华还不理朝政,海瑞遂上《治安疏》严厉批评嘉靖皇帝,我估计海瑞当时说的话是比较狠的,在言官可以自由批评皇帝而不受惩处的明朝,海大人竟然因此而入狱。嘉靖帝死后,隆庆帝登基,海瑞才获释。隆庆三年(1569年)海瑞调升右佥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惩治贪官,打击豪强,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百姓送其“海青天”之美誉,
但满朝文武却不停参劾这个同僚中的“异类”。没多久,海瑞就又被革职,这次闲居了16年。万历十三年(1585年),才重新被起用,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佥都御史,两年后(1587年)海瑞病死于南京。究其一生,在海瑞心中,出仕做官就是要为国家尽忠、为百姓办事,别无其他,所以,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他始终能恪守自己的原则和信条,用自己的一生和明朝官僚集团内部的黑暗作斗争。但换来的却是同僚的参劾和讥笑,甚至连几任皇帝都不待见他,觉得他是个不近人情、不知变通的“怪胎”。
所以说海瑞的死,不仅是他自己得到了永远的解脱,也让大明王朝的各级官僚松了一口气。

大概就是这些。


码字不易,欢迎点赞和关注,在此谢过。


蹲村口的李大爷


海瑞是明朝有名的清官,他一生嫉恶如仇、刚正不阿;从小立雄志,日后大作为,“海县令”、“海青天”的大名如雷贯耳,贪官污吏闻之胆战心惊,老百姓见之夹道欢迎,连连称赞。 深居朝堂无作为,势必将其拉下马,嘉靖帝潜心修道,企望长生不老,不理朝政任由严嵩专权,海瑞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别人不敢说我来说,他买好了棺材,安排了后事,向嘉靖帝上书《治安疏》,直言不讳地指出嘉靖帝庸、懒、散,嘉靖还是第一次碰到有人敢指责他,那是一个龙颜大怒,将海瑞打入大牢,直到嘉靖帝去世。

历来的清官都是不招人待见的,海瑞极力反腐,兴利除弊,自然也得罪了不少权贵,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始终被排除在核心权力之外;就连张居正对他也不感冒,打心里也惧怕海瑞,最终也没有重用他,他们之间矛盾重重,就连万历帝也难以调停。


万历帝亲政后,多次要重用海瑞,已72岁的海瑞也多次婉拒,但还是竭尽所能为朝廷办实事,从无怨言,直到病死前还在为朝廷工作。


海瑞一生兢兢业业,至死方休,处理大事小情上,认理不认亲,公私分明,因此与某些权贵格格不入,也经常受排挤、打击,这些丝毫不影响他为朝廷服务,他的心里只有朝廷和老百姓,他愿意为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遗产君


海瑞,是个有趣的人。

事一:

刚当上教育局长,上级视察,别人跪而欢迎,独海大人屹立不倒,才有海笔架之称。

事二:

把四处游山玩水的胡宗宪的公子,一顿痛打,把胡公子的私房钱二千多两银子扣下,反书信一封,报二道大员胡宗宪说:此人冒充公子,我给你修理了,你不用感谢我了!胡大哭笑不得,掀了儿子几耳光,揭过。

事三:

上书嘉靖:你想长生吗?你看古住今来,圣人道士,有几人不死?你晚上不与皇后睡不与太子相见,也太不人道了吧!嘉靖嘉靖,家家净也,天下人不值陛下久矣!——倒肯手尿尿,不理小鸟鸟了!嘉靖大怒,欲杀之。近人告之说:海大人正坐在棺材上。他想邀清名,我偏不杀他。于是海进监狱。

嘉靖死,海瑞哭得反天覆地。

事四

海瑞死前,身边只有一老家人。吏部分炭,多分七钱炭,海瑞让老家人送去。无钱下葬,友人帮助下,葬。南京罢市,送行之人达百里。

这正是一生为民,清廉的力量!


万里雪飘74


如今说起海瑞,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随奶奶一起听说书人说《海瑞罢官》,只记得奶奶满是皱纹的脸上,有泪水溢出的痕迹。

海瑞是明朝著名政治家,他是海南琼山人,也就是现在的海口人。由于他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中举后曾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在为官期间,他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海瑞的仗义直言非常了得,他曾上书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后来遭迫害入狱。世宗死后获释,调升右佥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竣河道,修筑水利工程。

在兴修水利上,曾有钱泳所写的《治水必躬亲》一文,这样写道: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文中的忠介,是海瑞的谥号。据文章记载,海瑞为官时绝不高高在上,朝廷让治水,他就穿上粗布衣服,在荒村野水之间穿行,而且他本人清正廉洁,上级拨款全用于治水,绝不贪图一厘钱财,这些都是治水获得成功的关键。

万历十五年(1587年),时任南京右都御史的海瑞,病死任上。

值得一提的是海瑞死后的情景。海瑞在任期间,因为太过正直,对贪腐痛恨,待人苛刻,得罪了不少同朝为官之人。

他死后,南京佥都御史到海瑞家探视,当他看见这位当时副部级领导,房里的帷帐是葛藤皮做的,而且已破旧不堪。他翻遍海瑞遗物,只找到十来两银子,佥都御史当时就掉下眼泪。后来发起同僚凑份子,才给海瑞下葬。

海端一生清廉,深得民众爱戴。听到他去世的噩耗时,当地百姓如同失去至亲一般悲痛万分。当他的灵柩从南京水路运回故乡时,长江两岸站满送行的人群。很多百姓甚至将他的遗像供在家里。

关于海瑞的传说故事,民间更加广为流传,《海瑞罢官》、《海瑞上疏》等戏剧,就是后人根据其生平事迹改编而成。他和宋代的包拯一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典范,是正义官员的象征。(完)


兰阇读书


海瑞生前几十年被人利用,死后几百年也被人利用。肉身与灵魂从未安宁消停过。73岁,他活了73岁,这在古代算是高寿了,海瑞的最后岁月十分地凄惨——生来赤贫刚直,过的窝囊坎坷,死的孤单不安,历经明代三朝,无儿无女,贫穷伴其一生死后连个顶孝盆的人都没有,人生之凄凉莫过如此。



“海青天”死后,民间百姓难过落泪,贪官豪强放炮祝贺,正如他本人的性格爱憎分明一般,他死后世人也是这般两极分端。他带着极度的失落与凄凉在寒冷的冬天走了,官方没有治丧,南京的同僚们大多躲而不唁,只有,生前唯一好友王用汲凑足了几十两银子草草掩埋了海瑞。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计较冢在哪!



纵观海瑞一生在官场的三个主要阶段,都是被朝中的文官政治势力“利用”和打压。

第一,被徐杰集团充分“利用”,成为打击严嵩一党的无形利器。

海瑞性格刚直,认死理,电视剧《大明1566》基本还原了历史本来面目。他在淳安知县与兴国知县任上,由于敢于揭发严嵩严世蕃父子一党的“决洪淹田”等事件,受到浙直督胡宗宪的器重与保护,被内阁次辅徐杰与高洪潭仑等一党看中并充分利用(暗保),他们巧妙地利用海瑞这一“撬杠”巧妙打击严党势力。海瑞抬棺上万言书骂嘉靖皇帝想青史留名,被朱厚熜批为无君无父,但还是刀下留情,这成为一个说不清的“悬念”。



第二,高拱利用海瑞打击徐杰。

隆庆登基后,徐杰致仕回籍,海瑞又成了高洪巧妙利用的“工具”,海瑞出任松江县令,不循私情,严查徐杰家族圈占民田,影响极大,两败俱伤……万历登基,张居正升任首辅,主持改革大计,海瑞这个“刺儿头”入不了张居正的法眼,张居正不但不重用他,还将海瑞彻底边缘化,这一“闲置”就是16年啊,16年白发长了三千丈,海刚峰还是海笔架,苦苦在绝望中等待着煎熬着……张居正一死,万历帝反攻清算,凡是在张居正这十年被打压者都鲤鱼翻身重返政坛,海瑞,还是没能留在北京,在古稀之年终于升了官,但去南京任职右佥都御史,无论在哪,海刚峰,人如其名,一如既往,整饬官风,肃清纲纪。怎奈,凭他一人之力,是救不了大明这个重病之躯的……


圆梦人A


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清官,海瑞出生于正德年间,嘉靖年间中举,为官历任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晚年任职南京右都御史。万历十五年(1587年)十月十四日,海瑞病故于南京任上,享年75岁,死后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海瑞祖先原籍福建,后迁至广州。海瑞祖先曾多人在朝中任职,但其父海翰并无作为,只是个廪生。海瑞出生于正德八年(1514年),由于祖上的关系,海瑞还算是出身书香门第,年少求学,母亲对其要求极严。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明神宗朱翊钧极为重视海瑞,万历十三年(1585年),明神宗任命海瑞为南京右佥都御史。万历十五年(1587年)十月十四日,海瑞病故于南京右都御史任上。

1587年,明神宗万历十五年丁亥,海瑞七十五岁,在南京都察院任上...秋,海瑞病重,但不愿服药。十月十四日,海瑞卒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任上,享年75岁。(《海瑞年谱》)

由于膝下无子,由佥都御史王用汲负责主持海瑞丧事,由于家贫,王用汲等人凑钱为海瑞办理了丧事。海瑞的死讯传出,南京的百姓因此罢市。海瑞的灵枢用船运回家乡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

海瑞去世之后,朝廷追赠海瑞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香茗史馆


海瑞下场挺好的啊,民间传颂,官方肯定,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这是一个不错的谥号,表彰海瑞的忠心耿耿。



很多人以为海瑞是个迂腐不会变通的人,只能当一个言官。其实历史上的海瑞,是个能吏,能力极强。初当地方官是淳安知县,当地的地主有很多田,但是交的税很少,而贫农的土地很少,却要交很多税,导致很多农民逃亡。海瑞鉴于此情,重新丈量土地,核定税收,减轻了农民负担,许多逃亡的人就回来了。



海瑞在淳安的另一个津津乐道的事情就是,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外出游玩,路过淳安,嫌弃县衙准备的饭菜不好,掀了桌子。海瑞以胡宗宪家教严格,不可能教出这种儿子为由,断定有人假冒胡宗宪的儿子骗吃骗喝,把胡宗宪儿打了一顿,也让胡宗宪吃哑巴亏。严嵩的党羽鄢懋卿,借视察的机会四处贪污受贿。欲往淳安时,海瑞宣称本县人穷钱少,接待不了,鄢懋卿早听过海瑞的名声,虽然很气愤,但是还是改道了。



随后海瑞因为政绩出色,升职为判官,在嘉靖45年,升任户部云南司主事,也就在这一年,海瑞做了一件名垂千古的事情,写下了治安疏,把嘉靖皇帝骂的狗血淋头。嘉靖皇帝气极把奏折扔在地上,让侍卫去抓海瑞。在宦官黄锦的劝说下,只是被抓进监狱。嘉靖驾崩后,隆庆帝登基,海瑞被赦免,并升职为应天巡抚,管辖地多为鱼米之乡。



海瑞上任应天巡抚时,又做了一件泽被千秋的事情。明朝吴淞江经常淤塞,洪水泛滥,在海瑞之前100多年里,明朝修理了几十次,每次都出动十几万工人,但是毫无效果。海瑞上任后,仅仅调用三万多工人,几个月时间就修理好吴淞江,自此后世的上海不再洪水泛滥,成为著名的经济发达地

后世上海的繁华,得给海瑞记一笔功。

海瑞只在应天担任巡抚半年就回到老家养病,直到万历十二年,再被启用,任命为南京右都御史,在任时由于提倡恢复明太祖朱元璋时期贪官污吏高压政策,屡屡受到不良官员告状,好在万历比较信任海瑞。直到万历十五年,海瑞病死在任上,好友王用汲去主持海瑞的丧事,发现海瑞住处用葛布制成的帏帐和破烂的竹器,因而禁不住为之悲泣不已,凑钱为海瑞办理丧事。海瑞的死讯传出,南京的百姓因此罢市。海瑞的灵枢用船运回家乡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



海瑞在40岁时由于两次科举不中,去做了教谕,相当于正式教师,16年后就成了应天巡抚,这升官速度是比较快的,而且海瑞是以举人的身份入仕,起点比很多进士都低。历任知县通判,判官等,都政绩出色,是难得的能吏。


海瑞之所以给人不懂变通的印象,是因为海刚峰的名号太响,遮掩了海瑞的变通之数

。以治安疏为例,看过原文的就知道,海瑞是一边夸一边骂,夸的极天花乱坠,骂的入骨三分。显示出极高的情商。更不用说海瑞在教训胡雪岩儿子显示出的智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