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與客家人有什麼關聯?

cruzazul


其實很簡單,畲族是漢族的分支,和今天的果敢族類似,只是脫離漢族的時間不一樣而已,古代漢族的身份認同其實並不強,大家都只知道種地、生活,並不像今天去到那裡都說自己中國人,自然當開始大範圍普及“漢族稱謂”的時候,剛好有一幫人在窮鄉僻壤的地方,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若干年後,他們與和界聯繫,外界的人說自己是漢族人,然而他們並不知道怎麼稱呼自己,就取了一個自己認為很有意思的族稱,這便是很多少數民族由來


默57948879


畲族也有說潮州話

畲語一般指的是【山客(山哈)話】,還有60%畲族人在使用。這是一種歸屬有爭議的語言。在語言學上,山客話與客家話本質上是同一種語言。但也有不同之處,客家話明顯有中原漢語的語音。而畲族山客話明顯帶有廣府話【粵語】的語音,比如【看】發音與粵語相同,發睇Tǎi。普通話聲母是k,山客話一般發成h,這一點也與粵語近似。【是】的讀音是Xi , 不讀 Hei.

客家人是中原漢族直系後裔,其中汀州最正,高達75%左右,福建長汀客家人中O3的比例高達74.3%

客家人父系:秦漢漢族10%,宋朝漢族30%,苗瑤族(主要指畲族)O3d血統30%,越人O1血統10%,棕色人種C血統10%;

客家人母系:越人30%,棕色人種10%,苗瑤族30%,漢人30%。

北方漢人比例57.14%,畲瑤22.86%,百越20%從父系遺傳的Y染色體SNP 的主成分分析看,客家人與中原漢族最近,又偏向於苗瑤語族群中的畲族,不同於其他南方漢族偏向於侗臺語族群。

混合分析發現客家人數據結構中漢族結構佔80.12 % ,類畲族結構13 % ,類侗族結構6.8 %。各族M7 個體Y2STR 單倍型的網絡結構分析發現客家人中類苗瑤結構有兩個來源,其一來自湖北,其一來自廣東。客家人之類侗族結構應來自江西土著幹越。客家人母系遺傳的線粒體RegionV 區段9bp 缺失頻率為19.17 % ,與畲族很近,不同於中原漢族。客家人的主要成分應是中原漢人,畲族是對客家人影響最大的外來因素。與客家話中的苗瑤語特徵相印證,客家人可能是古代荊蠻族的核心成分不斷加上中原漢人形成的。客家話等南方漢語方言最初也可能是南方原住民語言在中原漢語不斷影響下逐漸形成的客家話聽起來非常像南部晉語和晉西南的河東方言

山西話被稱作漢語的“古化石”,大體上保留了宋代中原和西北的方音,所以南部晉語比河南話更能反映出古代中原話的特徵,客家話顯然更像晉南話。

客家人與中原漢族最接近。分析得到的80.2% 漢族結構說明客家人中大多數男性可能來源於中原漢族。所以羅香林的觀點是有一定根據的,但並不全面。客家人比一般南方漢族族群更明顯地保留了北方漢族的體質特點。這可能與客家人千百年來頑強地保留自己的族群內通婚習俗有一定關係。

漢族中的客家族群是古代漢族的一支重要直系後代,其高達74%的O3比例現實了這個族群和華北、湖北等地的居民有非常密切的聯繫,他們都是古代中原漢族的直系後代。


宇文度鵬


畲族在刀耕火種時候,是沒有語言文字的,當時可能那個朝代,畬族跟客家人交流通婚同化了吧。其實客家話我覺得就是普通話跟白話的產物。舉個例子我是說白話的我說的普通話就是帶白話的口音,說的不標準。當很多人跟我這樣交流的話就形成了一種客家話。經過幾代就變成了習慣這普白話。所以客家話是中原移民到了白話地區為了在這個地方生活交流就說的一囗帶普通話的白話。所以客家人就分佈在白話跟普通話中間。所以客家人普通話白話都聽得懂。


六皇山腳下


謝邀。畬族是被迫居於山地的原住民,客家人是因戰亂災荒等原因遷移而來的中原人。畬族人少勢小,客家人多勢眾,在過去種族歧視中,畬民無法只能偏居於山地。解放後,民族平等,為改變畬民生活條件,畲民多從山中搬遷至山下住,特別是畲民與漢人通婚,親緣關係曰益密切。


123老梅吳楣福


剛剛找了很多正宗畲語視頻來聽,發現畲語跟廣府白話更接近一些。說的是正宗畲族語言,為什麼老是有人說跟客家話像?他們的風俗習慣也跟客家漢人風俗習慣不一樣的。其實是有極少一部分在客家地區生活的學的客家話。講著好像客家話夾帶粵語口音的話。在廣州的畲族卻是學了廣府白話給廣府白話完全同化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