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以常州創新園緣何成爲全國唯一?|中經智庫

“最江蘇”導讀

常州率先瞄準“創新國度”以色列作為國際合作夥伴,運用“資本+科技”的孵化模式,打造國際科技合作平臺中國以色列常州創新園。

隨著我國創新驅動和“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深入實施,各地加快對國際合作創新園區的探索。常州率先瞄準“創新國度”以色列作為國際合作夥伴,運用“資本+科技”的孵化模式,打造國際科技合作平臺中國以色列常州創新園。目前,該園區已成為全國唯一由中以兩國政府簽約共建的創新合作示範園區。

做高定位,為中以園區合作探路

2008年,江蘇與以色列簽署《關於民營企業產業研究和開發的合作協議》,常州市積極把握合作契機,率先與以色列相關機構佈局開展高技術產業的科技合作,明確打造以色列專題園區。

中以常州創新園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趙東良說,“以色列國土狹小,但卻被全球公認為最有活力的創新國家,探索與以色列合作,是提升園區創新活力的首善之舉。”

中以常州創新園緣何成為全國唯一?|中經智庫

一直以來,園區堅持“打造成國家經濟轉型升級時期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的國際合作典範”為戰略定位。相關團隊每年至少要去以色列4—5次,學習以色列創新創業模式經驗,成效顯著。

2011—2013年,園區先後被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司認定為“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被國家發改委認定為“中以高技術產業合作重點區域”之一、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醫療器械國際創新園”。

2014年,園區經以色列經濟部與國家科技部多次考察後,被選中作為兩國共建的創新園。2015年1月,園區正式列入兩國政府簽訂的《中以創新合作三年行動計劃》,被以方認定為“以色列對外經濟和科技合作的示範性平臺”。

“‘三年行動計劃’的制定,為園區進一步深化合作打開了空間。”趙東良說。圍繞“三年計劃”,園區注重建立適應中國市場的以色列模式,推動本地企業參與到以色列企業技術孵化中去,並從教育、文化等領域全面滲透,力爭打造以色列項目集聚區、體制模式實踐區、以色列文化體驗區。

目前,園區已建成以色列中心,集展示、推廣、服務、管理和運營五大功能為一體,展示以色列人文特色、地理環境、高科技、創新理念等,縮短了國際高端技術與本地市場的距離。截至2017年12月底,該中心共接待中以兩國各級政府、團體、客商參觀200批次,共計4200餘人,舉行各類會議和交流活動40餘場。

園區加快探索創新體制機制,健全合作體系,為園區探索國際合作積累經驗。常州市區兩級探索建立了聯合工作機制,共同成立中以常州創新園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負責與以色列創新署密切協作,主要包括項目引進、活動組織、平臺運營、技術轉移、模式借鑑、條線對接、園區宣傳、金融支持等,併為以色列外商獨資企業提供落戶支持服務、行政管理服務及其他援助服務。同時積極推進構建部省共建機制、副總理級聯席機制等。

2017年3月,以色列創新署與常州市人民政府簽署《共建中以常州創新園聯合辦公室的聯合聲明》,成立了駐以色列聯合辦公室,進一步打通兩方溝通交流機制。同年10月,聯合辦公室正式運營。

做特平臺,打造以色列企業的“東方樂土”

以色列素以科技立國,注重創業創新,企業規模有限,產業化和製造能力較弱,對外合作多以尋找技術對接和投資為主。

“園區緊密圍繞以色列項目專而小的特點,一方面注重高新技術孵化,另一方面聚焦資本與技術對接交易,著力搭建多樣化的平臺載體,以構建互利共贏的‘資本+科技’創新孵化合作生態體系,打造常州特色。”趙東良說。

中以常州創新園緣何成為全國唯一?|中經智庫

產業服務平臺。園區為企業搭建了一站式服務平臺,協助企業辦理工商、稅務、海關等部門手續,企業招工招聘、外籍員工工作簽證辦理,高新技術企業的申請、專利申報,並提供企業高端人才的購房、子女就學、就醫綠色通道等服務。

企業孵化平臺。園區廣泛建設各類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依託中以創新園雙子園平臺,探索創業項目與團隊流轉對接機制,形成中以創業孵化鏈條,先後建成CI3創新孵化器、中以創新加速器、中以國際醫療孵化園等多個企業孵化平臺。各孵化平臺功能各異,形成差異化發展格局。

如CI3創新孵化器專注技術孵化;中以創新加速器主要瞄準醫療器械和石墨烯新材料領域的優秀技術成果,整合龍頭企業資源,開展技術成果轉化合作;中以國際醫療孵化園則主要為中以醫療健康領域的合作項目提供辦公、研發、孵化空間,配套金融、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目前,園區自有平臺已完成國際合作、科技平臺、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等三個市級科技項目的申報;與常州醫療器械研究院、江蘇理工學院合作申報的“中以醫療器械國際創新孵化中心”已獲得江蘇省科技廳300萬元項目資金支持。

技術轉移平臺。園區組建專業團隊,成立了國際技術轉移服務中心,為常州、江蘇乃至全國的企業技術需求提供對接服務。目前該中心已是獲得國家科技部授牌的“國家級”國際技術轉移服務機構,構建了項目經理制度、知識產權保護、第三方服務外包、CFDA認證綠色通道等四大服務體系。

以知識產權保護服務體系為例,園區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成立了知識產權服務中心。中心設知識產權服務大廳、服務機構集中辦公區、審判庭、合議庭,集知識產權宣傳教育、維權援助、代理服務、糾紛案件審判、國際合作平臺等涉外知識產權服務功能於一體。目前,中心知識產權申請、評估、預警、交易、戰略、維權等一站式服務功能體系不斷完備,採用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雙途徑協調,在全市率先實現“商標、專利、版權”的“三合一”保護。

金融資本平臺。園區不斷髮展壯大金融資本平臺,通過市區兩級政府聯合市場資本,設立發展基金等,以資本投資代替資金補貼。當企業運營邁向成熟時,政府資本退出,引導市場資本進入,利用併購或上市手段,幫助企業大規模產業化。

目前園區已設立了中以創新發展基金、Cukierman基金、Synergy基金等多支國際化基金,總規模超過120億元。其中,由常州市政府與平安創投共同設立的“中以創新發展基金”是首個國字號中以基金,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對以合作基金,總規模達到100億元。該基金正在對8個以色列創新項目開展盡職調查,1家公司已經確定投資。

園區還發起成立了中以投資創新發展聯盟,通過集聚具有豐富以色列項目投資經驗的相關政商精英、投資機構、上市企業等,鼓勵資本投向科技。聯盟成員的長期穩定投資又可反向獲得以方企業的信任,進而打造中以雙方創新投資的良性生態圈。目前聯盟成員單位已有30餘家。

做實合作,以色列企業集群規模初具

2010年7月,第一家以色列獨資企業樂康瑞德(Lycored)公司正式簽訂入駐協議,開啟中以常州創新園建設新篇章。

趙東良說,“園區發展充分結合常州製造業優勢和特色產業發展導向,與以色列創新技術與領先服務相結合,重點打造新材料、醫療健康、智慧產業三大主導產業。”

截至2017年底,園區已精準集聚Natali、MediTouch等醫療健康領域,Emfcy、Hanita等新材料領域,Propel、青松科技(PTL)等智慧產業領域等一批以色列企業和合作項目共計77個,位居全國同類園區第一。

中以常州創新園緣何成為全國唯一?|中經智庫

為保證項目招引穩中有進,2016年3月,常州市政府、園區管委會與以色列經濟部產業研發中心共同發佈《中以常州創新園共建計劃》,為以色列企業項目落戶提供投資指南。

《共建計劃》內容包括中以雙邊支持政策、企業申報方式和程序、組織機構和項目服務等,以色列企業可直接通過計劃申請園區入駐,還可獲得特殊津貼、享受金融激勵政策、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援助以及僱傭本地高水平人才、享受設備補貼等後勤管理服務。截至目前,以色列MediTouch(邁拓)公司等3家成功申請共建計劃,另有10家正在申請與審核。

值得一提的是,該計劃在以色列經濟部尚屬首次,並已在以色列創新署官方網站上線。未來,為有效推動共建計劃的實施,以色列國家創新署將面向以色列全國開展一系列園區共建計劃的推廣和宣傳活動,並啟動徵集擬入駐園區的以色列高科技項目及企業,由創新署首先組織專家對所徵集的項目及企業進行評估和篩選,通過評審的高科技項目及企業將獲得優先推薦落戶中以常州創新園的資格。

同時,園區項目招引遵循“舉中以不唯中以”原則,集聚全球創新資源,引進先進技術進行合作交流。目前,園區已有多家以色列企業獲得跨國集團併購或股權投資。如美國500強企業艾利丹尼森收購以色列哈尼塔、美國Prinova公司收購樂康瑞德在中國及英國的公司、瑞士Hermo公司收購Heycafe、希若嘉獲得京東方5300萬美元投資等。

“未來,園區將堅持以色列作為核心特色,引入國際優質創新資源,建設國際創新村,計劃優先與英國及北歐企業進行對接,再引入一批具有猶太元素的國際化創新項目,進一步拓寬合作渠道。”趙東良說。

為加強中以雙方合作項目紮實落地,園區搭建了系列產業合作交流平臺。2017年,園區先後組織企業參與“以色列總理論壇”、“2017常州國際智慧醫療對接會”等活動,舉辦首屆“中以創新創業大賽暨中以企業創新對接洽談會”、聯合市場機構舉辦“中以創業營”活動等,並組織企業遠赴以色列開展合作對接。

截至2017年12月底,園區已組織10餘場產業交流活動,常州國際學校及公立學校與以色列Idealhub等五家創新教育平臺已達成共建青少年創新教育平臺的初步意向;園區也與全國最大的研發代工服務提供商深科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入駐以色列醫療企業提供全方位定製化代工及研發服務。未來,中以創新創業大賽等系列合作交流平臺還將建立常態化機制。

面對未來,園區力爭通過5—10年的努力,構建高端要素集聚、創新創業活躍、機制靈活高效、國際合作多元深入的創新生態體系,儘快將中以常州創新園建設成為與國際接軌的“中國創新型經濟發展試驗區”。(中經社分析師 殷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