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馬熱食」來了!阿里巴巴動物園裡多了一匹馬

“筷馬熱食”來了!阿里巴巴動物園裡多了一匹馬

■ 撰文 | 李 華

關注並置頂商業觀察家獲取零售新聞

“公司+姓名+入群”實名制添加微信shangyegcj加入微信交流群

阿里巴巴的動物業務圖騰上多了一匹馬——筷馬熱食。

這個脫胎於餓了麼,據說是新任CEO王磊主導啟動,藏在“未來餐廳”計劃裡的餐飲零售化項目,代表著未來餐飲市場的發展趨勢。

在這個趨勢裡,從《商業觀察家》的觀測,及猜測看,僅阿里巴巴就至少有三隊人馬在做這樣的事情,口碑的智慧餐廳、盒馬CEO候毅說要打掉美團一半估值的“秘密武器”(猜的),以及筷馬熱食。

其他的各路“英雄”怕是也在秘密佈局中。

但本文的主角是筷馬熱食,因為他最快,開出了首店,據說現在僅上海就有50家店在裝修。

他的模型有點厲害:離消費者很近,開在樓下(辦公室、社區);能提供多樣飲食口味;有場景;一站式餐飲解決方案;能獲得數據,目標客群有線上消費習慣,也有數據,所以能做到更精準化。

最關鍵的是,他的可複製性很好。幾十平米麵積銷售高毛利標品(餐飲),以及後臺的輕模式,整合餐飲商家既有的中央廚房來供貨。非常便於複製。

“筷馬熱食”來了!阿里巴巴動物園裡多了一匹馬

邏輯

中國人是吃熱餐的,早餐、午餐、晚餐都是熱的。

熱餐飲食習慣導致中國人的飲食口味多樣(非標),各地區都不一樣,差異很大。且非常挑剔,相對更頻繁地去追求新的味道。(科學原理就不多說了。)

中國沒有像歐美那樣形成全國統一的“味覺”,也沒有像日本那樣出現中食這種形態。(他們每天有一到兩頓吃冷餐的。)

這帶來了什麼問題,或者說市場機遇?

首先,這意味著,在中國餐飲市場,平臺型的企業更容易做大,換句話說,這是一個容易出平臺型企業的市場。

由於中國人飲食口味非標,且頻繁追尋新的味道,單個餐飲企業是很難滿足中國人的“胃”的,再好吃,連吃三天也要吐了。

因此,能將眾多熱乎乎的味道、口味集中起來,供消費者選擇的平臺型企業,有很好的成長空間。

當技術發展(移動互聯網生活普及)、“人口紅利”持續(廉價的配送成本),以及中國人的熱餐飲食習慣,這三大要素同時集中時,外賣平臺出現,並做大了。

外賣平臺提供了更好的便利性(1小時送貨到家)、滿足了中國人吃熱餐的愛好(1小時內送達,菜還是熱的),以及賦予了中國人充分的選擇性。

其次,當外賣平臺逐漸成長為大樹之際,剩下的問題就是,外賣平臺既有的形態是不是就是最終形態。

外賣平臺仍有不完美之處。

比如,經常點外賣的人,可能會有這種感覺。吃外賣與到店吃飯,味道還是有很大差異,到店就餐味道更好。

尤其是麵食,剛做出來馬上吃,與1個小時後吃,味道差別很大。(這就是熱餐的複雜處。)

對於餐飲品牌而言,這也是件傷腦筋的事,他們會擔心自己菜品優勢並不能在外賣平臺上充分體現,因為消費者吃的時候,並不是味道口感最好的時候。餐飲品牌會擔心消費者“誤讀”了自己的菜品,覺得你的菜品就是一般的味道,進而影響到店客流。

所以,外賣平臺當下的一大不完美之處是,能不能有更快的送餐表現,比如,能不能十多分鐘送達。時效性在這個市場還是很重要的。

而要提升時效性,有兩個方式。

一是離消費者近,實現更快送餐速度。

二是,菜品製作時間縮短。

這實際也是驅動當下餐飲零售化業態的原因之一。

將菜品標品化、商品化。門店的職能從餐飲製作供應消費者(有廚師),變為標準化商品零售,就是一個零售店了(菜品僅需幾分鐘加熱,然後售賣,沒有廚師,跟便利店的鮮食加熱邏輯類似了)。菜品的製作時間更短。門店呢,則可以開到離消費者更近的位置,比如樓下,實現更快速配送,以及幫助餐飲品牌企業擴大業務覆蓋範圍(單個辦公樓下、社區樓下過去為很多餐飲品牌企業的業務死角,量小、餐飲限制等因素導致沒有門店佈局。)

這種餐飲零售化業態就成為了一個新的餐飲平臺。通過整合各個餐飲企業的中央廚房,或者工廠資源,來給消費者提供熱乎乎的豐富性選擇。商品(菜品)則都由餐飲企業的中央廚房供貨。

比如,理論上,餐飲零售化業態可以實現將西貝、小南國等不同餐飲品牌的菜品集中於一個門店內銷售。

由於鎖鮮、包裝等技術發展,當下的中式餐飲連鎖企業基本都是由中央廚房供應標品菜品,門店只是一個加熱、就餐場景功能,而沒了廚師、烹飪的環節。包括西貝、小南國等非快餐連鎖,其實,大部分供應菜品也都是“門店現場加熱”的標品菜品。

這實際也是當下餐飲零售化業態“噴薄而出”的重要基礎。

“筷馬熱食”來了!阿里巴巴動物園裡多了一匹馬

“快”馬

筷馬熱食就是當下餐飲零售化業態的率先佈局者。

《商業觀察家》近期也考察了筷馬熱食位於上海陸家嘴星展銀行大廈下的門店。

總體來看,筷馬熱食的經營模型有點“厲害”,未來,其如果能在供應商整合能力、研發能力、長期的食品品質管理能力層面形成很好的競爭力,可能會有很好的成長性。如果不能,那麼,則可能“曇花一現”,會被“後繼”的佈局者替代。

《商業觀察家》認為,筷馬熱食的經營模型主要有三大經營亮點。

一是,能提供豐富選擇,有場景。

《商業觀察家》看到筷馬熱食門店時,似乎還在測試、調試,店內有許多工作人員測量等。門店也接受現金付款。

但從這家測試店的整體模型看,100平米左右面積的店內,組合了幾組餐飲品牌的菜品,比如周大蝦、灣仔碼頭水餃等系列菜品。還提供一站式跨品類服務,比如從主食到甜品到果汁飲料到休閒食品、快消品,為消費者提供了豐富選擇。

由於門店有面積空間,這家店將面積與標準化商品,打造組合了一日三餐外加下午茶、夜宵等多個場景。既可以外賣,店內也形成了堂吃場景。

“筷馬熱食”來了!阿里巴巴動物園裡多了一匹馬

一站式滿足。

“筷馬熱食”來了!阿里巴巴動物園裡多了一匹馬

場景“空間”

未來,如果筷馬熱食展現出更好的供應鏈整合能力,那麼,更知名的連鎖餐飲品牌的菜品也能納入進來,比如西貝等。

這一套豐富選擇肯定是基於數據驅動,即在這個社區內、辦公樓內,消費者平常都喜歡吃什麼?根據這個來組合餐飲品牌菜品。實現精準性與減少損耗。

所以,像筷馬熱食未來的形態,應該是每個店供應的品牌“菜品”都是不同的。根據周邊消費者的喜好來組合品牌菜品,每家店的商品內容都不一樣。

這樣的豐富選擇,將會讓筷馬熱食擁有更好的平臺屬性,能建立更龐大的用戶基礎與消費粘性。

而筷馬熱食“做平臺”的優勢,則基於餓了麼的數據和流量資源。

未來,如果推出預點餐服務(線上點餐),筷馬熱食自己也能積累數據,來實現更好的精準性、便捷性(減少消費者等餐時間),以及可以將門店的客流導到線上,讓線上點餐成為一個流量平臺。

“筷馬熱食”來了!阿里巴巴動物園裡多了一匹馬

熱餐自提區

二是,離消費者近,節省時間。

通過智能後廚、自動化設備引入,標品菜品從點單到製作完成(僅僅是加熱而已),可以實現分鐘級。筷馬熱食其實就是一家零售店了。

加上門店選址是直接開到辦公樓下,或者社區樓下,離消費者近,因此,送達給消費者的時間甚至可以實現十幾分鍾級。

這相比現在的外賣方式,時效性上會更有競爭力。同時,由於是經營標品菜品(少油煙,避開辦公樓、社區對餐飲業態的限制),且開在“樓下”,筷馬熱食未來可能會與便利店“作鄰居”。這意味著,標品菜品可能會與便利店的鮮食競爭。

外賣平臺出現時,對便利店的鮮食業務有影響,但沒形成根本性衝擊。像筷馬熱食這樣的形態出現,既有就餐、社交、工作場景(有面積打造場景),“菜品”製作僅幾分鐘,是熱的。還提供便利店鮮食難有的豐富性。比如一站式消費(數個餐飲品牌組合,一日三餐、下午茶到夜宵,餐飲與快消品結合),其如果佈局密度鋪開,對便利店的影響,尤其是對便利店鮮食業務影響可能會大過過去的外賣平臺。

而之所以能實現離消費者近和節省時間。

還是基於當下菜品的標品化趨勢與基礎,以及餐飲商品的高毛利和數據驅動。

菜品的標品化趨勢與基礎可以讓筷馬熱食提供豐富品牌菜品選擇,加上餐飲的高毛利、數據的“精準性”可以讓筷馬熱食拓店範圍更寬,可以佈局單個餐飲品牌所難佈局的辦公商圈和社區。在更小的人口“分佈環境”內佈局。

“筷馬熱食”來了!阿里巴巴動物園裡多了一匹馬

“筷馬熱食”來了!阿里巴巴動物園裡多了一匹馬

掃碼購

二是,可複製性強。

筷馬熱食的所有菜品商品都來自品牌餐飲企業的中央廚房。這意味著,筷馬熱食的後臺很輕,不用像便利店企業那樣需要投建鮮食工廠。

門店經營的所有商品都是標準化商品(最多加熱),無論是“菜品”還是快消品,這意味著,門店前端運營可以很容易標準化,無論是系統打造還是商品陳列布局。而標準化是加盟連鎖複製的基礎。

餐飲菜品的毛利很高,可以保障加盟業者的投資回報,有助於吸引加盟業者。

線上線下兩個流量渠道(門店流量+餓了麼的線上流量),且有完善的基礎設施,比如配送都是餓了麼現有的團隊,這有助於擴大銷售,吸引加盟業者。

更省時的菜品製作,在繁忙的辦公商圈,可以實現更好銷售、翻檯率。一日三餐加下午茶、夜宵全場景覆蓋等,都意味著銷售機會。這對加盟業者可能也有吸引力。

綜上,後臺(整合品牌餐飲企業的中央廚房)很輕,前臺(加盟)也很輕的模型,可複製性比較強,容易短時間做出覆蓋密度。

《商業觀察家》看到的筷馬熱食的品牌手冊顯示,筷馬熱食計劃在2-3年內實現上萬家實體網點佈局。

文章出自公號商業觀察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