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高寧:中國真正做到這點的企業家,可能就任正非一人

寧高寧:中國真正做到這點的企業家,可能就任正非一人

寧高寧:中國真正做到這點的企業家,可能就任正非一人

島 君 說

近日,在2018年中化集團經理人年會上,央企掌門人中的“異類”,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發表了內部演講。

在演講中,寧高寧表示,“在中國真正用研發引領持續發展的企業家,可能就任正非一人”。

寧高寧之所以被稱為“異類”央企掌門,是因為其是中國央企掌門中最前瞻,最市場化,最懂管理,也最沒有官僚作風的領導人。

作 者:寧高寧

來 源:正和島

1.從四個循環認識大環境:四個循環分別是世界經濟的循環、國家經濟的循環、產業經濟的循環以及企業自身產品的循環。這四個循環交織在一起,每個人都在這個循環過程中。

2.關於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態度,要看我們自身。中化企業文化的發佈,對我們來說是我們有意識地去提倡什麼、去塑造什麼,公司有意識地往哪兒去凝聚大家的力量。

3.關於業績:業績對我們很重要,如果業績不好,一切都是零。企業虧損,就沒有第二步了。為了業績,要集聚所有的力量。

4.關於獎勵:我相信公司的文化、公司的目標、公司對每個人公平公正平臺和機會的提供,會逐步減低員工對具體金錢數字的關注度,因為他在組織裡逐步被昇華了。

但是,我們必須把昇華以後的精神因素、文化因素和物質因素綜合在一起。

5.關於改革轉型和創新:以後我們不需要再談創新的重要意義,而是應該說創新需要什麼條件,有什麼政策,怎麼達到,需要什麼投入,冒什麼風險,問題在哪兒。

今天開這個年會,我們要知道現在處在一個什麼樣的大環境之下。我以前寫過一篇小文章叫《四循環》,我當時感覺,經濟大環境是由四種循環交織在一起的,如果我們只知道其中一種循環,就不是一個全面的認識。

寧高寧:中國真正做到這點的企業家,可能就任正非一人

從四個循環認識大環境

四個循環分別是世界經濟的循環、國家經濟的循環、產業經濟的循環以及企業自身產品的循環。這四個循環交織在一起,每個人都在這個循環過程中。

我經歷過幾次大的循環:比如1986年、1987年剛到香港的時候,黑色星期五,又比如後來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當時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寫了一篇很有名的分析文章《製造烏托邦》。

第一個循環,世界經濟。到今天為止,很多事情是我們用過去的思維和價值觀不會預計到的,黑天鵝事件頻發。當前世界形勢正處在一個大變化之中,貿易方式、產業投資方式等等都發生了改變。

從全球經濟來看,經濟增長正處在一個逐步放緩的過程。在此背景下,技術將在未來的進步和創新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過去講一句話:經濟好,公司好;經濟不好,公司不好。現在真不一樣了,經濟差的時候,有的公司股票也能升好幾倍。公司本身的個性化、創新性脫離了經濟的循環,中國、美國都有很多這樣例子。

比如騰訊股價已經升了幾十倍、上百倍。現在創新型的公司在新經濟價值創造的中比重越來越大、越來越多,進入了一個新的財富分配階段。

第二個循環,國家經濟。過去三、四十年,中國的財富差距主要來自於資產行為的區別,比如買不買房子、買不買地。

但未來,資產行為的作用不能說沒有,但是一定會慢慢降低,產業行為、創新行為、價值創造行為的作用會越來越高,這種現象在美國、日本已經發生好多年,現在中國也開始了,這是因為世界經濟已經走到這個階段。

未來企業自身真正的創造力會變成一個更重要的競爭因素,而且很快會有區別。

在中國,真正用研發引領持續發展的企業家,可能就任正非一人,30多年未有間斷。我20年前去過他們公司,當時的情況很困難。但是今天我們再看華為,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走到今天,可以說中國真正進入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型期,真正在調控金融風險,真正進入了用環境因素來倒逼經濟發展的時期。今天的GDP速度也好、經濟環境也好,都讓我們感受到了這種變化。

第三個和第四個循環是產業經濟和企業產品。具體到產業來說,化工產業本身發生了巨大變化,比如在煉油行業裡,沿海四五個大型煉廠都在建,不光對我們,對其他能源巨頭的影響也很大;

巴斯夫最近在廣東投資100億美元搞產業園區,在中國進行升級版的大投資。可以看到,競爭環境開始變化。在這種變化中,我們能不能走得出來?這個狀況我們能不能應對?我們是變好了還是被別人超過去了?這對我們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對這種局面,我們還是有相當的能力可以去把握住,我們擁有大量的固定資產資源、市場資源、政策資源和團隊資源,這些都是可以整合的。

比如市場資源的發展。從60年前到現在,農藥的用量下降了90%,這裡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技術進步,農藥用量大大減少了,但是價格上升了,而且中國的農藥市場價值還在不斷增長。

任何公司的戰略、預算,任何經濟學家的預計,如果不能用這四個循環放在一起來指導,只是憑空說怎麼定位、怎麼做產業,都是在講笑話罷了。

我過去為什麼不提中化要成為遊戲規則的改變者?因為時機和能力不夠,提了也是白提。但面對新的機遇,我們掌握的資源,從規模、覆蓋的市場、技術可能性,到對市場發展趨勢的理解,是可以做到的。我們要換一種做法,轉變目前的經營方式。

能源方面,煉化一體化的、新材料的、互聯網的、新型技術的進步,我們必須去探索。

比如新材料,必須把產品定義得足夠清楚,在什麼地方我們是第一?中國企業不往下游延伸,因為可以守著加油站賣油,但現在國外的化工產品都賣進來了。

農業方面,現在化肥、農藥、種子包括MAP結合起來以後,全國除了中化沒有具備這個資源的,我們做不好對不起國家。

如果中國農業現在沒有一個革命性的提升,不把效率趕上美國,質量趕上日本,品牌趕上歐洲,拿出真正好的農產品給國人,那是不行的。養家餬口也能過,但是境界不夠。

產業技術的先進性應該是我們追求的一個方向。當然,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很多資源沒有用好,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我們有很多競爭對手,我們還不是很強。

但是,今天我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參與到這個偉大的、激動人心的產業創造過程,改變這個格局,在你的人生中實現新的、貢獻性的、創造性的定位。我們完全有這個可能性。

寧高寧:中國真正做到這點的企業家,可能就任正非一人

關於企業文化

昨天我們公佈了中化企業文化系統,大家回去好好學習。這個系統討論了多次,應該說是很好的。但是99%企業的企業文化沒用,別人記不住,更沒有發揮作用去影響員工。

企業文化像空氣一樣影響著每個人,但誰也改變不了它,改變必須是整體的;

企業文化又是非常細膩的,它會形成行為準則、行為規範,而且是不需要要求、提醒,更不用紀律強迫的規範;

企業文化基於公司本身的訴求,是公司長期以來各種行為、教育和價值觀累積的結果,它對我們太重要了。

寧高寧:中國真正做到這點的企業家,可能就任正非一人

企業文化不是一個起點,而是一個結果。我們講求真、求實、求變、求進,講科學至上,還有很多很好的提法,其他企業也一樣在牆上貼了類似的標語口號,但做到了多少?做的跟牆上掛的還差多少?有多少企業形成了文化?企業文化需要大家共同建造、共同守護。

有人講,企業文化就是一把手文化,對不對?應該說,一把手或二把手或者其他負有領導責任的人,一定是有比較大的能量釋放出來。但也不一定,如果釋放得不對,就會走向負面。

比如工卡文化,如果一個企業工作時間都要限制得很死,還想去創新創造,可能真的不行。文化需要內心認同,不是紀律服從。

一個企業的文化建設,要看領導行為的公開公正透明、對同一目標的追求、執行的科學和效率等大家是否認同。反過來講,員工對領導的要求和督促,也對領導帶來一種反向的文化影響。

我更在意這個文化系統和我們是不是一致、公司會不會變成這樣。每一個員工都應該豁達、樂觀、正向,對自己和組織關係有比較恰當的認識,定位符合實際,同時這個定位是正能量的,這樣就會形成比較優秀的企業文化。

我到瑞士出差,老外並沒有來接我,送我也是為了和我交流工作。老外不像中國這麼注重身份,直接溝通、效率很高。

不迎送,並不代表沒有感情,也不代表這個人不尊重你,這就是一種文化,這個文化最終是有目標的,目標是要把企業做好,直接、高效有利於把企業做好。

企業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態度,要看我們自身。中化企業文化的發佈,對我們來說,是我們有意識地去提倡什麼、去塑造什麼,公司有意識地往哪兒去凝聚大家的力量。

很多年前我曾經和萬科討論過他們的企業文化。當時我舉了一個例子什麼叫企業文化:有客戶到萬科城市花園小區來看房,地上有一張廢紙,有位員工經過時踢到邊上,把客戶帶過去;另外一位員工帶客戶經過時撿起來放在兜裡,第二位員工被提拔了。

這就是形式帶來的自然的東西。我還記得一個面試場景的故事:兩個面試官面試,在面試者進來的路上放了一個小垃圾桶,好幾位面試者進來,繞過垃圾桶坐下,不及格。

最後一位進來,把垃圾桶挪到旁邊再坐下,被錄取了。我們往往會通過面試來觀察應聘者是否與公司企業文化匹配。

這種觀察有時候是看很小的細節,有時候甚至是靠直覺,很難描述,但是我們知道,我們的行為要順著這個東西來塑造。

把企業塑造得非常友善、向上、積極、樂觀,能夠去創造創新,對客戶熱情周到,改變企業的內部環境。

寧高寧:中國真正做到這點的企業家,可能就任正非一人

關於業績

寧高寧:中國真正做到這點的企業家,可能就任正非一人

公司在最新的世界500強排名中進入到前100,同時,上半年公司利潤總額超過了100億元,這對我們來講都是好消息。

公司經營運行情況很好,沒有人在工作上討價還價,大家非常投入和敬業,這是中化業績的根本,也是文化優秀的表現。在此,感謝大家的努力、敬業和投入!

業績對我們很重要,如果業績不好,一切都是零。企業虧損,就沒有第二步了。我們面臨這麼一個被評價的環境,這個環境過去強有力地推動了我們業績的改善和成長。

今天再次強調,我們所有的工作,包括服務性的、管理性的,不管是戰略、財務還是黨建、紀檢的所有工作,都要最終服務於企業中心工作,服務於整體業績提升。

說我們其他什麼都搞得很好就是業績不行,說優秀的黨委書記業績很差,說公司風險管理非常好就是不掙錢,這行嗎?!

為了業績,要集聚所有的力量。大家都要知道目標是什麼,有些不在業務一線衝鋒的人,對業績關注性不夠,會自顧自地工作。如果沒有公司的發展、沒有業績,你的工作不叫工作叫搗蛋。

企業要創造價值,如果沒有業績,那就是社會資源的浪費。人類與社會活動最終是要講效率、講產出的,所謂效率和產出最終要用盈利來說話。業績文化、業績驅動在中化必須是非常堅固的文化。

我們的經理如果真正把壞企業做好了、把小企業做大了、把困難企業脫困了,創造性就出來了。

當然,下一步我們的創造創新更難了,要平衡好業績和投入、技術和產品、市場接受度和自身前瞻性。第一,不能沒有業績;第二,業績要有科學評價。

華為公司一年賺400多億元的利潤,有過幾次很困難的階段,今天又走到一個新的階段。我們也希望成為一個宏大的、創新的、既有盈利又有創造性的公司。

寧高寧:中國真正做到這點的企業家,可能就任正非一人

關於獎勵

寧高寧:中國真正做到這點的企業家,可能就任正非一人

人有兩類,有的人很看重物質,有的人很看重精神,但是大部分人是在中間,偏物質一點。對組織來說,要把組織的目標和個人的表現,把精神和物質的聯繫起來。

今天為什麼說獎勵?因為獎勵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這是文化的一部分。我們就是要不斷釋放這樣的信號:誰是公司推崇的?誰是公司的英雄?做到什麼,公司給你什麼。

公司對所有的貢獻,要更科學、更個性化地評價,更能適合公司的戰略目標,不單單是損益表裡數字的獎勵,戰略方向的獎勵也要有。

數字的獎勵是一個基礎,沒有這個很難評價。但從公司評價方式來說,繼續改革體制、改革獎勵方法、改革評價方式,使之更適合公司的實際,也更能激勵每一個員工潛力的發揮。

我相信公司的文化、公司的目標、公司對每個人公平公正平臺和機會的提供,會逐步減低員工對具體金錢數字的關注度,因為他在組織裡逐步被昇華了。

但是,我們必須把昇華以後的精神因素、文化因素和物質因素綜合在一起。

我喜歡給別人發獎,為什麼?因為每個人得獎了、每個人成功了,公司就成功了。

每年年會的獎勵很重要,形式很重要,但說清楚原因更重要,為什麼?因為這實際是再一次把公司的文化、公司的訴求清楚地表達。

每個人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是連在一起的,長期的、短期的連在一起,創造性的、業績性的、未來股權性的收益都連在一起。

下一步公司能不能成為一個世界領先的化工企業?哪有那麼簡單,巴斯夫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再看華為,短短三四十年,通過不斷積累和發展,現在遠遠超過思科。

在這個過程中,所有華為員工都得益了。對我們公司來講,未來的評價、激勵等系統改革,隨著業務的整合和公司的發展,要沿著這個方向深入地繼續加大力度。

寧高寧:中國真正做到這點的企業家,可能就任正非一人

關於改革轉型和創新

這次經理人年會去華為交流,啟發很大,我們在整個創新過程中還是有相當差距的,我們學習以後應該反思一下我們自身,在創新的路上、在創新的做法上有多大差距。

下一步該怎麼走?真正做一個創新型的組織,真正去轉型,真正再出發,不是那麼簡單。下一步圍繞科學至上的落實和推動,我們還得有一些突破性的進展。

以後我們不需要再談創新的重要意義,而是應該說創新需要什麼條件,有什麼政策,怎麼達到,需要什麼投入,冒什麼風險,問題在哪兒。

同時,我們把評價分開、投入分開,重新創造,這是現在必須要做的事情,否則我們做不出一個創新型企業。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怎麼能夠變成一個真正創新型的組織,真正能跟上世界化工行業最領先公司的步伐,這個要靠大家。這需要眼界、氣魄和擔當。

今天我們必須瞄著這個目標走,最起碼在中國市場上要瞄著這個目標,必須在三年、五年出現苗頭,十年之內真正變成一個全球領先的化工企業。

做任何事天時最重要,今天是我們最好的天時。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一個階段做一個階段的事,一個行業做一個行業的事。

今天國家發展的大勢、行業發展的大勢、企業發展的趨勢,把這個責任放在我們肩上,我們要真正創造一個全球領先、綜合型的、創新能力強的化工企業。

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講,都是非常大的一個機會和榮耀,是人生的一個平臺,可以說千載難逢。

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開這次會,豐富自己,樹立目標,瞭解戰略,瞄準方向。將來發展越大,對每個人能力的考驗越大。我們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去迎接新的大的發展機會,創造一個真正偉大的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