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读汉字的?

文史小学者


古代没有汉语拼音,但古人有自己的一套注音系统,分三种:直音,读若和反切。

◎直音:用同声字来注音。例如:鹰(音同英)

◎读若:也称读如,是直音的一种补充,某些汉字无法用直音时,可以采取读若法来注音。例如:退(读如推去声)

◎反切:一个汉字用两个字来注音,,上字切声母,下字切韵母或声调,比较复杂难懂。例如:东(都宗切)


曾记得解放以前的某些反动会道门,他们采用的联络语言“三翻语”,就是在“反切”的基础上再“反切”一次,因此称之为“三番(反)”。

直到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公布了汉语拼音字母,这些古代的注音方法才逐渐淘汰,淹没在历史的天空。


一烟水阔3816


古人没有标点符号,古文很难断句。其实古人由于客观条件有限,而文字精炼。一字至少一句话以上,一字一体两面,而且语法无固定,有时末先,有时头先,有时中先。

读古文不可望文生义,需要自己无贪嗔痴,无我的状态下才能最接近古文原始的面貌。因为古人欲望很少,很接近自然。


耕读村夫6


谢谢邀请。就像现在教学前幼儿一样吧。有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唐诗三百首,更早的千字文,等等先要求背书,慢慢认字。至于读音,那肯定是各地方言为主了。比如我们客家地区,解放初期到7、8十年代,很多山里小学都不会讲普通话。猜测的,反对有效。


半桶水书法


这太难了,超出我的知识范围。

我有个同学的老婆研究古汉语,研究内容里含注音符号,觉得很不可思议,研究那干吗?

就是研究这个注音😳


培菊堂


古人学习汉字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现在学习汉字用拼音,而古代那时候没有拼音,那时都是的教学都是口口相传的,也就是说私塾先生怎么读,学生就怎么读。从古至今说话的语调都差不多,学期汉字就容易些,知道这个字读什么后就是练习这个字怎么写,这个字会写,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西北之子书画工作室


我爷爷学三字经,没拼音,全是老师教的,老师教念什么就念什么,硬记硬背。

好比“国”字,爷爷上私塾读guai,我上小学老师教读gu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