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三|上善若水,水性的实质是什么(23)

水性乃水大之性,除了指常见水之外,也包括物像的润泽特性。水对于地球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海洋面积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0.8%,人体的70%也都是水。虽然水性司空见惯,但是你想过吗?这个水性是如何来的呢?幻术师为何能求道水?

继续边读边聊《楞严经》。

楞严经·卷三|上善若水,水性的实质是什么(23)

【阿难,水性不定,流息无恒。如室罗城,迦毗罗仙,斫迦罗仙,及钵头摩,诃萨多等诸大幻师,求太阴精用和幻药。是诸师等于白月昼,手执方诸承月中水。此水为复从珠中出?空中自有?为从月来?】

“阿难,水性没有一定,是流动还是停息没有恒常。如室罗筏城里的迦毗罗仙(黄头仙)、斫迦罗仙(圆轮仙),及钵头摩(红莲花仙),诃萨多(海水仙)等诸大幻术师,他们求取月亮中的太阴精用于和成迷幻药。这些幻术师们在白月昼(月圆夜)时,手持方诸(出自《淮南子·览冥训》,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承接月中水。这个水是从凝水珠中出来的?还是虚空中自然而有的?还是从月中来的呢?”

这种求太阴精的幻术,查不到出处。这里“此水为复从珠中出?”的“珠”,宣化上人说是水精珠,根据现代的一些常识,我猜想可能是用玉石或者水晶做成的,可以凝结水的珠子。将这个珠子放在承露盘上,收集水珠凝结的水。

楞严经·卷三|上善若水,水性的实质是什么(23)

【阿难,若从月来,尚能远方令珠出水,所经林木皆应吐流,流则何待方诸所出?不流明水非从月降。若从珠出,则此珠中常应流水,何待中宵承白月昼?若从空生,空性无边,水当无际,从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复有水陆空行?】

“阿难,若是水从月亮而来,尚能在远方令凝水珠出水,其所经过的树林皆应该吐出流水,若有流水则何必等待到了方诸时才生出呢?如果没有流水则证明水不是从月亮上降下来的。若是流水从凝水珠而出,则此珠中常常应该有流水,何必要等到月圆的中夜才承接圆月之水呢?若是水从虚空而生,虚空性体无边,水流应当无际,从人间到天空皆当没入滔滔大水中,如何还会有水生、陆生、空行等众生呢?”

这里说明:水不是从月、珠和虚空中来。否定了水从因缘而生的观点。

【汝更谛观:月从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盘本人敷设,水从何方流注于此?月珠相远,非和非合,不应水精,无从自有。】

“你再仔细观察:月亮从天空中升起,凝水珠由手所持,承皆珠水的水盘是幻术师本人布设的,太阴精水从何方流来,注入到这个承水盘里的呢?月、珠之间相隔遥远,非和相亦非合相,总不应该说这水无所从来、自然而有的吧。”

月、珠相隔甚远,非和合相,水又不是自然而有的,由此破掉了水因和合而生、自然而生的观点。那么,水从何方来呢?

楞严经·卷三|上善若水,水性的实质是什么(23)

【汝尚不知,如来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一处执珠,一处水出。遍法界执,满法界生。生满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你尚不知道在如来藏中,自性水本是真空,自性空本是真水。水性清净本然、周遍一切法界。随着众生的识心分别,感应其所觉知之量。幻术师一处执珠,一处就有水生;遍法界执珠,则遍法界都会有水生。水生起遍满整个世间,哪里有一定的方位处所?皆是循着业而显现的。世间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迷惑为因缘和自然性。其实这水的出现皆是识心的分别计度而来的。只是有言说相而已,都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真水自性本空,水的出现是循著众生之分别业感而产生的,不同的业力会产生不同的水相。比如说,地狱恶业能循业发现血河、血海等恶水相,而清净之业则能循业发现甘露水、法乳等清净水相。本经后面章节记载,月光童子在修习水观时,曾有一弟子在他入定时,窥看室中,只见到满室都是清水。这再次说明,水流并没有一定之处,循业发现而已,这里是循着禅定之业而发现的清水满室。

楞严经·卷三|上善若水,水性的实质是什么(23)

当觉《边读边聊楞严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