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卷三|上善若水,水性的實質是什麼(23)

水性乃水大之性,除了指常見水之外,也包括物像的潤澤特性。水對於地球生命具有重要意義,海洋麵積佔地球總表面積的70.8%,人體的70%也都是水。雖然水性司空見慣,但是你想過嗎?這個水性是如何來的呢?幻術師為何能求道水?

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

楞嚴經·卷三|上善若水,水性的實質是什麼(23)

【阿難,水性不定,流息無恆。如室羅城,迦毗羅仙,斫迦羅仙,及缽頭摩,訶薩多等諸大幻師,求太陰精用和幻藥。是諸師等於白月晝,手執方諸承月中水。此水為復從珠中出?空中自有?為從月來?】

“阿難,水性沒有一定,是流動還是停息沒有恆常。如室羅筏城裡的迦毗羅仙(黃頭仙)、斫迦羅仙(圓輪仙),及缽頭摩(紅蓮花仙),訶薩多(海水仙)等諸大幻術師,他們求取月亮中的太陰精用於和成迷幻藥。這些幻術師們在白月晝(月圓夜)時,手持方諸(出自《淮南子·覽冥訓》,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承接月中水。這個水是從凝水珠中出來的?還是虛空中自然而有的?還是從月中來的呢?”

這種求太陰精的幻術,查不到出處。這裡“此水為復從珠中出?”的“珠”,宣化上人說是水精珠,根據現代的一些常識,我猜想可能是用玉石或者水晶做成的,可以凝結水的珠子。將這個珠子放在承露盤上,收集水珠凝結的水。

楞嚴經·卷三|上善若水,水性的實質是什麼(23)

【阿難,若從月來,尚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流則何待方諸所出?不流明水非從月降。若從珠出,則此珠中常應流水,何待中宵承白月晝?若從空生,空性無邊,水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復有水陸空行?】

“阿難,若是水從月亮而來,尚能在遠方令凝水珠出水,其所經過的樹林皆應該吐出流水,若有流水則何必等待到了方諸時才生出呢?如果沒有流水則證明水不是從月亮上降下來的。若是流水從凝水珠而出,則此珠中常常應該有流水,何必要等到月圓的中夜才承接圓月之水呢?若是水從虛空而生,虛空性體無邊,水流應當無際,從人間到天空皆當沒入滔滔大水中,如何還會有水生、陸生、空行等眾生呢?”

這裡說明:水不是從月、珠和虛空中來。否定了水從因緣而生的觀點。

【汝更諦觀:月從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盤本人敷設,水從何方流注於此?月珠相遠,非和非合,不應水精,無從自有。】

“你再仔細觀察:月亮從天空中升起,凝水珠由手所持,承皆珠水的水盤是幻術師本人佈設的,太陰精水從何方流來,注入到這個承水盤裡的呢?月、珠之間相隔遙遠,非和相亦非合相,總不應該說這水無所從來、自然而有的吧。”

月、珠相隔甚遠,非和合相,水又不是自然而有的,由此破掉了水因和合而生、自然而生的觀點。那麼,水從何方來呢?

楞嚴經·卷三|上善若水,水性的實質是什麼(23)

【汝尚不知,如來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一處執珠,一處水出。遍法界執,滿法界生。生滿世間,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你尚不知道在如來藏中,自性水本是真空,自性空本是真水。水性清淨本然、周遍一切法界。隨著眾生的識心分別,感應其所覺知之量。幻術師一處執珠,一處就有水生;遍法界執珠,則遍法界都會有水生。水生起遍滿整個世間,哪裡有一定的方位處所?皆是循著業而顯現的。世間人不明白這個道理,迷惑為因緣和自然性。其實這水的出現皆是識心的分別計度而來的。只是有言說相而已,都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

真水自性本空,水的出現是循著眾生之分別業感而產生的,不同的業力會產生不同的水相。比如說,地獄惡業能循業發現血河、血海等惡水相,而清淨之業則能循業發現甘露水、法乳等清淨水相。本經後面章節記載,月光童子在修習水觀時,曾有一弟子在他入定時,窺看室中,只見到滿室都是清水。這再次說明,水流並沒有一定之處,循業發現而已,這裡是循著禪定之業而發現的清水滿室。

楞嚴經·卷三|上善若水,水性的實質是什麼(23)

當覺《邊讀邊聊楞嚴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