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哪個皇帝當了2次?

童慶章


元軍被明朝軍隊趕到長城以北以後,逐漸分化為瓦剌、兀良哈、韃靼三個部分。瓦剌國原先指的是西蒙古族人建立的國家。不過,後來瓦剌太師也先逐漸統一草原,實力有所加強。

圖一明英宗畫像

明正統十四年,瓦剌國以明廷降低了馬匹的價格為由,發兵攻打明朝。根據羅冬陽的研究,我們可以知道瓦剌國兵分三路進攻明朝:東路攻佔遼東,中東路攻佔宣府,西路攻佔大同。西路大軍由太師也先親自帶隊,大獲全勝,明朝損失慘重。與此同時,中東兩路也已經準備進攻相應目標。當北方前線的戰況傳到明廷之時,明英宗寵信的太監王振主張皇帝親征。《明史》記載:“也先入寇,王振主親征,不與外廷議可否”,可見王振當時權傾一時,其它官員勸諫之力實屬微弱。但是,羅冬陽指出,親政令一出,吏部尚書等官員上奏勸諫明英宗三思親征之事。但是,明英宗不採納勸諫,下決心親征。與此同時北方戰事連連告急,明軍節節敗退。羅冬陽指出,明英宗七月十六日出發,八月初一到達大同,八月初三就決定搬師回朝了。可見皇帝親征之荒謬。回程途中,明英宗與敵決戰之心不死,八月十三日,駐守懷來縣土木堡。土木堡毫無防守的有利地勢。八月十五日,瓦剌軍猛攻土木堡。明軍大敗,明英宗被俘虜。消息傳到明廷後,國不可一日無君,大臣們擁戴駐守北京的郕王朱祁鈺登基,即為明景帝。也先擒獲明英宗後,企圖藉由天子在手,使得明廷守將投鼠忌器,進一步進攻明朝。不料新帝登基,加強軍備;也先屢屢兵敗,明英宗也成無用之人,遂決定放明英宗回朝。英宗回朝以後,明景帝將其軟禁於南宮。在景帝登基之時,明英宗生母孫太后留了一手,那就是立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為皇太子。景帝對此事耿耿於懷,一心想變更太子人選。就在景帝立自己兒子為太子的第二年,新太子就夭折去世了。明景帝八年,景帝病重,回朝七年的明英宗在石亨等將領的擁立下再次登基,改景泰八年為天順元年。

圖二太監王振劇照

正是因為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俘又被放,明廷官僚集團的爭鬥等多方面的原因才有明英宗當了兩次皇帝的歷史事件。

圖三明景帝畫像

參考文獻:

[1]張廷玉等,明史[M],中華書局,1974年.

[2]孟森.明史講義[M],中華書局,2009年.

[3]羅冬陽. 土木之變史事考——兼論明清歷史書寫中的宦官話語[J].社會統一戰線,2014年第1期,102-112.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章亞軍


季我努學社


明朝唯一一個登基兩次的皇帝就是明英宗朱祁鎮,他是明朝的明朝第六任和第八任皇帝,年號也兩個——正統和天順。

他之所以會兩次登基,主要就是發生了差點讓明朝亡國的土木堡之變(又叫土木之變或土木之禍),今天丸子就為大家講講朱祁鎮的兩次登基前後的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如果去掉堡字,還以為是建房子引來的禍變,其實土木堡之變指的是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北征瓦剌的兵敗事變。

別看現如今土木堡不過是一堆遺址了,在明朝土木堡是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境內的一個城堡,坐落於居庸關至大同長城一線的內側,是長城防禦系統組成部分,用現在的話來說是軍事的橋頭堡。

(一)、先來講講為何皇帝會去親征?

明朝打仗厲害的應屬於明太祖和明太宗父子二人!明太祖驅逐韃虜,定鼎中原。明太宗(嘉靖帝時改為成祖)曾五次親征蒙古,並將首都設在北京意欲天子守國門(真實用途可不是哦)!

明朝歷代皇帝都慕太宗之雄風,朱祁鎮也不例外,親征時才22歲,自然是一位血氣方剛的青年,滿腔的雄心壯志,自然也躍躍欲試。

朱祁鎮覺得這正是自己一展拳腳的大好時機,一來是效仿他的父親——明宣宗曾在楊榮的建議下,御駕親征,打敗漢王;二來為了證明自己,何況大明朝國勢鼎盛,區區蠻夷,怕他不成?

更重要的是他還有一位好先生——大太監王振。在朱祁鎮前期有三楊主政還有太皇太后張氏輔政,王振自然沒有出頭之日,但是作為皇帝從小的玩伴深受朱祁鎮厚愛,正統七年後王振逐漸大權獨攬,小皇帝自然也信得過自己的家奴。

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剌首領也先竟然派出2500多人的貢使集團,為了多領賞物,又虛報為3000人。 本來這種事朝廷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花錢消災,能使邊境和平這也不是壞事。可是王振這人倒是正直,偏偏就是不肯多發,還輕易的將貢馬削價。本來蒙古人就缺衣少食,自然不答應,也先秉著你給我我就來搶的理念,發兵四路大舉攻明,並親率一支大軍進攻大同。蒙古騎兵自然是比漢人的步兵厲害,明朝邊將與之作戰均失利,向京師請兵救援。

好傢伙,王振這次就玩得更大發了!他覺得用天子之威就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於是奉勸朱祁鎮學習當年宋真宗澶淵之盟時的親征,必定能退敵萬里,青史留名,也不知道宋真宗留了啥好名,學他。朱祁鎮一個年輕的小夥子自然耐不住這樣的慫恿,於是不顧大臣的勸阻執意親征。

(二)、再來講講為何會被俘?

朱祁鎮帶著王振等100多名官員及50萬大軍從北京出發,要命的是輜重這些配備不完全;更要命的是朱祁鎮讓外行人王振全權掌握軍政大權,內行人不得參預軍政事務;最最要命的是未到大同,軍中開始缺糧,民以食為天啊,不吃飯怎麼打仗,不斷有人死亡,軍心不穩。最最最要命的是遇到了真正聰明的對手,也先是一位偽裝大師,他率軍佯裝退以誘明軍深入,朱祁鎮和王振自然洋洋得意。

其實軍中也不乏明智之士,兵部尚書鄺埜和戶部尚書王佐就是其中兩人,他們都勸勸回軍,後來王振也覺得撤回北京,只不過撤回去發生了更搞笑的事情。

朱祁鎮帶著王振等100多名官員及50萬大軍從北京出發,要命的是輜重這些配備不完全;更要命的是朱祁鎮讓外行人王振全權掌握軍政大權,內行人不得參預軍政事務;最最要命的是未到大同,軍中開始缺糧,民以食為天啊,不吃飯怎麼打仗,不斷有人死亡,軍心不穩。最最最要命的是遇到了真正聰明的對手,也先是一位偽裝大師,他率軍佯裝退以誘明軍深入,朱祁鎮和王振自然洋洋得意。

其實此時離紫荊關倒是沒多遠,群臣也是進諫改道可能會被瓦剌追上,可是王振此時已經是王八吃了秤砣,堅決迂迴宣府回京。但是耽誤了行軍速度,瓦剌大軍真的追了上來,朱祁鎮派人掩護以便加緊撤退,明軍付出了上萬人的代價使他撤退到了離懷來城僅20裡之地——土木堡!

此時如果再加緊撤退,後面的是到此就是全劇終。可是王振此時偏偏又來了小性子——不走了,不管怎麼說就是不走,因為他這一趟搜刮了不少塞外的好東西,擔心跟不上他們逃跑的節奏。朱祁鎮自然聽先生的,做一個乖學生。

到了第二天,朱祁鎮想走了,但是老天就偏偏不讓他走了,瓦剌大軍包圍了土木堡。要命的是他們犯了馬謖當年犯的錯,駐紮的地方地勢高而無水源。人一天不吃飯倒是可以,兩天不喝水自然不行,不過王振倒是有點學問,沒有河水喝我們可以喝地下水嘛!他讓士兵就地挖井,可是挖了二丈(6m)多深,卻不見一滴水。士兵自然飢渴難耐,怨聲載道,罵不絕口,軍心進一步渙散了。

也先再一次展現出偽裝大師的手段,一邊派人去議和麻痺明軍,另一邊假裝撤退迷惑明軍。瓦剌軍撤退時將土木堡南面河水讓出,卻暗地埋伏,只等全殲明軍。作為甕中之鱉的明軍,像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這些事情也來不及分辨了,王振命大軍移營就水。得令的明軍自然一鬨而散奔向河邊,其實是奔向死亡,瓦剌伏兵四起,明軍潰敗,王振也死於亂軍之中,真是死得其所,慢哉慢哉!

朱祁鎮這時倒是冷靜了許多,他深感突圍無望,索性跳下馬來,面向南方,盤膝而坐,等待就縛。據《明英宗實錄》記載,朱祁鎮被抓後,由於衣甲與他人不同引起注意,並報告了也先的弟弟賽刊王。賽刊王詢問明英宗時,明英宗反問道:“你是誰?是也先,還是伯顏帖木兒,或者是賽刊王。”賽刊王感到明英宗說話的口氣很大,立即報告也先,也先立即去請安磕頭行君臣禮,獻上各種野味美食。

其實這只不過是溢美之詞,真正不殺朱祁鎮的原因是因為也先想奇貨可居罷了。

(三)、再來講講皇帝被俘,為何明朝沒和北宋一樣亂掉?

其實在朱祁鎮親征的時候,還做了一手準備立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為皇太子,令異母皇弟朱祁鈺留守(注意不是監國)。

其實明朝上下聽到皇帝被俘的時,朝野震驚,很多人動了南逃的想法,提出遷都南京,如果這樣的話明朝可能變成第二個北宋。但是這時站出來一個人,他就是于謙,是粉身碎骨渾不怕的于謙,不是抽菸喝酒燙頭的于謙,他極力反對南遷,指責南遷是亡國之論,他還支持朱祁鈺清算王振舊黨,得到了大臣的擁戴。

在於謙等人的擁立之下,明朝另立新君朱祁鈺以安民心,也讓瓦剌不能打著皇帝的名義招搖撞騙。

斷了別人的財路,自然讓彆氣急敗壞。也先帶著朱祁鎮率大軍南下攻打北京,朱祁鈺倒是識人讓于謙全權負責守戰之事。

正統年間打贏北京保衛戰主要是臣民一心,不像後世李自成進入北京城一樣民心向背。不僅于謙親自上陣,民眾更是積極配合,在先前損失20萬人的情況下北京保衛戰的成績是顯著的——

十月初二,副總兵高禮、毛福壽迎敵於章儀門的土城之北,敗瓦剌先鋒官,首戰告捷,軍心大振。派右通政王復到土城拜謁英宗。十月十三日,也先進攻德勝門。石亨,範廣等將領在民間的土房內埋伏,二人大敗敵軍。也先的弟弟孛羅、平章卯那孩戰死。也先轉而攻打西直門,又大敗十四日,戰於章儀門,居民投石相助,再次大勝!此時,圍攻居庸關的瓦剌軍與守軍大戰七天七夜,還是大敗!也先在十五日夜,拔營而走,明軍以炮火追擊,殺敵萬人,也先向回良鄉逃去。十七日出紫荊關,明軍直追,敗敵於固安、霸州,擒阿歸等18人。

也正是如此,明朝沒成為第二個北宋。

(四)後來他們都怎麼樣了?

成為太上皇朱祁鎮在瓦剌被俘近一年,瓦剌由於得不到好處還得養著這尊佛,於是就放他回去。可是此時當上皇帝的弟弟朱祁鈺極其不希望哥哥回來,但是卻沒辦法。

迎回來後的太上皇被囚禁在南宮過了七年囚徒的日子,甚至吃穿不足,靠原配錢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紅,託人帶出去變賣,以補家用。為免有人聯絡被軟禁的太上皇,景泰帝甚至把南宮附近的樹木砍伐殆盡,讓人無法藏匿。

朱祁鈺這種做法也太讓人震驚,後來還廢掉太子朱見深,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可惜好景不長朱見濟病死,朱祁鈺也生病。

不受待見卻想當大官的幾個人——武清侯石亨、都督張輒,太常卿許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貞以及原王振門下太監曹吉祥等人密謀擁立太上皇復位,這就是奪門之變。

重新登基的朱祁鎮以謀逆罪處死於謙、王文,籍沒其家,而且於謙所推薦的文武官員都被波及。朱祁鎮又廢朱祁鈺為郕王,軟禁在西苑。朱祁鈺死後葬於西山,惡諡為戾。

雖然朱祁鎮報復了當年擁立朱祁鈺登基的一干人等,但是皇位失而復得也使得勤政處事,他最大的貢獻其實是廢除自明太祖開始的宮妃殉葬制度。

歡迎關注【最愛肉丸子先生】,用輕鬆有趣的方法,為你解讀有趣有料的歷史!


最愛肉丸子先生


明英宗朱祈鎮。因土木堡之變被俘失帝位,又發動奪門之變搶回地位。在位時段:正統(1436年正月-1449年臘月),使用十四年。 天順(1457年正月-1464年臘月),使用八年。

一生之過:第一,輕信太監王振,草率出兵,被瓦刺所俘,丟盡朱家列祖列宗的臉,也丟盡我漢家皇帝的臉,唯一亮點是還要點臉面沒有投降。第二,盡喪大明精兵,自明太祖起培養的精銳機動兵力損失殆盡,明亡的禍根自此始。第三,誅殺救亡忠臣于謙,留下千古罵名。

一生之功:廢除朱元璋留下的萬惡的無恥的極端野蠻的極度自私的使中華文明倒退的殉葬制度,算是他唯一的功績,後世文人評價的用賢臣之類本人認為是他身為皇帝該乾的事。

綜合評論:配不上廟號中的‘英’字。


耳朵155419464


略知明史的人基本都會知道,明朝兩次當皇帝的是明英宗——朱祁鎮(第六任和第八任)。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嫡長子,所以能繼承大統,這是理所當然的。九歲繼位的他,有太皇太后張氏主政和“三楊”的輔政,所以政治還很清明。但是張氏和三楊逝世,明英宗朱祁鎮親政後,寵信宦官王振,導致了土木堡之變,然後朱祁鎮就被瓦剌俘虜到漠北軟禁,過上了囚禁的生活。

而北京呢,此時的皇位不能空虛,於是他的弟弟朱祁鈺當起了皇帝,史稱景泰帝。好景不長,瓦剌求和明朝,準備釋放明英宗。明英宗朱祁鎮在舊臣楊善的幫助下,回到了明朝。不過一山不容二虎,於是明英宗朱祁鎮就被弟弟給囚禁了。景泰帝也安心的當著皇帝。景泰帝在治理國政上還很不錯,國家也變得井然有序。可惜不久景泰帝突然重病,就在這個時候明英宗的原來的大臣通過“奪門之變”,順利的讓明英宗當上了皇帝。當上皇帝的他消滅了于謙等為首的一群景泰帝的大臣,同時也廢黜景泰帝。開始了他第二次的執政生涯。


每天學點history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非常傳奇的皇帝

朱祁鎮,其實為人不壞,某種意義講是個好人。可是殺錯一個大忠臣于謙,敗了一場幾乎亡國的戰爭,讓明英宗朱祁鎮貽臭萬年。

明英宗朱祁鎮少年繼位,自幼偉大的明宣帝死去,把大明交付給英宗。所以英宗有戀父情結,過份信任太監王振,敗壞大明。被蒙古人攫取後,不失大明天子氣節回到大明後,奪門之變,從弟弟明景帝手中奪回皇位。誤信奸臣之言,殺害忠臣于謙。


樂莫樂知


明英宗朱祁鎮,明宣宗朱瞻基長子明朝的第六位皇帝,和第八位皇帝,九歲登基,年號正統,後來被太監王振忽悠御駕親征,發生了土木堡之變。英宗朱祁鎮被俘!


他的異母同父的弟弟朱祁鈺被于謙等人擁戴登基做了皇帝,年號景泰,朱祁鎮本人被封太上皇!

後來英宗被迎接回京,被朱祁鈺軟禁在皇宮。

景泰八年,朱祁鈺病危,在英宗朱祁鎮心腹黨羽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的策劃下,發動奪門之變,迎英宗朱祁鎮復位,改元天順,廢景泰帝,殺了景泰年間的朝廷棟樑----兵部尚書于謙,重用了一批忠於朱祁鎮的舊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