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走出去」 在「一帶一路」上的浙企活得好嗎?

三问“走出去” 在“一带一路”上的浙企活得好吗?

三问“走出去” 在“一带一路”上的浙企活得好吗?

當地時間7月5日,白俄羅斯吉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內,一位當地工人正在生產線上工作。 記者 王建龍 攝

泰國、柬埔寨、越南、吉爾吉斯斯坦、捷克、白俄羅斯……20多天裡,本報和省工商聯組織的“‘一帶一路’看浙商”採訪團一路走來,尋訪浙江企業在“一帶一路”上的步步屐痕。

這些日子,記者採訪了10多家浙江企業。這些浙企紮根當地,實現了發展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更好的全球化佈局,同時也為所在國作出了積極貢獻,用實實在在的業績把“一帶一路”倡議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

在和這些浙商的訪談中,我們也瞭解到,並非所有“走出去”的中國企業都一帆風順。“走出去”的時機成熟了嗎?是“走下去”還是“走上去”?如何實現企業和所在國的共贏?對這些問題,有意“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必須深思熟慮。

三问“走出去” 在“一带一路”上的浙企活得好吗?

上峰水泥

“走出去”時機成熟了嗎

近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漸成常態。不過受訪的多位浙商提醒,“走出去”不是想走就走的,走之前,要對自己企業是否需要“走出去”、時機是否成熟、條件是否具備有一個理性判斷。

對立志全球化經營的企業來說,“走出去”是必經的一步。位於泰中羅勇工業園內的中策橡膠(泰國)有限公司,是中策橡膠集團有限公司在海外設立的首家工廠。為什麼要到泰國建廠?中策橡膠集團董事長沈金榮說,跨國經營是輪胎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國際一流輪胎企業都是跨國公司。

對拓展全球市場的考量是很多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因素。“我們在2008年就開始正式投資越南,作為企業拓展全球市場的第一步。”海亮董事會秘書錢自強認為,正是這關鍵一步,為海亮拓展全球市場打開了局面。目前,海亮(越南)生產的產品100%出口。在鞏固亞洲市場的基礎上,公司還成功開拓了南美洲、歐盟市場,成為國際知名空調企業關鍵製冷配件的供應商。

繞過貿易壁壘是一些企業“走出去”的直接動因。從事散熱片生產的永康弘福工貿有限公司幾年前遭遇“反傾銷”,出口受到重創,一直難以進入歐盟市場。2016年,公司總經理呂庚勇前往白俄羅斯洽談生意時敏銳地感受到,何不在此建廠,作為公司進軍歐盟市場的“跳板”?眼下,中白工業園裡,弘福投資800萬美元、年產1200萬片高端散熱片的工廠正加緊建設。“我們已經註冊了自主品牌,準備進一步深耕當地市場,同時以此為‘橋頭堡’進軍歐盟市場。”呂庚勇說。

三问“走出去” 在“一带一路”上的浙企活得好吗?

中白工業園

“走下去”還是“走上去”

企業“走出去”原因各異,但方向不外乎兩個:“走下去”與“走上去”。

早些年,衝著國外勞動力、能源等低成本窪地和稅收優惠等政策窪地,“走下去”的企業比比皆是。但出乎記者意料的是,如今,一些東南亞國家的人口紅利正在快速消退,一些企業已面臨“招工難”。

在柬埔寨,工人最低工資標準5年來從每月61美元上升到170美元。獅丹努(柬埔寨)服飾有限公司負責人說,公司勞動力成本4年內上漲了近3倍。

還有一些企業,當初衝著投資國開出的一些優惠條件而去,但對當地營商環境、行政效率等認識不足,往往導致境外項目實施過程中成本失控,難以為繼。

如今“走出去”,不能單純為了尋求廉價的勞動力資源、稅收等政策優惠而簡單地進行產能轉移。這是許多“走出去”企業的共同體會。

“要著眼打通全球產業鏈、佈局產業高端價值鏈而‘走上去’。”正泰捷克分公司負責人表示,2011年,正泰在捷克成立了諾雅克歐洲子公司。7年來,藉助品牌本土化經營戰略和中國製造的優勢,已發展成為歐洲低壓電器領域排名第一的亞太品牌。“全球化是正泰最重要的發展戰略之一。我們在新一輪‘走出去’中堅定向產業鏈中高端邁進,提升中國製造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和價值,實現新的發展。”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說。

近年來,浙企對外投資的行業正從紡織服裝、機電等傳統制造業向旅遊、醫藥、電商服務等高附加值領域不斷拓展。比如今年4月,阿里巴巴集團與泰國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在泰國的東方經濟走廊(ECC)建設智能數字樞紐,連接泰國產品與中國、全球市場。

如何實現共贏

2013年,吉利與白俄羅斯的全球第二大礦山機械企業BELAZ公司和白俄國家零部件集團合資公司SOYUZ公司,共同投資組建白俄羅斯吉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吉利汽車在白俄羅斯的生產。這個投資總額3.3億美元、佔地面積118公頃的白俄羅斯吉利工廠建成後,平均240秒就有一輛吉利汽車下線。

“謝謝中國和浙江企業,圓了我們的汽車夢!”親自兼任“白俄吉”總經理的白俄羅斯第一工業部副部長斯維捷茨基·蓋納吉·鮑里斯拉夫維奇,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由衷地感慨,“白俄吉”的建成,填補了白俄羅斯輕型汽車製造業的空白。

從2013年老廠區開始組裝生產至目前,“白俄吉”為當地創造了較高的稅收收入,解決了不少就業。據悉,“白俄吉”規劃產能每年6萬輛,將在2018年實現50%的零部件在本地採購的目標,從而助力白俄羅斯打造輕型汽車製造產業鏈。

從以往的“走下去”,到現在的“走上去”,最終要“融進去”。眾多“走出去”的浙江企業像“白俄吉”一樣,不僅在全球化的資源整合中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也和所在國實現互惠雙贏。

在吉爾吉斯斯坦,浙江上峰建材建設的一條該國規模最大、工藝最先進的年產120萬噸水泥生產線正在建設中。“項目投產後,吉爾吉斯斯坦本國製造的水泥基本可以全面替代進口,緩解該國建材短缺的問題。”吉爾吉斯上峰ZETH水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俞九斤對記者表示。

在泰國,富通集團有限公司不僅為泰國生產通信產品,也全面服務於其他東盟國家,已建成東盟地區規模最大、品種最齊全、技術最先進的通信光纜工廠和產品研發檢測中心。

那就趕緊來關注我們

新浪微博:江乾區工商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