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羣捲尾猴似乎邁進了石器時代

這群捲尾猴似乎邁進了石器時代

多年來,巴拿馬的史密森熱帶研究所(STRI)流傳著一個傳聞:在一個偏僻島嶼上,有群猴子能夠使用石器——多年前,一個植物學家在調研期間發現這個現象,但由於不是本職工作,她無法多作逗留。

去年,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行為生態學家、STRI的訪問學者Brendan Barrett等人抵達巴拿馬Coiba國家公園的Jicaron島,發現了令人震驚的現象:這些小小的捲尾猴能夠把石頭當作錘子,敲開貝類、堅果等食物——石頭的重量幾乎是它們自身體重的一半。它們是第一批被觀察到使用石器的捲尾猴,也是科學家發現的第四批能夠做到這點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

捲尾猴具有複雜的社會結構,而且能夠容忍人類的觀察,因此是理想的研究系統。科學家希望通過它們探究促使一個物種進入石器時代的原因,從而理解人類祖先為何在兩百多萬年前開始使用石器。

捲尾猴,又稱白麵捲尾猴,遍佈中美洲的熱帶雨林,體型和家貓差不多大。它們有著敏捷的黑色身軀,拖著靈巧的長尾巴,長著水汪汪的眼睛。它們生活在由20只動物組成的母系社會,表現出多種複雜行為——它們在身上塗抹植物,可能是作為藥物;它們用樹枝驅趕蛇;它們玩傳遞樹枝和石頭的遊戲;它們進行古怪的“團結測試”儀式,將手指伸進同伴的鼻子和眼睛裡,這可能相當於某種“信任背摔”活動吧。

研究人員在島上安置了幾十個“移動偵測攝像頭”,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觀察,結果顯示:至少某些捲尾猴能夠使用石器。它們從溪流裡或海岸邊找來沉重的大塊鵝卵石,將鵝卵石搬到平坦寬闊的大石面或木頭面處——作為“砧座”。它們雙腳站立,用尾巴抵著地面或樹木,使自己站穩,然後用石頭砸堅果、螃蟹、蝸牛等食物——砸開硬殼,獲取少許美味食物。它們幾乎每天都使用石器,而且常常保存石頭,以便重複利用。

奇怪的是,只有公猴使用石器——儘管母猴常常在附近覓食。這無法用體型來解釋,因為小公猴也能夠使用石器。更奇怪的是,研究人員調查了整座Jicaron島和附近的另外兩座島,發現只有一群捲尾猴能夠使用石器。有幾回,研究人員故意在沒有石器的地方留下“實驗性”的錘子和砧座,但猴子無視了這些工具——倒是有人類用它們砸開椰子。

為什麼這種看似意義重大的行為沒有傳遍整座島嶼呢?這個使用工具的猴群究竟有什麼特殊之處?這才是真正有趣的地方。科學家能夠對猴群進行比較,探究演化出這種行為的原因。

人類和古人類親屬使用石器至少已有三百萬年曆史。科學家一度認為,人類是唯一能夠使用工具的物種。但過去幾十年來,人們相繼發現,其它靈長類動物也有使用工具的現象。Barrett表示,Coiba國家公園的捲尾猴確實具備演化出工具使用能力的有利條件。

首先,島上資源有限,因此尋找獲取食物的新方法有益生存。其次,捲尾猴在島上沒有天敵,因此能夠發展出在平地上敲擊石頭這種可能引起注意的吵鬧行為。再次,捲尾猴和人類一樣,飲食多種多樣,它們沒有演化出適合某幾種食物的生理特徵,而是能夠設法獲取各種食物。最棒的是,捲尾猴學習速度很快,能夠通過觀察群體成員,學習新的飲食方法和社會行為。它們獨自演化出對文化的巨大依賴性——因此,研究人員能夠拿它們和人類演化史進行對比。

接下來,Barrett等人打算拓寬研究範圍,調查附近的其它島嶼,看看這群捲尾猴是否通過使用工具獲得某種益處。此外,他們還打算探究Jicaron島的化石記錄,看看是否能夠從中發現它們何時開始使用工具的證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