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末去看了場開心麻花

週末去看了場開心麻花。感覺太好的。

這週末去看了場開心麻花

提起開心麻花,首先想到的是兩部電影,《夏洛特煩惱》和《羞羞的鐵拳》。它們讓廣大觀眾知道開心麻花這個存在。不過開心麻花團隊不是專門拍電影的,它的主業是話劇舞臺劇。

大概從2003年開始,它們依靠小劇場起家,首創“賀歲舞臺劇”概念,並在此後數年裡,陸續推出了幾十部舞臺劇,逐步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喜劇風格。他們在北京有一個固定的演出場所叫地質禮堂,在西單站邊上。

開心麻花的劇,雖然情節和人物沒什麼出彩的,看過即忘,但有一個最大的特點——笑點特別的密集,有層出不窮的梗,很新鮮的那種。絕不是網絡段子的拼接。簡單點說,就是——接地氣。

地質禮堂是個挺大的場地,能裝一千來號人。並且一票難求。每次去看演出,雖然臺上演員一個都不認得,但臺下確是場場爆滿,從頭笑到尾。大家都知道話劇市場很不景氣,但對於開心麻花,卻是個例外。它相對其它喜劇的優勢是——直面觀眾。梗拋出去了,觀眾不笑,那馬上就可以改;觀眾爆笑了,笑點就合格了;觀眾場場爆笑,這個笑點就是經典的,可以一直保留下來。就這樣反覆修改打磨,劇情就變得越來越好笑了。

在製作成電影面向大量觀眾前,劇本和節奏已經被反覆調整打磨,和現在粗製濫造的電影劇本,當然不可同日而語。這次演出的《李茶的姑媽》,據說演出達6百多場次。並且將於十一登陸大銀幕。演員的每個動作表情聲調、拋梗的時機,互相的配合、包括音樂燈光舞臺效果。

每一場都是一次調整和升級的機會,這麼六年一千多次的升級,有那麼多豐富的細節,它不太可能不好笑。開心麻花這已經上映的三部電影,都是在話劇舞臺上至少演過三年,已經拿下很高的口碑和市場之後,才改編成電影的。這才有了每一部的口碑與票房雙豐收。

期待《西虹市首富》,期待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