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切封管不是夢!交叉電項針幫您忙,蔡主任

有了“交叉電項針”“氣切封管”不再是神話

什麼是咳嗽反射?

——咳嗽反射(cough reflex)是常見的重要的防禦性反射。它的感受器位於喉,氣管和支氣管的粘膜。喉、氣管和支氣管內壁粘膜上皮內的感受器能接受機械性刺激和化學性刺激,大支氣管以上部位的感受器對機械刺激特別敏感,支氣管以下部位的感受器對化學刺激敏感。咳嗽動作的開始,先為短促而深的吸氣,然後聲門關閉,腹肌和肋間內肌強烈收縮,使肺內壓大大升高,常可比大氣壓高100毫米汞柱或更多,繼而聲門突然開放,在高壓力差作用下,氣流從肺內快速衝出,排出呼吸道內的異物和過多的分泌物,這樣可以清潔、保護和維持呼吸道的暢通。

腦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於:肺感染!!!

腦出血後導致肺感染的原因:

——腦出血後肺感染的發生率為18.5%-69.2%,死亡率為20%-47%。肺感染髮生率與死亡率如此之高,大多患者是由於咳嗽反射及吞嚥反射減弱或消退所致。

因此,如何促進咳嗽反射的重塑及吞嚥反射的重建

,對於腦出血氣管切開插管(氣切插管)病人的救助,起著決定成敗的作用。

氣切插管雖然解決了排痰問題,但是加重了肺感染的機會,因此,從塑咳嗽反射早日氣切拔管成為治療的關鍵,交叉電項針解決了上述兩個關鍵問題。

——治療腦出血及腦梗死後氣管切開插管患者,從而促進氣道保護性咳嗽反射的重塑,有利於清除氣道的分泌物和異物,防止呼吸道感染和控制呼吸道感染的加重。有利於吞嚥反射及球麻痺的恢復,防止口腔分泌物等誤吸入肺導致的吸入性肺炎的發生,間接地起到了促進感染恢復的作用。

交叉電項針”的作用:

——“交叉電項針”能夠使電場作用於咳嗽反射中樞及吞嚥反射中樞,從而促進了咳嗽反射重塑和吞嚥反射的重塑,進而成功的氣切拔管,降低患者死亡率、減少住院時間和降低住院費用,也體現了針灸在重症醫學領域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成果:

——經過二十餘年的臨床實踐,藉助中醫重症醫學重點專科的平臺,我們打破了“電針電極不能在頸部交叉相連”的傳統觀念。將電針電極在頸部交叉相連應用於臨床,療效獨特。

臨床案例

患者,某男,45歲,腦出血去骨瓣術後,氣切插管。

早起患者,意識不清,吞嚥不能,咳嗽反射障礙,咳痰不利,肺感染。給予中西醫結合治療配合“交叉電項針”治療,促進咳嗽反射的重塑,從而逐漸恢復咳嗽咳痰功能,促進拔管成功。吞嚥功能及意識也同時恢復。

“交叉電項針”治療中。間斷試封管,可以咳痰入喉部,並可部分吞嚥。

患者目前狀態:

神志清楚,言語略笨拙,行走靈活,進食正常,生活可自理,已返回工作崗位。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南院內科一病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