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談論《水滸傳》的文章一直聊的是人物,那麼今天就來聊一聊事件。整部《水滸傳》中著名的事件不在少數,再算上不是那麼著名的事件,加起來簡直數不勝數,但是其中有一個故事光芒萬丈,甚至還入選了中學的語文課本,這個故事就是赫赫有名的“智取生辰綱”。
“智取生辰綱”的故事相信各位耳熟能詳:梁中書為了給蔡京祝壽,差派楊志押送生辰綱去往東京,不料被晁蓋、吳用等人事先定下計策,與公孫勝、劉唐、阮氏三雄等人冒充販賣棗子的客人,在黃泥崗時和白勝一同用蒙汗藥將楊志一行人麻翻,將十萬貫慶賀生辰禮物奪取的經過。這個故事乍一看是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極力歌頌了人民群眾的智慧,但是卻經不起推敲,仔細想一想,這個充滿智慧的故事其實是一個天大的騙局。
既然是“智取生辰綱”,那麼就先從“智取”二字入手。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七人商量著要奪取這十萬貫壓榨民脂民膏的不義之財,七人之中自然智多星吳用是智囊,於是晁蓋問吳用:“吳先生,我等還是軟取,卻是硬取?”吳用說:“我已安排定了圈套,只看他來的光景,力則力取,智則智取……”意思就是看對方的情況再說,如果可以硬搶了就硬搶,不能硬搶了就想辦法搞到手。我們對比一下敵我雙方的力量,楊志方面有楊志、謝都管、兩個虞候、十個士兵,晁蓋方面有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再加一個白勝。雖然楊志方面多出幾個人,但是晁蓋方面除了白勝都是高手,包括吳用,所以兩相對比之下晁蓋佔有絕對的優勢。既然我方力量遠勝於敵方,為何還要辛辛苦苦跋山涉水地到黃泥崗才下手,而且還是“智取”?難道這就是吳用看對方的光景定下來的計策?
看到這裡有人會說因為楊志武功高,所以晁蓋等人才不敢硬搶。就算楊志的武功高到了能吊打七人的層次,不要忘了公孫勝可是具有法術攻擊的,在原著中公孫勝可是輕而易舉就可以呼風喚雨、請神調鬼的,只要念念咒語,什麼事辦不了。
第二點,莫說是取官府的財物,就算是搶劫也要化妝一翻吧,可是晁蓋等七人的偽裝卻有天大的漏洞。且不說直接以真面目示人,當楊志問他們的時候,他們說是濠州(安徽省鳳陽縣)賣棗的商人,可是七人中晁蓋和吳用是鄆城人,劉唐是東潞洲人,三阮是濟州人,公孫勝是薊州人,七人都是北方人,無一是南方人,更別說是安徽鳳陽了,難道這也是吳用的計策?
第三點,幾人明目張膽奪取了梁中書孝敬蔡京的壽禮,下一步自然便要找地方落腳。可是這幾個人才居然各回各家,沒事人一樣,當宋江上門報信的時候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還在晁蓋家“後院葡萄樹下吃酒”,看來這也是吳用的計策了。
因此,“智取生辰綱”雖然在《水滸傳》中鼎鼎大名,甚至有里程碑的作用,但是卻經不起推敲,看似充滿智慧,實則漏洞百出,智取智取,徒增笑爾。
閱讀更多 小說者談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