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的原因和多种治疗方法

乳腺增生的原因和多种治疗方法

 乳腺增生症包括乳腺小叶、乳腺导管、间质等增生的疾病。临床上常分为生理性的与病理性的两类。有的学者提出,这两类的病理都与卵巢激素有关:其本质都是导管,腺泡以及间质不同程度的增生;两者之间的病理都有不同程度的移行改变。为此建议分为乳痛症、小叶增生、纤维腺病、纤维化、囊性增生等5型。这种分型比较符合临床。乳腺增生症的病因主要是卵巢功能的失调,即黄体功能不足,孕酮分泌减少,使雌激素的水平相对过高所引起。中医统称为“乳癖”,认为多由气郁痰凝、冲任失调等所致。

乳腺增生的原因和多种治疗方法

诊察要点:

1、妇女在月经前2~5天内,双乳有轻度发胀或疼痛为正常现象。但胀痛较剧,时间更长,经前更觉明显者,则常为病态。经来时胀痛消失,在一侧或双侧乳房内可扪及结节样增生组织,质软。经后结节消失者,一般属乳痛症型小叶增生症型。其特点是疼痛较重而肿块软,经来自消。

2、肿块呈片状,质韧,疼痛虽有而不剧烈者,常为纤维腺病型,肿块质韧,经后并不变软则可能为纤维化型,有的肿块更硬如软骨状者又称硬化性乳腺增生症。囊性增生常发生在35岁以后,有无数小囊集成的锥体形肿块,大如乒乓球的囊肿,在我国较少见。

3、患者常伴有胸闷、噯气、性情急躁、易动肝火以及痛经、月经不调、白带清稀、腰酸背痛等症。

4、如乳房部疼痛剧烈,牵涉肩背,而且咳嗽、深呼吸等使疼痛加剧时,要检查同侧肋软骨,如在同侧第3、4、5肋软骨上有明显压痛时,则为助软骨炎或乳腺增生合并肋骨炎。

辨证论治

(一)肝郁气滞经前乳房胀痛,结节性肿块质软,随月经周期与喜怒而消长,胸闷肋胀,或伴有月经不调者。治法:舒郁理气。

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6克,当归、赤芍,白芍各10克,青皮、陈皮各10克,香附郁金、川楝子、延胡索、荔枝核、桔核各10克。

加减:脾气急躁,加丹皮、黑栀各10克。疼痛甚者,加全蝎3~5克。

胸闷肋胀,加薤白10克,全瓜萎10克。

便秘干结,加昆布10克,全瓜蒌30克。

月经不调,加生熟地、川芎各10克。

(二)冲任失调乳房胀痛,肿块较韧,腰酸背痛,白带清稀,诸症经前加重。

治法:调理冲任,补益肝肾。

方药:二仙汤合。肾气丸加减。仙茅、仙灵脾、熟地、枸杞子、白芍各10克,当归、青皮、陈皮、桔叶、桔核各10克。

加减:偏肝肾阳虚,加鹿角片、巴戟肉各10克。

偏肝肾阴虚,加女贞子、墨旱莲各10克。

肿块偏硬者,加白芥子、山慈菇、大贝母各10克,牡蛎30克(先煎)。

(三)淤痛夹杂合并肋软骨炎者。疼痛加剧,痛点固定,牵涉肩背,咳嗽深呼吸时均加重。

治法:化淤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归尾、赤芍、川芎、生地各10克,青皮、陈皮、郁金、香附、三棱、莪术各10克,炙全蝎3~5克。

乳腺增生的原因和多种治疗方法

二、外治

阳和解凝膏外贴,5日换一次。药物胸罩。

三、中成药

逍遥丸每次10克,每日2次。

桔核丸每次10克,每日2次。

小金丹每次1.5克,每日2次。

乌鸡白风丸每次10克,每日2次。

乳腺增生的原因和多种治疗方法

根据临床经验,治疗乳腺增生症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治疗中应注意月经周期。经前为激素紊乱时期,乳胀、肿块等症状均较重,治疗应以此段时期为重点,观察疗效亦应以这段时期的症状为准。经后则激素趋于静止平稳状态,绝大部分患者在经后,疼痛转轻或消失,肿块变软或消失。因此,月经来潮后至排卵前的一段时间除个别患者外,均可暂时体息一段时期以调剂患者服药之苦,如患者愿意继续服药,则经后血海空虚,以肾阴不足为主,治疗上可以调补肝肾。患者经治疗后经前症状已完全消失,肿块亦变软,则应连续在经前治疗半个月,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巩固疗效。

2、由于月经后(月经干净后1周以内)是乳房的一切增生活动静止的时期,因此,乳房的检查,如肿块的扪诊,钼靶X线摄片、冷光透照、B型超声波检查以及红外热图象检查等,均应在这期间进行,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印象。

3、乳腺增生因病程较久,已经发展到纤维腺病阶段,这时,纤维组织较多,肿块质地已较坚韧,即使在经后1周内检查,肿块只能转软,不能完全消失。只要定期检查,亦并无多大危险,可以告诉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