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广东人喜欢打包吃剩食物这一现象?

天堂织梦者


广东人打包这个传统实际上应该来源于香港,我清楚的记得八十年代初,那时我还小,跟大人出去吃饭,还没有打包的概念,饭店也没有打包的餐具,人们也拉不下面子打包吃剩的食物。不过那广东己经开始流行看香港的电视剧,剧里经常有餐后打包的情节,于是务实的广东人纷纷开始模仿,饭店也顺应民意,提供塑料袋给食客打包。至九十年代初,广东餐后打包吃剩食物的良好风气己经普遍形成。


香港人绝大多数是广东人,所以大家的思维方式、行为理念、风俗习惯是相通的,打包这种行为也是广东人务实风格的体现。打包,不浪费食物,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也是环保的体现。广东人并不觉得不打包你就很豪气,很有钱,很有面子。在这个物质极其富足的时代,那一点的食物能撑起你的面子吗?未免太幼稚了吧。广东很多大老板都会打包,即便不是自己吃,也会把食物打包回去给员工或者保安吃。有些养狗的会把食物打包给狗吃,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除了打包,广东人务实的风格随处可见。不论富贵贫贱,抽烟抽双喜喝酒喝米酒,喝酒不逼人随意喝,嫁女儿只收很少的礼金,压岁钱只是个意头,喝喜酒也只给很少的随礼……这些都让很多外省人惊叹和羡慕,希望广东这些好风气能影响带动全国,特别是结婚礼金和随礼这方面,能为人们减负,这就是最大的功德。


梅西大佬


无论去哪里吃宴席或吃大排档,有剩菜必打包,从小父母就这么交代,哪怕在深圳星级酒楼,哪怕有异样目光也无惧。

不只是广东是这样,隔壁的广西也是这样,酒席上剩下的也打包带走。不浪费呀!我认为是好事,可以发扬。 打包觉得丢人那是虚伪的死要面子以及典型的爆发户心态。

当然点菜最好是适当控制,尽量吃完,但不是每次饭局都要强调并做到刚刚好,吃不完的要尽量打包带走,浪费是可耻行为。显示你有钱么,你很毫爽吗?并不是。许多富豪都是脚踏实地,辛辛苦苦干出来的,他们也厌恶可耻的浪费行,只有那些暴发户心态的人才会浪费,才会觉得打包是丢人行为。

我是这样的,请别人吃饭一定会点多点菜,不是因为面子,是怕朋友不敢放开吃,吃不完我会打包,我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我也不怕怕人怎么说我,认识我的人我就是这样的人你要做朋友就做朋友没有什么大不了人生几十年,不认识的我也不用在乎你怎么看我。

我们家乡就没有打包这种现象,无论桌面上吃的多名贵,剩余下多少,客人,朋友都不会打包的,只会留给主人家处理。当然浪费是可耻的,所以也有主人家自己把多余的剩菜分给亲戚和乡邻们的,一般正常况下是不会的,都是留给主人家,因为主人家操办什么喜宴都少不了亲朋好邻帮忙,主人家会将宴席剩下的菜和大家在一起直到吃完为止。


笑搞



说起广东湛江人打包剩菜的事,纵横哥给你们讲两件真事,你就知道我们的这种习惯已深入骨髓了。

第一件事发生在朋友的婚宴上。他从农村出来的,奋斗得还不错,结婚是在皇冠摆的酒。吃完酒席,他看到自己80岁的老外婆哭得很伤心。原来外婆一直在农村,很少出城,看着这一台台好吃的,被来喝喜酒的客人打包走了,而自己拿着几个从农村带来的皱巴巴的塑料袋,什么也没打到,急得哭了!我朋友是个孝顺孩子,赶紧领着外婆到处找剩菜,直到打了满满几个包,外婆才破涕为笑!

第二件事更有趣。湛江一位老板在离市区不的一海岛搞了个度假村。开业当天,邀请了一些嘉宾来吃自助餐,为了和岛上的村民搞好关系,也请他们来吃。话说这一次的自助餐搞得丰盛而高级,除了鸡鸭鱼肉,还有天然大虾和天然大白鲳,价格不说了,湛江人都知道不便宜。到了中午12点,自助餐开始了。结果你们猜发生了什么事?一转眼,大虾和大白鲳就没有了!采购了上百斤的啊,贵宾嘉宾们还没开吃呢!原来,岛上的村民,不太懂什么叫自助餐,觉得这么多的高档海鲜吃不完太浪费,于是跟平时吃喜酒一样全打包回家啦!

这两件事说明在湛江,打包是很普遍的事,尤其是在农村。湛江农村的宴席近年来很多,一千多元一台是常事,现在生活好了,哪里吃得了那么多?还有个情况就是,我们广东人做菜也好,点菜也好,习惯多做一些份量,有吃剩的是好事,“年年有余”嘛!(在广东人看来,江浙一带点菜刚刚好甚至不够吃,略显小气)所以在湛江,宴席后的打包就很普遍了,农村有,城市也有,纵横哥也有这习惯。挺好的,做人既要有面子,又要实实在在,广东人就是这样矛盾,嘿嘿。


湛江纵横哥


答:是一种勤俭节约行为,是一种高尚及时尚,这种现象流行了有二十年了,是好的行为。人们不要认为吃剩的是大方,而是浪费,是一种消耗自己财富行为,是悲哀的。尤其现在钱更加难赚,物价又不断提升,所以,更加要打包走。


糊图朱


是的,广东人在餐馆用餐时,有把吃剩的菜打包带走的习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广东人务实、节俭、不虚荣的品格。



影子君一行几人多年前曾到广东省外一个地方出差,当地朋友大排筵席宴请,大家吃饱后仍有很多菜剩下,有点还只是吃了一点点,大家离席时,我看着剩这么多菜觉得很浪费,便对朋友说,你们怎么不打包拿回去,浪费了多可惜。朋友把手一摆不屑的说:哎,我们没这习惯。 在有的地方看来,吃剩的越多,说明自己越够豪气,越有面子。打包带走,那是很丢面子的行为。



广东人就不这么认为,只觉得浪费了很可惜,与面子不面子扯不上关系,所以将吃剩的饭菜打包已成为普遍的习惯,不管自己是多大一个老板,方便时都会这样做。打包带走,或是带回家留给自己及家人吃,或是给单位同事,或是给宠物吃。总之,不浪费。

广东人这种务实、节俭、不讲求所谓的"面子"的品格是一种美德,是值得颂扬的。



其实,在一些地方形成的宁愿浪费也不"打包"的习惯,相信是会慢慢改变的,因为支撑它存在的,仅仅是不太实际的所谓"面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社会的发展,人们是会慢慢摒弃这种虚荣而变得务实的,毕竟,节俭、不浪费始终是人们永恒的价值取向。


影子伴你


打包怎么了!!??我不知道提这个问题的是什么心态!??光盘行动和节俭不浪费是现在政府大力宣传并已经写入政策纲领的基础素质谢谢!?难道虚伪的浪费食物才是你们该提倡的美德????

换个角度,神造万物,然后有智慧的人们勤劳的制作。这每一粒粮食/每一个食物,农民辛勤在地里风吹日晒,经过日月光合风空气雨水的泽养,从一颗种子破土而出,经过多少个日日月月。才得以成熟。再到辛勤劳作的人们采收,人们运输,长途跋涉,进口出口,进入了各种商超,进入市场。再经由各种专业的,非专业的,经过各种学习培训的,或为人父母的,各色技艺精美绝伦或饱含爱心创造的厨师或烹饪者的烟熏火燎,细心烹调。煎炸炒煮炖焗烤焯蒸炝溜煸滑煲烧焖窑拌卤,各色手法风格烹饪,才成为餐桌上一道道美味可口精美的美食。

所以,你有什么理由不去尊重!?有任何人,任何理由和资格不珍惜?任何浪费都是一种暴殄天物! 说实话,比起没有素质甚至不懂得尊重珍惜为何物的人,有很多东西事物甚至是美食,比人珍贵!
















正名Janet


上海很早就打包了。记得舅舅80几年结婚时,家里带了好多个锅子去饭店。那时没打包盒子,尽量把同样的菜放在一个锅子里。但当时打包回家的是宴请的主人家,宾客不会打包的。上海目前的话,喜宴和丧事不会打包。其实打包也带不了啥东西,目前上海市区的饭店里是价高量少。但如果是家人或者朋友聚餐的话,绝对是会打包带回家的。但如果是上海本地人的话,一般性都是在生产队租借宴会场所,然后吃完后,主人家会发食品袋。客人可以把桌上的所有食物带走。本地人的宴会上食物是满满的几十盆,绝对吃不完。感觉有点像80~90年代上海市区里宴会的感觉,满满的一桌子菜。就算你能吃完,反正最后绝对上一条鱼,一只鸡,一只鸭,一个红烧蹄髈让宾客带回家。那是本地人的宴会习惯了。


路西法之荣耀


打包其实是一种节俭不浪费的行为。

打包的起源应该是在酒宴,最早应是国君宴请臣下。宴会结束后把剩下酒肉赐给宾客。普通人家这样的情况在婚娶嫁比较多。古代上中下社会和近现代也是如此。底层过去日子过的比较艰苦。一年到头也只有过年过节和婚嫁等能吃上肉。特别是婚嫁娶等宴席。以前主家办酒席亲朋好友都会来帮忙,主家在预备多点肉菜。在酒席结束时让亲朋好友打包带回家去吃。比如二十桌一桌一只鸡,就是二十只鸡。要宰三十只鸡,剩下十只鸡分给亲朋好友带回去。在我们那里就是这样,会打包半只鸡、一条两斤的猪肉等。其他的菜也是煮多的,多出来的菜也是分给亲朋好友带回去的。多的菜并不是直接从餐桌上打包的,而是从厨房打包的。但以前那个年代中国普通老百姓日子都比较艰难,餐桌上多出来的剩菜也是好东西。古代上层这样做是一和热情的表示,往往派人打包送到宴客的住处中。(春秋战国的国君经常这样做,礼记:夫大飨,既飨,卷三牲之俎归于宾馆。)

古代的打包是节俭和方便。古人也是经常打包的,古代能吃上一餐肉就更难,汉朝的东方朔。汉武帝经常宴请东方朔,他也常打包肉回去。史记:时诏赐之食於前。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清朝时宋牧仲在顺治帝赐食时经常打包,顺治问打包那么多食物干嘛。他回道:臣家里有老祖母,对我很宠爱,我想包些食物给她吃,让祖母也感受下陛下的皇恩浩荡。顺治从此经常主动让他打包。

古人打包还有一种情况,因为古代交通不便。不是那里都有吃的,古人在酒店时往往会打包一些干粮肉等。用纸或者一些叶子打包在路上吃。

古人去参加酒席宴聚,常常不忘家中老人妻儿。打包些肉菜给家人享用。宋朝苏东坡诗: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苏东坡讲有个朋友吃饱后,也不忘打包肉菜回去给儿子。(打包那个人应该是北宋司马光)司马光去赴宴都是主张够吃就行,待到酒席结束后菜有剩。司马光都会打包回去。宋史:既食而携其余。

古代人受四书五经影响非常大,四书五经礼记:或问于曾子曰:夫既遣而包其余,犹既食而裹其余与?君子既食,则裹其余乎?曾子曰:吾子不见大飨乎?夫大飨,既飨,卷三牲之俎归于宾馆。父母而宾客之,所以为哀也!子不见大飨乎!非为人丧,问与赐与?

意思:有人问曾子说:祭奠之后又把剩下的供品包裹起来送入墓中,这就好像吃过人家的招待饭以后还要把没吃完的食品兜着走吧?这样做像是君子的作派吗?曾子回答:您难道未曾看到过诸侯的大宴宾客吗?诸侯的大宴宾客,宾客们在吃饱喝足之后,主国国君还要把没有吃完的美味佳肴送往住所,这是热情待宾的表现。回到正题上说,孝子在父母即将下葬时以宾客之礼对待他们,正是以此种方式表达悲哀。您如果见过诸侯的大宴宾客就不难明白了。岂非因为人家有了丧事,所以才馈赠吗?所以才赏赐吗?

中国人是非常热情好客,也可以说是爱面子。在备酒席时酒肉往往备的多点,名为好客。就是几个朋友之间请客也是如此,让人吃饱喝酒。

不知道北方人打包的多不多,因为我不是北方的也没有去过。所以不是很清楚,有北方的朋友以说下。但据说北方的很少有打包。

广东打包是很普遍的现象的,即在影视中这样的场景也是常见的。


小鸿哥


生活小世界:对于广东人打包必须要站出来说一下,节俭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难道这么大一桌菜没有吃完就这么浪费吗?这不是小气,而是务实的精神,应该提倡,应该可耻的是浪费。

看到有些人说我们广东人小气,什么是小气?你读懂了这个词语的含义再出来说吧;

打包剩饭菜,是连国家都进行提倡的,在13年兴起的光盘行动就提倡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并得到中央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而且打包这个习俗不是现在才有,在古代就已经开始,这也说明了我们中国人勤劳节俭的精神;宋代清官司马光一生节俭,大文豪苏轼还曾写过一首诗给他,这是诗的部分: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

另外我们打包食物的时候需要注意几点:不同的食物分开打包,打包的食物凉透后再放入冰箱,打包剩菜尽早吃掉,打包的剩菜必须要回炉加热。

看到有些人说我们广东人打包小气,我想说只有浪费才是可耻的,节俭从来不会被人诟病;这种务实节俭的打包文化必将会从广东走向全国。

感谢楼主的邀请和各位朋友的阅读,大家对于未吃完的剩菜打包怎么看?你出去吃饭的时候有打包过剩菜吗?

生活小世界带你去看不一样的世界,欢迎大家关注和点评!


生活小世界


广东人其实也很节俭的,都是熬苦熬出来的。只是广东改革开放后有钱人比较多,生活好了起来,慢慢就有些人变得比较奢侈,但老一辈还在,很多家庭的子孙还是很有教养的,他们会教后代子孙要节俭。

记得我十年前86岁奶奶有一件这样事。有一回我们带她出去吃饭,满桌子的饭菜吃都吃不完,到离开饭馆之前,哥哥突然发起牢骚来怪她说:奶奶,你别老是盯着小孩子们吃剩下的包子,这里有完全没吃过的,要打包就打没吃过的。

从这句话,你就知道广东人其实也熬过很多的苦,上一辈就更加不用说了,打包是一种优良品德和传统,应该提倡和延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