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成都听到的都是四川话,而在武汉听到的都是普通话?

听到乡里话就脑壳疼


题主的印象是正确的,我居住在武汉,成都也经常去,确实感觉成都人相对更喜欢说方言,而在武汉,汉口本地方言还是占主要地位,但洪山区和武昌相对来说几乎已经是普通话的天下了。


造成这个原因的关键在于二点:


一,武汉和成都外来人口的来源地不同。

二,武汉成都外来人口的语言结构



我们先看武汉


武汉常住人口2017年为 1089.2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53万,还有236万人大多是外来流入人口,而值得注意的是,武汉有几十所高等院校,武汉的户籍人口中还包括了近百万的在校大学生,而这些在校大学生里大多不是武汉本地人。


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有发现,当时全市人口中本省其他地区流入73.39万人,外省流入24.93万人。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外来人口已经超过230万,武汉作为人口流入地区,流入人口中省内其他地区占多数比重,省外流入人口则主要来自河南和湖南。

所以武汉的外来人口加上外地大学生,很实际已经超过300万,其中大约3/4是本省人,而1/4为外省居民,主要来源地为河南和湖南。


我们再看成都

成都市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成都市主要人口数据,其中成都常住人口为1604.47万人、城镇常住人口为1152.81万人、户籍人口为1435.33万人、流动人口为619.29万人。


但成都的流入人口来源地 相对武汉要集中得多,来自四川其他地级市州就占据了接近85%,只有15.66%来自省外,而且主要来自重庆。(资料来源:《关于成都市外来人口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最后,我们还要看到,湖北的各地方言多元性高于四川,武汉话即使在湖北省内也不是主流!!!所以干脆大家都说普通话了,哪怕是武汉本地人。


相比之下,成都人所说的成渝片方言,几乎占据了四川的半壁江山。。所以从效率上来说,都学成都话是最方便的!



红枫历史观


谢邀,其实问题当中所问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理解的。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汉语普通话方言分部情况。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湖北和四川整体上都属于北方方言区,基本上都是官话区,按照道理可以说是同一方言区。但是,实际上,官话区也有次方言。


我们可以看出,四川官方都是西南官话,非常单一。而湖北就不一样了,至少包括西南官话,江淮官话,中原官话三个次方言。我们都知道,成都作为四川省会,历史上成都平原由于交通蜀道难的原因,与外界交流较少,语言受到冲击少。而武汉作为湖北省会,历来是九省通衢,人员流动大,码头文化带来了各种语言,形成与西南官话不一样的官话方言,从语音理解上来说,较成都复杂。

西南官话在中国广大的西南地区使用普遍,成都作为西南的中心城市之一,用自己的方言交流没有任何问题。再者,西南官话与普通话非常接近,一个外地会普通话的人听西南官话基本没有任何障碍,所以,成都人用自己的方言与外地人交流不存在语言障碍,所以不需要刻意使用普通话。四川话在全国接受程度非常高。


而武汉虽然也是北方方言区,但由于离湖南,江西较近,在原有的方言基础上,还受到湖南,江西等方言影响,所以武汉的官话并不像西南官话那么容易听懂,普遍接受度较低。所以不难理解,武汉为什么基本使用普通话而不是当地方言。
在当地方言普遍接受度较低的情况下,除了当地人自己交流,与外人交流都不得不用普通话。所以,你在重庆,成都听到的都是当地方言西南官话。在武汉,长沙听到的大多都是普通话!


那诗那远方


1,为什么在成都听到的都是四川话:

因为四川人不喜欢说普通话且以说四川话为骄傲,就像主持人谢娜,是不是会说四川话,因为四川话是特别生动、机智和幽默的。随着社会发展,且四川方言词汇仍然非常丰富。还有不少四川方言词汇如雄起、下课、勾兑等,因其独特的表现力,已在全国广为流传。 

 

再看看这位成都人对成都人不喜欢说普通话说四川话原因的看法
本人成都人,从小到大生活在成都,且在日常生活中不常(或者说几乎不)使用成都话。个人认为成都人不喜欢说普通话有如下几个原因
1:川话口音,椒盐普通话反而影响双方理解在成都,你会发现一部分人的普通话水平其实相当差,不仅是平翘舌、鼻边音、前后鼻韵不分的问题。一部分成都人说普通话时,只是简单照搬普通话的声调,并没有按普通话应有的语流语调及发音规范==身为成都人,有时听到这种普通话也是很累的
2:开放时间较晚,和外部沟通较短。作为西部内陆城市,成都真正的开始与中国其他省市沟通也就是这10余年西部大开发的事情。相对于北上广深这类一线城市,成都与各地的沟通交流的时间较短,整体川内对于普通话的需求并不高。拿数据举例,在2017年春节,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空城率均达到百分之50及其以上。其中过节返乡的人口中,大部分都是外出务工人员。 而成都却并未上榜。相较于其余这些城市,成都这座城市对于普通话的需求就没那么大了,
日常生活中,普通话的使用频率可能远低于四川话。
3:同属北方语系,基本互通四川话和普通话都属北方语系,和普通话的差距较小,一定程度上可以互通。这也使得川人学普通话的需求并不高。
总而言之,川人不爱说普通话,确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

2,武汉人为什么说普通话

可以理解成武汉人觉得说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一大表现,我一个侄子是武汉人,他从小就说普通话,因为从幼儿园里老师教的就是普通话,爸爸妈妈也是说普通话,至于他的爷爷奶奶说武汉话,但他还是不怎么会说武汉话,他与人交谈都是说普通话。其实在很多地方,小孩上学就规定用普通话交流和学习,我一个同学河南新乡的,她就说她从小就说普通话,他们那方言和普通话很像。


下面是一个武汉人对自己不说武汉话说普通话的观点

首先我想声明一点,我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伢,除了跟父母讲武汉话之外,如果我不确定对方是武汉人的情况下我不会讲武汉话,我平时会讲英文和普通话比较多,为什么?首先,语言是用来沟通的,沟通的目的是以最精炼和最简单的方式与人进行交流减少不必要的误会而不是复杂化,而说普通话或者世界上更为通用的语言可以让沟通过更容易一些。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大都市,我觉得香港做的很好,虽然大家也都讲广东话,但是如果你将普通话或者英文对方也会一样的应对。老实说,我很BS楼主的地方保护主义,在不确定对方是武汉人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说一种让对方也许无法理解的语言,让世界先接受你,那么你先适应外界环境好吗?中国人的素质和修养不是一天可以提升的,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

综上,出现这种现象是和各地地理位置的科教文卫发展和家庭教育观念相关的


二土的笑料小黑屋


在成都呆了4年,对于成都人的这个习惯,有时候,吃四川火锅,如果旁座由四川客人说着川话,感觉尤其有气氛,有感觉,对于这个话题,也深有感触。

1 成都的开放程度不够

成都朋友不要不乐意,一个城市的开放程度越高,本地人员来源越多元,普通话的普及程度也会越高,以广州为例,本地人比例跟成都差不多,但是外地人比例越来越高,并且天南海北的人都会有,一些广州本地的朋友,闲聊中会说,10年前大家在办公室都是说粤语,现在基本都是普通话,一方面国家要求普通话办公,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开放程度,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提升。外来人口多了,天南海北的人都有,您一口粤语,这交流的难度不低于外语,经济要发展,需要普通话这个重要的沟通工具。我碰到过一些四川本地政府客户,见面、电话都是一溜的川话,虽不排斥,但确实不太利于沟通工作。

这方面,武汉作为九省通衢,开放程度、开放需求显然是高于西南一隅的成都。

2 成都人的小小傲娇

成都人有一点小小的傲娇自信,方圆千里,西南首府,何等地位?重庆人以前是四川的第二城,都被成都压得死死地,这几年直辖了境况才得到好转,更不用说绵阳、南充等,成都人的地理自信,千年历史,让他们对四川话更为执着。

这个其实武汉也有,不过显然没有川人更为执着。

3 川话易懂且特色鲜明

四川话跟粤语、江浙话、闽南话一个区别是前者容易听懂,就算不是本地人,接触一段时间后,川话的理解难易度是远高于后面几种方言的,并且川话较为幽默,很有特点,想必看过电影如《疯狂的石头》、《让子弹飞》的朋友也能体会到。

武汉话有特色,但是目前还比不上四川话,后者的受众更多。

最后说一句:成都10年以来变化巨大,原来是西南人才聚聚,大家基础相同,川话就足以应付沟通,现在越来越成为全国人才的聚居地,也越来越有国际范,相信不久的以后,成都人的普通话会用的越来越多,也让天南地北的新成都人生活的越来越巴适。


怒海狂鲨


昨天下午刚从武汉飞到重庆,重庆跟成都这两座城市同出一辙,在此我就以这二十四个小时在重庆的感受来分析一下其中缘由。

昨天刚下飞机给我最大的心理压力就是:“这里的人竟然都不讲普通话”。上至江北机场工作人员,下到市井街头小商小贩全都是操着一口流利的四川话或者说重庆话。说句实话我当时还有点不能接受,毕竟不经常听川味方言。

其实现在我们武汉市井气息已经远不如重庆浓厚,这从市民语言和生活习惯就可以看出。今天除大街小巷都是一股“川味口音”之外,还有一点让我比较感触的就是,重庆市民“过早”都拿着板凳在大树底下吃。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亲切,因为这种景象在五年前武汉街头也随处可见。

至于重庆人或者说成都人不说普通话,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本地人说普通话不标准,带一股川普椒盐味,反正我感受过,不能深究;第二、重庆、四川在西南内陆,外地人口较少,这就好比在中国不经常使用英文。第三、川话特色鲜明,有强烈表达欲望,非普通话可以代替。目前我只想到这三点,其实我觉得来到某个地方,就要尊重当地风俗习性,毕竟入乡随俗,况且川话简单易懂还中听。

再来说武汉市民为什么讲普通话,其实就一个原因“外来人口太多”。武汉“九省通衢”,集南来北往之客商,而有时候规则得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现在武汉不管是机场还是学校又或者是街头都是讲普通话,讲武汉话非常少,基本上只有武汉本地人聚会或者说在武汉老街坊之间才会是用武汉话。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武汉本地圈里聚会,如果有外地人不会讲武汉话,那么其他人一定会迁就这个外地人,不会随意讲武汉话,顶多就是喊几句助助兴。


来到重庆二十四小时除给我以上感觉外,还有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市民素质真的相当不错。可能是因为山城的原因,这里的城市道路大都只有双向六车道甚至只有四车道。但尽管如此,重庆车流显得井然有序,甚至说我还看到多次“车让人”的行为。这点值得武汉市民与车主学习,在武汉经常是前面车刚停,后面车主不分青红皂白就按喇叭,真的很讨厌。

最后因为刚来到重庆,对这边路况还有旅游景区不太熟悉。麻烦重庆热心市民推荐几家物美价廉的火锅和拍照圣地,趁着这两天在重庆逐一拜访。感激不尽。


武汉小斑马的晚年生活


成都和武汉各自作为四川和湖北的省会城市、政治、经济、科教、文卫……中心,对本省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并且两座城市都是以西南官话为母语。成都以西南官话成渝片和灌赤片即四川话为母语;武汉以西南官话武天片即武汉话为母语。

那为什么在成都听到的都是四川话而武汉听到的更多的是普通话呢?

第一.两省的语言环境不同

①四川的语言环境高度统一,一致性非常强。成渝片和灌赤片覆盖四川和重庆99%的汉人和川渝周边部分县市;剩下的1%也都会说四川话或者和四川话很接近,没有沟通障碍;甚至境内的少数民族虽然有母语但是也把四川话作为通用语来使用。也就是说所有的四川人和重庆人都会说四川话,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成都就不需要说普通话就能实现沟通,外地人到了四川之后也会因为四川的语言环境而主动学习四川话,加上四川话简单易学,因此在四川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山东人和一个江苏人互飙四川话而不是普通话的情形。让不同的外省人到了本地之后用本地话作为通用语言,这在全国范围恐怕也只有四川和重庆能做到。


②我们再来看看湖北的语言环境,湖北的语言系统可以说四分五裂,西南官话、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赣语。这种语言环境使得本省人见面都必须要选择另一种通用语言(普通话)来交流,而武汉作为湖北省会,中心城市,自然会吸引大量的本省人口来往,由于语言一致性差,大家在交流时选择普通话是最有效的。

第二.两城的流动人口中外省人比例不同。

①成都是西南交通枢纽,接纳的外地流动人口多以西南人为主,而西南人地多数说西南官话、沟通并没有障碍。另外有一些旅游和工作、学习的。旅游人群到了成都都会有专门的地接人员,他们是会提供普通话服务的,但是旅游人群和当地其他人接触的机会比较小,而且比例很小。至于来工作和学习的人群,前面都说了,都会主动学四川话,待上三个月之后无论是哪里人,都会说一口四川人都不会怀疑的四川话。

②武汉是中原交通枢纽,有九省通衢之称,全国各地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而且武汉周边省份语系复杂,途径中转的人群依然需要普通话才能正常交流;武汉的高校也较成都更多,而且因为武汉话覆盖人口少的原因,在学校内说普通话的人比说武汉话的人多,这样的环境逼迫武汉学生用普通话和同学交流。

说了这么多其实总结下来就是四川话覆盖面广,成都辐射和影响范围内语言一致性强,方言较普通话处于强势地位;而湖北语系杂乱,武汉话实用范围和人口少,其辐射和影响范围内需要的一致性差,方言较普通话处于弱势地位。

另外有统计显示西南官话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个还来扩张的方言系统。西南官话正在淹没区域内的方言岛,并且向周边扩张,其他语言区的人到西南官话核心区川渝也都主动学习当地方言。


对酒当歌户外


那很简单,这种现象一针见血地说明了,武汉是全国城市。而成都,只是盆地城市!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武汉作为全球第一大城市,也是亚洲重要的国际化大都会!武汉的人员商贸往来非常频繁;加上武汉又是全球最大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武汉又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商贸流通中心。武汉又是中国的工商业中心,企业总部之都。这一切,都要求必须说普通话!

十二省通衢,亚洲之心,中国底特律,东方芝加哥,四大名镇,四大聚。无不说明了武汉在整个国家大局的重要性。武汉,其实是在很多领域扮演着中国第二首都的作用。

武汉大量的大学生,开明的媒体,南来北往的人员,辐射全国的交通流通,加上武汉人的素质胸怀眼光视野,都使得普通话在武汉作为第一的工作语言。武汉不是没有方言,而是武汉的地位和作用使得方言边缘化。

而成都,给我们的印象,无非就是盆地,无非就是休闲之都,慢城。甚至,成都周围都是穷乡僻壤,穷山恶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所以,成都在国家大局中的作用微乎其微。是典型的自成一体的小格局。

成都既不是重要的商业物流交通商贸科教中心,也不承担国家大局中的种种职能。所以,成都人,自己过个小日子就行了。所以,成都人最没有追求,最休闲,最浪漫,婚外情在这里也非常流行。

对于种种这些,成都人说四川话,完全足够了!搞个婚外情说个四川话还更亲切一些。


武大东湖


1.因为四川话听的比较顺耳亲切,外地人人都能听懂,很多人觉得四川的调调很有意思,都会不自然的模仿,(比如帅锅,来耍一下子吗),就像东北话一样有喜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陌生人谈话也比较亲切,不尴尬。

2.武汉外地人比较多,在武汉毕业的大学生有100万之多,他们都来自五湖四海,口音各不相同。只有普通话比较方便交流。即使排除大学生,湖北集一省之力发展武汉,吸引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即便是一个湖北,不同区域口音各不相同。湖北东南方向的咸宁一带说话非常难懂,湖北西北人听不懂湖北西南人的方言。同在武汉只能普通话。而四川话在四川非常统一。在武汉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目前有1000万人口,未来目标人口达到2000万,这增加的一千万人口,更多的是吸引武汉之外的人迁入武汉,相对而言武汉本地人不多。

3.武汉话并不是那么亲切,也有个别生僻字,外地人不懂,如果两个人说武汉话大些声音 你在远处会觉得吵架,不适合陌生人之间交流,当然两根武汉人在一起,肯定会说武汉话。


持范


其实很简单,第一,使用武汉方言的人本来就少,可能近似于武汉话的使用人口在三千万以内,都是武汉周围的地区,往南到咸宁,就听不懂了,往西的宜昌基本就是四川话,十堰像陕西话,襄阳像河南话。而四川盆地里使用的西南官话高度统一,北到汉中安康,南到贵阳,东到宜昌恩施湘西,都听得懂。第二,无论是武汉,还是重庆成都,改革开放以来涌入了大量外地人,基本上已经超过了土著居民,而涌入的民众多以本省为主,四川方言高度统一,方言交流毫无障碍,所以方言得以延续,并且发扬光大,最近很火的中国有嘻哈,就可以看出川渝方言说唱的实力。但是湖北省涌入武汉的人民,跟武汉方言有龃龉,所以只能使用普通话。


我是吴亦帆


武汉人说普通话居多的主要原因:

1.以前只是外地人多,现在外国人也多

2.大学高校多,学生多,同学之间天南海北,用普通话沟通利于交流。而武汉街头巷尾的小贩也习惯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一个成功的商贩往往掌握着全国各地十几种方言,谁来看两眼都是他老乡,送上亲切的家乡话,不买点东西你都不好意思走了。但毕竟不成功的商贩居多,那面对庞大的外地人和大学生客户群,也只好用武汉的弯管子普通话伺候着了。

3.学校教育,记得我读书那会儿,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必须说普通话,为此来开过几次家长动员会。潜移默化,一旦到了正式场合,总是不由自主地说起普通话来。

4.武汉人也听不懂武汉话。这是个什么意思呢?原因在于今天的武汉已经不是昨天的武汉了。首先湖北省各地有很多方言,彼此之间还是有些区别的。而老武汉市呢?只有汉口(江汉区江岸区硚口区)武昌(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汉阳,其他统称郊区。新武汉加入了以前的黄陂,新洲,蔡甸,江夏,沌口等等共13个辖区。而这里面新建城区我不太了解,但蔡甸有蔡甸话,黄陂有黄陂话,新洲有新洲话,江夏有江夏话。所以造成了武汉人听不懂武汉话,为了不闹笑话,就只好多说普通话了。

5.用武汉话来形容武汉话捏,就是说话爱带渣子。不熟悉的人听到了,容易引起误会。武汉市之前数次评选文明城市都棋差一招,痛定思痛之后,政府也是鼓励大家多说普通话,维护好外地朋友对武汉人的第一印象,相信服务行业,医疗行业,比如医生护士,的士司机师傅等当时都是收到学习通知了的。

大致如此,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关于重庆方面,因本人不熟悉山城人文历史,又懒得百度,故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