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富甲一方的人的巨額財富是怎麼來的!

很多成功創業者掘到“第一桶金”的爆發點,與後來真正做大的主業並不一致。人們大多喜歡津津樂道於成功者的傳奇故事,並將其中的種種艱辛視為“調味品”——能更進一步強化傳奇性。當我們儘可能還原那些成功者早期的奮鬥歷程,試圖找到所謂“第一桶金”的秘訣時,發現曲折才是生活的本來面目,傳奇並不存在。

李嘉誠:塑膠花傳奇年齡:81歲創業時間:1950年創立長江塑料廠第一桶金:塑膠花生意

逆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當我身處逆境時,我認為自己有足夠的條件,因為我勤力,節儉,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譽。為了實現對父親的承諾,李嘉誠覺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頭地,學習是惟一的武器,他開始自學。一邊工作,一邊自學,雖然艱辛,但李嘉誠覺得十分充實,“年輕時我表面謙虛,但內心很驕傲。因為你看見身邊的人每天保持原狀,而自己的學問卻日漸提高。”1940年秋,李嘉誠一家從潮州逃難至香港,棲居在舅舅的鐘錶行中。李家原本沒有商業傳統,到香港前,父親是一位小學校長,爺爺是清朝最後一屆秀才,兩位伯父在民國初年就取得了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博士學位。李家可算的書香門第,在當地受人敬重。但這些在當時的香港沒有半點價值,甚至為生存帶來了壓力,一家人卑微如螻蟻。13歲的李嘉誠不得不失學,寄人籬下當學徒。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則必須搬開傢俱與其他夥計挨著入睡。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攻佔香港,李嘉誠的母親只好帶著弟妹重回老家,留下他們父子二人。更大的不幸是,貧困抑鬱的父親竟染上肺結核,大半年後去世。在父親過世前一天,並沒有向他交代事情,反而問他有什麼話說。“我安慰父親,告訴他‘我們一定都會過得很好’。”14歲的李嘉誠獨自面對父親的死亡,“彷佛一瞬間被迫長大”。歷經家道中落、少年失學、父親過世、孤獨的流落異鄉,迫使李嘉誠在很短的時間內壓縮成長。為了實現對父親的承諾,李嘉誠覺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頭地,學習是惟一的武器,他開始自學。一邊工作,一邊自學,雖然艱辛,但李嘉誠覺得十分充實,“年輕時我表面謙虛,但內心很驕傲。因為你看見身邊的人每天保持原狀,而自己的學問卻日漸提高。”李嘉誠的機會終於來臨。1945年,二戰結束後的某天,他所在工廠的老闆亟需發信,但是書記員請假,李嘉誠因好學被推薦幫忙。出色的表現使得老闆對他另眼相待,將其從雜役小工調至做貨倉管理員,繼而成為了業績很棒的推銷員,再升到經理,19歲更成為總經理。李嘉誠也從中學到了更多的關於貨品的進出、價格、以及貨品管理,推銷等技巧。因為業務關係,李嘉誠一直訂閱英文塑料專業雜誌,順便提高英語,這也讓他能時刻把握該行業的可能商機。隨著二戰後經濟復甦,塑料製品的市場需求很旺盛,李嘉誠認為機不可失,決定自行創業。1950年,他利用自己的積蓄連同舅父的借款共5萬港元,開設了長江塑料廠。1957年,李嘉誠從行業雜誌中得到啟迪,赴意大利考察,回港後轉產塑膠花。得益於當時的消費環境,業務迅速發展,由於產品能不斷創新,李嘉誠繼而成為了香港乃至全球的塑料花大王。如今這已成為李嘉誠財富故事中的經典情節。之後,李嘉誠又瞅準地產業機會,從而開始了成為“超人”的脫胎換骨般的升級。


宗慶後:兒童營養液一炮打響年齡:64歲創業時間:1987年組建校辦企業經營部第一桶金:兒童營養口服液

我認為做企業要有這些素質,特別在中國市場上,那就是:詩人的想象力、科學家的敏銳、哲學家的頭腦、戰略家的本領。1987年,當42歲的宗慶後拉著“黃魚車”奔走在杭州的街頭推銷冰棒時,他大概不會想到:十多年後,他一手締造的娃哈哈集團會成為中國最大的飲料企業。1987年,當42歲的宗慶後拉著“黃魚車”奔走在杭州的街頭推銷冰棒時,他大概不會想到:十多年後,他一手締造的娃哈哈集團會成為中國最大的飲料企業。2007年娃哈哈集團銷售收入258億元。談及自己的創業經驗,宗慶後的回答很簡單:“創業靠的就是感覺,我可能感覺比較準確吧。“在“唯出身論”的年代,宗慶後“舊官僚後代”的出身讓他嚐盡了人生的艱辛。16歲那年,宗慶後被“安排”到浙江舟山去填海灘,一呆就是15年。1979年,宗慶後頂替母親回到杭州做了一所小學的校工。1987年,他和兩位退休教師靠著14萬元借款,組成了一個校辦企業經銷部,主要給附近的學校送文具、棒冰等。在送貨的過程中,宗慶後瞭解到很多孩子食慾不振、營養不良,是家長們最頭痛的問題。“當時我感覺做兒童營養液應該有很大的市場。”填海時形成的堅毅性格讓宗慶後決定抓住這個機遇博一把。面對眾多朋友善意的勸說,他顯得異常固執:“你能理解一位40多歲的中年人面對他一生中最後一次機遇的心情嗎?”1988年,他們開始為別人加工口服液,1989年成立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開發生產以中醫食療“藥食同源”理論為指導思想、解決小孩子不願吃飯問題的娃哈哈兒童營養口服液,產品一炮打響,走紅全國。1990年,創業只有三年的娃哈哈產值突破億元大關。成名之後,曾有人問宗慶後,人生最應大有作為的15年在農村中度過,是否後悔?他答道:“這15年,儘管是我人生當中最年輕、最有成長希望的大好時光,看起來好像在農村沒有什麼作為。但對整個人生道路確實有很大幫助,這15年艱苦生活磨練了我的鬥志,能吃得起苦,也練就了比較好的身體,為我42歲以後再重新創業打下了比較雄厚的基礎。”


蔣錫培:落榜的修表匠年齡:46歲創業時間:1990年創辦範道電工塑料廠(遠東集團前身)第一桶金:照明電線

無論如何,你自己要有夢想要有理想,第二你要有激情,第三要有智慧、比較聰明,第四非常勤奮,沒有什麼天上掉下來的東西,第五要真誠、實在,第六要跟得上形勢,就是善於創新和變化。17歲的蔣錫培跟隨二哥到杭州學修表,他給自己定下了一生中“宏偉”的財富目標——掙夠5萬元,後來他回憶說:“這5萬元錢,我當時是這樣考慮的:回家造兩間房子,剩餘的放在銀行裡面存定期,每年吃利息,一年花銷就差不多了,用不著再去努力奮鬥了。”遠東集團董事長蔣錫培出生於江蘇宜興市範道鄉洋埝村。高考落榜讓他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父母再三勸說,也沒能讓他回心轉意去復讀,執意要自己賺錢。17歲的蔣錫培跟隨二哥到杭州學修表,他給自己定下了一生中“宏偉”的財富目標——掙夠5萬元,後來他回憶說:“這5萬元錢,我當時是這樣考慮的:回家造兩間房子,剩餘的放在銀行裡面存定期,每年吃利息,一年花銷就差不多了,用不著再去努力奮鬥了。”不過一年,他就實現了這個理想,到了第二年,他已經有了十幾萬元的積累。創業之初獲得的成功使這個年輕人熱血沸騰。1986年,蔣錫培創辦了一家為大鐘錶廠生產零配件的儀器儀表廠。然而一年後,企業因管理不善虧損100多萬元,蔣錫培人生的第一次創業宣告失敗。就在此時,在一家電纜廠工作的大哥告訴他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上海和江蘇的電線電纜市場需求量巨大且銷售價格日益上漲。已負債30多萬元的蔣錫培又向朋友借了10萬元在宜興開設了一家經銷部,開始試水電線電纜領域。1990年,在積累了3年銷售電線電纜的經驗後,蔣錫培設立了範道電工塑料廠,便是如今遠東集團的前身。這個主要生產照明用電線的小作坊,成立當年即實現銷售收入462萬元,第二年達到1,800多萬元,1992年做到了5,000萬元。回首創業之路,蔣錫培說,失去上大學、參軍的機會,也沒有可能進入政府機關做公務員。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惟一的目的也只能是對金錢的積累,“讓自己過得好一點”。如今早已成功的蔣錫培還是頗為活躍的天使投資人,致力於幫助更多新創業者取得成功。


楊國強:赤腳包工頭年齡:55歲創業時間:1980年開始做建築包工頭第一桶金:建築承包

假如有一天我死去,在我的墓誌銘裡就寫:這裡躺著一個很努力為這個社會的繁榮進步貢獻自己畢生精力的人。楊國強是廣東順德北滘鎮廣教村人。在改革開放前,由於家貧,楊國強直到十七、八歲沒穿過鞋子,沒吃過糖果,“沒試過自己親手花兩分錢”,衣褲都是兄長穿舊的和香港親戚穿舊寄來的。2007年,全世界似乎都在尋找一位26歲名叫楊惠妍的女士。當年4月,家族企業碧桂園在港上市,市值最高時候突破2,200億港元,名不見經傳的第一大股東楊惠妍成為“中國首富”。這一切的締造者是碧桂園的創始人及實際操盤者楊國強——楊惠妍之父。當年10月,楊國強來到北京,分別向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捐贈3,000萬元,設立“國華傑出學者獎”基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當過放牛娃、農民、船工、水泥匠和建築工的楊國強,談起過去的苦日子,“只是微笑,而沒有嗟嘆和怨艾”。楊國強是廣東順德北滘鎮廣教村人。在改革開放前,由於家貧,楊國強直到十七、八歲沒穿過鞋子,沒吃過糖果,“沒試過自己親手花兩分錢”,衣褲都是兄長穿舊的和香港親戚穿舊寄來的。唸書時,為省7分錢飯錢,中午放學要走一個小時回家吃。儘管如此,高中時由於交不起7塊錢學費,楊國強還退學一年。後來學校免了學費,並給了他2塊錢助學金,才又復學。楊國強說這是他“一生最重要的2塊錢“。哥哥楊國華成為改變他一生命運的人。1978年時,楊國華是順德縣第二建築公司負責人,在他的幫助下,楊國強進了北滘公社房管所當施工員,幹泥瓦匠,後來又到二建公司,1984年升為建築隊隊長。1986年,楊國強擔任了北滘建築工程公司總經理。當包工頭的日子裡,倍受艱辛。他說:“你們不知道做建築多難,到處打聽哪家公司要建房,然後跑到人家門口問,是不是可以給個工程做?我在建築公司當了十年經理,畫圖、預算、買材料,什麼活都幹,一天假都沒放過,最後終於打敗了鎮上另一家老牌的建築公司。他們說我是一隻老虎帶著一群羊,能打敗一隻羊帶著一群老虎。”就是在此任期內,楊國強迅速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3年,楊國強等人出資3,395萬元,收購了北滘建築工程公司,正式開始了私營化運作。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楊國強說自己是一個很愛讀書的人,讀了一輩子書,每天閒下來都會讀書,名人傳記、天文、地理、哲學都讀。曾有人問他“為什麼能成功”,楊國強回答:“可能因為我對人好,對社會好吧。”他說自己比較欣賞日本的松下幸之助,很多人說他是“經營之神”,但他更推崇松下幸之助80多年為社會服務的人生理念,推崇他對社會和人生的理解,推崇他的個人努力和奮鬥。


江南春:160元“鉅債”逼出廣告奇才年齡:36歲創業時間:1994年創立永怡傳播第一桶金:廣告銷售

最終你相信什麼就能成為什麼。因為世界上最可怕的兩個詞,一個叫執著,一個叫認真。認真的人改變自己,執著的人改變命運。1994年,還在唸大三的他與幾個合作伙伴成立了永怡廣告公司,自任總經理。大學還沒畢業,江南春就已經成為學生中少見的百萬富翁了。大學時代,江南春是華東師大頗有名氣的“夏雨詩社”社長,還出過一本詩集《抒情時代》。江南春對當時生活狀態的經典描述是,“我會用整個下午留心前桌的女生,並鄭重地為她寫下評語,在傍晚,我通常都會鼓足勇氣到學校舞廳涉足一場愛情或者被輕易地拒絕,無論怎樣,待到月黑風高之時,我一定獨自回到寢室,輕輕鬆鬆寫起小詩。”江南春的人生轉折點出現在華東師大學生會主席的競選中。在該校歷史上,競選學生會主席的一般都是大三學生,江則提前了一年。據說,江南春最終取得勝利主要得益於他的口才和事先準備工作充分。後來出任分眾傳媒副總裁的師兄嵇海榮是當時在任的學生會主席,主持了整個競選過程,他透露,在最後競選的6個候選人中,第一個上臺的江南春也是惟一一個脫稿演講的,給其他人造成了很大壓力。據說,江南春當時還找了很多院系的學生會主席,一頓十塊、十幾塊錢地請吃飯,溝通想法兼拉票。一圈下來,因為溝通成本,江南春一下子欠下了160塊錢的債。江南春上任不久,上海電影製片廠下屬一家廣告公司到學生會招聘兼職,每個月300元,為了還債,近水樓臺的他便前往應聘。第一個客戶是匯聯商廈來自微信思維導圖鮑老師,給了1,500元讓他策劃影視廣告。江南春連夜寫了腳本,隨後客戶痛快地投入了十幾萬拍廣告。第一單的成功,讓原本準備只幹一個月的江南春打消了回校過愜意生活的念頭,把學生會的工作放下,全身心幹廣告,沿著淮海路“掃”商廈。1993年,江南春所在的廣告公司一年收入400萬元,其中150萬元由他貢獻。江南春很快決定自己創業。1994年,還在唸大三的他與幾個合作伙伴成立了永怡廣告公司,自任總經理。大學還沒畢業,江南春就已經成為學生中少見的百萬富翁了。到1998年,永怡佔據了95%以上的上海IT領域廣告代理市場,營業額達到6,000萬元以上。之後到2003年成立分眾傳媒,則是江南春真正開創一個全新領域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