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传奇:平泉黄土梁子“座台石”的传说


燕赵传奇:平泉黄土梁子“座台石”的传说

河北头条承德7月22日讯(记者 门乃成 通讯员 宗文斌)在巍峨耸立的马盂山脚下,在蜿蜒流淌的辽河源畔,在黄土梁子林区西山的油松山上,有一处叫“座台石”的山石,因它年代久远、造型独特、加之神话般的传说,赋予了这块石头更多的神奇和灵气。“坐台石”的传奇故事在当地也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座台石”座落于平泉市黄土梁子镇西山村小河北居民组、国营油松林山脊的半山腰处。由5块巨石磊积而成,高约5米,宽约3.5米,每块石头重达2吨以上。成东、西向座落,但从其前、后、左、右来看,不同的角度,又呈现不同的景观,让参观者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燕赵传奇:平泉黄土梁子“座台石”的传说

问及“座台石”的由来,当地老百姓娓娓道来:说这是五代后唐人物------李存孝所造。据史料记载,李存孝确有其人,与当地相传的近乎一致。李存孝(858—894年),代州飞狐(今山西灵丘)人,本姓安、名敬思、沙坨族。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记载,其武艺非凡,勇猛过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唐末第一猛将。当时,唐朝晋王李克用在北方扩大地盘时,偶然遇见他,看见他勇敢又有武艺,便把他留在帳下,收为义子,给他取名李存孝。李存孝常跟随晋王左右,因排行十三,故称“十三太保。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古人言:“王不过项、将不过李”,项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羽,李指的就是李存孝。他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的地位相当于《说唐传》中的赵王李元霸,天下无敌,人称飞虎将军。

燕赵传奇:平泉黄土梁子“座台石”的传说

那这“座台石”是如何磊积而成的呢?“座台石”山下,现年77岁的当地村民修占峰老人说:“相传,小时候的李存孝年境贫寒,跟随母亲(姓李)在西山老虎洞一带给一高姓富人家放羊,在玩耍中将山沟中的石头搬到沟外的山腰上,说他用头顶着一块石头,俩手各拿着一块石头,俩个腋窝各夹着一块石头,把这五块石头拿来后随意堆积在一起,就成了现在这个形状”。在老虎洞附近我们确实看到了和“座台石”大小、形状、质地相似的石块。又看见了据说是李存孝当年玩“连”(当地孩子玩的一种游戏)的石条,上面的图案清晰可见。

在离“座台石”南100米的山顶上,有一处巨石被当地群众称做“九间瓦房”。据说也是李存孝当年放羊时打虎做饭的地方,能住下6、7个人那么大。石头上有几个似盆口大小的窟窿,是李存孝烀虎肉时用手指扣的烟筒留下的痕迹。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经住过八路军战士,躲避国民党的围剿,可在文革时期遭到了破坏,没有完整保存下来。后来这里成立当地小学生的“第二课堂”,每逢小学放假或毕业时,老师就领着学生来到这里给他们讲典故,照相片,作为一个景点合影留念。

在离“座台石”隔山相望的内蒙宁城打虎石水库,同样有着与李存孝一脉相承的的传说。打虎石现有少年李存孝打虎的石像,石上的虎爪印清晰可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相传,晋王李克用欣赏李存孝的勇猛和武功,封他为十三太保后,在宁城给他修了一个城,名叫“黑城”,令他驻守这军事要地。李存孝堆积的“座台石”就成了他去宁城后留给当地的烽火台,一旦有契丹人入侵,人们就到“座台石”上燃放烽火,李存孝看见烽火,就连忙带兵回来,解救战乱中的百姓。

燕赵传奇:平泉黄土梁子“座台石”的传说

悠悠历史千百载,“座台石”饱经风吹、雨打、洪水,火灾、地震和战乱仍然巍峨屹立,气势磅礴,向后人传递着坚韧、挺拔、向上的精神力量。黄土梁子林场以开发龙潭山森林公园为契机,积极打造以“座台石”为主的旅游景观,和大家一起寻踪觅古,回味那段鲜为人知的传奇历史,去揭开“座台石”那神秘的面纱。( 来源:河北头条.承德快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