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1:10万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研究

【概况】

西宁市辖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西宁盆地中部地带,地理坐标:东经101°33'~101°54',北纬36°31'~ 36°45',面积350.0km²。全市辖4区、5镇、25个街道办事处、226个居民委员会。1999年市区人口82.4万,工农业总产值86.59亿元。西宁是青藏高原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细,工业体系基本完善,省内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多集中设在市区。西字市是青海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西宁盆地为新生代断陷盆地、山间河谷地貌。西宁市区段河谷区由湟水干流及一级支流南川河、北川河河谷阶地构成,地势西高东低,阶地表面微向河床倾斜。全县年均降水量369.1mm,其中6~9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以上,多年一日最大降水量66mm。湟水为区内的主干河流,该河为黄河一级支流,自西向东流过市区。湟水较大支流有北川河、南川河、云固川河、沙塘川河,均为常年性河流。调查区内冲沟特别发育,这些冲沟纵比降很大,洪水水势凶猛,往往形成泥石流灾害。

【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

西宁市辖区发育的地质灾害及隐患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本次调查共查出地质灾害及隐患点98处,其中崩塌16处、滑坡29处、泥石流沟38条、不稳定斜坡15处,分别占调查点总数的16.3%、29.6%、38.8%、15.3%。截至2001年,发生的地质灾害已造成4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9394.8万元。

区内滑坡主要发育在丘陵边缘与河谷相接高陡斜坡地带,其中黄土滑坡13处,占总数的44.8%;岩质滑坡16处,占总数的55.2%。规模上大型6处,占总数的20.7%;中型8处,占总数的27.6%;小型15处,占总数的51.7%;老滑坡10处,新滑坡19处;稳定性差的滑坡22处,稳定性较差的7处。

区内崩塌中已发生的崩塌6处,其余10处为危岩;其中13处为岩质崩塌,3处为黄土崩塌;规模上13处为小型,3处中型;稳定性差14处、稳定性较差2处。

本区调查发现的泥石流沟38条,分布于水两岸一级支流沟谷中。其中泥流沟10条,泥石流沟28条。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

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包括北山寺一韵家口段崩塌、滑坡、流石流灾害高易发区,南川东路渡槽以北和西杏园一小桥一带崩滑灾害高易发区,付家寨一带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合计面积约9.4km²,占全区总面积的2.7%。该区出露的地层为新近系红色泥岩和石膏岩,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密集。

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中易发区(位于双苏堡一北山寺、阴山堂一火烧沟、园树庄一沈家沟),崩塌、滑坡灾害中易发区(位于南川东路渡槽以南、南园村一瓦窑沟,朱家庄一小峡口)和泥石流灾害中易发区(位于瓦窑沟一乐家湾、巴浪沟、吴仲沟、刘家沟、贺家沟),合计面积约12.1km²,占全区总面积的3.5%。出露岩性为新近系红色泥岩,植被稀少,面状侵蚀严重。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分布于河谷两侧低山丘陵区,合计面积约166.5km2,占全区总面积的47.5%。该区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形起伏大且破碎,沟深坡陡,比高大,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中小型崩塌、滑坡发育,且易转化为泥石流。

地质灾害非易发区:分布于河谷区、黄土梁、峁顶部,合计面积约162.0km²​,占全区总面积的46.3%。植被覆盖率高,地质灾害不发育。

青海省西宁市1:10万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研究

青海省西宁市1:10万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地质灾害隐患及防治管理措施】

本区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98处,其中特大级28处、重大级23处、较大级26处、一般级21处,威胁人口9.1万,威胁资产12.10亿元。对多处有代表性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估,协助地方政府编制了防灾预案和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初步建立了西宁市辖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系统。

资料来源:青海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2年10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