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爲什麼說「外孫子,菜根子」?

老張談三農


農村人為什麼說“外孫子,菜根子”?這話你怎麼看?

“外孫子,菜根子”要表達的意思和“外甥狗外甥狗,吃完就走”的意思是一樣的,這兩句話都是外人來調笑孩子的玩笑話。在以前的農村,人們對親情觀念特別強,農閒的時候也經常會走親戚,大多都是嫁出去的姑娘帶著外孫外孫女回孃家,老人看到小一輩的都會特別開心,把自己捨不得吃的都會拿出來讓外孫和外孫女吃,但是在一起的時間有限,就算對自己的外孫外孫女再好,他們還是會和朝夕相處的爺爺奶奶最親,所以才有了外孫子,菜根子這句話。


其實現在已經慢慢不存在了,現在不管是外孫還是親孫子,老人家都會一碗水端平,孩子們對待老人也會平等對待,每逢過年過節都會帶營養品看望老人,孩子都是一樣的孝順。有時候老人說這些話其實就是一個調侃開玩笑,希望兒孫多抽出時間陪陪自己,別讓繁忙的工作把老人遺忘。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的思想也逐漸在改變,很多老話都不能全聽了,就比如外孫子,菜根子這句話一樣,外孫子和孫子對老人來說都是一樣的親。


農人馬小妞


以前一些老人如果幫閨女照看外孫時,就會有愛嘮叨說“親孫子,命根子;外孫子,草根子”。並又對不懂事的外孫嘮叨說,小時候這麼愛你能幹嘛,以後長大了還是會親你的爺爺奶奶!



另外,類似的老話說法還有:

1、外孫子,抵不上人家的蘿蔔菜根子(蘭州方言)

2、心疼外孫子,不如心疼菜根子(意思就是說,留著菜根子尚可能吃,而留著外孫子卻有何用,也不能傳宗接代!)

3、

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意思就是說,當一個人百年之後,曾經心疼過的孫子會來為自己上墳燒紙,而曾經心疼過的外孫可能只會指著自己的墳頭對別人說,“那是我外公外婆的墳”。

而事實上,的確如此!試問,有幾個人能在長大後會去給爺爺奶奶之外的外公外婆再上過墳的!?)

其實,以上這些說法無非就是說,在一個家庭關係裡,到底是孫子親還是外孫子親呢?!



一、受傳統文化影響,只有兒孫可以傳宗接代!

以前,這一點在農村影響非常嚴重。也是造成現在農村男女比例失調的重要原因!人們總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總認為女兒終歸是外人,而外孫自然也會這麼認為,終歸不能為自己傳宗接代,到頭來也是他人家族的一份子!自然也就會有親疏之分了!

在以前,很多受傳統影響深的家庭,就會親孫子,疏遠外孫子!



像我們村衚衕的一個鄰居老太太就是如此!當女兒女婿外孫來過壽時,她總是把好吃的先給孫子,然後才給外孫們!

二、現實情況也往往驗證這句老話的真理:即使外公外婆再心疼外孫,多年以後關係也會漸漸遠疏!

記得小時候,由於我與弟弟年齡只相差兩歲,由於小時候比較窮困,當有了弟弟後,我是在姥爺家度過的。由於爺爺奶奶不疼人,我也比較親近姥爺姥娘(即外公外婆),後來漸漸長大後,姥爺姥娘也都離世了,而作為曾經最疼愛的外孫卻沒有每年去給他們上過墳,大多時候是母親和大姨一起去的,而作為外孫的我們卻很少參與!




或許因為時間忙的緣故吧!總之感覺這句話所折射出的道理是這麼的現實,像這種情況應該是大有存在的!

其實,對於今天的社會而已,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都是非常重要的家庭關係成員!不應該分親近遠疏的!你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補充評論!


龍百曉生


農村人為什麼說“外孫子,菜根子”?

外孫子,菜根子。和我們這裡,外孫是狗,吃了就走的俗語,意思是一樣的,說的都是姥姥和外孫的關係。


現在網上特別流行一句話,很形象的詮釋了姥姥於外孫的關係。叫做“媽媽生,姥姥養,爸爸回家就上網。姥爺天天菜市場,爺爺奶奶來欣賞”。是不是覺得話語雖然有些片面,但是卻真實的道出了姥姥對外孫的愛。


姥姥對外孫的愛,有時會勝過自己的親孫子。因為和外孫相處的時間較少,所以每次見面都會格外的親熱和關愛。會把家裡存放的好吃的,拿出來給外孫吃。

姥姥的嘴裡經常掛著一句口頭禪,叫做,外孫是狗吃了就走。是說外孫就是喂不熟的狗,不管怎麼對他好,還是和人家爺爺奶奶最親。其實這只是姥姥對外孫的一句笑罵話。她連自己的女兒都沒指望,怎麼會指望你回報她呢?



有一種愛叫做姥姥的愛。姥姥對外孫的愛是無私奉獻的愛。她沒有圖你任何東西,累的腰痠背疼只為你健康的成長,姥姥對外孫的愛,甚至超過了對媽媽的愛,為了你能夠健康成長,為了替媽媽分擔一些辛苦,是對媽媽愛的一種延續。

爺爺奶奶和你有關係,外公外婆也一樣有關係。因為你的身體也流淌著他們的血液。這種血脈親情是永遠也斬不斷地。所以我想在這裡說,親愛的條友,不要忘記姥姥對你的愛,有時間的話常回去看望一下。她不圖你啥,只是希望你能健康的長大。

我是賣柚子的小夥子!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轉發!


賣柚子的小夥子


農村人以前常說,“外孫是姥姥家的狗,吃完飯就走。”“和這句外孫子,菜根子”的意思差不多。其實這些話直系親屬沒有說的,大多數都是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看到鄰居家的小外孫來了後,來逗他們玩的,也就是閒著沒事說笑話。有的小孩也不懂什麼意思,反而回敬一句,你是狗,於是大家都會鬨堂大笑。

那麼農村人為什麼會這麼說呢?過去的女兒出嫁後,回孃家的次數不多,偶爾回次孃家,領著孩子匆匆忙忙的吃頓飯後,就要回婆家。由於小外孫來的次數也少,姥姥也很喜歡,常常把一些好吃的東西留給孩子吃。因此孩子也願意住姥姥家,不願意跟著媽媽回家。這時候媽媽就要扔臉色了,孩子只好乖乖的根著媽媽走了。於是農村就流傳了這句話。意思是孩子想住姥姥家也作不了主,就像小狗一樣,乖乖聽媽媽話。

菜根子的意思就是沒有用。通常在燒菜時,菜根不能當菜吃,所以切掉扔了。過去人受封建思想約束太深。認為兒子和孫子可以傳宗接代,長大了也能夠孝順他們。外孫子是給別人家傳代的。孝順他自己的爺爺,所以親外孫沒有用。因此就把外孫比喻成菜根,雖然根和菜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最終卻不能當菜吃。

這種思想現在已經沒有意義了,外孫和孫子都一樣。特別是那些家裡只有外孫的,孩子簡直就是姥姥姥爺的命根子。然而現在農村那些左鄰右舍的,看到了誰家小外孫來了,還是那句話,呦外孫狗又來了啊,逗的大家哈哈大笑。


山野50


外孫子、菜根子。

一句話道出許多生活的奧秘!

我的老家也有一句話,外孫子白眼狼,白眼狼養不長。

很多以前的老人都有體驗,不管對自己的外孫有多好,畢竟還是女婿的孩子,姓也是跟著女婿的姓。我爸爸媽媽帶了我姐姐的三個孩子,真是幸苦,每個孩子都帶到要上小學的時候,姐姐再接回家上學。這一上學,孩子就不怎麼來了,一次媽媽去鎮上回來,看她心情不好,原來看到姐的兩個孩子和爺爺一起,對她一點也不親熱。

另外還有一個因素,一般情況下外孫都跟女婿的姓,很少有跟母親的姓的,孩子長大一點,會對姓氏產生興趣,當他明白之後,就會在對待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有了差異,自然也會內外有別。

再次在遺傳學上,尤其是對於男孩子,從來都會遺傳父輩男性的Y染色體,不會變化,而外公外婆的X染色體卻只能是一個過渡,很快在後輩中逐步消失,因此也會在血緣關係上快速消失。

目前的人口狀況中,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樣的說法,是以前一胎政策的產物,畢竟男女在體能、生理及心理等方面有很多的不同。隨著逐步放開二胎政策,相信這種“菜根子”說法又會增強其社會作用。


瓜農之友馬博士


其實把這俗語說全了應該是“親孫子,命根子;外孫子,菜根子”。

菜根指菜的根部,人們吃菜總是吃頸部及葉部,把根扔之於垃圾桶。如此說來,這是對外孫的極端鄙視。

外孫不也是你女兒的孩子嗎?不是也有外甥像他(她)舅的說法嗎?那咋這麼另心呢?這都是傳統觀念在人們,尤其是農村人的心裡作祟,總認為女兒嫁出去就如潑出去的水,她生的孩子改姓了,祭拜的是他們的祖先;女兒嫁過去之後,由於生活、工作等原因,來孃家的次數少了,隨著孩子日漸長大,不讓外公(婆)抱了,就別說住一晚上了,往往是吃一頓飯拔腿便走。這未免是外(公)婆“心寒”,還是親孫子好啊!天天圍著轉,壽終了趴天跪地號哭呢,年年逢節還燒紙線,這才是香火呵!凡是一比較,總覺得外孫的心另另的。


話又說回來,也應該理解農村的老年人,由於“留守”,由於“空巢”,他們覺得孤獨,也就有了這種區別對待的想法,他們心裡不就是想讓外孫常來轉轉。誰能相信他們不愛外孫?不是嘛,就外孫的生日還能少了外公外婆嗎?


提神只為自己


所謂外孫子,就是女兒家的孩子,畢竟女兒家的孩子一般都是在婆家長大的,對孩子來說外婆家又不是天天待著,所以感覺不像在自己家一樣,相反,孩子的爺爺奶奶對孩子來說就比較熟悉,現在一般的孩子小的時候都是有爺爺奶奶照顧,所以對爺爺奶奶關係比較近,雖然對孩子來說爺爺奶奶和外婆外公這種親屬關係,是一樣近的,但是由於孩子的生長過程因素,才有了這種外孫子菜根子的說法,謝謝,只是本人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