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什么活埋自己的母亲?

用户64236287027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至前196年,汉族人,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时期的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韩信跟随刘邦打下江山,却惨遭杀害,有人传说韩信心狠手辣,狠心弑母,是罪有应得。


韩信活埋母亲的故事是什么样的呢?

据说某天,一位风水先生对韩信说:后山上有一处风水宝地,非常具备贵气的龙脉,而且说那个地方是龙口。风水先生说如果自己死在韩信母亲之前,希望韩信把他葬在龙口,可保韩信大富大贵,如若韩信的母亲先死了,则将其母亲葬在龙口,能让韩信成为将相。

后来,风水先生病危,韩信思来想去不愿放弃如此好风水的地方,更不想放弃成为将相,所以,硬生生把自己的母亲放到了龙口里,活埋自己的母亲。最后,风水先生知道了,说:“天地昭昭,活葬亲母,得天理既不能得地理,得地理即天理难容”,随后便去世了。

此后,韩信靠着自身的出色才能随刘邦闯天下,建立了汉朝,成为了汉朝大将,也应了风水先生的龙口之说,结果,韩信被吕后所杀,也应验了风水先生的话。

韩信埋母到底是真是假呢?首先本人觉得不足为信,原因如下。

其一,这只是个民间故事,不是正史,所以,不能采信。韩信埋母极有可能是吕后用来抹黑韩信的罪证,而事实可能根本就不存。大家可以想想:任何一部正史里都没记载韩信的家事,也没记载没成名的韩信到底有哪些亲朋好友。那么问题来了:像韩信埋母的事是谁捅出来的哪?又是如何知道的?只有一种可能:抹黑韩信的人有通天之才。不是皇室又能是谁,飞鸟尽,好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其二,我们对韩信的了解都是从《史记》的记载,司马迁给他立传《淮阴侯列传》。

《史记淮阴侯列传》最后写道: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也就是说:

太史公说:我到淮阴,淮阴的人对我说,韩信即使在平民百姓时,其心志就与众不同。母亲死后,家贫,无法埋葬,但他却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好让坟墓旁能够安置万户人家。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确实如此。

太史公的本意是说韩信志存高远,就算是在微贱时就为母亲预留了万户的空间,而刘邦给陈胜安排的守墓人是三十家,韩信自定的级别,是不是吓死你们。

而这个故事缘何以讹传讹,最后成了韩信活埋母亲了呢?

韩信,功高不赏之冤,在后世伦理理论中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因此有韩信为隐藏自己行踪而杀死樵夫等等的故事,但是,这些都是子虚乌有,也就罢了,但最后演义到活埋母亲,是不是太过分了。

其三,乞食漂母的故事,大家一定也听说过,又叫一饭之恩。韩信在年轻时很落魄,没有饭吃。河边有个帮人洗衣服的老太太,看到韩信如此可怜,就把自己的饭分给韩信吃,吃了一个多月。韩信说,日后一定要报答老人。

韩信对关怀过自己又毫无血缘关系的老妈妈都报以千金,怎么可能弑母?

由此可见,常说的韩信活埋母的故事是假的,不可信。希望大家能够正视历史,用批判的眼光来对待历史。


隔山听风吟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曾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谁也不曾想到,天下大定之时,却惨死于未央宫,死时年仅三十多岁,正当风华正茂之时。


很多人说他本身应该能活到70多岁,只因做了几件最不该做的事,其中有水漂木桃,赐钱惯娃,问路斩樵,活埋生母 ,十面埋伏。而正是这五件事,每件致他折寿8年,最终落得短命的下场。


但是,这五件事本身就是一个民间传说,在史料中并无记载。

关于活埋生母的故事,得从韩信是个平头百姓的时候说起,他自幼家贫,与母亲相依为命,经常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某一天韩信在山上放牛,梦见两个神仙在他身边经过对话,这两人说韩信所在的位置附近是一块风水宝地,若能将祖上埋于此地,家中必出王爷。


于是,韩信醒后,回到家中就与母亲商量,可转念一想家里亲人都去世了,除了母亲没有什么亲人能埋了。


于是韩信就将母亲的头发,手上的指甲,和脚上的指甲都剪下来,韩信的母亲双目失明,他的这番行为让母亲一头雾水。


随后将这些东西埋进了那块风水宝地,在古代人身上的这些东西代表着精气神,韩信就用这样的方式代替母亲的肉身活埋。


故事的结局便是韩信凭借宝地的力量,平步青云,一路扶摇直上,成为汉军最重要一员大将。


关于这个民间传说,在后期演变的更为惨烈,各种版本都有,从史学的角度分析,是属于子虚乌有的,不仅故事的内容和人们以为的不一样,那些个民间传说更是不足为信。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相信韩信活埋生母一事呢?


一个解释是因为当时很多人无法客观理解韩信的迅速崛起,无法接受一个曾胯下之辱的淮阴男子,突然一跃成为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更不愿相信一个毫无作战经验的寒门少年,怎么就能成为战无不胜的传奇。


为了否定韩信的能力,将他塑造成一个暴虐,血腥,狠毒之人,认为韩信之所以能够成功,纯粹是靠自己的阳寿,靠运气而换来的。

好在历史给予了一个公正的回应,巜汉书》卷三十四韩彭英卢吴传第四,开篇有言,"其母死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令傍可置万家者。"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结尾亦言之。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太史公眼里真实的韩信,是因为能力出众,所以志向也与众异,因为志向远大,所以才能把握机会,名显于世。


不仅如此,早年韩信落魄时曾遇到对他施舍一饭之恩的漂母,韩信对老妇人说若有以后,定会相报。


后来,韩信衣锦还乡时赏赐她千金,并将她接到王宫抚养,认其为养母,此事还曾在楚地博得百姓一片赞扬。


在看看曾经侮辱他的那位市井少年,不仅没有杀他,还将他封为中尉。


他对那些瞠目结舌的手下说:“我封他,因为他是壮士。当年他侮辱我的时候难道我真的不能一剑将他刺死吗?杀了他对我没有任何好处,所以我才忍了下来。”


所以说,一个如此知恩图报的人,又怀大将风范的他,又怎么会亲手杀害相依为命的母亲。


韩信的一生是充满无数荣辱的,生不富贵,死不安详,终是落得个悲剧收场,但我始终相信一个人能立不世之功和他的胸怀眼界是息息相关的,无论是他的军事才能,还是他的个人风度,都让他成为了后人不得不敬佩的天下名将。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有书君将会挑选一个精彩留言,送出神秘大奖!


有书共读


韩信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填饱肚子便帮地主家放牛。在山上放牛时经常看到一阴阳先生到万丈白崖的山下看风水宝地。韩信很好奇,就偷偷跟着阴阳先生后面一看究竟。结果发现,这先生来到山脚下,对着白崖喊三声:石门开,石门开,石门开阴阳先生要进来,结果石门嘎嘎开了。阴阳先生进去了,韩信便偷偷跟着阴阳先生走了进去,结果发现里面就像皇宫一样金碧辉煌,石桌子,石凳子,石鸡,石鸭,反正应有尽有。韩信特别高兴,心想一定要带母亲来这地方享受享受。待阴阳先生出门后,只听阴阳先生喊:石门闭,石门闭……阴阳先生要出去,结果石门嘎嘎又关上。韩信回到家后,把所有看到的一切告诉母亲,便背着年迈眼瞎的母亲到石屋去享受,母亲听后非常高兴。来到石门前,韩城学着阴阳先生那样在石门前大喊三声:石门开,石门开……阴阳先生要进来,结果石门果然开了。进了石屋后,果真里面金碧辉煌,东西应有具有。把母亲安顿石床后,便告诉母亲地主家牛还在山上,把牛牵回地主家就来陪母亲。母亲非常高兴便说,孩子你去吧,娘等你回来。韩信出了门便学着阴阳先生大喊三声:石门闭,石门闭……阴阳先生要出去,结果石门嘎嘎关上了。当韩信返回石屋时,石门怎么喊也没有在开。韩信心想也许是自己本事不够,等阴阳先生来了喊门就会开了。韩信坐等右等,终于等到第三天,阴阳先生抱着从外面刨来的尸骨来到石门前大喊三声,石门开,石门开……阴阳先生要进来,可是不管阴阳先生怎么喊石门也没开。阴阳先生感觉大事不好,风水宝地被人占了便诅咒道:是那家占了风水宝地,活埋出天子,死埋出癞子。结果韩信听后大声答道:谢谢先生金口玉言,我本想接母亲来石屋住,没想到石门关上永远也打不开了。是我韩信活埋了我的母亲。阴阳先生骂道:如果你主上有得,石门便冒青烟。结果真冒青烟,韩信也从小井市人平步青云升至将军。后人便用一句有名的话教育后代:升官发财得看看祖坟山上有没有冒青烟。(其实韩信并没有真要活埋母亲,只是无意中造就了活埋母亲的事实。这叫天意弄人)


心静唯美LHJ


鸦知反哺,羊知跪乳,韩信者,国士无双。对给其一饭之恩的浣母尚且馈以千金,辱其胯下屠户更是不计前嫌赐以官爵,如此豁达仁义之人,又怎会是一弑母求荣,离心悖德之人,豺狼心性之徒?!

但无风不起浪,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此末在韩信,风却不起于斯,妖风在刘邦。

再说韩信埋母之说“淮阴侯后,民间有云,信尝于山中,遇一仙人,望信贵不可言,遂言一风水宝地于信,令生母与父合葬于斯,必得王图,信信不疑,以计得父骸骨,匡盲母至墓,以槌晕之活埋,后果封王于齐,而信以叛陨命不善终,以其既得地理,天理不容!”意思显而易见,说是淮阴侯死后,大汉民间有谣言说韩信曾经在一山中打柴时候,得遇一仙人授以寻龙点穴之术得一风水宝地,若令生母与父亲活埋祭之,子孙后代便可出将入相,韩信依其言,果然应验,但此事既得地理,自是天理难容,故韩信不得善终,残遭祸难陨命,盖是以其弑母之罪,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此说既起于民间,有心人乍一琢磨便心里便知了个大概,韩信之祸,祸在庙堂。后汉武帝时太史公司马迁在编纂《史记.淮阴侯列传》时,为一探民间此说之究竟,便亲至淮阴就地取材,记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也。

由此可知,韩信母墓至少不在山中,山中怎可置万家?韩信当年与母亲相濡以沫,母亲死的时候,穷得无法安葬,但是韩信还是想方设法的不仅给母亲安葬,更是找了一个高敞之地,对于衣食无依靠浣母接济的韩信来说,不仅想方设法埋了母亲,还找了如此宝地,花费既是不小,且其母死后,韩信三年守孝不离淮阴,如此谣言便不攻自破,怎能说韩信不孝,天下至孝莫过于此。太史公的话应该是可信无疑的,他当年便是因李陵之祸以真言触怒汉武帝而残遭腐刑。至于为什么会有此谣言,太史公并未记载,讳莫如深,想来天下太史公不敢妄悖之事,事出帝王,因在刘氏。


韩信在荧阳以要挟封王齐地而生刘邦逆鳞,后又多与叛逆蒯通、钟离昧暧昧而起青萍之风终至风祸自身。

所谓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若臣忠而死,则君无道,若臣失德而死则君行道,此为千古执柄者帝王之术。

我近研究后三国华佗以曹操言之养病自重而死,清隆科多以雍正定伙同年党之罪遭祸,盖因此理。

以莫须有,堵天下悠悠众口而已。韩信埋母,缪谈而已!


不书公子


年少的韩信靠砍柴为生,某日,砍柴已罢,韩信躺在山坡上小歇,或是疲惫困乏的原因,睡意正浓,哪听得有两个人正在不远处激昂对言,他便醒来偷目去看,只见是两个白发老者,这人说“我观此处真乃龙虎风水宝地”,那人说“你说是龙虎风水宝地就龙虎风水宝地了,我却不信”,这人随目寻见一根枯的树枝,说“我给你打个赌,在这穴星上插一根枯木死枝,待午夜子时咱俩再来,看枯木死枝是否新叶茂盛便知我所言真假”,那人说“打赌就打赌,我倒要看看死枝枯木怎样个新叶茂盛”,韩信兴趣正浓,只见两位老者腾云而去,其实这俩老头便是太上老君和太白金星,韩信没有砍柴回家,而是守着穴星上的那杆枯木死枝以见证奇迹,日落黄昏,卯亥度罢,韩信再去看那杆枯木死枝,果真新芽将叶,那老者所言非虚,此处真乃龙虎风水宝地,于是他灵机一动,随即拔掉了已经生满根系了的枯木死枝,重新插上了另一根枯木死枝,只待午夜子时看那俩老头来又何处理,时间至午夜子时,太上老君与太白金星果真应身而现,只是太白金星在笑话着太上老君“什么龙虎风水宝地?还枯木死枝新叶茂盛,哈哈哈哈哈哈”,太上老君去看那没有一叶一芽的枯木死枝,无奈喃喃自语“难道是我看错了?”,山坡上隐身草丛之中的韩信却在偷笑,待这俩老头离去远远韩信才背着柴木回归,只是,待他回到家中,自己的母亲已经不在人世,他只得将母亲埋葬于能够使枯木死枝生根发芽的龙虎风水宝地穴星之中,再后来,他统帅全军,贵为齐王。


湖月154046373


韩信,西汉时期有名的“战神”,位列“汉初三杰”之一。因其识兵法,善谋略,勇武兼备,受刘邦重用,助其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

韩信一生功勋卓著,封王拜将,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刘邦评价他:“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北宋大文豪苏轼对他的欣赏溢于言表:“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他的才能也深受同为三杰之一的萧何盛赞:“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韩信征战剧照)

就是这样一位“国士无双”、受后人敬仰的人物,难道会“活埋”自己的母亲?

关于韩信活埋自己的母亲,主要来自于坊间传说或野史记载。

传说某日,韩信路过嵩县九里山,偶遇一童颜鹤发的仙道。仙道称,此山左倚青龙,右靠白虎;前眺朱雀,后枕玄武。山间云雾常呈祥瑞之气,乃龙脉宝地。如若将祖辈葬于此,必将光宗耀祖,非富即贵。韩信早年穷困潦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极度渴望改变现状。于是将信将疑,四处寻找到了已去世多年的父亲遗骸,然后诱骗双目失明的母亲,到仙道所指的九里山龙穴处,将父亲骸骨埋在此,又将母亲一并活埋。

这会是真的吗?小编认为,这纯属无稽之谈,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真实的韩信。

其一,韩信与母亲相依为命,感情极深。

韩信年幼丧父,与瞎眼母亲一起相依为命,常靠别人施舍救济活命。在那样艰难困苦的年月里,母子俩以钓鱼砍柴为生,度日如年。可想而知,韩信和母亲的早年经历如此凄惨,她们之间的感情当何其深厚,他会活埋自己的唯一亲人?

其二、韩信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

(胯下之辱画像)

“一饭千金”的故事就足够说明韩信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河边洗衣的老妇人不但接连十几日给他一口饭吃,还用朴素浅显的话语教韩信做人:“给你饭吃,并非图你来日回报,只愿你大丈夫在世,顶天立地,成就事业。”后来当韩信功成名就后,特地找到老妇人,赠与千金,据说在老妇人死后,韩信还专门为其建墓立碑。

当年,韩信受淮阴屠户“胯下之辱”,传说后来韩信衣锦还乡时,非但没有报复此人,还给他封了一个小官。

直至后来,韩信在项梁、项羽处郁郁不得志,经萧何力荐,转投刘邦,随汉高祖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传说刘邦曾立誓“三不杀”韩信,但他最终食言,经吕雉之手除掉了韩信。韩信早已觉察到刘邦意图,但他至死不反,仍对刘邦忠心耿耿。

这样的人会活埋自己的母亲?

其三、韩信是名人,自然绯闻多。

韩信之名,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妇孺皆知。他的名气,不仅仅源于他的功名,更在于他的励志。他是屌丝们的偶像和楷模,他时刻激励着那些出生寒门,却胸存大志的人。因此,在他几乎“神”一样的光环下,难免有较多失真的传说。名人多绯闻,这是常理。

其四,韩信母亲的死有史为证。

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由此说明韩母并非被活埋,而是正常死亡。在母亲去世后,韩信即便无钱厚葬母亲,但仍极力为母亲寻找一块敞亮的地方,让母亲死可瞑目。这足以体现韩信的孝道。

或许正是韩信后来取得巨大成功,很多相信“神灵”的人,才把韩信的孝心,理解成行事“诡秘”,从而演绎出韩信“活埋”母亲的无稽之谈。


张生全精彩历史



韩信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是汉代的大将军,从小出生贫寒,曾经一度靠砍柴为生,用以赡养母亲。韩信的邻居是位名气颇大的风水先生,韩信见他孤苦也会时常的去周济这位老人。

有一天,那位风水先生对韩信说当地后山上面有一处风水宝地,是一个非常具备贵气的龙脉,并说那个地方就是龙口。老人说如果自己死在韩信目前的前面,就希望韩信把他葬在龙口,就可以保证韩信大富大贵,若是韩信的母亲先死了,把她母亲葬在龙口就能使韩信成为将相。后来老人病危,韩信想来想去也不愿意放弃这么好的地方,也不想放弃成为将相的机会,就硬生生的把自己的母亲放到了龙口里面,活埋了自己的母亲。最后这位风水先生知道后,留下了句:“天地昭昭,活葬亲母,得天理既不能得地理,得地理即天理难容”,的话后,便也去世了。此后韩信靠着自身的出色才能,跟随刘邦闯天下,建立了汉朝,成为了汉朝大将,应了风水先生龙口之说,但是后来韩信被吕后所杀,应验了风水先生的话。看了上面的故事,大家有什么感悟呢?不要管这个传说是真是假,他想要表达的其实是一个非常深的道理,风水再好也大不了因果,只有心底善良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好风水。家里有个好风水,那就是自己的父母,只有孝顺父母才可以得到福报。所谓福地福人居,就是这个道理。


古史趣谈


韩信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因结缘萧何两人很是投缘,萧何十分赏识他。故引荐韩信给刘邦,并被拜为大将军。刘邦占据关中很大部分是韩信给他分析了当时的楚汉双方的形势,刘邦听取了他的建议,并作了周全部署,从而夺取关中。那这位年纪轻轻却有卓越军事才能的军事奇才为何早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可能大家熟知的是吕雉恐韩信起兵谋反,所以联合萧何一起杀害了韩信。但在酱油妹看来,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却有着谜一样的传说,今天酱油妹就给大家说说关于韩信之死的传说故事。

有人说韩信壮年早亡,是因为韩信这放纵不羁,一生做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做了五件伤天害理的事,每件事折寿8年,原本他可以活到七八十岁的,就因这五件事所以才折损寿命40年。这或许有点迷信,但伤天害理、毫无底线就是韩信的真实写照。

水漂核桃

韩信从小家里就很穷没什么吃的,在他五六岁的时候,在外边玩耍,看到一群小孩儿在吃核桃,却不给他吃,他想吃怎么办呢?他就想了一个办法,把一群小孩儿骗到石磨盘拉磨,把核桃放在中间,这些小孩儿磨着磨着核桃就都掉到磨盘缝里,小伙伴一看没办法核桃拿不出来就都走了,再看韩信等小朋友走后,用水把核桃浮起来自个儿吃了。其一损也。

赐钱惯娃

韩信被项羽追杀的时候,经过一个树林正赶上一个小孩淘气爬到树上撒尿,心里很是生气又觉自己很倒霉,投奔项羽不受重用,逃跑却又被追杀,现在连一个小孩也跟他过不去,往自己脖颈上尿尿,就想挥刀杀死那个小孩。但心又想项羽在后面马上追上来,就想了个损主意,随手给了那小孩子一个铜板,还和小孩子说,等下后面还会有一个军士骑马过来,你在撒泡尿到他头上,他会给你一串铜钱,小孩信了等项羽来到树下,小孩子照做了,项羽非常震怒,抽出宝剑一下把小孩劈为两截。其二损也。

对天不敬

大家都知道,韩信最开始日子过的十分落魄,每天只能在平常百姓家蹭饭吃,没有任何名气,而且还被身边的人很看不起,连一个屠夫都可以逼韩信受胯下之辱,当时韩信心里十分郁闷,自信有兵家之才却无用武之地,心生怨气,怨天不助他。拉出弓箭,对着天放了一箭。有人说他因此对天不敬,折寿八载。其三损也。

生埋活母

古代人的头发、指甲等代表了一个人的精气神,韩信小时候,有一天上山放牛,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老神仙说这山上有一个地方是块风水宝地,如果谁家祖上埋在这,子孙便可大富大贵封王侯将相,虽然只是一个梦韩信却信了,回家就哄他娘,把头发和指甲剪下来到那到风水宝地的位置给埋了。其四损也。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这个成语典故出自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韩信在九里山步下绝机阵,设下十面埋伏,项羽逃到乌江边,看见一艘小船划过来,或想乘船逃命,上前一看,在乌江口的一棵大树上蚂蚁组成了七个字:“项羽自刎于乌江”。项羽一看,这是天要亡我啊,挥剑自刎。可他不想这却是韩信事先安排好的。用蜂蜜写了那几个字,蚂蚁见蜂蜜自然爬上去就形成了这七个字,韩信真是机关算尽,他也想到如果项羽不上当,乘般过江,其实那艘小船也是韩信安排好的。逼项羽非死不可。其五损也。

韩信这五损有些是迷信,但有些的确是伤天害理,这种无底线的做事风格才是之后杀身之祸的主要原因,你想啊,韩信让人心寒之极,也让上头心生疑虑和恐惧,即使韩信有兵家之才,也唯有把他杀了,以除后患。


徐小仙说历史



事实上这只是传说,而且还不止一种说法。第一种,我称之为“孝子版”。说的是,韩信小时候,家里十分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韩信长成,老母双目失明,但韩信还是侍母至孝。

有一天,韩信在放牧时睡着了,梦见地脉龙神告诉他,大青崖石门里有一个绝美的地方,还给了他钥匙。韩信醒来,果真发现钥匙,确是人间仙境。因此,想着让母亲也来享受此番美景。韩信将母亲搀扶到胜地,边走边给母亲描述美不胜收的景色。期间,他把钥匙给丢在一旁,让母亲一人待在里面,自己到外面小憩,又梦见石门即将关闭。韩信惊醒,果真发现石门已经关闭,母亲就这样命丧亲儿子之手!

另外一个版本是“不肖子版”。说的是韩信听取风水先生所说,在本月某日下葬于此风水宝地的人家,其子孙必大富大贵,后花三天时间把母亲带至风水先生所说的山洞,将母亲推了进去,后来,韩信封王拜将,但是最后却惨死,祸及家族。


这本是传说,后人以讹传讹,产生了多种版本。东汉班固所著《汉书》第三十四《韩彭英卢吴传》开篇记载:“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其母死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令傍可置万家者。”韩信小时候很穷,既不能推举去做官,也不能从商,经常乞讨过活。他的母亲死后,没有钱下葬,韩信为其选择一块高处的宽敞之地,这样其他人死后也可以埋葬于此。韩信是怕母亲孤单,才如此的吧。

另一部中国历史最有价值的史书之一《史记》第九十二卷《淮阴侯列传》中也有相似的记载:“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司马迁著《史记》必定参考前人的资料,但为了求证,曾亲自去韩信母亲的墓地考证,确实存在此事。

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是超级厉害的军事家,留下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典故,是孙武、白起之后,冉冉升起的一颗璀璨巨星。

他死的时候只有三十五岁,兵败彭城、东进灭赵、妙计灭齐、平定四国、击败项羽、功成被贬、杀头夷族,结局悲惨。死后还背了很多不仁不孝的黑锅,难怪司马迁先生字里行间透着同情。


蔡骏


韩信真是生动的“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事例

看韩信的一生,以及他在后世的评价,真是应了那句关于历史的名句,“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代名将在所谓的刘姓汉王朝正史中成为了反贼逆臣,谋求造反而最终惨死在吕后的长乐宫,让历史也唏嘘不已。

而当权者为确立处死韩信的正当性,除了“造反”这样一个罪名之外,还给韩信编加了很多生平故事,而民间本就有这种地对大的事件进行故事生产的自发性,各种关于韩信的民间故事就多了起来,基本都是“野史秘闻性”的,或者此虚无有的。

在关于韩信的民间故事里,“韩信活埋生母”这个故事最为“恶毒”,尤其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以孝道为上,编织出的这个韩信为自己的高升而活埋自己生母的故事,在舆论层面更是让韩信永不得翻身:“造反”让韩信在正史中有“欺君大罪”,“活埋生母”让韩信在民间野史中有“不孝大罪”,这两重大罪几乎就将韩信打入历史的恶人行列之中。


(焦恩俊扮演的韩信)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韩信真的活埋了生母吗?从正史中看不到太多关于韩信个人生活的记载,而在民间故事中,“活埋生母”被传得有头有尾栩栩如生。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看出韩信为人的一些痕迹,“漂母进饭”,韩信显贵之后报答了老妇人当时给他饭吃的恩情。而且司马迁在当时的正史大背景下,在全文最后,将他自己对韩信的“同情理解”融入到这样一段文字之中: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韩信在落魄之时就有大志向,他母亲去世后,他虽然贫穷,但是依旧将他母亲葬在高地,让母亲的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

从史记中这两个比较有依据的事实可以看出韩信的为人,知恩图报,并且同他自己的生母相依为命,“活埋生母”这种大逆不道的故事只是编造的,很可能是吕后一伙抹黑韩信而制造的舆论。

你怎么看待韩信最后的惨死?对于历史中这种“胜利者的书写”,你还知道其他例子吗?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