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場看似不相干的槍擊案

美國時間6月28日下午,伽羅德·拉莫斯(Jarrod Ramos)帶著煙霧彈和手槍順順利利的進了一棟並非他工作地點的辦公樓,走向一層東側的 Capital Gazette 新聞報社辦公室,開始做準備工作。他先是把辦公室的逃生門從外面堵住,接著提著槍走向了報社的玻璃正門。

同時,報社攝影師保爾·吉萊斯皮(Paul Gillespie)剛修完一組照片,正打算修下一組。他突然聽到背後的槍聲,和玻璃碎一地的聲音。吉萊斯皮迅速躲到了桌子底下蜷縮起來。他說,聽到一名同事大喊了一聲“不!”,伴隨著一聲槍聲;然後是另外一個同事的聲音,伴隨著另外一聲槍聲。他聽見腳步聲慢慢靠近,越發屏住呼吸不敢出聲,心裡不停想著,“不敢相信我就要這麼死了”。

從報社的玻璃正門到被拉莫斯從外面堵住的逃生門只有一條走道。拉莫斯從跨過滿地的玻璃門碎片時就開始邊開槍邊走向逃生門,不放過任何一個看到的目標。走到離近逃生門的地方,不知為何他停下了槍擊。就趁著這個空檔,攝影師吉萊斯皮跨過同事的屍體,從正門跑出了辦公室,向辦公樓外面的人求救。

有人撥了報警電話。90秒後,警方到達現場。

當天辦公室有11人,確認五人死亡。包括兩名編輯,兩名記者,和一名銷售助理。

「聚焦」两场看似不相干的枪击案

案發後,Capital Gazette 辦公樓外被圍起了警戒線(來源:視覺中國)

這起槍擊並不太像突發的。現年38歲的拉莫斯在高中時似乎是一個不太有存在感的人,註冊了交友網站 Facebook 之後搜索了許多同一高中的校友,並一一發送好友申請。一名女士雖對拉莫斯一點印象也沒有,但在確認了他是校友後就通過了好友申請。拉莫斯在聊天后不久便開始了對這名女士的騷擾和語言攻擊。女士將拉莫斯告上了法庭,在拉莫斯認罪之後的第五天,The Capital 新聞報道了這個案子。這是2011年的7月。

拉莫斯開始在社交網絡上公開攻擊 Capital Gazette,後來甚至語言威脅報社。2013年9月,拉莫斯起訴了寫稿件的記者,編輯和整個報社,理由是誹謗。法官沒有予以處理。

2014年7月,拉莫斯所供職的勞工統計部把他開除了,沒說詳細原因,只說了他們“發現了一些狀況”。2015年法國《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總部槍擊案之後,拉莫斯也反覆在社交網絡上提過這個案子。

他在2015年2月2日的一條推特中說,“我會很高興看到 Capital Gazette 報紙停刊,但是會更高興看到 Hartley 和 Marquardt(兩位發表他相關報道的記者和編輯)停止呼吸。”

「聚焦」两场看似不相干的枪击案

當地居民為死者守夜祈禱(來源:視覺中國)

「聚焦」两场看似不相干的枪击案

報社員工相互擁抱安慰情緒(來源:視覺中國)

「聚焦」两场看似不相干的枪击案

6月29日,案發後一天,洛杉磯對巴爾的摩棒球賽上,賽前全場為五位犧牲者默哀(來源:視覺中國)

「聚焦」两场看似不相干的枪击案

紐約市政府也因為此案在主要新聞媒體門前加派了警力。上圖為時代廣場旁的《紐約時報》總部(來源:視覺中國)

“啟發”了拉莫斯的《查理週刊》總部槍擊案發生在2015年,死亡12人,一度引起巨大的轟動和爭議。

《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是一份充滿法式幽默的左翼刊物,筆調以諷刺挖苦政治、宗教為主,經常在宗教相關的新聞熱點發生時,用漫畫的形式嘲諷天主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

2005年至2006年間,丹麥銷售量最大的日報《日德蘭郵報》刊登了12幅嘲諷伊斯蘭教先知穆罕穆德的漫畫。丹麥政府譴責《日德蘭郵報》的同時,表明丹麥人生來詼諧,也強調民主和言論自由。2006年,《查理週刊》加入丹麥、德國、瑞典、比利時等歐洲國家刊物,轉載了《日德蘭郵報》的這組漫畫,擺明捍衛言論自由的立場。

但是,在一些比較嚴格的伊斯蘭教義解讀裡,包括漫畫等在內的描繪穆罕穆德的行為,就算是中立的漫畫,都是褻瀆神明。

於是從《日德蘭郵報》這件事開始,伊斯蘭世界的牴牾情緒開始升溫。

2009年,同是漫畫家的斯特凡·沙博尼耶成為了《查理週刊》的主編。他一句著名的話是,週刊一定要繼續嘲諷伊斯蘭教,“直到伊斯蘭教像天主教一樣平庸”。這句話背後的觀念,和《查理週刊》的理念一致,那就是,宗教是可以被分析、被批判、甚至被嘲弄的,不應該是權威的、受言論批判保護的、神聖不可侵犯的。

2011年,《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封面刊登了一張新的默罕穆德漫畫,並在刊名上玩了一把文字遊戲,改名《沙里拉週刊》(Charia Hebdo,在法語裡 Charia 指伊斯蘭教法)。於是《查理週刊》辦公室被扔進了燃燒彈,網站遭到了黑客攻擊。

「聚焦」两场看似不相干的枪击案

左為2011年的《沙里拉週刊》,漫畫中先知說,“如果你不笑死就抽一百下鞭子”。右為2012年反伊斯蘭教電影《穆斯林的無知》上映後遭到來自穆斯林的多起暴力抗議,這期《查理週刊》的封面標題寫著,“不可觸碰的 第二部”,穆斯林說,“不許笑”(來源:視覺中國)

隨後不久,週刊搬了辦公室,沒有再公開地址,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攻擊。2013年《查理週刊》的主編沙博尼耶其他幾名《日德蘭郵報》的員工被基地組織列為通緝重範。而在《日德蘭郵報》發表第一篇嘲諷漫畫到2013年期間,歐洲多國警方多次阻止抓獲了幾名想對這些員工和《日德蘭郵報》恐怖襲擊的罪犯。

2015年1月7日,早上十一點半左右,《查理週刊》的新年第一次編輯會剛開不久,兩個持槍帶著面罩的恐怖分子衝到巴黎的一條名叫 Rue Nicolas-Appert 的小巷上的一間辦公室,威嚇著問,“這是不是《查理週刊》?!” 在意識到闖錯了地址後,衝向了隔壁《查理週刊》的辦公室,在門外用槍要挾著一個剛要進門的員工帶他們進入需要密碼出入的辦公樓。

兩人一進辦公樓大廳就開始槍擊,第一個受害者就是在前臺休息的維修工人。這兩人接著用槍抵著帶他們進門的這位《查理週刊》員工,讓她帶他們到了二樓的編輯會。兩人進了會議室就大喊主編沙博尼耶的名字,將他擊斃後開始在辦公室展開大肆屠殺。

受害者中兩位《查理週刊》極重要的,也極具代表性的漫畫家,讓·卡布和喬治·沃林斯基,分別享年76歲和80歲。他們是屬於1968年法國五月學生運動的一代人,是反對戴高樂強硬統治的一代人,是在那個時代用無限的批判自由去約束天主教會權力的一代人,血液中也因此崇尚無限制的自由。

借用《紐約時報》的一句評論,他們的“玩笑植根於思想自由和對挑釁的熱愛,永遠站在權威的對立面”。

「聚焦」两场看似不相干的枪击案

《查理週刊》事件在全世界範圍內引起對立的抗議局面。一方是以法國為首的,尤其在歐盟內,口號為“Je suis Charlie”(我是查理)的支持言論自由的一方。照片拍攝於2015年1月11日,巴黎,案發後四天(來源:視覺中國)

「聚焦」两场看似不相干的枪击案

以筆尖為武器的信念(來源:視覺中國)

「聚焦」两场看似不相干的枪击案

2015年1月12日歐洲議會開會前,成員為《查理週刊》事件默哀(來源:視覺中國)

「聚焦」两场看似不相干的枪击案

“Je suis Charlie”被廣泛延伸為象徵自由言論的口號。事發後不久,遠在巴西的民眾在抗議交通費上漲時,也舉了寫有這一口號的紙板(來源:視覺中國)

「聚焦」两场看似不相干的枪击案

法國街頭,民眾為死者點起的蠟燭和彩色鉛筆(來源:視覺中國)

「聚焦」两场看似不相干的枪击案

另一方面,伊斯蘭教世界強烈抗議。在倫敦,穆斯林也上街遊行。這些牌子上寫著,“侮辱不是自由”,“先知是人性的拯救者”等。照片拍攝於2015年2月8日(來源:法新社)

「聚焦」两场看似不相干的枪击案

巴黎,也有人反對《查理週刊》對伊斯蘭教的態度。紙板上寫著,“伊斯蘭恐懼症真是夠了。”照片拍攝於2015年1月31日(來源:法新社)

「聚焦」两场看似不相干的枪击案

這三個人的海報上寫著,請尊重我們的感受,破壞宗教情緒不是言論自由。照片拍攝於2015年1月18日(來源:法新社)

「聚焦」两场看似不相干的枪击案

2015年1月16日,巴基斯坦警方在法國大使館門口,阻止來自巴基斯坦一伊斯蘭宗教政黨的抗議者靠近法國大使館。衝突造成至少三人受傷(來源:法新社)

「聚焦」两场看似不相干的枪击案

什葉派胡塞武裝組織的追隨者也來參加抗議,他們帶的孩子手持槍支。照片拍攝於2015年1月23日,薩那(來源:視覺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