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该怎么办?

imisa


有病当然要治!但是不能盲目!

一说到糖尿病,马上想到的是:完了,吃药吃到死,其实这是不对的,得了糖尿病,第一反应不是病急乱投医,而是先搞明白为什么得病,也不要盲目的先吃西药,而是先考虑在无损状态下治疗,比如中药,因为一旦吃了西药后,中医的很多手段会无效。有很多人会说我先把血糖稳定了再考虑中医,但是我告诉你,西药不会稳定血糖,说到这会有人不服气喷我,但是我还是要告诉你这是真的,西药的稳定血糖是有时间性的,这就是为什么不吃西药马上血糖就升高的原因,所以这个稳定和我说的稳定不是一个概念。

而且一旦服用一段时间西药后,中医的手段会变得没有效果,这就是很多人在得了糖尿病吃了很久的西药觉得效果越来越差再去找中医,很多中医医生是不愿意治的,原因就是这个。而且很多人就会觉得中医没效果,但是我要告诉你,中医不背这个黑锅,现在都是西医治的没效果,再找中医,中医难道是给你们擦屁股的吗!本来西药激素类居多,尤其是三高类药物,在你觉得看到效果的同时,它也在破坏你身体的一些机能,导致失去中医治疗的基础,此类案例本人见过很多,这是血的教训。我没有抹黑西医的意思,只是说事实。

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消渴病”范畴。认为主要发病原理为素体阴虚,饮食不节,过食甘肥,复因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导致肾阴虚损,肺、胃燥热,病延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两虚。临床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为肺热津伤,病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中消为胃热炽盛,症多见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苔黄;下消为肾阴亏虚,症见尿频量多,浑浊如脂膏,口干舌燥,舌红。

一般情况下,临床上常“三消”症状并见,只是略微有偏重而已。因此在中医治疗上,常常以三消中一消为主,同时治疗其他二消一照顾全面。

降糖益胰方分享给需要的人,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功效;健脾实胃,止渴抑饥,降糖益胰。主治糖尿病。

组方:炒苍术20克、炒白术15克、淮山药30克、生地黄20克、熟地黄15克、玄参15克、北沙参30克、玉竹20克、五味子15克、桑螵蛸10克,水煎服。

临床疗效:治疗80例。治疗前,血糖220-280毫克19例,180-220毫克61例,治疗后血糖150-170毫克41例,100-120毫克39例,治疗前4个加33例,3个加47例,治疗后尿糖2个加41例,一个加39例。

按语:本方治疗脾气虚弱、胃腑有热的糖尿病,临床上可有饥而不能的症状,脾气虚则纳而不能造化,胃热则消谷善饥,同时胃气上逆,则胃脘塞,亦可出现不嗜食的症状,故重用健脾益气、养阴生津和胃之药,取得疗效。

再次重申本人一直不排斥西医,一直认为只要能治病的都是好的,如果以上言论有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同行或者医生海涵。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关注我可以获取更多三高调理治疗方案。


名老中医汇


你好!养生君以为,先不必过于担心、焦虑,调整好心态,慢慢学会如何控糖。

提出这样的问题,养生君考虑是新糖尿病友的可能性较大。而新糖尿病友在被查出患有糖尿病以后,通常都会表现出过于担心、焦虑。养生君看到过几位糖尿病友,早期的时候,甚至都想到死亡。

因此,养生君认为,新糖尿病友首先要做的是调整好心态,尽快走出心理误区。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养生君一直都提倡与糖尿病友老司机多交流,这样的效果比较好。病患之间的交流,更容易敞开心扉。

走出心理误区以后,接着就是要认清残酷的现实。就目前而言,糖尿病一旦确诊了,是无法治愈的。因此,在你今后的生活中,都会有糖尿病与你相伴,你不会在孤单。若是对它不理不睬,要不了多久,短则3~5年,长则10年左右,糖尿病并发症就会来找你了。

若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则需要与糖尿病学会和平共处,做到与糖共舞。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养生君以为,你需要知道防治糖尿病的五驾马车。

1、教育

多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的越多,越能科学控糖,也越不容易上当受骗。

2、血糖检测

在今后的生活中,想要控制好血糖,首先就需要学会如何测血糖。知道了血糖值,才能知道饮食、运动以及用药。

3、饮食

确保每天所需的各种营养,如果血糖偏高,则尽量选择含糖量低、升糖指数低、热量低的饮食。

4、运动

适量运动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控糖,根据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每周需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因此,患了糖尿病后,需要注意坚持合理的运动。

5、药物

如果是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学会自己注射胰岛素。如果是2型糖尿病患者,则除了注射胰岛素以为,还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规律用药。

最后,养生君祝你控糖成功!

希望以上建议可以帮到你,获取更多糖尿病资讯,请关注养生细谈!


养生细谈


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患者多为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且染患率特别高。 在日本,四十岁以上的人口中占10%,即十人当中就有一位"糖尿病"患者。一旦患上"糖尿病",将减少寿命十年之多,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遍及全身。 那么,如果患了糖尿病,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摆脱糖尿病的困扰,享受健康生活。



①多吃蔬菜,少吃水果。尤其是含糖类的水果,切记不可贪吃。

②饮食规律,甚至在感到饥饿时,可以适量少餐,但是绝对不能饥饿过渡,过分饥饿会导致低血糖,严重时会引起饥饿酮症。

③不要饮酒。饮酒会加重肝胰的负担,所以除非招待客人必须喝酒,平常在家的时候能不喝则不喝。

④禁用甜食。姜等调料不加限制。甜味可用木糖醇、糖精或甜叶菊酯调。

⑤少吃盐。过多的盐,促进小肠吸收游离葡萄糖的作用,可引起血糖浓度增高。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平时不注重生活饮食习惯,导致患者病情越来越严重。所以一定要多注意饮食及生活习惯,久而久之,乐观的生活态度会让病情转好。

如果您也是健康养生的爱好者,可以关注健康果冉好,我会经常和大家分享健康养生小知识。


冉冉有约


我国是典型的糖尿病大国,有数据显示,在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糖尿病患者高达22.86%,也就是说,在五位中老年人中,就有一位是糖尿病患者,可见患病比例之高。

其实很多人得糖尿病,感觉并不可怕,因为对身体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如果不加以重视,很可能发展为糖尿病并发症,危及肾脏、眼部、心脑血管等,这个时候再想医治恐怕就已经来不及了。所以生活中,糖尿病患者要格外注重血糖的控制。

有些人说了糖尿病是吃糖引起的,平时少吃糖就可以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不然,导致糖尿病的因素有很多,如肥胖、吸烟、情绪压力等都会导致胰岛素代谢障碍,吃下去的糖不能及时利用掉,所以才会诱发糖尿病。

所以要想控制好血糖,除了少吃糖类,还有2种食物要限制,这些都是引起血糖升高的罪魁祸首:

1、糖尿病人也要少吃:高盐食物

有研究发现,每天摄入食盐的量超过6g,不仅会导致血压的升高,还会使血糖升高,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要求我们成年人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但是实际调查发现,大多数人群的食盐摄入量已经超过10g/天,显然都属于超标状态。

其实这里所说的食盐量不仅仅指的是食盐,还有很多调味料、零食、加工类肉制品都属于高盐食物,如腌咸菜、豆瓣酱、火腿肠、腌肉、薯片等。以薯片为例,我们常见的一盒薯片大概为104g,但是钠的含量却高达636mg,可见,都属于高盐大户。

2、糖尿病人也要少吃:高油脂食物

高油脂食物其实指的是脂肪,我们平时经常会吃一些油炸食品、肥肉、点心等食物,这类食物中脂肪含量非常高,经常食用不仅会增加罹患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还会引发肿瘤等恶性病发生。

如果是已经罹患糖尿病的人群,更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挑选肉类时尽量选择去皮的禽肉、鱼肉等代替猪牛羊肉,而脂肪含量较高的肥肉、动物油、动物内脏等更应敬而远之。

有些人说了,我不吃肉光吃素菜可以控制血糖吗?其实这种做法大可不必,因为肉类能给我们提供优质的蛋白质,这是纯素食不能比拟的,如果因为血糖高而不吃肉,不仅不利于血糖控制,还有可能因为抵抗力不足而引发多种问题。


爆炸营养课堂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原因是由于胰岛素的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到损害无法正常“工作”,或两者兼有引起的。糖尿病以目前的医学水平是无法治愈的,但可以通过治疗控制住病情的发展。

现代临床治疗糖尿病主要靠以下几种疗法同时治疗。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确诊糖尿病后最先采用的抑制血糖快速有效的方法。可以口服降糖药也可以注射胰岛素,具体情况根据诊断结果来判断。常用的口服类降糖药有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以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此类药物都是增加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运动治疗:多运动可以改善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胰岛素与细胞膜结合,加快人体代谢。同时加快体内热量的消耗,降低人体的体重,使血糖的调节更容易些。

饮食治疗: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主要以控制糖类和热量的摄入为主。控制热量的摄入后部分患者会容易出现饥饿。此时可以选择一些含糖量较少的蔬菜焯水凉拌食用。患者在控制热量和糖类摄入的同时也要注意食物多样化。膳食纤维的摄入可降低血糖含量。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部分患者可单靠饮食治疗就能控制血糖的含量。定期检测血糖的含量,根据病情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共享医生网


得了糖尿病应控制血糖,并进行综合管理。

糖尿病一旦诊断明确,就应根据血糖水平启动不同的治疗方案,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管采取任何治疗措施,饮食控制都是基础。归纳起来,就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这五个方面,也就是常说的糖尿病管理的五驾马车。

饮食上,建议避免对血糖影响大的食物,比如:粥,西瓜,葡萄,面食等;运动上,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等;治疗上,密切配合医生,按时用药,并定期监测血糖,定期门诊随访,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正确认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用药,不能随意停药,并且正确服用或使用常见药物。

除了上述原则外,现在的糖尿病更提倡进行综合管理,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预期寿命等,在血糖管理的同时,考虑将血压、血脂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内,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


药事健康


一旦确诊为糖尿病,首先要做到控制血糖的上升,而有效的控制方法则是药物治疗与日常生活饮食。饮食的调整对控制血糖有着极大帮助。

一、 糖尿病的12个生活注意事项

1. 饮食 在确保总热量平衡的前提下,采取少量多餐,多吃含纤维素较高的粗粮、麦胚、豆类及蔬菜等,每日每人食物纤维的摄入量不低于35克,对于已有较重并发症的高龄患者不必过分限制饮食。

2. 减肥 如果你的体重已经超重,就要通过适当的饮食控制和运动来减少你的体重。这将有助于降低血糖,改善你的血压和血脂。

3. 睡眠 睡眠对血糖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睡眠过多或过少都可以增加你的食欲,增加你对高碳水化合物食品的渴望。这也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增加的并发症的风险。所以,每天晚上七八个小时的睡眠是最好的。如果你有睡眠呼吸暂停,积极的治疗可以改善睡眠,降低你的血糖水平。

4. 运动 凡是身体状况允许的老年人均应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由于老年人心肺以及肌肉、骨骼功能减低,故运动必须量力而行。一般可进行慢跑、快步走、健身操、太极拳等活动。

5. 每天监测血糖 每天测量血糖,使血糖保持在正常的水平,可以避免糖尿病并发症,如神经性疼痛。检查也可以帮助你了解各种食物和运动对你的影响。

6. 压力管理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学会管理自己的压力,压力会导致血糖水平上升。可以尝试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如呼吸练习,瑜伽和冥想,这对于2型糖尿病是非常有效的。

7. 少吃盐 减少盐的摄入量可以减少很多疾病的发生,它可以帮助降低血压,保护我们的肾脏。让腌制食品,加工食品,方便食品,远离我们的餐桌。可以用添加其他香草和香料来代替盐。 51岁以上的成人,如果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他们的钠摄入量应减少到每天1500毫克,这相当于不到半茶匙的盐。

8. 心脏疾病 心脏疾病有时也是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一定要注意它的风险,可以咨询医生,定期进行相应的检测。

9. 防止碰伤和擦伤 糖尿病会引发感染的风险,并会减缓伤口愈合,所以,即使是简单的割伤和擦伤也要快速进行处理。正确清洗伤口,使用抗生素药膏和无菌绷带进行包扎。如果几天后还是不见好转,就要及时的去看医生。每天检查双脚是否有水泡,割伤,溃疡,发红,或肿胀。保持双脚滋润,以防止干裂。

10. 戒烟 糖尿病患者抽烟,更容易引起死亡。烟草对心脏和肺部都是不利的。戒烟可降低血压,减少中风,心脏病,神经损伤和肾脏疾病的风险。

11. 健康食物 没有针对糖尿病的单一饮食。但我们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享受一些超级食物,像浆果,地瓜,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深绿色蔬菜,叶菜类蔬菜。减少脂肪的摄入。

12. 访问医生 需要定期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测。如果你需要胰岛素来帮助平衡血糖水平,你可能需要更多的访问。每年还要对身体和眼睛进行相应的检测。以防止糖尿病的并发症。

想要了解更多的疾病健康的知识就请关注大象心健康微信公众号,我们将及时回答您的问题。


大象心健康


糖尿病患者一般都“谈糖色变”,恐惧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因为血糖升高导致身体出现一些列的并发症。很多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补充胰岛素,帮助身体稳定血糖,以免高血糖对身体的其他器官造成损伤。

身为“三大慢性杀手”之一的糖尿病占全国4亿慢性疾病的25%,也就是说全国有上亿的人背上了这个“甜蜜的重担”。如果再不自知,是胰岛素分泌失衡,导致血糖失控,造成糖尿病加重,并发症出现,将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健康问题。

当糖尿病来袭的时候,身体会出现这3个变化,可能是胰脏撑不住了。

1.口渴尿频

血糖升高会损伤人体内的器官,首当其冲的便是肾脏,因为血液中的葡萄糖升高数量,导致超过了肾小球的吸收分解的数量,导致葡萄糖大量渗入尿液中,这是也伴随着水分的流失,造成渗透性的利尿。所以当糖尿病初到时可能会出现口渴、尿频的现象,血糖越高,口渴尿频的情况就越明显。

2.脚部发麻

脚部发麻是糖尿病足的早期表现,脚部的神经血管是血液供给最远的地方,而糖尿病患者因为糖尿病精神病变导致血管疾病出现,影响脚部神经。早期症状有足部发白、僵硬、麻木、肿胀。严重者会出现溃疡、感染等恶性的糖尿病足的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下肢出现更为严重的并发症。

3.视力下降

视力下降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在2型糖尿病之中,30%左右的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严重者会导致失明。这是因为血糖过多,导致视网膜内毛细血管受到损伤,造成毛细血管破裂,这也属于糖尿病微血管病的症状之一。

糖友在生活中该如何稳住血糖?——保护胰脏降血糖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能够直面控制血糖的就是胰脏,胰脏可以分泌胰岛素来与体内葡萄糖进行合成。所以要做到保护胰脏不受伤害,而且还要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与葡萄糖的合成量,从而起到降血糖的作。,所以中医认为食补是促进胰脏分泌胰岛素的关键如——芝草孢子。

芝草是天然菌属植物,在古籍《食药谱》中记载:久食芝草,消渴利尿,强体魄。可以从内而外对胰岛进行修护,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代谢更多的葡萄糖。而现代西医研究发现,芝草孢子中含有的三萜成分能能够抑制体内葡萄糖的合成,减少葡萄糖的生成,从而起到稳定体内葡萄糖的作用。

胰脏中的胰岛更像是一个不接受任何招安的“侠客”,很少有方法能直接对胰岛进行养护,所以结合日常吃点芝草孢子,对胰脏也是较为有效的养护措施之一,此外还要结合健康的生活习惯,多运动、少吃糖,可以刺激胰脏分泌,达到保护胰岛降血糖的目的。


崇高的目标173


今天我们来讲点干货:如何通过吃、运动来防控糖尿病。

接下来你将看到:

1. 糖尿病人为啥要吃动平衡?

2. 糖尿病人该如何吃

3. 糖尿病人该做什么运动?

4. 防治糖尿病的5驾马车

其实这不是一句空话,是有科学道理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原始人类,吃的是绿色食品——瓜果鲜蔬,呼吸的是新鲜空气。

最重要我们还上蹿下跳,整天吃不饱却闲不住,适应了少吃多动的生活习惯,于是就逐渐形成了“节约基因”

啥意思?就是我们身体拥有节约能量的本领。

一旦得到食物,就会将能量转化变成脂肪储存下来,当没有食物供给的时候,就靠消耗脂肪来维持生命。

就这样,节约基因让人的能量消耗越来越少,可以安全度过食物不足,环境恶劣的时代。

节约基因在过去时代是好的,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真的不需要节约了,可它不知道变通,还在拼命地往你身上屯肉

再加上平时我们长久坐着玩手机,不爱运动,又是一个吃货,偏爱火锅炸鸡奶茶等高热量的食物。

于是就产生肥胖,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不敏感)。

还记得我们之前说的肥胖和糖尿病的关系吗?复习一下:每10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别侥幸,年轻人,学点知识防身吧!

久而久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悄无声息地找上门来。所以得出结论,防病的关键是:

  • 合理饮食

  • 多运动

  • 杜绝肥胖

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知识,被你这么一说,好像变得高大上了……

嗯,看我文章的人,走到哪里都是社交小能手~

下面就先来说说糖尿病人该怎么吃,如何能瞬间提升长辈对你的好感度,就看这条了!

其实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只要管好自己的嘴,这个病真的不可怕。

可我就剩吃这点爱好了,臣妾做不到呀!

很多人以为得了糖尿病,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每天的生活就像苦行僧一样。

其实不然,只要你按照狗狗的细则吃,几乎什么都可以吃。

提醒一句,健康人群也同样适用

这个饮食细则需要达到2个目的:

  • 减少对胰腺的再次伤害,不能让它继续加班加点了;

  • 尽量避免让更多的血糖堆积在血管里,引发可怕的并发症。

1.主食这样吃

①定量,每顿1拳头

主食建议要定量,不可以吃太多也不可以吃太少。可以参照每顿一拳头的量(熟米饭)。

吃过多会使血糖升高,过少会导致分解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出现酮症酸中毒。

②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 1 /3

一般来说,食物加工得越精白、打得越碎、烹煮得越软烂,消化就越容易,餐后的血糖上升速度就越快。

所以要做到粗(粮)细(粮)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主食的1/3

一般规律是粗粮的血糖指数(GI值)①低于细粮,多种食物混合低于单一食物。

①血糖指数是反映食物引起人体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标,是人体进食后机体血糖生成的应答状况。血糖指数越低说明食物对血糖的升高反应越小。

其中:

  • 血糖指数<55低GI食物

  • 55<血糖指数<70中GI食物

  • 血糖指数>70高GI食物

2.多吃低GI的蔬果,种类颜色要多样

新鲜的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及矿物质,同时饱腹感也很强,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建议每天蔬菜和水果的种类至少达到4种,蔬菜的量到1斤/天

但是一些甜度较高的水果不建议吃,我们以GI值来做参考。

可是夏天来了,西瓜都不让我吃,这我办不到!你刚才不是说几乎什么都可以吃吗?

早知道你会这么问!如果实在想吃,就要减少主食的量。

3.补充蛋白质

①每天吃50-100g蛋白质可满足一天需求

②奶类豆类天天吃,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

除了控制GI指数外,我们也要保证蛋白质的摄入,这一点对健康人群也是如此,不然容易造成营养不良。

记住总的原则如下:

上海女性健康研究结果显示,经常吃大豆制品,会降低中年女性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推荐每日 300 ml奶制品,喝酸奶的话应选择不含蔗糖和蜂蜜的原味酸奶。

鸡蛋每天不超过1个

为啥最差的是猪牛羊肉?

因为红肉(猪牛羊)的脂肪含量相对白肉(鸡鸭鱼)来说要高一些。

猪肝等内脏含有大量的脂肪,而加工肉类含有大量的食盐和亚硝酸盐,这些都加大了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对于我老爸来说,不吃腊肉等于要了他的命,还是罢了

别丧气,这里说的限制吃,不是指绝对不能吃,而是建议少吃,比如每个月吃1-2次问题不大。

③零食加餐这样吃

可用坚果作为零食,注意,每天的量大约为30克。

上周我们说到糖尿病人很容易饿,而一旦吃了更多东西又会导致血糖飙升。

所以饿的时候用西红柿和黄瓜作为加餐是不错的选择。

④改掉一些坏的饮食习惯

重油重盐

改成少油(25克/天以内)少盐(6克/天以内),清淡饮食。

不按时吃饭、吃饭快

建议定时定量进餐。

观察研究显示,进食速度与体重指数、腰围增加呈正相关,细嚼慢咽,减慢进食速度可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

进餐顺序不对

我们一般都是饭菜同时吃,但对于糖尿病人来说,需要改变进餐顺序,这样有利于控制血糖。

喝水少,爱喝酒

糖尿病人尿多,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分,另外也可适量喝淡茶或咖啡(无糖)。

研究证实喝茶和咖啡可以降低 2 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看来,过节拜访长辈,大家都爱送茶叶,其实也是有科学道理的呢~

为什么要限制饮酒呢?

因为酒精本身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 增加了胰腺的负担;

  • 酒精跟碳水化合物一样,也能给身体提供能量。

如果身体没有血糖提供能量,从而处于低血糖的状态,而喝酒就掩盖了这种状态。

另外,口服磺脲(huáng niào)类药物的糖尿病患者,再喝酒的话,就相当于增加了药量,用药过猛,从而导致低血糖。

狗子,这点我爸又做不到了,肿么办?

你爸爸还真是任性呢,建议少量饮酒吧!

注意:血糖>14~16 mmol/L(毫摩尔每升)、明显的低血糖症或者血糖波动较大、有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②以及各种心肾等器官严重慢性并发症者暂不适宜运动。

注释②并发症如:

▲酮症酸中毒(DKA)

▲高血糖高渗透压综合征(HHS)临床以严重高血糖而无明显酮症酸中毒、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脱水和意识障碍为特征。HHS的发生率低于DKA,且多见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总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要遵循:有氧的、温和的、适量的,要运动但是又不能用力过猛运动过量,运动前也可以适当地补充些能量。

总体来说,糖尿病需要一个综合治疗的方案,我国著名的向红丁教授提出了治疗糖尿病的5驾马车。

除了我们前面说过的饮食、运动之外,还有检测、药物、教育同行。

由于糖尿病的药物种类非常多,涉及更多医学知识,这里就不赘述了。建议大家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

下面我们来说说检测。

血糖检测:指端测糖法和糖化血红蛋白

指端测糖法:手指扎一下,挤出一滴血(表害怕,不疼),血糖仪测一下,立刻出结果。

空腹血糖只要低于7.0mmol/L(毫摩尔每升)就算良好;

而餐后2小时和随机血糖值则只要低于11.0mmol/L(毫摩尔每升)情况也算乐观。

这个方法简单易行,但也存在一个弊端,结果可能不是很准确。给大家推荐另外一个准确的检查:

糖化血红蛋白

它可以代表你采血前2到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这个检测要去医院进行抽血检查。

自我血糖的检测,配合医生的合理用药,就可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句:糖尿病不可怕,只要注意饮食,保持合理运动,将血糖控制好,减少压力(压力可影响血糖)那么你的身体健康就没有问题~

参考文献

[1] 顾景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解读[J].营养学报.2016,38(6).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 年版)[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2015, 7(3): 26-89.

[3] 中国营养学会糖尿病营养工作组.《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及解读[J].营养学报 ,2017,38(6):521-529.

[5] 顾景范, 孙长灏等.临床营养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260-265.

[4] 杨月欣.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J].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 78-190.


维他狗营养家


现在经研究发现,糖尿病目前属于代谢性疾病,通过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以前得了糖尿病人们会第一时间去医院看医生,吃药,结果呢,你的糖尿病好了吗?没有吧,反而是药量增加,甚至有的需要扎胰岛素。这是因为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药物只能起到控制血糖数值的作用,但同时长期吃药也会造成肝脏的损伤。

那得了糖尿病怎么办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

首先,饮食上必须要控制,吃升糖指数低的食物。例如用粗杂粮代替米面,不要喝粥,多吃蔬菜,吃瘦肉不吃肥肉等等。

其次,一定要运动。这里说的运动不是很高强度的,而是每天饭后快走半小时,每周2-3次举矿泉水瓶做一下抗阻运动即可。另外可以多做一些家务,例如拖地、擦拭家具等等。

最后,定期检测血糖。既然血糖出现问题,就要定期检测,尤其是吃完水果后2小时,这样的好处是知道哪儿些水果不会引起自己血糖的升高。

这里给你介绍的方法,并不是说反对吃药,药该吃还是要吃,但是除了吃药之外,注意生活方式更为重要。

营养海贼团精灵魔法师~

刘倩(国家公共二级营养师/衡膳营养+编辑、微课负责人/王兴国特训班5期学员/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擅长代谢性疾病的生活方式指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