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養正|孟母三遷以教子,曾子殺彘正家風

關注易家文化學府,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弘揚華夏五千年大國風範。

孟母三遷

孟子,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童蒙養正|孟母三遷以教子,曾子殺彘正家風

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氏守節。居住之所近於墓,孟子學為喪葬,躄,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處子也。”乃去,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處子也。”舍市,近於屠,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處子矣。”繼而遷於學宮之旁。每月朔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處子也。”遂居於此。

西漢·劉向《列女傳·卷一·母儀》

大家可能想不到後世立為標榜的儒學宗師,小時候也是個“問題兒童”吧。為什麼他最終能成為百代文宗呢?那還要從他小時候說起。

童蒙養正|孟母三遷以教子,曾子殺彘正家風

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

一遷

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母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

二遷

於是又搬了家,這次的住址靠近屠戶,結果孟子開始模仿屠戶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孟母看到又說:“這也不是適合孩子居住的地方。”

三遷

後來孟母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孟子學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裡定居下來了。

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了。孟子之所以後來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和從小的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無論是孟母三遷還是後來的斷機教子,都體現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習環境對一個孩子的重要影響。

曾子烹彘

童蒙養正|孟母三遷以教子,曾子殺彘正家風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戰國·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兒子哭著跟著她。曾子的夫人說:“你回去,我回來時為你殺豬。”她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要給他兒子殺豬吃,他的妻子說:“我不過是開玩笑罷了,你居然信以為真了。”

曾子說:“父母去教他,聽從父母的教導。現在你欺騙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騙別人。母親欺騙了孩子,孩子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於是曾子就殺豬煮肉給兒子吃了。

童蒙養正|孟母三遷以教子,曾子殺彘正家風

曾子,十六歲拜孔子為師,他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曾子在儒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被後世尊奉為“宗聖”,是配享孔廟的四配之一。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啟蒙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子女的成長起很大的作用,所以有見識的家長在孩子面前處處以身作則,以培養他們良好的品德。

所以父母擁有良好的學識和品德對孩子的影響不可謂不大,學無止境,即使身為父母也應該多學習。只有提高了自身素養,才能自上而下地影響孩子;只有樹立良好家風,才能儘早培養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準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