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一位母親的墓碑 江蘇徐州 旅遊文化散文

一位母親的墓碑

呂峰

「旅遊」一位母親的墓碑 江蘇徐州 旅遊文化散文

在徐州的雲龍公園,長眠著一位可以和孟母、岳母相媲美,堪稱千秋賢母的母親,她就是西漢的開國功臣王陵的母親,她用自己的生命成全了她的兒子,使王陵避免了徐庶的遺憾,既為忠臣,又為孝子。《明一統志》載:“徐州有漢丞相王陵母墓,在府城西南二里。”旁邊芳草萋萋、古木蕭蕭,墓碑的背面鐫刻著徐州狀元李蟠的詩文,聞名古今。

王陵是沛縣人,曾跟隨劉邦打天下,是劉邦軍事集團的一位重要人物。楚漢相爭時,項羽為了招降王陵,便挾持王陵母,逼其勸兒歸楚。陵母以對使者說:“為老妾語陵,謹事漢王。漢王,長者也,無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說罷,拔劍自刎。項羽卻腦羞成怒,將王母投進鍋裡蒸煮。彭城的百姓聞之後,自發地為其築墳,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母親。

陵母死後,王陵遵從母親的遺教,全力扶漢,屢建功勳,被封為安國侯,任右丞相。《漢書》記載,王陵為人豪爽,敢於直言,這種耿直磊落的性格,顯然來自母親的教誨和激勵。後來王陵曾哭著爬到墳前,他爬的這段路,也就被稱為王陵路了。如果沒有陵母的捨身取義,也就沒有後來的貴為“安國侯”的王陵。可以這麼說,王陵母用自己的生命成就了兒子的豐功偉業。王陵母揮劍自刎的故事,在當時即有流傳,並被記載在《漢書》中。

王陵母這種為了支持兒子事業不惜犧牲生命的舉動,在漢代被看作是賢母的典型。 西漢劉向在《續古列女傳》專門寫下了《王陵母傳》,以表彰陵母凜然大義,認為“王陵母能棄身立義,以成其子,陵母之仁,及五世矣。”漢畫像石中也有體現,始建於東漢桓帝建和元年(147年)的山東嘉祥武梁祠中,有一塊畫像石就題為“王陵母”。畫面中老年婦女的形象就是王陵母。她正諄諄告誡王陵派來的使者把她的囑咐轉告王陵,使者及其隨從躬身俯首傾聽,王陵母的左側還停放著軒車。

王陵母親這種俠肝義膽、襟懷坦蕩、剛烈不屈、勇於犧牲的獻身精神和大義舉動,不僅符合歷代統治者的統治需要,也是千百年來下層民眾所尊崇和景仰的道德典範。唐代敦煌變文話本有《漢將王陵變》,敘述了王陵及陵母的故事,廣為傳頌。京劇《陵母伏劍》講的就是這個故事。漢朝史學家班固、唐朝詩人皮日休、明朝詩人胡儼、清朝狀元李蟠等,都曾為之作文賦詩。明嘉靖年間,御史朱衣曾在王陵母墓前立碑,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淮徐同知孫國瑜在墓前建有牌坊,增築墓垣。

「旅遊」一位母親的墓碑 江蘇徐州 旅遊文化散文

王陵母以她的義舉,感動著後人的心,也備受後人推崇和紀念,就像清代詩人袁希顏在《王陵母墓》中所寫道的:“一劍興亡決,斯言寄遠人。中原誰共逐,天子豈無真。義莫從新主,恩堪斷老親。至今留墓草,如報漢家春。”王陵母捨生取義的精神也永遠激勵後世,且傳之不絕。抗日戰期間,抗日英雄馬本齋與日寇對峙時,馬本齋的母親被日寇作人質,要挾馬本齋,馬母效法王陵母,跳樓以死堅定兒子馬本齋的抗日信心。

徐州人也歷來十分敬仰王陵母忠貞不二的精神,千百年來,王陵母墓屢毀屢建,從沒有消失於人們的視野之中。徐州人後來在墓前建造了一座墓碑和牌坊。牌坊上刻“高風亮節”、“母儀典範”八個大字,兩邊的是“英風全砥柱,志節難移輕一死;慧眼頑魚龍,精神不移重千秋”的楹聯。牌坊後立有一塊石碑,正面刻字:“漢安國侯太傅右丞相王陵母之墓”,背面是清代徐州狀元李蟠撰寫的《漢王陵母墓碑記》,他對王陵母評價很高,他說王陵母的義舉,關係楚漢興亡。

時光越千年,今天的王陵路,車水馬龍,熙熙攘攘,不變的是那份矢志不渝的情感。王陵母墓和徐州那條唯一以古人名字命名的王陵路,一起走過了無數的春夏秋冬,一起講述著一位母親的大節大義,就像詩人圭襄所寫道的:“今天,我們已經看不到刀光劍影,也聽不到嚎啕大哭。春天,撫平了這一切,新的生機淹沒了這一切。然而,這位女性,在雄性的徐州城裡,仍發散她作為一個母親的光輝和影響。”

「旅遊」一位母親的墓碑 江蘇徐州 旅遊文化散文

呂峰,出生於1979年,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專欄作家,現已發表、出版散文、隨筆200餘萬字。散見於《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華每日電訊》、《中國商報》、《中國建設報》、《中國石油報》、《大公報》、《中國勞動保障報》、《人民政協報》、《北京青年報》、《新民晚報》、《新聞晚報》、《揚子晚報》等報刊雜誌,多次被人民網、新浪網、鳳凰網、搜狐網、光明網、中國新聞網等轉載,曾在徵文比賽中多次獲獎併入選多種作品集。蘇白傳媒旗下萬木春文化工作室策劃編輯。

選自作者自由來稿書稿:《絕色徐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