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這筆諮詢費可能付晚了

前言:

本文以“《福耀為中企交了一筆‘學費’》”為題刊發於1月3日《環球時報》,刊發時刪節較多,這裡貼出全文。

看了一下這幾天微信公號的留言和微信群的討論,議論伊朗動亂者不少,評價:

第一,再次見識某些人對穆斯林外國的深厚感情。呵呵

第二,伊朗動亂,我們表態和宣傳不要太過分力挺伊朗現政權。且不說中資企業、中國出口在伊朗的遭遇,單說句大實話,外國反政府動亂,我們不干涉別國內政即可,不必代入感太強、條件反射式為人家現政權站臺,不管人家與我們的國體理念多麼背離、在其國內多麼喪失民心。若是這樣,共產黨的先進性和理想追求去哪裡了?

2017.1.6

曹德旺這筆諮詢費可能付晚了

曹德旺這筆諮詢費可能付晚了

梅新育

74.741萬美元(約合486萬元人民幣)諮詢費——新年前夕,一條新聞讓福耀玻璃美國公司(下稱福耀美國)支付的這筆諮詢費頓時成為熱門話題,因為收下這筆諮詢費的“勞資關係研究所/LRI諮詢服務有限公司”(下稱LRI)提供的是關於如何“規避工會”的服務,其為福耀美國提供服務的效果在去年11月8—9日的工人投票中已經顯現出來:福耀美國莫雷恩工廠的工人們以886︰441的壓倒多數否決成立工會的倡議,令發起這次投票、已為在莫雷恩工廠設立工會而努力多時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nited Automobile Workers, UAW)出乎意料。在我看來,福耀集團老總曹德旺這筆諮詢費該付,遺憾的是付得晚了;如果早點付,早點學會應對美國工會,福耀美國公司的效益很可能會好很多。

曹德旺這筆諮詢費可能付晚了

根據財經媒體報道,福耀集團2014年決定投資10億美元在美國俄亥俄州莫雷恩設立全世界最大的汽車玻璃單體工廠,2016年10月竣工投產,當年福耀美國公司淨利潤為虧損4161.05萬美元,2017年上半年淨利潤為虧損1044.10萬美元,而曹德旺之前制定的目標是2017年在美國市場掙到2億美元。為何效益不如預期?不是因為原料、能源等上游投入成本超過預期,畢竟美國天然氣價格是中國的1/5,汽油、電力的價格是中國的一半,實際稅負也低於中國,……這些都符合他事前瞭解的情況和預期,關鍵是俄亥俄州是汽車工會強勢地區,由此帶來的勞資爭議給福耀美國帶來了不少困擾。當初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等美國本土汽車三大巨頭就是因為無法承受汽車工會的困擾而關閉俄州工廠,轉移到工會勢力薄弱的州,或是國外;福耀美國工廠就設在以前的通用汽車工廠舊址,決策拍出10億美元鉅額投資,居然沒有先拿出幾十萬美元諮詢費為勞資衝突防患未然,直到衝突已經登上《紐約時報》等主流媒體、在國際上鬧得沸沸揚揚之後才亡羊補牢,不能不令人感到遺憾。

曹德旺這筆諮詢費可能付晚了

在更大背景上考察,無論是赴海外直接投資,還是單純的對外貨物出口和工程承包;不管是在美國、歐洲這樣的發達國家,還是在韓國這樣的新興工業化國家,抑或秘魯、贊比亞、柬埔寨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勞資關係摩擦早已已經成為中資企業在海外面臨的最大考驗之一,這方面案例為數甚多。雄心勃勃力圖走出去的中國企業要想成為全球性巨頭,應對勞資關係摩擦就是他們無可迴避的挑戰。

面對這一挑戰,我們該怎麼做?遵守東道國相關法規,滿足企業員工合理要求主張,……這些都是應對海外勞資關係問題的必要功課;但東道國勞資法規都符合客觀經濟規律嗎?企業員工提出的要求都合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即使在美國這個以新教倫理立國、公認為歐美國家中保留自我奮鬥精神最多的唯一超級大國美國,其工會體制和勞動薪酬體制也早已嚴重異化,獎懶罰勤作用極為顯著,淪為懶惰不思進取者的保護傘和妨礙美國經濟效率的腫瘤。曾經獨步天下的美國汽車、鋼鐵等產業之所以沒落,這些產業的工會組織不能辭其咎,包括令福耀頭疼不已、不得不掏出大筆諮詢費對付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美國國內對此問題研究頗多、頗深。毫無疑問,經濟增長的成果應當合理分配,但美式工會絕不是一個有助於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模式。中國出口廠商對此都已經充分領教,更不用說福耀這種在美國投資設廠的了。

至於被許多美國企業家指為“懶惰”的法國等歐陸國家,至於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卻早早拷貝了太多歐式勞工保護和福利制度的不少非洲、拉美國家,這方面問題就更不用說了。正因為如此,德國能有現在較好的經濟表現,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當初施羅德不惜犧牲自己政治生命改革勞動法規;法國新總統馬克龍無論是當初在經濟部長任上,還是就任總統之後,都要大力推動勞動法改革。

正因為如此,走出去的中資企業不僅要守法,不僅要滿足員工合理要求,為其提供發展空間,還需要正視和應對員工、工會的道德風險。除了求助於專業諮詢公司服務之外,我們更需要做的還是正名,為中國模式正名;只有這樣才能佔據解決勞資問題的理論與道義制高點,掌握主動權。冷靜客觀審視中資企業在海外市場遭遇的許多勞資關係摩擦,不難發現,其實質是先進高效的中國模式與落後低效的東道國模式、勤奮的中國人與懶惰的某些東道國人之間的摩擦;我們應當指出並推動社會批評落後、低效和懶惰,使其向先進、高效和勤奮看齊,最終做大蛋糕,實現共贏,而不是相反。

進一步放寬視角,企業跨國經營要在東道國面臨多種多樣的矛盾、衝突,有些矛盾、衝突可能發展到政治性風險的地步。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同樣不僅僅需要尊重、妥協,也需要推行先進的文化和做法。倘若以“尊重”和“文化”為名,讓懶惰和落後理直氣壯,批評懶惰與落後反遭禁止、被扣上“歧視”之類罪名,那麼何以弘揚勤奮與進步?在當前現實中,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尊重”和“文化”已經淪為導致群體性落後的最大禍根。良禽擇木而棲,在招商的不同東道國中,其它條件相同,投資者理所當然優先選擇更能學習、接受先進文化與做法的東道國。

在國內,勇於自省的美德使我們更能博採天下眾長而實現進步;但在國外,面對他人的道德風險時,我們不僅要有自省,還需要有自信。

(初稿2018.1.2,修訂2018.1.3,僅代表個人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