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四县城市该安心工作还是要自己创业?

流年忘忧


2018,不要创业!尤其不要借钱创业!

新年已经渐行渐远,工作离我们越来越近,新的一年里,不少人已经筹划要开始一番大展宏图,有些朋友在年前就已经递交了辞职申请,甚至决定不再继续做打工仔,要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但是,观察君想奉劝这些朋友,狗年,还是慎重一点! 因为,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今年创业者都将面临极其困难的处境! 风向变了! 政策对创业者的支持在不断减少! 在讲太阳落山之前,还是先讲太阳是如何升起的吧! 2014年,创业培训行业出现了一波火爆的行情,原因是一下子出现了大批创业者,而更大的背景是决策层第一次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驱动战略”,这也是过去5年中国最重要的经济政策之一。 这之后就有了一系列的创业配套政策,造就了2014、2015年风投行业大跃进! 但是,大风已经开始转向了,其实早就已经开始了,只是很多人都并没有注意到而已! 判断政府经济政策走向,最好的方法是比较每年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这代表了高层对未来一年经济工作的核心思路。 2014年关于“创业”的表述有三句:“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和“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发展的新动力”。 “有利于”、“鼓励”、“新动力”都是积极度很高的用词。 但到了去年年底的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创业的两处表述却变成了:“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有力有序做好经济工作”、“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 官话比较难以理解,我们直接看关键词,“有序”这个词,说明之前的创业氛围造成了经济上一定程度的“无序”,“上水平”说明之前的“创业和创新”层次不够。 说白了,高层认为现在中国的创业大环境,呈现一种无秩序,且低效率的状态! 没错,一点都没错,前两年什么人、什么行业都可以创业,然后就可以找风投商量投资的问题,最后把投资人的钱烧光,然后就只剩一地鸡毛,最好的例子就是共享单车,好几家公司倒闭,数以亿计的押金得不到返还! 既然无序就要建立秩序,既然低效就要提高效率,那么就意味着,以后创业的门槛要提高,一大批创业公司要被淘汰! 但是这还没有结束,另一股大风,也在朝着创业者吹来! 这股风叫做“供给侧改革”! 简单讲一讲“供给侧改革”。 2008年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中,大量政府主导的投资导致很多行业产能过剩,大型企业亏损严重,银行贷款质量下降,还有地方政府的巨额隐性债务。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削减产能,重组企业”,一开始大家对这个政策都不太看好,以为只是走个过场,但是事实证明大家都想错了,一大批企业停产的停产,关停的关停,没有了恶性竞争,央企的利润也实现了快速的回升! 这跟创业者有什么关系? 以往创业最容易成功的行业,往往要靠ZF投资的“溢出效应”(就是说ZF投资为企业提供了最大的市场),特别是服务于基础工业、周期性行业、公共事业等行业的企业,而“供给侧改革”的成功意味着这些创业企业没戏了。 最容易创业的领域都没戏唱了,其他的创业者的处境可想而知! 政策没了,钱也没了! 政策上的扶持力度下去了,货币流动紧张性却在不断提高! 前面说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战略”,为落实这个战略,服务于中小创业企业的“普惠金融”被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上,直接的结果是金融监管的放松,互联网金融大发展,我们熟知的手机支付、P2P、ICO、小额贷款都是在这个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另一个更重要的结果是风投规模的急剧膨胀,追着创业者投钱。 融资渠道的放宽,金融监管的放松,有利于创业企业。 但问题是,互联网金融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前段时间美国上市的“趣店”泄露天机,都是从大银行“批发”出来的,这就是未来的金融风险。 中国的事,历来都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这次也没能例外。2015年的股灾是中国金融业的转折点,之前政府是默许和鼓励金融创新的,结果全社会加杠杆,资金都进入资本市场,实业的困境没有解决,反而增加了金融风险。 2015年后,金融改革的重点是去杠杆,化解金融风险,对互联网金融的规范首当其冲,叫停校园贷,刹车ICO,连巨无霸级的蚂蚁金服都低下了头。 普惠金融不发展,中小企业就借不到钱,借不到钱就运转不下去,最终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 至于找银行贷款,你真是想的太多,也许会借给你,但是你的企业恐怕撑不到那个时候了! 没有支持,扼杀却步步紧逼! 国家层面的支持在不断的减少,行业内部的绞杀却在不断加强! 通常把一个行业的所有企业分成三部分,头部一两家龙头企业,中部几十家各有优势的企业,和尾部大量的中小企业。 创业企业的成功,其实就是在现有市场中细分出一个小市场,并占据相对垄断地位。 近十几年,互联网革命颠覆了传统的市场格局,带来大量创业机会,整个行业以增量竞争为主时,龙头企业很难顾及这些小的细分市场,创业企业就容易生存。 创业企业利用市场细分的机会站稳脚跟后,凭借避税等不规范性的低成本经营优势,其成长性往往高于龙头企业。 时间长了,我们很容易把小企业的成长性高于大企业当成自古以来的真理。但事实是,上个世纪的70、80年代的管理革命中,欧美很多大企业的成长性高于小企业,巴菲特持有的都是可口可乐、运通等龙头企业的股票。 二十年风水轮流转,随着互联网红利消失,各行业都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后,2017年是行业集中度的拐点,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产业,都出现了集中度上升,龙头企业高成长的情况。 这就是去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漂亮50”现象——少数大市值的龙头企业上涨,大多数中小企业下跌。 而大象起舞的时代,反衬了中小创业企业的困境。 道理很简单,比如在互联网的世界里,阿里和腾讯怎么会允许一家创业型互联网公司茁壮成长,除非是自己控制的! 其实创业的困难,自去年就已经不断的凸显了,想必大家都还记得80后创业的代表人物——茅侃侃! 根据媒体的报道,把茅侃侃的“万家电竞”逼上绝路的是两件事,一件是赵薇对万家文化的重组失败,这件事儿要是搁在2015年前,就是一个“重组方、壳公司、短炒游资”三方获利的案例,茅侃侃也可以凭借“电竞概念”得到它急需的资金。 另一件是重组失败后的第二个接盘者祥源控股对电竞资产的剥离,这件事放在几年前也不可理解,没错,万家电竞是亏得很厉害,可人家有概念、有成长性,可以大大提升公司估值。 但这回上面的监管思路变了,有炒概念嫌疑的重组审批通不过,以前靠资本运作做大市值的老路走不通了! 这也意味着,创业企业最擅长讲的故事,没人听了。 而今年的监管,只有更严,不会更松,因此观察君可以肯定,今年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茅侃侃! 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今年对于创业者来说,都不会是一个很舒服的年份! 当然,铁了心要创业的人,也不用想太多,反正政策市场环境再好,创业成功率也就是个位数。但是创业是个人选择,不是什么崇高的事业,不要把整个家庭经济搭进去,不要抵押房子,更不要借钱创业!


公交站牌等车人


安心工作

三四线城市的创业为何如此之难?

总的来说,但凡是在小地方能做得好的,几乎都是家里有关系,有人脉,有祖业继承的

你可以不认同我的观念,但你要承认这个事实


供大于求,购买力的问题

都是你创业的难点

但是如果你是我说的上述人群,那你就搞吧!


创业指导三哥


我觉的在三四线城市关键还是要一颗不安分的心。在三四线城市不比一二线城市。那里发展快。为了能跟上发展的脚步我们只能马不停蹄。而在三四线就不一样了。我们可能会因为一点点小家产而沾沾自喜。这就导致我们停步不前。

最好的状态就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同时还能够自己创业。这算是最好的了。总之还是要我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流年忘忧


这么说吧!三四线城市目前机会还是少一些的,但是随着国家的大力开发建设,也将会呈现新的面貌,各种设施的完善,将会给有头脑有胆量的有志之士更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而一味地走老观念老思想的一定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人还是要往前看,夹缝中寻找机会,努力向前,一定能开创自己的事业,所以大家要往全民创业的路线走,也是响应国家的号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