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性能最強的手機相當於什麼樣的電腦性能?

思鄉之風


雖然現在的手機處理器很強但是和電腦處理器比起來還是差太遠了。

前年微軟宣佈未來會推出使用手機處理器的電腦,接著展示了一臺使用驍龍820卻搭載win10系統的手機。

去年首批搭載驍龍835的筆記本上市。而惠普envy x2就是其中一款。得益於手機處理器的超低熱功耗設計,這款筆記本完全可以取消散熱孔和散熱風扇的同時將機身做薄,厚度僅為6.9mm,比起今年蘋果為清庫存推出的2018款ipad還薄,而且上達到了大部分筆記本遙不可及的20小時續航和700小時的待機。

但是很多購買到的用戶都表示,這款筆記本性能上非常差,甚至還遠比不了core m系列處理器。那麼這款手機處理器性能怕是隻能比擬十來年前的筆記本處理器。但是其實手機處理器的架構和電腦有著本質的區別,雖然目前微軟開始鼓勵推出搭載手機處理器的筆記本,但是其實二者區別還是比較大的。


瘋狂的小白biu


最強的手機性能,手機性能主要由幾個方面所決定,一,手機的CPU性能。二,手機RAM的性能。三,數據傳輸性能。

從手機CPU天梯圖中可以看到,最強的手機CPU還是驍龍845和蘋果的A11處理器,我們就以驍龍845為例,驍龍845採用了三星第二代10nm製程工藝,製程簡單的來講,製程越小,發熱量越小,單位面積上可以集成的芯片越多,性能也就能越大幅度提升,同時小製程的CPU的性能更好,能穩定在更高的頻率上。核心方面,採用自家kryo架構,4大核最高主頻2.8GHz,4小核1.8GHz主頻,支持LPDDR4X的閃存。

一眼看去覺得CPU還不錯主頻很高可以媲美i5,但是手機CPU與PC處理器本來就沒有可比性,手機採用精簡ARM指令集,PC採用複雜X86指令集,另外高速緩存上,手機處理器完全也和PC處理器不在一個等級上,如果非要拿出PC處理器分出個高低,那應該和奔騰處理器差不多,甚至奔騰的某些型號驍龍845還趕不上。

RAM性能,如上所說,驍龍845支持LDDR4X,LPDDR可以說是全球範圍內最廣泛使用於移動設備的“工作記憶”內存。低功耗、體積小,專門用於移動式電子產品。採用20nm工藝,25.6GB/s的內存帶寬,所以大概相當於Pc上DDR3 1600組成雙通道的速度,表現還是很不錯的,比起CPU上手機與PC的差距,RAM差距還算小的。

最後一項,內存性能,相當於電腦上的硬盤,ufs 2.1是現當下速率最快的閃存,是UFS 2.0的改進版,理論最大接口速率為5830.4Mbps,1Mbps=131072字節/秒=0.125M/S,所以傳輸速率為728M/s,也就相當於固態的傳輸速度。

所以綜合看來,市面上的最強性能手機也就相當於十年前的CPU加上幾年前的硬盤和還算湊合的RAM。放在今天完全是不能用的。其實手機性能和電腦性能孰高孰低並沒有準確的數據支持,但是就目前看來,移動端和桌面CPU還是存在著不小的差距。所以也別想著手機處理器能怎麼怎麼樣,畢竟平臺不一樣,架構不一樣,指令集不一樣,還是和自己平臺上的同類產品相比才是。


芯智訊


我補充一下:

首先當代手機不僅僅侷限於cpu、gpu、ram和內存這些pc標配的產品。像氣壓感應器、指南針、水平儀、陀螺儀、計步器、gps、防抖相機、壓力屏、電容筆、距離感應器光線傳感器、語音識別、短軸馬達、防水防塵抗摔等功能pc是不太可能有的,這主要是因為兩者的應用場景相當大,你不會抱著pc去點餐、找酒店、導航、拍照。

同時由於應用場景不同,你不會用一臺屏幕五寸不到的手機去做設計、渲染、有限元分析,哪怕簡單的p圖,手機都只能用到pc裡的一小部分模塊。

所以真沒可比性

第二點:

配置高不代表應用廣

拿遊戲來說電腦由於外接硬件的不確定性,不同的顯示器、不同的畫質精度,為電腦開發的遊戲要做出多種素材進行替換已實現硬件兼容。

動輒2k的顯示器給顯卡的壓力是呈幾何遞增的,進而散熱、電源牽一髮而動全身。

而由於手機屏幕小的緣故,同樣配置情況下,玩家可以體驗比pc更大的地圖,但pc可能就差得很遠。

所以脫離應用場景,脫離綜合因素只比一個點的聊天方式就好比武林高手仗著自己拳頭硬去找一個神槍手切磋一個道理


黑狐同學笑點低


現在最強的手機大概是驍龍845。雖然沒有電腦搭載驍龍845,但有用835的,我們可以參考下。從視頻編碼測試來看,驍龍835筆記本沒有任何優勢,其性能和賽揚N3450相比還有一段距離,Windows on ARM模擬器在x264和x265渲染方面很弱,而且N3450也是在這方面表現不良的芯片之一。不過在續航上表現得非常好。

在更大眾的測試中得到的結論也沒太大區別,就是和入門賽揚差不多。鑑於入門賽揚和主流酷睿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所以即便是驍龍845,它的性能估計也只有入門級奔騰N4200移動處理器的水平。


看球人


來一個不靠譜的回答吧。

這個比較相當於拿摩托和飛機比。

手機CPU相當於摩托,日常用還是沒問題的。常見的基本操作都可以滿足。

PC的CPU相當於飛機,無論從各個方面都超越手機CPU,當然也包括功耗。

手機的優勢在於方便,性能夠用。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短距離很OK,相當於我們日常輕度使用,這樣情況下,手機相對於PC優勢還是很大的。這個就相當於市內出行,飛機就不是一個好選擇了。

但是如果跨市的話,比如南京到上海,上海到杭州。那麼兩個都不好,輕薄本,也就是汽車才是最好的選擇。當然,也可以選擇性能本的火車。

性能本就是相當於火車了,在300-2000公里的交通上,火車無疑是更好的選擇。因為要考慮便攜和性能。那就是性能級筆記本。類似的有遊戲本和移動工作站。

那麼1500公里以上的出行,肯定就選擇飛機了,也就是臺式機。

星際旅行那就是火箭了,相當於超算。

其實沒有絕對的孰強孰弱,看食材做飯才是正道。


眼鏡鬍子叔


這個真的沒有可比性,兩者的指令集完全不同,打個比方臺式機CPU相當於一個手拿多國語言翻譯器的人,手機CPU相當於一個英語勉強及格的你。拿翻譯器的人可以跟任何語種的人交流並準確理解他們的意思,而你遇見說英文的還能對付一下,遇見別的語種的就得看對方的肢體動作來猜對方的意思,即便猜對了耗費的時間也是驚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