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大开展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 深入农村调研基层工作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实际行动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7月5日,华东交大材料学院、机电学院“三下乡”实践团一行到达了山东菏泽王浩屯镇,开始为期十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他们深入乡村,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开展基层工作调研。

华东交大开展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 深入农村调研基层工作

学员向村民调查对机械化的了解程度(摄影 王欣)

深入农村一线 调研乡村机械化

炎炎夏日,阻挡不住华东交大材料学院学子们对基层工作初体验的学习热情,他们来到王浩屯镇薛义屯对农机的普及程度、村民对农机的了解程度和村民对农机购买补贴政策的了解等进行了关于“乡村农业机械化”的专题调研。

调研伊始,实践团学子们也碰到了不少烦恼——村民们大多对调研的问题一无所知或是忙着去干农活。这让实践团学子们初次体验到基层工作的不易。但庆幸的是,其中也不乏热情配合调查研究的村民们。“现在用农机耕种比之前手工播种轻松省力多了,而且大家也都有机会用到,农业现代化更进一步了。”村民说道。

通过调研了解到,该村有一户人家从事个体经营农用机械租赁,少数村民购置了一到两件的农机设备,其余村民需要时都会选择租赁方式满足生产需求。据村民介绍,租赁农机在使用时间上较为宽松,使用难度也不大,解放了大量劳动力;而且机器由租赁户进行维修护理,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租赁成本和负担。

华东交大开展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 深入农村调研基层工作

学员们为贫困户送去日用品(摄影 王欣)

走访慰问贫困户 真情关爱暖人心

调研期间,在桑李村党支部书记李红党以及材料学院团委书记孟书慈的带领下,材料学院“三下乡”全体成员们对桑李村七户贫困户(其中包括两家兜底户)进行了走访慰问,奉献爱心。

他们为贫困户准备了桶、毛巾、纸巾等生活用品挨家挨户地给贫困户送去,用行动关爱贫困家庭,尽一份微薄之力;并实地了解了贫困户的诉求和生活情况。在交谈中,学员们真实了解了生活的不易,更深刻的认识到开展基层扶贫工作的意义。

桑李村李红党书记介绍了贫困户相关情况,他说:“这几年的扶贫工作开展得不错,贫困户数量也日益减少,我们有望在年底实现全村脱贫。”在这些贫困户中,有劳动力的比较少,这也是扶贫工作的一大难题。但庆幸的是,一些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都勤劳肯干,再加上村里也会为他们提供一些耕种器械帮扶,期盼他们早日脱贫。而对于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们,也只能依靠国家给予扶贫补助,生活上也就较为拮据。

华东交大开展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 深入农村调研基层工作

学员们体验农活(摄影 王欣)

体验基地农活 感受苦与乐

迎着初升的太阳,实践团学子们蓄势待发,秉承着“实践出真知”的原则,在7月8日,华东交大材料学院、机电学院“三下乡”实践团跟随着桑李村钙果种植基地负责人张广中来到了基地进行农活体验。

“我们这个钙果是中国果树专家杜俊杰历经近三十年时间,从野生植物欧李中发现并选育出的我国特有的全新优质品种。”张广中自豪地介绍了基地的钙果。

桑李村村民们细心地向实践团学子们讲解铲草工具的用法“就这样,把铲子伸到杂草的根旁边,记住不要把钙果苗给铲了。”在认真耐心听完讲解及注意事项后,学子们随即奔赴他们的“战场”,开始了农活初体验。

他们戴着手套、拿着铲子,细心地铲着杂草,铲完前半段后,学子们显得有些体力不支。“干活前还以为挺轻松的,没想到干久了这么累。”有学子如是说。随后,进行了分组实践,大家分工明确,互相鼓劲,坚持着铲完了整片果田,也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

通过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学子们深入农家走访,了解到农村机械化服务农业的真实景象;参加贫困户走访慰问,了解百姓疾苦;参加农活体验,认识到“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真实含义;为学子们今后积极投身祖国的各项事业建设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颇具教育意义。(图/文:王欣、张宇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