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中国有没有真正的亡过国?

你丫的历史


有些事知道即可!中国必须讲民族团结!不会学苏联的。孙先生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只能革命时用,民国时就必须换成袁大头五族共和,这是非常有必要政治手段,非常及时和高明。宋辽宋金宋蒙应该按照中国的南北朝的形态讲。不要过分渲染靖康耻和崖山之后。隋灭陈时咋不悲伤,隋可是胡汉杂之,将领也多胡人!

下面就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说说什么崖山之后是个没什么意思的问题。

陈桥兵变发生在公元960年,后周柴荣公元959年去世,英年早逝才34岁。陈桥兵变的过程非常短和迅速,960年的大年初一报契丹来犯,仓促之间派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领兵出战;初三行军至陈桥驿,赵匡胤黄袍加身,初五返回开封;仅仅五天的时间。

无论日后赵匡胤再如何辩解不知情,如何显示自己是被兵将们黄袍加身,什么殿前都点检当天子之类童谣等等,从事后结果看这是一场精心准备的兵变。这场兵变从当时人的角度看,其实和整个五代十国又一场兵变差不多。

950年郭威也是带兵至澶州(今河南濮阳)时,军士拥护郭威称帝,返回开封,951年郭威称帝。看样子是不是和这很相似。只是和这有点不一样的是当时的后汉政权立国有些短,刘知远赶契丹离中原后建国时是公元947年。刘知远不久就死去,继任的皇帝振不住了,开始消地方节度使兵权。具体过程不讲了,反正是郭威的全家是被杀了,仅跑了个继子郭荣,也就是后来的柴荣,郭威后来杀入汴梁,以后的故事就是后周的建立。同样的事情九年后再次发生,郭威算是被迫的,仓促之间的事。而陈桥兵变是静静的,仅仅有韩通被杀。如此有计划的事情,赵家的家属当然不会有事的。城里城外是有准备和配合的,瞒着只是王博、赵质和柴家的孤儿寡母。但赵匡胤掩饰之举也是应该的,总不能赤裸裸的说我就造反了,这样是不行的。

再回过头说947年的事,那一年是后晋灭亡。后晋的灭亡是成也契丹,败也契丹。后晋最有的就是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契丹得以进入中原,中原失去屏障无险可守,在大平原上以步兵对抗游牧民族骑兵的不利影响。其实我们感概的是,以后宋一直未收回,并且在对待外患上一直没有成效,宋以后整体败亡于蒙元,所以对此有所不甘而已。其实契丹公元907年就已经建国,这个时间要看清楚,这一年是唐亡的时间。就是说契丹比宋早五十多年呢?当时的太原和幽州的节度使已有多次借助契丹人和中原以及其他节度使对抗的历史。但当时石敬瑭和后唐对抗时,答应的条件未免太大些吧,不仅仅称儿皇帝、岁贡而且割让燕云十六州。后在契丹人帮助下,936年得以灭后唐建立后晋,在这之中不要简单的说勾结、卖国之类的话。从这前后的发展脉络看,这一切都是中国统一过程中的必须面临。后唐大致统一中原后,有目的的消除节度使的权利,进而完成集权也是唐亡以后重新统一的应该的历史进程。石敬瑭就是太原留守,在这被削权过程中,借兵反后唐罢了。

从这可以看出重新统一过程中的反复和为难之处。不整节度使吧,一堆骄兵悍将在哪里不好好听话;限制吧,他们就造反,唉反正是为难。但此时可以看出五代已和魏晋南北朝不一样了,无论咋打 中原的统一趋势一直很清晰明朗。这就是历史的趋势。南方和周围的十国不用搭理,五代是没腾出手,一旦完成内部整合,收拾十国还不是什么大问题。日后发展也看出没啥折腾的。

但这后晋当儿皇帝毕竟不是什么好事,反正诸将和群臣是不舒服,多少有点屈辱。石敬瑭942年死后,石重贵当皇帝后不想这么憋屈,那就不纳贡不称儿皇帝了,契丹当然不愿意。契丹和后晋944年、945年、947年先后三次交战;最后一次时后晋杜重威降契丹,汴梁被攻破,石重贵被俘至北方,北宋年间公元974年才死在北方。这一幕看似相识否!简直就是靖康耻的预演。契丹人感觉不错,不走了,改国号辽,看清楚就是在汴梁改国号为辽的。感觉这和普法战争后,普鲁士国王在法国的凡尔赛宣布称帝建立德国差不多。

大家是不是感觉当时的节度使们咋这么无耻啊,卖国贼咋这么多。其实不然,我们现在的夷夏之防是后世才有的。我们的现在的很多正统的看法很多来自明朝。举例简单的说,在宋以前,史书均是以北朝为正朔,魏晋南北朝是以魏晋为正统的,但到明朝以后就改为以蜀汉为正统,这不见得是三国演义的问题,是明朝人以后有蒙元的问题而改的。

再回到五代,五代的第一个后梁是朱温建立的;剩下四个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却均是李克用的后代和部速属建立的,李克用却不是汉人,是沙陀人。这之中石敬瑭也是沙陀人,所以有人骂石敬瑭汉奸是不对的。从这些情况看,当时北方从五胡乱华以后,一直是胡汉相互融合之中,有唐一代,在北方也一直用胡人任节度使领兵打仗的。安史之乱是安史是胡人,但对抗安史的哥舒翰等很多也是胡人。安史之乱后,河北六镇也多有胡将,当时人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妥。

但契丹人和中原这些长居此处的胡人不同,他们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农耕民族对付游牧民族最大问题不仅仅光是马的问题,而是游牧民族轻后勤或是说没有后勤。这种特点是生产方式形成的,这种方式下,游牧民族可以大范围迂回包抄作战等。蒙古对付中东欧洲国家时,就是这类战术,欧洲国家习惯于小范围平推的阵地战,这种几百公里迂回作战真是没见过的。

回到契丹这里就产生问题了,已经在汴梁建立辽了,就好好整合各路人马。收赋税,设百官等等制度开始建国呗,契丹打下汴梁后,当时人五代的百姓也见多了,就当又一次改朝换代。

最多兵士再抢掠一番得了,反正每次都是这样的。但契丹还是太落后了,居然不会这些。前面说了游牧民族是没有后勤放的,那么他们后勤就是劫掠 ,也就打草谷;这不到汴梁后也是不改,居然一直就靠抢劫为生,这个问题和靖康耻时金面对的问题一样,不会统治。可契丹时周围可还有一群节度使呢,契丹人就被太原的刘知远赶出了中原。这之中还有水土问题,怕热。这时辽的皇帝死了,就是中暑死的,为了拉回北方埋,怕路上腐烂,把尸体做成腊肉,这就是有名的腊肉皇帝。

说了这些前因后果,就可以看出赵匡胤的政治视野明显不一样。这以后为了防止出现节度使割据,收天下之兵于开封也是一系列的措施最后结果。但为了防止出现消权过程再次出现消权不成反被害的结果,杯酒释兵权也就顺理成章的事情,并且这事也得趁着赵匡胤威望最大时,并且趁活着的时赶快做,否则一旦出现小皇帝或年轻皇帝继位,事情就会有变。五代写了那么多所谓荒淫无耻的皇帝,这之中虽有皇帝自己本身的问题,但也不免又有消节度使办事不成反被害后抹黑的。而从陈桥兵变成了五代最后一次的兵变的结果看,其影响了中国以后的千年的政治制度。从此再也无藩镇节度使之类的长时间割据,清初削藩也是这一事情的影响结果。

从五代的混战和魏晋的五胡乱华看,民族融合这个概念是非常对的,明初胡人大规模改汉姓也是非常对的策略。不能天天把仇恨、歧视、对抗放在日常生活里。杀戮不解决问题,虽能解决产生问题的人,但问题依然是在那里的。我们不希望平时好好的邻居 ,会突然来杀戮,就像现在一些地区冲突那样。我们的祖先是在一步步试错中走来的,这之中的智慧有些是血淋淋的教训,不要以腐儒简单的好人坏人看待问题,要看清古人努力、奋斗以及无奈。

汉字武的意思就是止戈,这就我们的智慧。我们生生不息的原因就在这里。陈桥兵变以及此后的影响就在这里。


沙中土大溪水


这个问题,明末大学者顾炎武有过讨论。当时顾炎武正面临这样的危机。满清入关,中国易主,这到底算什么呢?

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有亡国,有亡天下,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什么意思呢?他说,如果是王朝一姓一宗庙之改变,不过是统治者更迭,这最多只是亡国;一旦仁义道德被抛弃,统治者率兽食人,民众生灵涂炭,文明面临灭绝之危险,就是亡天下。所谓亡天下,说白了,本质是文明危机。

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古代亡国很常见: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晋承魏祚,南北朝更迭,这些都是统治者变迁,很多甚至只是宫廷内斗,宗庙不得血食,对于民众生活的影响并不大。这些国亡不亡的,并不是太紧要。

亡天下就不是这样,它干系着普通人生活,文明的继承。最典型的是五胡乱华。晋末中原大乱,胡人南下牧马,中原繁华覆灭,荆棘铜驼,一片悲歌。当时中国,十室九空,千里白骨,中国文明灭临灭绝的危机。用晋书里的话来说,叫“神州陆沉”。

按照顾炎武的标准,这就是亡天下。幸好当时有“衣冠南渡”。衣冠礼仪,在当时是是文明的象征,它从北方逃往南方,晋室得以站稳脚跟,文明之火才没被扑灭。这一次的“亡天下”,并没有实质性发生。

“五胡十六国”这样天崩地裂的大乱,在古代人那里,有过几次呢?应该有两次。

蒙元入侵中国,算是第一次。中国古代夷夏纷争,不绝如缕,汉族文明偶尔吃亏,也不改中夏正统。哪怕入往中原的骑马民族政权,也是欣然向往中原文明。到南宋末年,蒙古人则是此前中国人从来没有遇过的强悍民族,他们的凶暴造成巨大灾难,也前所未见。

此前中国虽有被骑马民族侵入或统治,基本也只是失去半壁江山,并未被全部吞灭。蒙元完全征服中国,给当时知识分子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撼。他们认为,中国文明逃无可逃,面临灭顶之灾,这大概是大批文人义士前仆后继、英勇抵抗的原因吧。蒙元灭宋看起来只是改朝换代,可是在文化人那里,你能体现到深深的悲凉沉痛。

还有一次文明危机,是满清入关。满清入带来文明危机,主要表现“剃发易服”这件事情。

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一直是家庭式、宗族式的,“孝”是基本的价值观。《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是几千年不易的信条。

从很早候开始,服装就被赋予高度的文明内涵。孔子一直不太看得上齐国大夫管仲的作风,不过对于管仲辅佐齐桓公“尊王攘夷”的作为,孔子还是给予了高度评价。孔子曾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没有管仲,我们就要被野蛮人征服。而落后民族归化中原文明,一个主要标志就是冠盖束发,学习中国人装饰。

中国古人的发饰服装,历经几千年,基本没有改变。成年之后,不再不剃发去须,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服装一直以交领、右衽和无扣为特色。满人入主,彻底改变这一切——并且是以屠杀为威胁。留发不留头,这不仅是侮辱,更是改变容貌和原有的生活方式。这让时人感到深切的危机,以为中原文明将不复存在。

这也是顾炎武讨论“亡天下”和“亡国”之区别的背景。

在顾炎武看来,李自成推翻朱明王朝,不过易姓改号,明朝亡国而已;满清入关,毁灭原有文化,则是真正“亡天下”——传承悠久的中原文明,面临灭绝的危险。在此基础上,顾炎武说出了那一句著名的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很多人把这句话解读为,鼓动普通民众,为皇帝老儿的江山卖命。这个看法太肤浅了,完全不知道顾炎武在讲什么。

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实是在说,明清易代,不是简单的国朝更迭,更是“华夷变态”、生活方式彻底改变。普通人有责任去关注,去捍卫。在那个时代,知识分子表现出深切的文化忧虑,是很值得尊重的。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蒙元和满清两次危机,真造成中国“亡国”吗?其实并没有。以儒教、史学和文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明,穿透了时代的剧变。这些文明内容,不仅被当时的统治者接受,还注入了新的内容。从古至今的“中国”,实际上并没有灭亡。这是中国文明和其他已灭绝文明的最主要差别。


菁城子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我以前就回答过了,汉人被灭国过发生在满清和蒙元,但是华夏文明千年之根基,汉人千古之血脉却从没断过,首先我们今天用的是汉字,说的是汉语,过的是中华(汉族)传统节日,这都是汉族(华夏族)流传下来的,汉族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一个对华夷之分特别重视的民族,以前根本没有什么中华民族的说法,这个是近代提出来的,而且原来是指汉族,后来才变成了一个政治产物,为什么你的身份证上不是中华民族?多了解了解历史,满清是一个殖民国家,分为本土东北和回疆中国西藏蒙古,满清皇帝没有人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满清的国语是满语,至于尊儒拜孔是为了更好统治中国人,开国的大屠杀死了近亿的汉人之后就是文化侵略,剃发易服,愚汉弱汉,这和日本的罪行没有区别,严格限制汉人活动范围是汉地十八省,设置柳条边,不准汉人进入东北,保护老家,为日后做打算,康熙在三藩之乱时就打算退回老家,近代为什么对西方列强如此软弱?不是不敢打,是不能打,满清一直以来最忌惮的就是汉人,所以禁止研制和发展汉人才掌握的火器,设立内城驻扎八旗兵也是为了防备汉人,鸦片战争4000英军就可以打趴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打下去害怕用汉军导致汉族坐大,看清末汉族地主的坐大是没办法的事,为了应对太平天国,汉人再满清是最低等的人,满清一直都是和蒙古结姻亲,汉人没资格,近代更是有保大清不保中国,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宁赠友邦不与家奴,很简单,满清不是代表中国,中国只是满清的一部分殖民地,丢了满清可以退回老家,洋人只是要好处不要大清的命,既然这样尽力满足就是了,太平天国要大清的命,必须绞杀,如果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成功了,那么也是如此,以汉治汉,以中国之法治中国,到时候被推翻了,现在就是57个民族,再加一个和族,就是这样,没有一点区别,汉文化千年之根基,可以说没人能够消灭,我想说的是,满清不是中国,中国是满清的殖民地,为什么你看不到这个?因为国家不让你知道这个,但是你多了解点历史,其实事实就是这样,康熙三爷孙都说过我本非中国之人,我乃戎狄之君,他们只是统治华夏罢了,文天祥岳飞瞿式耜李定国史可法真的是所谓的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这不可能的,难道满族要敬仰李定国?就好比我们汉族要敬仰丰臣秀吉?自古以来的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都是汉人,这是为什么?难道你没想过?难道满族没自己的民族英雄比如努尔哈赤?我说的都是很客观的,这就是事实,而不是粉饰之后的,如果满清真是中国人,不可能会干出屠杀老百姓的事,中国的朝代更替讲究的就是民心,说起来皇帝就是地主,杀了佃户有好处吗?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广州之屠厦门之屠大同之屠信丰之屠杀了太多汉人了!杀的要用湖广填四川!这是民族屠杀!只是汉人太多太多!杀了一亿还没杀完!你的知识还是初高中水平,多看点书就会觉得国家为什么要隐瞒这么多历史,历史都白学了,五胡乱华百年之难介绍了多少?冉闵这个人有多少人真正了解?



吾非相乃摄也


谢谢邀请!中国应该是没有亡过国,而是亡的天下。原因是每个朝代的消亡,就将诞生一个新的王朝,不管这个朝代是游牧民族的朝代,还要汉族人的朝代,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被称为“改朝换代”。

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落,进攻商纣,通过“牧野之战”,殷商被推翻。(不见炎黄子孙的后裔)公元前710年,周幽王无道,废长立幼,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周幽王,周幽王被杀,褒美人被犬戎抢去,西周灭亡,东周开始。(也不见炎黄子孙来救驾)这些都是最早有历史记载的事情,改朝换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国。赢政号称自己是始皇帝,认为自己的子孙能够世世代代永保江山,想不到自己死了几年,江山就被别人夺了过去。由于历史是由儒家得士大夫所写,秦在司马迁的《史记》中透露出,秦的祖先是“西犬丘”,就是现在的甘肃礼县有秦祖先的墓地,秦人早先的根基在那里,也就是秦本是西戎。一个西戎灭掉了由周朝建立起来的六国华夏民族,被当时的儒家认为大逆不道,所以将秦始皇称为“暴君”、“焚书坑儒”。与此同时,为了不使被后人嘲笑华夏民族被一个犬戎所灭,就将秦的祖先认定为周成王养马的。

汉朝的建立,汉武帝时采用了董仲舒的儒学,颁布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中国延续了二千年。西汉、东汉共四百年。三国以后就是魏晋时代,西晋八王之乱以后,“五胡乱华”。大量的游牧民族进入中原,他们大规模的屠杀汉族,使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衣冠南渡》,大量的汉族离开中原,渡过长江到达江南。历史上形成了南北朝,在中原地区先后建立了十六个由游牧民族建立的朝代。

公元386年,由鲜卑拓跋珪在中原建立了北魏政权。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了北方中原。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汉化,将105个鲜卑姓改为汉姓,采用汉字、汉文化、汉官制。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以后东魏变北齐;西魏变北周。北周灭掉了北齐,普六茹坚子袭父爵,篡夺了北周,统一了全中国,建立了隋朝。隋朝建立废除了一切鲜卑化,采用了汉字、汉文化、汉姓、汉官制,将自己的普六茹坚改为汉姓,叫“杨坚”。没有杨坚的汉化,中国的汉文化将被打断。由于唐国公李渊也是子袭父爵,本来都是鲜卑人。从305年五胡乱华进入中原,到618年唐朝建立,当中有三百多年的时间,唐朝的鲜卑人全部汉化了。所以,历史上称隋唐是“鲜卑王朝”。

公元755年,唐朝历史上出现了有名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以后又有大批的汉族迁徙到南方去,历史上第二次《衣冠南渡》,这次衣冠南渡的汉族,不是纯粹三国留下了的汉族,他们是汉化的胡人,历史上称他们为客家人。公元878年,黄巢造反。由于黄巢的军队没有根据地,就没有后勤保障,所以黄巢军队大肆俘掠人口,当干粮,历史上出现了第三次《衣冠南渡》。这次从中原地区的到达南方的客家人,应该说都是汉化的胡人。

唐朝灭亡,出现了五代十国;后来是辽国、西夏与北宋对立,这些都是唐留下的灰孙子。辽国有契丹文,西夏有党项文,它们都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文字,到了他们灭亡,这些文字都留在石碑上。金国女真灭掉了辽国和北宋,忽必列蒙古灭掉了西夏和南宋,建立了元朝。明朝推翻了元朝,1644年,满清入关,大明灭亡,最后一个游牧民族战胜了农耕民族,建立了大清王朝。

实际上来说,在这块土地上,几千年来是一个王朝推翻了另一个王朝,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中国应该说没有亡国过,只不过是改朝换代,不管是那个朝代谁当皇帝,汉字、汉文化、汉姓、儒学一直延续到今天。汉民族和游牧民族都生活在这块土地上!


张律明


历史上,中国没有真正亡过国,都是内部的改朝换代。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而已。不论是以华夏族为主体的汉人政权,还是以蒙古、满族为统治阶层的元朝与清朝,都是炎黄子孙在自已的国度建立的政权。中国从曾不灭亡,因为中华文明没有中断!

夏、商、周三代都是以汉民族的先民华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联合政权,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当时的四夷是名义上是臣服于中央王朝的。秦、汉则是以华夏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封建政权,境内生活着华夏、戎、羌等少数民族。隋、唐、宋、明则是以汉人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封建政权,境内生活着许多其它民族。元朝是蒙古族为统治阶层的统一多民族政权,清朝是以满族为统治阶层的统一多民族政权。史学家早有定论,元清皆为中华正统皇朝,以国家统一为大计,不宜生出元清为外族统治者。

中国真正有亡国之危的是日本侵华战争,此战不胜,则中华休矣。日本是一个以和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因日本孤悬海外,国内地震频繁,人口稠密,因此日本从明朝时就想侵略中华,以统治中国为自已的最高目标。

唐朝时,日本支持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国攻击亲唐的新罗国,想占领朝鲜半岛。日军与唐军在白江口一战,以一敌十,大败日军,从此日本认识到中华之博大,军事之威强,文化之昌盛。于是日本开始全方位向唐朝学习,多次派遣使节到长安学习中华的礼义、文化、军事。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日本是中华的好学生。

宋朝灭亡后,日本举国上下惶惶不安,甚至有日本大名要求出兵协助汉人光复江山。蒙古三次攻伐日本,因飓风之威而让日本侥幸存活。此后,日本不再那么尊重中华了,认为宋朝之后,中华已亡,他日本才是中华的正统。

日本在明朝时制定了先占朝鲜、再占中国的东北,然后侵占整个中国的计划。中国的明朝是日本的战国时代,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出动能战之师侵占朝鲜,最终在明朝李成梁将军的打击下失败而归,但是这次没有白江口之战那么惨,基本打成了平手。明朝中后期日本开始平视中华,到了清朝末期,日本变法功成后,在中国的东北地区打败了庞然大物俄国,对清朝则是在甲午海战中完胜,从此日本开始轻视中华。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妄图占领中国,统治东亚。中国人民第一次感受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机,全国人民众志成诚,国共两党精诚合作,历十四年而打败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付出了三千多万军民伤亡,无数的财富资源才把这次的亡国之危平息。

因此,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中国从来没有被灭亡过。古巴比伦国亡于外族兵祸,古埃及亡于外族兵祸,古印度早就亡了,古罗马帝国亡于蛮族。因此从中外对比,中国是唯一一个没有被灭亡的古国。


大秦铁鹰剑士


我曾经回答过这样的问题,今日又见这样的出题,我完全都可以直率的说一句,历史上的中国,除了近代的抗日战争,险些亡国外,在历史上,并没有出现亡国阶段。

题主提出的中国一词,她是一个地缘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政治概念,这是在近代才把他叫着一个国家的概念,而且这个国家自古以来,就生活着许许多多不同民族的群体,从汉代时期的匈奴,到唐代时期的突厥,宋代的女真,契丹,包括蒙古族在内,许许多多的其他民族,都生活在中国的这块广阔的土地上。

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些个民族延续到至今,一些个民族在历史的长河里消失了,但是,无论存在与否,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都是炎黄的子孙,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把少数民族排斥在中华民族之外。

在在中国的历史上,每次的政权更迭都伴随着战争,而在战争中得胜的一方,成了中国这块土地的统治者,这些个统治者,其中有汉族人 ,在中国的汉族人,虽然人口数量较多,还有历史的演变,又与大多数汉族人为主,如果把汉人失去政权,当作亡国来讲,那是大错,特错。

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人曾经夺取过全国政权,并统治了全国近百年。

而由女真族演变而来的满族人,统治了中国近270余年, 既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辉煌,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灾难,这就是历史上每一个政权朝代的特点。

因此,不论是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公认的中国历史上,元朝,和清朝,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历史阶段。

汉族人失去了政权。并不代表中国的灭亡,而中华民族中各个民族的成员,都失去了在中国的统治权,那才叫真正的亡国。

二战期间的日本侵华,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日本侵略者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虽然扶植了满族人和汉族人当领导人,但却都是傀儡政权,一切都听日本人的。

这时的中国有一半儿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若不是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中国恐怕就此真的亡国了。

最后我想明确的说,中国没有出现过亡国。


赵志军001


国,从来没有亡过。

政权,更迭过许多次。

真正的亡国,是彻底的消失,连文化一起消失。

比如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上的文字,至今无人在用,也没有对应的传承。

古埃及的文字,现在也只能解读很小一部分,中国可能就三五个人学这方面的知识,全世界也没几个。

印度就不用说了,最古老的那个印度早就没了踪影,哈拉巴文明的遗迹,1922年才出土。你能想象,中国1922年发现有三皇五帝,周天子留下的遗迹,然后再说自己是他们后裔么?中国是有史书记载的。即使以现代印度来算,他们也在用英语说自己的印度人,用官方语言英语说自己有古老文化,简直是在搞笑。

其他的文明,匈奴没有文字,古罗马传承到今天有意大利。但是文字已经变化很大。

中国之所以能留到今天,汉字的功勋不可磨灭。

字母语言,语音变了,单词跟着也就变了,时间长了就变成了两种语言,而汉语不会。南腔北调,写起来都一样。

现在所谓的亡国,是指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南宋灭亡。还有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明朝灭亡。

问题来了,是谁逼的陆秀夫跳海的,南宋最后的二十万军民是输给谁败在崖山的?

张弘范。

张弘范生在哪里?河北保定。

他说什么话?河北官话。

河北当时属于金朝,金被灭后属于蒙古。但是张弘范本身是汉人。

再说襄阳之战,为什么蒙古死了蒙哥大汗还是打不下来?因为襄阳水军厉害。

那么为什么最后忽必烈又打下来了?

因为襄阳水军将领刘整,被贾诩排挤,投降了。

最后宋主要是被谁灭的?主要被投降的汉军首领。

那么元主要说什么话,用什么记载历史?

汉语。

清朝就不用说了,情况差不多。现在满语都快失传了。

现在满族和蒙古族都是我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如果非要说亡国,那么最初周天子被灭,那就是彻底亡国了。

汉语为什么叫汉语?因为汉朝啊,秦始皇是不是汉族?

当然不是啊,秦始皇是华夏族啊。

中国这块土地上的文化从来就是吸收与包容,要不然你以为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充话费送的么?

文字、历史、文化都有明确的传承,我们今天说的话,有三分之一的成语是2000多年前的人留下来的,大概90%的成语是清朝之前的。

自始至终都是这一群人生活在这里,政权被人抢走了几次后来那些人也成了我们的一员。

如果皇马输给了马德里竞技,马德里竞技统治了10年欧冠西甲,最后皇马又杀回去夺回了欧冠和西甲冠军,然后宣布收购马竞。

所以,皇马亡了?

没道理吧。


原梓番


谢谢邀请,个人认为,历史上中国是有过两次亡国的。第一次是元,第二次是清。这要看你如何定义亡国的概念。元、清都是一个独立的外权国家灭了另一个独立的国家。这应该算的上是亡国了吧。

后来建立的元朝、清朝,应该被看成是殖民地吧。不然总管中国的历史,除了这两个朝代还有哪个朝代是要把民众分个三六九等的?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不存在等级之分。至少在都是农民的层面。应该不会分得那么细吧!

还有,有元一代,是蒙古族统治了中国以及印度、东南亚、东欧的大片疆域,那些辉煌只属于沾满了血腥的蒙古人,与同样被蒙古人屠杀镇压的本部中国人没有丝毫关系!所以,并不是中国的版图那么大,而是蒙古人的版图那么大,所以没必要沾沾自喜吧。

还有一点,就是,虽然中国历史上也有少数民族建立过政权,但是那些政权应该都属于的是本土政权。用现在的话说,是属于人们内部矛盾。而元、清这是外部矛盾。不然也不会有举国的起义。中国历史上应该是有被亡国的。

特别是文化上,最著名的应该是崖山之战吧。南宋军队与元军在崖山展开关系到南宋生死存亡的大海战,南宋军队被打败,丞相陆秀夫万念俱灰,背负八岁的少帝赵昺投海殉国,随同一起跳海而死的南宋军民所说达十多万人,中国整个精英阶层全部殉国,十余万具尸体浮在海面上。

所以才有了崖山之后再无中国的话!

这个回答希望您能满意,谢谢关注头条号!


译临


先说答案吧: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次真正的亡国。

一次是西元1279年,代表中国道统的南宋被蒙元所灭。

一次是西元1644年至1683年间,代表中国道统的明被满清所灭。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

一个概念是,什么是中国。

另一个概念是,什么是亡国。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概念:什么是中国。

《庄子》说: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

这里的“海内”,指的就是中国。中国、海内、诸夏、华夏、中华、神州、赤县,都是同一个意思。

什么叫中国,四海之内为中国。什么是四海呢?是指四个方向的蛮夷。东夷为东海,北狄为北海,西戎为西海,南蛮为南海。

四海之内皆兄弟,是说中国人都是一家人,都是炎黄之后,所有的中国人都同属于一个大家庭,都是手足同胞。而中国人之外的人,则都是蛮夷,和我们则不是兄弟,和我们都不是一家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是一个民族概念,不是一个地理概念,也不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说谁占据了中原地区,都是中国,也并不是说谁遵循华夏文化生活,所在之地就是中国,只有真正的华夏后裔所统御的区域,才是中国。

为明确这样一个概念,我们来做一个思维拓展,假设一个蛮族,比如说日本的和族,他们占领了中原土地,将华夏民族屠戮的只剩下一个人,然后宣布,我们民族融合了。那么,是不是日本的和族所建立的国家,也是中国呢?很显然,不是这样的。再打个比方,是不是朝鲜人,越南人,琉球人,他们奉行的文化属于华夏文化圈的一员,都可以说是中国呢?很显然,也不是这样。

那这样的国家不能称为中国,为什么蒙元和满清,一些人就认为是中国呢?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有些人要争辩了。蒙元不论,满清时期,很多大臣都是汉人,又或者,满族、蒙古族,最后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了呀。

这依然是比较浅薄的见解。一方面,国家,是属于居于统治地位的民族的,在蒙元,满清时期,统治阶层并不是炎黄民族,所以,这个国家,并不是属于炎黄子孙的中国。另一方面,中华民族,是一个统战概念,不是一个确然的民族概念。所谓的民族融合,客观来说,就是以民族之间的相互吞并,以某个民族的消亡为特征的。比如明初的色目人,就是被朱元璋的政策融合的。时至今日,中国大地上还有色目人吗?再比如说蒙人、回人,很多也是真正融合的结果。

综上所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指的就是华夏,指的是由拥有共同祖先的炎黄子孙统治的区域。如果没有了炎黄,没有了炎黄子孙,没有了华夏文明。那么中国就不能叫做中国了。

明确了上面这一点,我们来看另一个概念,什么叫亡国。

《礼记·檀弓下》:“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於斯,得国恒於斯。’”孔颖达疏:“言寡人闻前古以来,失亡其国,恒於此丧祸交代之时;得其国家,亦恒在於此交代之时。”

《史记·周本纪》:“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徵也。”

《后汉书·李固传》:“昔秦皇亡於沙丘,胡亥、赵高隐而不发,卒害扶苏,以至亡国。”

亡国,这里指的是失亡国家,失去了国家政权,国家的统治权易手。

根据以上“中国”和“亡国”的两个概念。

我们可以明确在华夏历史上,有蒙元和满清两个时期,中国是处于亡国状态的。






平凡2850


为什么想回答这个问题,不是为了让人们赞同,只是不抒发一下就感觉心情不爽。

其实要说明这个问题,就要说清“亡国”亡的到底是什么。

亡国亡的是一个地域,亡的是一个族群,还是亡的是一种文化?

历史上不乏亡国之国。曾经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被视为已经亡国灭种的古代文明。为什么?在这些古代文明所在的地域上,已经不见了当初的国家和民族吗?土地的变迁是非常缓慢的,所以这些古代文明的遗迹还留存于世。一个庞大的族群是不可能一下子消失在历史之中的,他们有可能与其他的民族融合之后诞生了新的民族。说这些国家消亡了,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已经无人传承了!

现在生活在这些地区的民族,并没有传承这些古文明的文化,所以即使在这些地域上还保留着这些古文明的遗迹,我们都只能说“他们曾经存在过”。

那么中国是否亡过呢?如果你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那么中国的确亡过,但要说明的是主体还是保留了下来!如果你认同中华文化没有中断,那么中国就没有亡!

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二十四史”将中国每一个朝代的历史都记录在案,这在其他任何国家中都是很难做到的!什么“崖山之后无中华”,也是无稽之谈。所有的文明都在不断地发展改变着,不可能一成不变!有了发展才能让文化更好地保留下来!

中国古代帝王入主中原并统一中国,便认为自己已继承大统。而继承大统之后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为前朝修史,将前朝的历史记录下来早就成了中国官方的传统。即使是元清两朝也没有能力说自己推翻这一传统,自己再去杜撰出一个所谓的五千年文明史。虽然官方修史之时会粉饰自己的罪行,极力贬低前朝的帝王。但这一约定俗成的传统,已经成为中华文明不会中断的一个最有力的证据。

有人总在说元清两朝对汉民族的大屠杀。是的!我也痛恨!但统治者对百姓的屠杀还少吗?即便是汉民族中的帝王,他们登上权力的巅峰,哪一个不是手上沾满了鲜血?哪一个敢说自己从没有杀过一个无辜的人?只有到了现代,自由民主才深入人心,人们才开始排斥和反对专制统治!我们现在的民族观诞生在民国时期,那个时候我们才真正的知道并开始践行“民族主义”。

又有人会说,那么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不就也能这么去粉饰了吗?不!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才诞生了如今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现代意义上的一个新的民族,我们继承了前代的文明和传统,但我们一样痛恨前代帝王的那些杀伐。而日本来犯,我们不会允许我们这个“新生的民族”遭人践踏!我们反抗不单单是因为日本人是一个外来民族,更是因为人的生存本就是最基本的权利!不得民心者,休想在中华大地上肆意妄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