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晨IR劉暢:資管新規倒逼行業優化升級

1 從個人職業轉換見證股權投資行業變遷

一場突如其來的資本寒冬,在“募資難”的風聲鶴唳中,以往在幕後低調神秘的IR也漸漸成了行業關注的對象。

劉暢是達晨創投投資人關係部(IR)副總經理,她帶領5個人的IR團隊,負責達晨募資、投資人關係、品牌建設等工作,服務了近500名投資人和100多個專業投資機構。

晚8點,電話中的她熱情洋溢、語速頗快,提及她從事了近7年的IR工作,她頭頭是道、侃侃而談。回顧7年前,作為一個新人剛從銀行進入股權投資行業,她笑著打趣說自己當年就是個白痴,跌跌撞撞入行,啥都不懂,特別感恩達晨。

達晨IR劉暢:資管新規倒逼行業優化升級

劉暢大學學的是數學和金融雙專業,畢業後就進入銀行工作。體制內的工作漸漸觸到瓶頸,銀行的傳統也成為侷限。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瞭解到有個神秘的行業叫PE(私募股權投資),買了一堆介紹KKR、黑石等機構的書來讀,懵懵懂懂的下決心要進入這個行業。

“那時,我對PE行業是個徹底的門外漢,懵懵懂懂的就投了簡歷給達晨。” 劉暢非常直率的說:“當時應聘的是最基礎的行政工作,達晨招聘非常嚴格,幾輪面試下來,我被拒了。但我不死心,大半年後達晨又啟動了招聘,當時招的崗位是IR。”

後來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劉暢2012年進入達晨創投,從最基礎、最底層的工作開始,執著勤勉、兢兢業業的工作了近7年,從無到有構建了公司投資人關係和基金管理體系。見證了達晨和中國股權投資行業的成長,也和夥伴們一起用自己的汗水和雙手造就了達晨今天的成就。

2011年,股權投資行業已經達到了一個野蠻生長的小高峰,在“全民PE”的衝動和熱潮下,私募股權基金規模不斷增長,據清科研究中心報告顯示: 2011年中國創業投資暨私募股權市場募資增長迅猛,市場上新基金、大基金如雨後春筍一樣紛紛設立。 劉暢說起當年,記憶猶新:那是一個行業“野蠻生長”的時代,創業板的造富效應,催生了一批不夠專業、短線博高收益的“熱錢”進入這個行業,部分機構以“跑馬圈地”的方式搶佔市場、以“工業化”的方式投項目,不少GP和LP都不專業,整個行業非常浮躁、非常急功近利。在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埋下了隱患,爾後的數次IPO暫停、股災、資本寒冬,讓行業經歷了週期,讓一部分投機的資本現出了原型。

回首過去,恍如昨日,再看今朝,行業早已今非昔比。1.4萬家機構、8.7萬億管理資本、13.7億從業人員。私募股權行業進入從暴利到微利,從藍海到紅海。機構之間的競爭也從過去的野蠻生長到精耕細作;從跑馬圈地到價值培育;從資源壟斷到管理服務;從單兵作戰到體系化建設的全方位、多維度的競爭。

尤其是2018 年 4 月 27 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 聯合印發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意見》。 重塑了100萬億的資管新格局,私募股權機構也逐漸規範化的生態。

在這樣的背景與格局下,IR也從過去拼關係、拼資源的資金募集主導,到現在以更高的定位、更廣的服務、更深的合作,構建資金合作、深化基金管理、樹立品牌生態的新階段。

2 初級IR找資金、中級IR管基金、頂級IR立品牌

劉暢認為,對於IR,有些誤解比較常見。例如認為IR等同於募資,其實,募資只是IR工作的一部分,更多的時候,人們只看到了募資的“臺上一分鐘”,卻沒有意識到,科學完善的基金管理,是與機構LP持續合作的前提,也是讓募資水到渠成的“臺下十年功”。為私募基金打造差異化、可延展、迭代升級的品牌定位,應是頂級IR的自我修煉與持續要求。

“募資其實不像大家想象的,只是找人,找錢,找關係,這是對募資工作的誤解。募資,也是一件需要深厚積累的專業的活。”不僅一些從業者對IR的認識不夠全面,甚至很多機構也是一樣。 部分機構募投管退是割裂的,沒有做到環環相扣,形成體系與生態。

募資也要體系化,專業的IR應承擔基金運營管理的重要職責。不僅僅看找到了多少資金,還要看資金的可持續性,橫跨募投管退的每一個關鍵點,落腳點在基金業績表現上,因為基金業績是投資機構的生命線。

雖然,IR不直接參與項目的投資決策,但是,一個專業的IR,必須對基金的投資策略、行業佈局有全面、深刻的理解,甚至,對基金重點佈局的行業,有專業的積累與獨到的洞見。為投資儲備彈藥、為機構樹立品牌、為基金保駕護航。

劉暢貼心的給了想進入股權投資行業的畢業生建議:“年輕的同學可以先在大型的金融機構鍛鍊幾年,再進入股權投資行業。一是可以打好基礎、開拓眼界、找到自己最擅長的特質;二是,投資需要深厚的積澱,硬實力加軟實力,缺一不可。進入投資行業不用著急,因為投資是可以做一輩子的,可以是人生中最後一份事業。

3 行業募資困局:“大白馬”?or “小黑馬”?

“行業今非昔比,過去曾經讓你成功的,也許今後會讓你慘敗。”從業近七年,劉暢隨時保持著危機感、飢餓感,不斷超越、永不滿足。“這個行業,不變的只有變化,這很需要深刻的行業洞見、超強的學習能力,和不斷自我超越的精神。”

監管趨嚴,行業進入劇烈的分化整合期,有兩類機構劉暢認為是可以生存發展的:

一 大白馬:有品牌,有業績,有行業地位,有護城河,有平滑行業週期風險的能力,在資本寒冬不缺彈藥,有主動選擇LP的能力。但與此同時,白馬也不能高枕無憂,要警惕路徑依賴,過去成就你的將來或許會讓你失敗。

二 小黑馬:小而美的機構,重度垂直的專業化,有能力深耕細分領域,圍繞行業主題進行精準投資,並將行業資源充分利用起來。這樣的機構,如果能持續強化其行業壁壘、持續構建行業生態,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而那些缺乏專業、沒有成長性,沒有差異化,沒有行業聚集,沒有特色,沒有品牌,沒有積累的機構,將面臨生死存亡的殘酷考驗。

小機構,剛成立的新機構,如何募資?

當IPO平均回報腰斬,唯IPO論不再成立了,怎麼辦?

在行業2.0時代,募資與基金管理將有哪些新的趨勢?

劉暢樂意與您共同探討。

工作之餘,劉暢希望自己是個有趣、有愛、有料的人。她愛好旅行,業餘行走30多個國家,出過書、辦過個人慈善畫展。她希望與每位從業者共同努力,快樂投資、快樂生活,讓行業更健康,讓GP-LP共同成長。

達晨IR劉暢:資管新規倒逼行業優化升級

清科投資學院2018年7月19--20日,深圳福田希爾頓大酒店,力邀市場化母基金和政府引導基金一線專業實操大咖,以及FOFs、上市公司、富有家族及個人、險資、私人銀行、財富管理機構、等優質LP學員與國內一流VC/PE機構學員共聚一堂,就中國LP市場趨勢、財富管理、GP募資、政府投資基金和險資等多角度探尋高效發展之道。

達晨IR劉暢:資管新規倒逼行業優化升級

更多報告請關注微信公共號清科研究(微信ID:pedata20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