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大唐帝國那麼強盛,卻比所謂羸弱的宋代存在時間短?

人潮湧動1


其實,這個問題不用問,就已經有了答案了。

618年,大唐帝國建國,先不說前期如:630年滅東突厥、640年滅高昌、646年滅薛延陀、657年滅西突厥、660年滅百濟、668年滅高句麗等等這些滅國級戰爭。就是到了後期,唐軍依然保持著強大的戰鬥力。

801年,唐帝國派韋皋將兵2萬進攻,大破吐蕃於雅州。韋皋屢破吐蕃,轉戰千里,凡拔城七,軍鎮五,焚堡百五十,斬首萬餘級,捕虜六千,降戶三千,遂圍維州及昆明城。802年,吐蕃遣其大相兼東鄙五道節度使論莽熱將兵十萬解維州之圍,唐西川兵據險設伏以待之。吐蕃軍中伏大敗,士卒死亡三分之二,論莽熱被唐軍擒獲。

801年,大唐帝國立國已經183年了,在面對擁有1000多萬人口,50多萬軍隊的吐蕃時,只出動了2萬兵馬,依然可以取得完勝,唐軍戰鬥力到此時,不可謂不強。

大唐帝國極盛時期疆域圖(1237萬平方公里)


下面說到宋,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宋。979年,此時已是趙光義在位,滅北漢,統一了南朝。

這時的趙光義不知哪裡心血來潮,腦袋一熱,大腿一拍,想學學後周世宗柴榮,乘著“餘威”伐遼朝,結果高梁河一戰,30餘萬宋軍被遼軍打的全線潰逃,趙光義坐著驢車逃跑,屁股上還中了一箭。986年,趙光義準備趁大遼新君初立,再次北伐,這就是雍熙北伐,20萬大軍兵分四路,初期取得一些進展,後期隨著遼軍反擊,又是全面潰敗,名將楊業就是陣亡於此戰。從此,宋人可謂是患上了“恐遼症”。

1004年,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親帥大軍南下,目標直指北宋東京城,宋廷震動。宋這邊是大臣王欽若主張遷都升州,也就是現在的南京,陳堯叟主張遷都益州,也就是現在的成都。

此時在位的趙恆也是畏敵如虎,還好宰相寇準是個明白人,力勸趙恆留下來禦敵,否則,恐怕宋就得提前120多年往南搬家了。而此時遼軍一路勢如破竹,一直打到澶州城下,並三面圍住了澶州城。此後就是趙恆在寇準督促下北上,宋軍用伏弩射殺蕭撻凜等等。後來遼宋議和,簽了個澶淵之盟,從此開始了宋的納貢歷史。

到了1122年,此時宋立國162年,本著2年前也就是1120年與金人達成的“海上之盟”,趙佶匆匆忙忙地動員,大括天下丁夫,計口出算,搜刮了2600 萬緡鉅款用於軍費,動用自己尚還算有點戰力的西軍準備對遼作戰。就在這年4月,宋的15 萬大軍兵分兩路開始北伐,東路軍在西軍名將种師道的率領下向白溝進發,而西路軍則在辛興宗的指揮下向範村進發。結果呢?出兵才兩個月就全軍潰敗而歸,徽宗的恐遼症再度發作,急急忙忙下詔班師。

就在宋徽宗急急忙忙下詔準備班師之時,局勢又發生了變化:耶律淳病亡,蕭皇后執政,遼的危機繼續加深。得知這一消息的趙佶在王黼的鼓動下,命令剛剛敗退回來的大軍再度北伐。這便有了第二次伐遼,初期倒是很順利,因為遼軍此時基本上都在防禦金軍的進攻,宋軍初期可謂沒遇到一個敵人,就到手兩州之地,聽聞此消息的趙佶和他的臣下興奮起來,還未等戰事結束,就已經開始籌劃如何給燕雲諸地改個新名字了。然而,就在趙佶興高采烈地給燕雲諸地想新名字的時候。燕雲傳來最新動態:宋軍又再一次敗了!


10 萬宋軍渡過白溝之後,剛到良鄉就遭到蕭幹率領幾千人的遼殘軍襲擊。10 多萬宋軍被幾千悲憤交織的遼軍打得落花流水,一路趕鴨子般趕到盧溝,宋軍只能龜縮在盧溝以南避戰不出。11月29日晚上,遼軍在盧溝以北點燃火把,宋軍一見到火起,就以為傳說中的遼軍精銳來了,趕緊點火燒掉大營逃跑。一瞬間,10多萬宋軍還沒和敵人交手就自我崩潰,自發潰逃會了出發地雄州,沿路上全都是自相踩踏而死的宋軍士兵!而遼人則縱兵追擊,一直追到了涿水。宋自王安石變法以來所存儲的軍用物資,被宋軍自己棄之殆盡!

此事傳入金人的耳朵中,他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隊友居然是如此這般不抵事,完顏阿骨打公開說:“我聞中國大將獨仗劉延慶將十五萬眾,一旦不戰自潰,中國何足道!我自入燕山,今為我有,中國安得之!”

這就是1122年的宣和伐遼,宋在面對已經被金人打的氣若游絲的遼朝時,戰力竟如此不堪一擊。3年後的1125年,遼國朝為金朝徹底消滅。同年,金人興兵南下,兩次自宋境外長驅千里直入,最終在1127年端掉了北宋汴梁,北宋亡。

隨著趙構在江南重建宋,史稱南宋。但無論其喪失中原,還是1140年對金稱臣,都標誌著南宋只是偏安一隅的割據政權,而不在具備做為中原王朝的任何資格。可以說,宋的軍事,創下了歷代最低值。

遼朝、西夏、北宋對峙圖




惟願盛世大中華


唐朝的強盛,並不是因為武力上的成就。實際上,唐朝的軍事成就與秦朝和漢朝比較,都稍顯不足。唐朝的武功最盛於唐太宗執政時期,但依然沒有能夠攻下人參娃。唐朝歷史上一般供養著大約40萬人的軍隊,能夠談得上有戰鬥力的,不過是邊境地區的軍隊,主要成分是沙坨人,人數大約10幾萬人。這10幾萬人,才是唐朝真正的軍事力量,可以打硬仗。而唐朝其他地區的軍隊,戰鬥力都平平無奇。要說強大,是相對而已,要是以全國的人力、物力去碾壓小勢力,當然稱得上是強大。但是,如果遇上大國、強國,唐朝就並不佔據上風了。比如,唐朝和崛起於西部的吐蕃有過多次之交鋒,就沒有能力佔據優勢。吐蕃在地域上屬於苦寒之地,氣候惡劣,經濟落後,人口不過100多萬,軍力不過10萬,但唐朝自始至終就是打不贏它。據統計,唐朝和吐蕃發生過200多次戰鬥,70%的情況下,都是唐朝吃虧。要知道,唐朝的綜合國力至少是吐蕃的10倍,但依然打不過吐蕃。所以,唐朝採取的是和親政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把唐宗室的公主、郡主嫁到吐蕃去,以換取邊境上的平安。總而言之,唐朝的軍事實力,只能說是中等程度,並不算中國歷史上很強的時期。之所以說唐朝很強盛,主要在於唐朝的經濟實力和文化影響力。唐朝的GDP,據說在唐玄宗的時期達到全世界GDP的60%以上,當時長安城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100萬人的城市。大體而言,唐朝的軍事實力並不一定強於後世的宋朝。宋朝的軍隊一貫給人無能的映像,那是因為他們生不逢時,遇見了世界歷史上最強悍的對手。宋朝軍隊的武器裝備要好於唐朝,大量新式的戰鬥裝備都是唐朝沒有的。所以,唐朝的軍隊實力最多和宋朝半斤八兩,並不一定就是超越了宋朝。


懷疑探索者


唐朝的強盛應該包含幾個層面的問題,首先是大唐帝國沒有一直強盛下去,唐玄宗以後,整個大唐帝國都走向衰落,其次,唐王朝的強盛也是相對的,也許相對於魏晉南北朝的確是非常的強盛,但是相對於隋朝來說,實際上至少在經濟數據方面唐朝一直未能超越隋朝,後人對隋朝惡劣的印象許多都是根據唐朝官方的記載所作出的判斷,而唐朝許多官方記載都是為尊者諱,為本朝諱的。

唐朝最後走向滅亡,並沒有太多外部的威脅的影響,而是內部因素所導致的。引起唐王朝最終崩潰的原因包括宦官專政,藩鎮割據以及朋黨之爭,唐朝中期以後,唐王朝的君主們有名無實,皇位的傳承一度完全由宦官把控,宦官甚至對皇帝可以生殺廢立,比如憲宗之後連續三個皇帝都是太監立的。唐朝的藩鎮割據和朋黨之禍更是一直延續到唐朝滅亡,唐朝最終的垮臺就是與藩鎮有直接關係。

宋朝之所以能夠苟延殘喘數百年,並且國運比唐朝還長很多,原因在於宋朝內部的不穩定因素基本上都被消除,因此只要與外面的對手保持一個戰略平衡,基本上就不會滅亡。宋朝的開國皇帝們吸取了五代唐末的教訓,一方面通過削弱地方的權力,進而加強中央集權;另一方面逐步的削弱了相權,進而加強了皇權。宋朝的地方官一方面權力被瓜分成了數個單獨的單位,比如路一級單位有安撫使司,提刑按察使司,轉運使司等,並且最重要的是地方官的軍權都被剝奪了。而中央層面,雖然仍然有類似宰相職務的官位設置,但是權力卻被分割了好幾塊。二府三衙之間互相牽制和制衡。而在對外方面,不管是遼、西夏、金還是蒙古,宋朝都以比較低的姿態屈辱的維持著和平,因而,宋朝立國三百多年,真正威脅宋朝國運的時間並不多。

因此,這就出現了強盛的唐朝存在的時間還不如羸弱的宋朝這樣詭異的歷史現象。


青年史學家


唐朝強盛而衰主要的原因是安定的太久,沒有居安思危,加上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暴發安史之亂,才由盛轉衰。

宋代之所以存在的時間長,並不是因為宋朝的軍事實力強,而是宋朝兵歸中央,免除了藩鎮割據發生的可能,加上一直有強敵威脅,一直在謀求和平,所以存在的久。

簡單來說,宋朝像一個小刺蝟畏縮在一腳,而唐朝是步子邁太大了,管理跟不上。


如果不考慮武器裝備的提升,唐朝的軍事實力應該是超過宋朝的,但是,經過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一連串的太平盛世讓統治者(唐玄宗李隆基)開始了腐朽奢靡,縱情聲色的生活,尤其是用人上,先是李林浦把持朝政後是楊國忠亂政,而地方上寵信安祿山,史思明之流,加上文官與武將,中央與地方,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的諸多矛盾,最終引發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後,地方割據形勢完全形成。最終分裂五代十國。

到宋朝的時候,並不是一統唐朝的所有領土,而是繼承了唐朝的大部分版圖,宋朝的創立者,趙匡胤充分吸取了唐朝滅亡的教訓,因此,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權力,將武將排除權力中心之外,又將宰相的權力一分為三。可以說,宋朝創立的二府三司制,是對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一個總結與提升。

可以說,宋朝就是為了防止再次發生類似安史之亂的事情而進行的一系列的制度設計。

宋朝的滅亡,北宋對峙於遼,滅於金;南宋對峙於金,亡於蒙古。可以看出,少數民族的南下比歷史上任何一次遊牧民族的崛起都更加強烈,更加成熟。

所以,宋朝的滅亡不在於制度的原因,更多的是外在的因素,如果宋朝實行和唐朝一樣,把權力下放到地方,也許更能調動地方抵抗遼金的入侵,但是,也更容易產生一個藩鎮割據的局面,形成另一個五代十國的歷史。

這也是從宋代起,王朝可以滅亡於農民起義,可以滅亡於外族入侵,但是,絕對不允許滅亡於藩鎮割據,為明清的大一統中央集權的政治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史論縱橫


這個問題,之前沒有想過,看到後,想了一下,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經濟,一字以蔽之:錢。

大唐帝國,沒有錢嗎?

有,而且還不少。大唐之強盛,盛在各個方面,是全方位的強盛,當然不會少了。但是唐朝的錢,都是收的農業稅,是封建主經濟的典型。資本會有集中的趨勢,這種稅收政策,會隨著時間的進行,土地兼併日盛,最後越老越少,稅收源頭會枯竭。

唐朝前期是按丁徵收的租庸調農業稅,按照土地和財產徵收的地稅與戶稅,以及附加於租庸調、地稅、戶稅之上的多種附加稅。隨著均田制的逐漸瓦解,租庸調徵收在國家稅收總量中的比例趨於下降,地稅、戶稅和附加稅的比例逐步提高,稅收結構發生了由稅人為主向稅地、稅資產為主的明顯變化,改用了兩季稅。可是沒有過多久,這個稅也收不上來了。中央政府沒錢,皇帝窮的叮噹響,甚至涇原兵變也是因此而起——那些大兵們來到皇城,想著吃點皇帝老子好點的東西。結果皇帝沒有錢打發,這幫大兵立馬就甩臉子了,把皇帝都趕跑了。

沒錢,就沒有辦法打仗啊。所以唐朝皇帝調動不了各個藩鎮的兵去打仗,開不出賞錢,甚至糧餉都籌措不了。最後唐朝天子,就和周朝時的周天子差不多了,只是一個天下共主而已。各個地方節度使,上演了一出唐代的東周列國記。唯一有點轉變跡象的,是800年前後的元和年間,唐宣宗時期,國家出了幾個名將,最主要的是朝廷改變了稅法,開始收鹽稅了。

鹽稅,是一種商稅,在封建農業經濟時代,是農民唯一需要花錢購買的一種商品。由國家實行食鹽專賣,利潤非常豐厚,唐代時,可以達7倍。

朝廷有錢了,就能招募軍隊,然後對內削藩,對外開戰。打的吐蕃、南詔吐出了以往侵佔的不少國土,還把吐蕃的大相給抓了俘虜。唐朝一掃此前長安屢被攻破的尷尬,國威大振。

可惜這樣的勢頭沒有延續多久,後世的皇帝更迭頻繁,宦官為禍日甚,私鹽販子鋌而走險,組成了封建社會的黑社會組織——鹽幫。

最終,鹽幫出身的王仙之、黃巢起義,顛覆了唐朝中央,徹底把唐朝中央的勢力榨乾,中央政府真正成了一個橡皮圖章。天下各個藩鎮互相混戰,等到決出老大的時候,唐朝的國祚也就到頭了。

此時,唐朝已經是我命由天不由己了。

反觀宋朝。

宋朝是最會做生意的一個朝代。

什麼都可以做生意。

宋太祖為贖回燕雲十六州,第一打算是用30萬緡銀子,為此設置了一個封粧庫,打仗得勝了就把戰利品的一部分存起來;第二打算才是武力征討。宋朝自太祖起,就深諳和氣生財的生意奧義,雖然他是武人出身,也可能是所有皇帝中武功最高的一個。可能他是見多了五代時期不和氣造成的嚴重破壞,念念想不要再打啦,大家好好做生意吧。可是全國統一前夕,他去世了。

宋太宗趙廣義揹著篡位的嫌疑,一直想有所作為。可惜志大才疏,兩次北伐,虧光了家底。還因為軍費而橫徵暴斂,在北宋開國初期就遇到了王小波起義。從此,宋朝就轉變了戰略方針,對遼國採取守勢。後來定難五州被西夏佔去,宋朝的守內虛外的方針更是得到了更好的貫徹——反正怎麼打也不能把他們滅了(缺少騎兵),就隨他們折騰去吧。

宋朝的稅收,在歷朝歷代以來,是最多的,遠超唐朝,連後世的明清都難以企及,可謂搜刮之道,已臻化境。

宋朝稅收嚴苛,除正稅苛重外,又有名目繁多的創收工具。

宋朝人對此就有評價。

朱熹:"古者刻削之法,本朝皆備。"

林勳:"本朝二稅之數,視唐增至七倍。"

蔡勘:"賦斂煩重,可謂數倍於古矣。"

宋朝同樣,對天然的商品,鹽徵收重稅。而且因為宋朝打擊私鹽販子,嚴刑峻法,所以走私的鹽販子也不像唐朝那樣,形成了勢力龐大的黑社會,一切都在宋朝100多萬的內衛部隊的控制之中。宋朝鹽稅的利潤,可達300多倍。除此之外,還對茶葉、鑄幣等都收取重稅,這些都是流通貨,所收的稅都是商業稅,而且稅率又高,盤剝的是商人,他們也不敢造反,只是把物價抬上去,最終還是宋朝的老百姓買單。看《水滸傳》裡面英雄吃肉,動不動就是幾角銀子。而後世的明清,只有《孔乙己》從裡面摸出幾個銅板,還要一個一個排開。宋朝的物價高,這個沒有具體考證過,有心人可以去搜一搜。

除了商業稅之外,宋朝畢竟還是農業社會。農業稅,比起唐朝一點沒少,還有所增加。

當時有人言:東京富麗甲天下。那是把全國的資源都集中在東京,能不發達嗎?開封南邊的朱仙鎮,當時是全國四大名鎮之一,就是因為在開封以南,專司轉運貨物而興盛發達起來的。後來開封沒落後,朱仙鎮也跟著沒落了。

宋英宗朝,北宋的年歲收入達到1.1億緡,而唐朝最高時不過3400萬緡。宋朝中央政府的財力雄厚程度,可見一般。所以宋朝在英宗朝突然發威,把西夏打的只剩下半條命,到了徽宗朝宣和年間,還開拓了隴西,一時間全國都沉浸在興盛強國的迷夢裡。宋徽宗還為收復燕雲十六州準備了2600萬緡的物資,準備實現堯舜禹湯一樣的功績。

結果大家也是知道的,北宋其實是休克死亡的,太突然了。從紙面數據看,完全不應該是這個樣子。

話說到了南宋。

南宋缺相,北宋缺將。宋朝跟外族抗爭了300多年,這些外族都是集中了漢族和外族的精華軍隊,經濟實力肯定大大不如會做生意的宋朝,但是貪婪兇殘程度卻遠遠過之。

南宋能以半壁江山,與金國、蒙元周旋辦個世紀之久,與南宋發達的財政稅收政策不無關係。南宋人有言:市舶司稅收,佔據國家財務的十之一二。

南宋為支持北伐,大力發展海外貿易,航海業空前發達,泉州港因此成為當時世界第一大港,各國商人都來泉州做生意。

可是南宋國土日蹙,在跟金國和蒙古的長時間消耗中,終於透支了體力,與其說是宋朝耗死了對手,不如說一個比一個強大的異族,終於耗死了宋朝。

宋朝失敗,不是因為沒有錢了,而是因為太有錢了,什麼事都想著用錢來買。

元朝人不懂經濟,皇帝覺得收稅太麻煩,是個技術活,就把國家的稅收包乾給了色目人。一個商人承包國家的稅收,也只有元人能幹出來。結果肯定是高利貸層出不窮,把好端端的花花世界給搞成了高利貸賭場。

朱元璋趁勢崛起。

不過朱元璋時代,小農經濟重新抬頭,中國稅收又轉回去以農業稅為主了,在稅收方面,明朝無疑是退步了很多。直到崇禎末年,國庫裡再也拿不出錢來賑災、募兵、平叛。國家也在這種窘迫中,破產滅亡。

明朝失敗,是因為財政破產了。

當然,對唐朝289年國祚,宋朝319年國祚,為什麼一直被欺負的宋朝能存在時間比看起來很猛的唐朝時間還長呢?

除了經濟之外,剩下的就是政治制度了;唐朝的藩鎮惹的禍亂太多,宋朝就開始了對症下藥,杯酒釋兵權之後,國家的軍權都集中在皇帝一個人手裡。而皇帝又通過稅收,積累起來大把的銀子能夠養活的起軍隊。軍隊又能很好的維護這種稅收制度,誰走私就取誰的命,於是就形成了一個正向的循環。

說實在的,如果不是因為外敵,宋朝的國祚,遠遠不會這麼短。

宋朝失敗,實在是因為對手太強,集中了整個世界的精華,對陣區區的江南一地,南宋再牛,終究會有耗死的一天,而實際上,南宋一朝,老是出投降派,看著也不像很牛的樣子。

總結:

1、宋朝有錢,唐朝沒錢。

2、宋朝皇帝手裡有人,唐朝皇帝手裡沒人。


而知而行


中國歷史確有唐強盛,宋贏弱這一說法。這種印象主要源於如何對待北方遊牧民族的態度上。唐朝基本上是以示強為主,他的軍隊也是爭氣,戰必勝,功必克。遺憾的是從李世民弒兄奪權以後,唐朝宗室內部一直是內耗不止,自毀長城。在有就是中央集團和割據勢力也是明爭暗鬥。這裡即有中央集團利用外潘割據勢力分之治之的想法,也有割據勢力利用中央這一金字招牌挾天子以令諸候的快意。中國雖有中央和割據勢力鬥爭的歷史。但翻開中國歷史,割據勢力有地方割據之實,確無獨立之名。究其原因也是民心所向,也是割據勢力也不願放棄中國這快大蛋糕的這一即得利益,一句話唐朝存在時間短主要是內耗從而喪失了對外潘割據勢力控制造成的。宋朝在對北方遊牧民族的態度上基本上是採取守勢,有軍隊也基本上是守住即得利益。打了幾仗也想立威。也是不理想。衡量一個朝代的強盛不但要看軍隊強盛。也要看國家的綜合國力。宋朝存在時間長說明他的綜合國力並不低。但他的滅亡也確是:和沒有一個強大的軍隊有關。歷史的教訓沖人值得我們深思。


陳殿江1


唐的存在時間最好加上隋朝存在的時間,畢竟是表親篡位,要是不改朝換代不一定有唐,而且唐朝的興盛離不開隋文帝打下的基礎和楊廣的豐功偉績(例如京杭大運河,再比如對世家門閥等地主階級的削弱等),故而大唐存在326年,南宋加北宋316年,大唐時間不短了。可能有人會講,那趙匡胤不也是欺負別人孤兒寡母,篡了柴榮的江山繼承了北周打下的一統天下基礎?不一樣好嗎,趙元朗又不是柴榮他親戚,皇帝兵強馬壯者為之,只能說老趙666,而且兩朝的格局和社會形態差很多,不能一概而論。唐朝那才是撿漏來著,而且又是世家又是表親,又有楊堅謀外甥的江山在先。——這裡說完,再說唐宋誰強。怎麼說,軍事實力應該差不多,換句話說,趙光義之後,宋朝有開拓進取精神的君主基本沒有了,軍事實力一直處於被外敵碾壓狀態,為什麼說這樣還能和泱泱大唐軍事實力差不多,主要也是因為——敵人強啊!不說遼國,再看滿萬不可敵的金國,再看看一路打到歐洲去的元朝。但最後,還是想說一句,宋和唐相比,輸了。輸在格局小,輸在沒有開拓精神,當年隋文帝和唐太宗百試不爽的挑撥離間,把突厥人玩的團團轉,到宋朝,玩的膽量都沒有。(淺見,勿噴)


福州朗雅裝飾


大唐帝國從治到亂彷彿就在一瞬間,安史之亂是個轉折點,之後就江河日下。藩鎮,亦稱方鎮,是唐朝中、後期設立的軍鎮。藩是“保衛”之意,鎮是指軍鎮;唐代朝廷設置軍鎮,本為保衛自身安全,唐玄宗為防止邊倕各異族的進犯,大量擴充防戍軍鎮,設立節度使,共設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時稱天寶十節度。唐玄宗軍事需求大,為了提高軍事效率,解決邊軍的後勤供應,有效執行軍事防禦,不斷向邊鎮讓渡權力,結果使各藩鎮轄區內權力逐漸擴大,兼管了民政、財政,掌握全部軍政大權,唐時藩鎮的戰鬥力確實強,但也形成了藩鎮在主要方面不再受制於中央,安史之亂暴露的是唐代藩鎮權力過大。安祿山就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亂平後,以前為平叛新設的和歸附的藩鎮更多,兵將久鎮一處導致節度使出現世襲現象、或直接由部下拭主篡位,尾大不掉,朝廷難以節制。

唐代的衰敗和滅亡,藩鎮起了很大的作用,再強盛的王朝也經不起這種折騰。宋代從一開始就充分吸收了唐代藩鎮的教訓,對軍權作了系統性的限制,為此不惜降低軍事效率,所以宋代從來沒有出現軍人專權、某處軍隊軍政一體的事例,哪怕是像岳飛一樣優秀的軍事幹部,只要有專權的可能,就被幹掉。宋代經濟上不弱,說羸弱只是軍事上,宋的軍事戰鬥力差點但全聽中央的,雖然被外敵追打,但只要出個軍事上牛點的將領,也能雄起一下,而唐簡直就是內戰了,所以宋要比唐延續時間更長一點。

達瓦里希


這個標題其實有美化唐朝的嫌疑。

為什麼?

他媽的唐朝280年曆史有一半時間是亂世啊😂

自古以來每個王朝滅亡後,繼之而起的王朝經過一番混戰後都能統一中國。但唐朝留下的是什麼?

是五代十國啊!

其實唐朝被美化是因為而這裡有個誤區是:盛唐=唐

而所謂的盛唐也就是“開元盛世”起止時間713-741,共26年!

而所謂的“貞觀之治”、“永徽之治”只不過是大亂之後的修養期,充其量只能算治世,而這樣的治世只要沒有出現動亂,歷朝歷代都會有。

而唐朝的前半期在做什麼?

是無休止的政變!

玄武門之變!

神龍政變!

唐隆之變!

先天之變!

李承乾謀反!

李重俊謀反!。。。

宗室尤且如此,民間可想而知。

唐朝中後期呢?

安史之亂爆發,山河破碎,十室九空!

吐蕃、回鶻輪流吊打唐朝,李唐灰頭土臉,被迫簽訂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唐番清水盟約》,緊接著,平涼劫盟,長慶會盟。。。

然後,唐朝再接再厲,先後上演了:

涇源兵變、朱泚之亂、奉天之難、甘露之變、白馬驛之禍。。李懷光謀反、僕固懷恩謀反。。。裘甫起義,龐勳起義。。。。

整個國家淪為了人間地獄,而唐朝天子也好不到哪裡去:

唐順宗被殺!

唐憲宗被宦官殺害!

唐穆宗死於煉丹!

唐敬宗死於宦官!

唐文宗囚禁致死!

唐武宗死於煉丹!

唐宣宗死於仙丹!

唐懿宗死於縱慾!

唐僖宗。。。。。

加一起,唐人真正太平的日子沒幾天啊😂


天水一朝的千年榮耀


有幾個大問題造成。

一、政治原罪問題。

包括高祖篡權隋朝,太宗弒兄弟,都造成了統治集團特別是皇族內鬥始終不止。——因為不鬥不成,誰都不把握對方不會傷害自己

二、控制面積過大,後勤及政治經濟力量不足,控制難度大增

這導致成本收益不對稱,由此造成損失太大

三、王朝對外藩諸侯等級不公,公信力下降導致衝突

中後期外藩各派精英控制中央軍政大權,並對其他外藩諸侯不斷髮動打擊。由此引發大量衝突,並最終使王朝形成了大量內外亂。如安史之亂等。特別是語言地域隔閡,使衝突增大至分裂地步,並使王朝威信掃地

——宋代實際上比唐在政治經濟軍事及政治倫理體系建設方面更強,只是歷史說法與突發靖康之難造成了歷史地位受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