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注意!這個病入夏後反常高發3倍 很多孩子中招

進入暑期,開心放大假的同時,“意外”也變多了。新型手足口病來襲,導致溫州市兒童手足口病發病率不降反增!

6月另發生12起溺水事故,其中6人身亡!

家長注意!這個病入夏後反常高發3倍 很多孩子中招

新型手足口病來了:大水泡,又疼又癢

發病率較去年同期增加近3倍

家長注意!這個病入夏後反常高發3倍 很多孩子中招

這兩天,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陳益平在朋友圈裡寫下:

“本來進入暑假應該發病減少的手足口病,今年有些反常了。”

記者從醫院兒童感染科瞭解到,連日來每天都有十幾名手足口病患兒住院治療。溫州市疾控中心此前也連續三次發佈手足口病預警,截至7月15日,我市手足口病發病率較去年同期增加近3倍,從6月中下旬起發病呈下降趨勢,但仍高於去年水平。

幾天前,一名3歲的寶寶就診時,四肢長滿了皰疹,乍看像水痘,又疼又癢,還持續高燒。家人感到奇怪——

平常手足口病不是手掌和腳掌上有皮疹嗎?

為什麼孩子全身長滿了大水泡,這真的是手足口病嗎?

接診醫生判斷,這是由薩科奇A6病毒引起的一種手足口疾病。

薩科奇A6病毒是什麼?

新型手足口病嗎?

陳益平介紹稱,引起手足口的病毒有幾十種,薩科奇A6病毒就是其中一種。之前高發的是由EV71和薩科奇A16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比較典型。“從7月開始學校放假一週後,門診接診的薩科奇A6手足口病突然增多。” 陳益平說,這可能是手足口新的優勢病毒又開始流行了。

據瞭解,這種新型手足口病會導致患者全身皮損嚴重,皮疹可表現為大皰樣改變,而且範圍不限在手、足、口等部位,甚至可遍及全身。病程時間也比較長,一般要一至兩週才會好轉。不過家長不用擔心,薩科奇A16引起重症的情況比例較EV71及薩科奇A16少。目前報告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治療後均痊癒出院。

家長注意!這個病入夏後反常高發3倍 很多孩子中招

EV71成熟病毒顆粒及空病毒顆粒的晶體結構

家長們更關心的是,如何躲過這一波高峰?

陳益平說,手足口病的預防,儘管是老生常談,還是請大家引起關注!

1. 未患病的孩童應注意,包括勤洗手,儘量少去公眾聚集的場所,注意室內通風換氣、定期消毒,根據需要接種EV71疫苗。

2. 對於患兒來說,家長要細心護理,多飲水,吃有營養而且容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飲食應少量多次,不吃辛辣、甜膩或油炸食品。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現高熱、精神萎靡、嘔吐等急症,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除了新型手足口病反常高發

這些安全隱患也需要注意防範

小編提醒大家:夏季戲水消暑,千萬留個心眼。

3歲小孩在自家陽臺魚池裡溺亡

6月市區發生12起溺水事故6人死亡

記者昨日從市急救中心瞭解到,6月以來,市區共接報12起溺水事件,其中有6名溺水者不幸身亡,包括2名兒童。發生地點大多在:郊區的水庫、河邊或無人看管的水塘等,讓人遺憾的是,很多人都是因為溺水時間過長,或者沒有得到正確有效的急救,喪失了生還的機會。

家長注意!這個病入夏後反常高發3倍 很多孩子中招

因家長疏忽,導致孩子處於危險中,這樣的悲劇一直在發生。

6月7日晚7點多,狀元一3歲小女孩被發現在家中陽臺的魚池裡溺亡。據孩子家人說,事發時孩子外公外婆一時疏忽,沒顧得上小孫女,孩子活潑好動,自己跑到陽臺養魚的水池邊玩耍,過了好一會了,老人才意識到,小孩子不見了,這才慌忙去尋找孩子。結果在陽臺養魚的水池裡發現了孩子,救起時已經沒有了呼吸心跳。120急救人員到達現場後,立即對其進行心肺復甦,仍無法挽回。

家長注意!這個病入夏後反常高發3倍 很多孩子中招

7月5日中午12時30 分許,在婁橋一村子的河邊,一名5歲男孩在河邊玩耍時不小心掉入河中,直到身軀漂浮於水面上,才被當地村民發現,立即將孩子撈上岸,呼叫120救護車。急救醫生到達現場後發現孩子已經沒有心跳呼吸,經過心肺復甦無效後,確認死亡。

除了室外溺水

家中也存在很多安全隱患

市急救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溺水不一定是發生在河邊或者游泳池,其實家中也有很多隱患。喜歡玩水是孩子的一種天性,有的老人比較節約,會有蓄水的習慣,比如浴缸、深水桶等,但這對於有小寶寶的家庭是十分危險的。

安全教育很重要

及時搶救值千金

如果家長帶孩子去河邊、游泳池或者海邊玩耍,請務必做好安全教育。

別讓孩子離開視線,不要帶孩子游往深水區。

記者瞭解到,大多數溺水倖存者都是在溺水後立即獲救,並現場接受心肺復甦,因此如果能及時發現溺水跡象,生命或可挽回。

大人發現孩子溺水後,宜從背部將兒童的頭托起或拉住他的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後將其拖上岸,再根據孩子的生命體徵施行搶救。需要注意的是,不少人會採用倒提孩子或者按壓腹部控水,但控水法不僅不能讓肺部的水排出,更會耽誤心肺復甦的黃金時機。

原標題《溫州家長注意!這個病入夏後反常高發3倍!很多孩子已中招》,原作者 孫餘丹,編輯 王豔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