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個姐姐湊32萬給弟娶妻:家庭互助不是犧牲女性成全男性|沸騰

文 |從易

山西呂梁的高家有12個子女,唯獨最小的兒子是高家唯一的男丁,為了給家中唯一的男丁娶媳婦,11個姐姐集資32萬,其中23萬用來給弟弟買房。

婚禮當天為了給弟弟送去祝福,11個姐姐穿著標註有1-11數字的紅色T恤,按家中排行從大到小逐一上臺,對結婚的弟弟說祝福語。村民拍下這段其樂融融的結婚典禮,卻引發網友對“重男輕女”“彩禮高”等問題的質疑。

11個姐姐湊32萬給弟娶妻:家庭互助不是犧牲女性成全男性|沸騰

▲圖片來自大河報網

━━━━

網友不是反對姐弟互助而是擔心重男輕女

不過姐姐們在後來接受採訪時表示,父母並非“重男輕女”,只是老一輩的思維,就是想要生一個兒子。並且姐弟們在成長過程中關係融洽,並未覺得父母偏袒弟弟。弟弟也表示,姐姐們非常疼愛他,從小到大有什麼好的都給他,他以後會對父母和姐姐們好一輩子。

隨即有媒體刊發評論,認為網友對這個家庭的不理解,暴露的是當下大都市中產家庭對親情的冷漠和自私;這種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忽視了生活的另外一種維度,即兄弟姐妹互幫互助其樂融融的幸福;姐姐們的“犧牲”讓這個家充滿愛和團結,這一點都市中產是不會懂的。

這樣的評論,其實挺“誅心”的,彷彿一旦你質疑這個家庭的做法,就要背上“自私自利”“冷漠”“不理解愛和團結”等大帽子。可實際上,類似評論的指向,與網友們所擔憂的,根本不是一個層面的問題。

我們反對姐弟之間互幫互助嗎?我翻看了網友的許多留言,都沒有看到這一論調。事實上,如果姐姐們經濟條件允許,並且都心甘情願,那麼她們在弟弟結婚時出資幫忙,這不僅是她們的權利,也是值得讚許的。互幫互助、一起幸福,這不正是家和家人的意義嗎?

應該看到,網友的擔憂,是有一個大背景的,即“重男輕女”的社會語境。

11個姐姐湊32萬給弟娶妻:家庭互助不是犧牲女性成全男性|沸騰

▲圖片來自大河報網

━━━━

為何有“扶弟魔”而無“扶姐魔”的說法?

對此我們不必諱言,現實生活中的確有不少家庭,生育一定要生到有男孩為止;有的地方為了生兒子做法更為極端,中國的男女比例至今依舊嚴重失衡;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有資源都向男孩傾斜;將女兒的彩禮錢,用來給兒子娶媳婦……

比如彩禮。輿論對天價彩禮的批評由來已久,很多人都將矛頭指向女兒。可學者陶自祥的一項研究發現,“家長為湊足兒子成家時所需要的高額彩禮,為保證兒子這一代香火延續,家長往往只好出讓女兒或強迫女兒早婚”。

也就是說,在許多農村家庭,把女兒嫁了拿到高額彩禮,才能為家中的兒子支付彩禮娶進兒媳婦,彩禮的本質近於“賣女兒”。

有些家庭主宰了女兒的婚姻自由,誰給出的彩禮高,就把女兒嫁給誰。這樣的做法雖比較極端,但它們的確存在。

只有理解了這個大背景,我們才能理解網友對該新聞事件的質疑。這個新聞剛好契合了傳統的“重男輕女”的樣本:一定要生兒子,姐姐們始終在付出和犧牲……

比如有人擔憂,新聞中的姐姐每個人拿出2萬元,會不會有姐姐自己家境貧困,卻因為弟弟要結婚,硬是勒緊腰帶拿出錢?

從個體層面,她們當然有權利為弟弟犧牲(這也不該由她們遭受苛責),但從社會層面,我們有必要去檢討:為什麼犧牲女性的權益去成全男性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為何一些家庭的“愛和團結”總是以犧牲女性權益為前提?為何從來有“扶弟魔”的說法,卻很少聽說過“扶姐魔”?

雖然隨著時代的進步,觀念的革新,男女平等的理念愈發深入人心,但也不必否認,“重男輕女”在中國不少地區依舊根深蒂固,犧牲女性的權益成全男性的做法也很普遍。

在這樣的語境下,網友對類似新聞的質疑和討論,不僅不是過度敏感,反倒是必須的。觀念的水位就是這樣一點一點提升的,男女平等的進程就是這麼一點一點推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