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視硬傷在編劇嗎?

daiba


今年這個夏天好劇頻出,《鎮魂》和《一千零一夜》就是其中的兩部好劇,但這兩天,這兩部網劇的編劇卻遭到了diss。

《鎮魂》剛播出不久,就火了朱一龍和白宇,兩人出色的演技為《鎮魂》這部劇拉了不少的分,粉絲們自發成為了“鎮魂女孩”,來表達自己的支持。這一步口碑不錯的網劇編劇之所以遭到網友們的diss,純粹是因為劇中人物的設定。原著中的趙雲瀾和崑崙君都是非常厲害的人物,到了網劇之中,因為各種原因,大大削弱了實力,趙雲瀾甚至變成有時候連槍都不敢拔的警察。網友評論說若不是有兩人演技的支撐,這樣的人設誰可以演好。

《一千零一夜》剛播出的時候還被網友們評為是一部腦洞大開的網劇,女主可以進入男主的夢境,這樣的劇情在現在的網劇中還是較為少見的。但隨著劇情的一步步深入,觀眾們發現了異常,這部劇的槽點也越來越多,在後期的劇情之中,編劇為了虐而虐,主角們有了誤會卻不解釋,設置的虐點也過於老套。

編劇錢晶晶曾認為青春勵志劇要提供治癒觀眾的功能,但看到現在的劇情,怕是沒有人會在這部劇裡感受到治癒吧。

最近這幾年裡,明星的演技並沒有像以往那樣,受到大量的負面評論,不論是《鎮魂》的主演,還是《一千零一夜》的男女主,在演技上起碼都躍過了及格線,也正因此,這兩部劇都受到了觀眾的期待。


影視口碑榜


編劇肯定是最重要的,今天西方電影留名青史的那些大師,都有編劇的身份,比如比利·懷爾德、費里尼、希區柯克、伍迪·艾倫等。


不說遠了,老謀子和李安都是具有東方文化背景的導演,然而一個在國際舞臺上風生水起,問鼎小金人,一個慢慢老去,成了不產傑作只產娃的葫蘆爹,和個人才華有關係,和文化藝術環境,市場需求也有很大關係,但最重要的還是在編劇上。

張藝謀是攝影出生,李安是編劇出生,兩個人的功力在一部兩部作品上很難比出高下,但是有一個普遍規律繞不開,那就是——

張藝謀比較成功的作品全部成功在編劇,早年的《紅高粱》、《有話好好說》、《一個都不能少》、《大紅燈籠高高掛》、《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曾一度在東西方都獲得公認的好評,以及牆裡開花牆外香的《活著》、《菊豆》等,完全是因為基於很好的故事,以及很好的敘事,這中間,原著,編劇,功不可沒。例如《有話好好說》,沒有什麼特效,沒有什麼大場景,就是幾個室內場景,然後基本就是演員的對白和表情,但是就可以讓觀眾覺得很有滋味,只因為包袱,矛盾設計得巧妙。可能至今觀眾都無法忘記那一句——安紅,我想你想得想睡覺......


而張藝謀單純靠攝影、色彩取勝的那些作品,既沒有籠絡到西方評委,也沒有得到中國觀眾的認可。

相比之下,李安才不管那麼多表面的東西,即便簡單平凡的故事,也可以拍出深度,比如早期的三部曲《喜宴》、《推手》、《飲食男女》,按理說就是家長裡短,父女情深,男女瑣事,沒有任何特效,動作,鮮肉來撐場面,但是經過編劇一處理,就有了神韻。比如《喜宴》是一個埋包袱,點炮仗式的結構,開篇子女先慢悠悠的撒謊,然後彷彿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片中段父母到美國後,假夫妻又開始有驚無險的演戲,到最後非要辦喜宴下不來臺,到最後穿幫,矛盾在時間線的黃金分割點被激化,然後又用剩下的時間舒緩。整個觀影的過程完全是精神上的享受——這個劇本先慢悠悠把你帶到最高點,讓你感受到一步一步爬升的過程,然後引爆矛盾,猛然下墜,這不是感官刺激,卻勝過感官刺激。

李安當年拍攝《喜宴》的時候,親自寫下了詳細的分鏡手稿,只有編劇出身的導演,才能如此縝密地安排每個細節——




同樣到其他表演領域,比如如今有那麼多娛樂節目,但是大家都感覺小品不好笑,生硬,尷尬,而像《今夜百樂門》這樣的節目,第一期用的完全是名不見經傳的新人,那些小品卻非常膾炙人口。也是因為有出色的編劇,設置了很好的故事,節奏,矛盾,笑點,演員再一藝術發揮,就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其實不是沒有人不知道編劇重要,但是目前我娛樂圈的這些電影作品這麼爛,而且爛就爛在編劇這一塊,是有原因的。

1.場景,服飾,演員,特效這些東西,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一分錢一分貨,而劇本的好壞,比較難以量化。一般來說投資方只從資本的角度考慮,只算得出實物的價錢,卻不願意為那些看不見的,玄的東西買單。

2. 編劇人才稀缺。懂IT, 隨隨便便做個特效,就大把大把數鈔票。長相好,只靠面癱,都可以獲得一幫腦殘粉。編劇每天熬夜抽菸,頭髮都掉光了憋出來一個劇本,還賣不起幾個錢。誰還有興趣去為此鑽研?

3. 落後的審查制度扼殺了編劇的天賦。自從古希臘開始,戲劇就分悲劇、喜劇,而由此演變而來的文藝作品的一大功能就是針砭時事,調侃不公,揭露矛盾,引發思考。如果長時間這也不能碰,那也不能摸。天長日久,編劇只會如法炮製那些安全的題材,沿用陳舊的結構,長此以往能力全部退化。

4. 觀眾文化藝術修養並不高,很多人還覺得電影等於娛樂,花錢就是要買爽。什麼娓娓道來,慢慢抖包袱,欲蓋彌彰,情節反轉,都來得太慢,催眠效果太好。很多腳本、編劇堪稱傑作的作品,在國內經常遭受冷遇。

要想腦殘劇退出歷史舞臺,我們真正消費有營養價值的電影藝術,導演,觀眾,市場,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HannibalLecter


影視硬傷的責任在編劇還是在導演,這個問題要具體分析。

如果是製片公司已經有劇本之後僱傭的導演,那麼,責任在製片方。因為中國的導演和編劇是分開的。在導演心目中我就是導演,負責把你的劇本轉換成帶有視聽語言的故事而已。至於劇本好壞跟導演沒關係。這就是所謂的製片人制。

另一種是導演自己兼職做製片人,自己找投資。他為了讓利益最大化,這個時候他一般會找很便宜的編劇寫劇本。然後自己再找工作人員幫助修改。因為他的目的就是掙錢,才不管劇本好壞!或者,他那個時間段就是不懂劇本,不懂導演。這種時候。責任全都在導演身上。現在,幾十萬幾百萬的爛片子好多都是這種情況。

再有就是投資方為了託編劇或導演也可能造成故事的硬傷。因為投資方不懂,誰跟他關係好他就找誰寫劇本,找誰導演,這就有可能找到不專業的編劇導演。

總之,國內影視都說“劇本一劇之本”,貌似重視劇本可是從錢上講沒有幾個重視劇本的。


一嘟嚕一嘟嚕的八月呦


春推會期間,2018中國電視劇編劇(北京)春季論壇如約舉行。來自創作一線的近百名編劇、製作方、播出平臺等業內人士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在新時代如何堅定文化自信、肩負使命,使電視劇這一藝術形式能夠歷久彌新,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

文藝評論家仲呈祥說:“編劇在寫作時‘既要像小鳥一樣在每個枝椏上跳舞鳴叫,又要像雄鷹一樣從高空翱翔俯視’,如此才能永葆藝術創作的生命力,寫出有骨氣、有個性、有神采的作品。”


編劇、導演郭靖宇以“原創故事是第一生產力”為題,分別從“原創故事的優劣是作品是否成功的決定因素”、“更多的劇作家堅持原創,內容才會真正百花齊放”、“鼓勵和培養原創故事人,尤其是年輕的故事人,迫在眉睫”三個方面,闡述了原創故事是電視劇經久不衰的生命力的觀點。

編劇王宛平接受《影視圈》記者採訪時說:“我這兩年的感覺是,現實主義題材又回來了,各大平臺都開始重新重視傳統價值觀的作品。”

導演劉江也對《影視圈》說:“一個作品,對價值觀層面的探討是非常重要的,我的新作《歸去來》就是用留學題材的外殼,去探討一個具有普世意義的價值觀的作品。”

導演劉江

他一再強調,創作者應該給老百姓提供“精糧”,在任何時代,作品創作都應該追求藝術性、娛樂性、思想性的三性統一。

比起編劇和導演,資深製片人、正午陽光董事長侯鴻亮的話,更像是“從市場的槍林彈雨中趟出來的”一樣,直接、犀利。他對《影視圈》記者說:“創作者在技術層面可以犯錯誤,因為技術的東西總是可以修復。但是在靈魂和意識層面,創作者不要騙自己,那是一種自我催眠。‘拍什麼’是略,‘怎麼拍’是術,都要想清楚,不要盲目跟風。”


影視圈Magazine


目前編劇的水平確實有點迷,之前追的一部劇,刺客列傳,第一季的編劇姐姐的設定非常的帶感,人物性格鮮明,八個主角各有各的特色,包括故事的情節、臺詞都十分的不錯,很大氣啊,雖然演員的演技有點不是那麼的好,整體還是很好看的,然而到了第二季,換了個編劇,整個劇情人設崩的不忍直視,白瞎了演員飛昇的演技,而且臺詞雖然是半文言半白話,但是一堆錯誤,看著難受,到最後真的是隻能看臉了,小哥哥們的顏值與演技以及服化(那個衣服炒雞好看)支撐了整部劇……後來偶爾去看看別的劇,臺詞弱智,好像把觀眾當白痴一樣,不解釋明白我們就看不懂,臺詞越來越多,整場就光聽他們講話了,內心戲很少,情節太幼稚,打架跟玩一樣……希望編劇能夠真正的寫一部值得看的劇,而是老改編小說動漫,毀了小說,還要被罵多不好。



木槿花盛開的時光


太多人抱怨國內電影根本看不下去,要不然就是劇情堆疊老套,看了幾部電影之後感覺除了主演變了其他幾乎沒變化。青春勵志電影必然要有墮胎情節;家庭倫理電影必然要有出軌情節。除了明星效應還能暫時支撐一點票房貢獻之外,整個發展的態勢是江河日下的。這種情況的出現其實是有原因可循的。

一方面,製片方和投資方一味追求暫時的轟動效應所帶來的利益。憑藉明星的人氣所堆積出來的票房可能可以帶來一時的金錢收穫,但是長此以往,不但讓明星本人的發展受到很大的侷限,對國內影視的發展也是飲鴆止渴之舉。

另一方面,藝人不看劇本質量就隨意接劇的趨勢也越演越烈。天涯論壇每年都有一個“金烏鴉獎”,專門頒給那些不磨練演技專門接爛片圈錢的藝人。在現在這種趨勢下,演員和藝人是有著明顯的界限的。那些只靠跑通告、上熱搜增加熱度的明星只能叫做藝人;演員作為一個以演技為基礎的職業群體,更應該重視的是自身演技的提升和底蘊的積澱。


胖虎玩遊戲


《白夜追兇》開啟了網劇的9分時代。《河神》、《無證之罪》均取得8.3分,正在熱播的《你好舊時光》獲得8.4分,同期同類型的《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也獲得了7.7的評分……

而在這些不以當紅明星為主打的網劇中,編劇的作用就更加凸現出來。本來嘛,電視劇、網劇就更接近於編劇的藝術,電影則能看到更多表演的閃光。

小說改編成網劇,往往要“傷筋動骨”。改編的力度過小,有時會不符合影視表現的需要。改編的力度過大,既得罪了原著作者,又得罪了原著粉絲。

犯罪懸疑劇雖然擁有自己的忠實擁躉,但在國內也要面臨更重的審查壓力。這樣看來,編劇們的壓力又大了些,也有不少人將國產劇不如美劇歸咎為審查問題,但事實證明,還是水平問題。

《白夜追兇》的編劇劉成龍和團隊就堅持“不打擦邊球”。路很寬,一定有好的辦法去展示,總能找到觀眾接受的解釋。他在寫劇本的時候審查涉及的東西能不碰就不碰,決不冒險。

新一代的網劇編劇們更接地氣,或者說更懂觀眾,更願意去關注他們的感受。

只要故事好看,哪怕製作粗陋一點,觀眾都能湊合,此前的《太子妃升職記》就是明證。比起流量演員,靠譜編劇或許才是網劇成功的第一條件。

所以編劇的作用毋庸置疑,而編劇也要與時俱進,加些互聯網思維,一個好故事是一個好作品的根本,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這個事情!


娛樂硬糖


我發現樓層高的都是編劇。學電影的表示,其實我每一次和朋友看完電影,不論中國電影還是外國電影,討論的最後都會落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到底差在哪裡?體制當然是一方面,但並不能成為中國電影硬傷的藉口,伊朗的電影體制也很糟糕,但伊朗卻能夠不斷出現好電影,一談到這種問題中國電影人就開始怪體制,怪政府,怪這個怪那個,為什麼不想想更主觀的原因?我曾經和朋友討論過,我們有一個觀點,就是現當代的中國人,缺少了一種穩衡的的信仰,或者是用於指導自己人生的理念,所以他們的電影更像是個客觀的現象記錄,或者就是扯淡一樣的故事。中國現在很多導演在拍電影前,首先想的是:“這個社會有什麼問題值得關注?值得拍?值得我去向觀眾展示?”這種拍電影的動機事實上是在劍走偏鋒,中國很多導演包括陳凱歌,馮小剛,賈樟柯等這類大牌導演都存在這類問題(對我說的就是賈樟柯,賈樟柯早年的電影很不錯,近年來他的電影從題材到表現方式都在有意識地迎合當今的社會熱點問題,顯得很有功利性,所以我對他的喜愛度在下降),他們挑選一些社會問題加以戲劇性的表現,卻沒有辦法讓這部電影變得更有靈魂。比如《搜索》,陳凱歌試圖把網絡暴力,媒體與民眾的博弈關係,都市情感等等社會問題糅雜在這一部電影裡進行討論,卻讓整部電影呈現出一種混亂的景象。再比如《中國合夥人》,陳可辛對於青春的那一段刻畫很不錯,但從整部電影看,重點卻很模糊,因為它裡面有青春、友情、奮鬥,還包括西方對中國人的歧視、富人對窮人的歧視,中國人對於美國的嚮往心理等等問題,當然這些問題是隨著他的奮鬥過程中慢慢展現出來的,並未削弱主線故事,但卻削弱了電影整體的基調,讓他顯得既像青春片,又像勵志片,更像劇情片。電影可以是故事的組合,但絕不是單純的故事記錄。當然我看到樓上有人說編劇的門檻低,這是事實,我讀完電影學研究生後感觸很深的一點就是,我讀到了碩士,對哲學、語言學、精神分析學這幾門學科都僅只略沾皮毛,更枉論很多本科生。我認為,電影是作為人類對世界、對自身的認知思想、藝術審美思維、科學技術發展等多者交融的最好的一塊結晶,以上幾門學科幾乎是對於一部電影進行深入思考的思路途徑。當然現在拍電影的人基本上都不會去讀這些理論,他們只會去學攝像,攝影,聲音,剪輯,他們只會關注畫面,鏡頭,打光,特效。所以我只想說,別把電影拍成了電視。


漫話者


作為一個學了七年編劇即將研究生畢業的人,上學期間,我經常經常想的一件事就是,看看現在電視裡播的,院線上放的,都是些啥啊,我以後可不要寫那種狗腦子玩意!
去年,我的第一個院線片上映了,果不其然,喜大普奔,人艱不拆,就是我之前最歧視的狗腦子玩意呢,呵呵呵呵呵呵。
片子上映之前,我發短信給監製說:麻煩給我用個化名,想叫鄒四郎謝謝。
監製說,好奇怪的化名,而且不行呢,已經給廣電報了,下次吧,呵呵。
還要有下次麼!摔!

而且你知道最慘痛的是哪一刻麼!是我去電影院想買票看自己的片,工作人員笑著說:這個片子排擋已經取消啦,因為沒有人買票。


心已經有點痛。
工作人員又笑著說:不要看這個,可爛了。
神補刀呢親。

那陣子,每天晚上回去刷豆瓣看評論,似乎每個觀眾都在為全劇組的智商操心,恨不得買點腦殘片給寄過來……那感覺,都跟看小虐文一樣痛而爽。

那麼這個東西到底怎麼變成了這個樣呢?
週期緊、製片方為了票房加了很多色情暴力鏡頭、導演和監製審美趣味很捉急,每筆錢都來得非常不痛快,剋扣我本來就很少的錢,不停讓我改稿、導演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這些天災人禍,統統存在。
但是坐在電影院看這個片的時候(不是之前取消排片的那家謝謝),我只有一個想法,就是我能力太差了,所以片子才變成這樣。當時交上去的東西,並沒有能做到自己問心無愧的最好,本來能力就不怎麼樣,還糊弄,所以才會這麼爛。

看片的時候,就一直在想,哪個哪個地方,如果我寫好點就好了,如果我多設置一道彎就好了,如果怎麼怎麼寫,那導演就不用改成現在這個豬頭狗臉的樣子了,這裡想得太少了,這兒缺細節,所以人物很空。如果把哪一場跟哪一場的信息綜合,那會好一點點。

寫作能力差,所以沒有寫出讓那些怪品味的老闆覺得不需要改的東西,或者說,更牛的編劇,能寫出讓人改不了的東西,這種作品,能寫出來的話誰都會乖乖照著拍吧。
談判能力差,所以沒有能成功給他們洗腦,讓他們對我有信心,讓他們相信“按這個人寫的拍準沒錯”,結果有些自己覺得好的地方,都沒能保留住。

之後,跳出自戀的“只要我夠好,就能救世界”的想法,客觀分析的話,關於片子為什麼爛,我也能列出一萬個減分的過程,自己在寫作過程中哪裡妥協了,哪裡偷懶了,哪裡抱著交作業的心態糊弄了,後來誰誰如何如何,誰誰又如何如何……就是一句,發生這種事,誰也不想的。

總而言之,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工作做完了,但天災人禍的這裡減一點那裡減一點分,就像一個大樓這兒少一塊磚那兒少一塊磚,最後就走形成了一個爛土堆。

所以說最後挑戰了智商下限這件事,客觀結論就是羅馬不是一天建成,每個工作人員都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主觀來說,就是我自己能力不足,態度不端正,沒有能把自己份內的工作做好。如果我作為編劇吃多點腦殘片,那後面的部門肯定也可以加大藥量,喚起工作熱情,激發主觀能動性,治好自己的病。

不匿了,寫過爛片就寫過吧,這一年來可刻苦了!後面的每道工序不能控制,但我至少以後會做到對自己手裡流出去的每個字負責。
畢竟,再糟糕的行業,也是一個一個,一個一個的人構成的。


昨日夢瑤


要說中國影視圈,相比如今極為出名的就數《琅琊榜》、《偽裝者》的幕後製作團隊山影。現在網友們都說基本上是山影出品,必屬精品。小編也看過不少的大陸劇、美劇、偶像劇和韓劇等。要說這些劇裡頭,其實不光是中國影視圈,在國外也是有好作品,也不乏不好的作品。而要說到國外的影視劇,估計不少劇迷都會推薦說BBC出品製作的。的確,BBC製作的不少英劇都十分好看,不管是服裝還是劇情,可以說是精緻二字。

中國的電視劇如今最大的特點就是雷人,這也沒辦法,因為誰讓前幾年幾部雷人到不行的劇都火爆得不要不要的,因此這後面就導致了不少雷劇的發生。實際上過了幾年,這觀眾也不買賬了,所以這山影出品的《琅琊榜》等作品就被稱為是業界良心。可以說,小編認為這中國影視的硬傷真不能只怪編劇,而是要看幕後製作團隊是否用心。隨著觀眾的素質越來越高,大家越來越要求高品質,風評好的影視劇自然會越來越受人歡迎,而一些雷劇,實際上真是影響了不少未成年的身心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