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那誰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那誰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是最近正在熱映的一部電影,口碑和票房都非常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影院觀看!大概劇情我也不介紹,相信很多朋友已經通過鋪天蓋地的議論熱潮,影評新聞等了解得差不多了!

有很多問題縈繞在我腦海裡,其中一個就是最後的結局完美嗎?

影片結局不是現實中的最後結局

影片最後的結局是神藥納入醫保,患者,醫藥企業都受益了,但實際上不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長久之道!

為什麼這樣說?治療慢性白血病的神藥納入醫保,那麼其他癌症的神藥要不要?既然癌症可以納入,那麼一些無法治癒的重大慢性疾病神藥能不能一視同仁公平納入。。。。。。這後續的反應是很多藥都需要納入到醫保中,也許有人說這樣最好了,不會有人吃不起藥了!

我不是藥神,那誰是“藥神”?

醫保用藥

凡事皆非完美,有得就有失,這意味著醫保龐大的開支將降臨到每個人頭上!人性是很難經得起考驗,當每個人承擔龐大的醫療開支的時候,人們的寬容度就會下降,重壓之下很有可能抱怨,不滿,甚至很難理性寬容看待問題了!

幾個可能的例子來清晰表達這種抱怨:有些肺癌病人年輕時整天抽菸抽個不停,害了自己二手菸還毒害他人,憑什麼我要交這麼高的醫保來給他們報銷!

或者為什麼要交這麼高的費用給有些肝癌的人報銷,他們整天花天酒地,晚上不睡喝酒耍酒瘋!

又或者我有空就鍛鍊身體,拼命掙錢難道是為了給那些好吃懶作的人交醫療費?

真正能給那些身患絕症的病人帶來希望是藥企,而且是賣高價的藥企!如果沒有他們的研發藥,就沒有廉價的仿製藥,他們也不是惡人!

我不是藥神,那誰是“藥神”?

世界大藥企新藥研發成本

賣價高很大程度上因為研發成本太高,週期也長!請注意上面的研發成本只是獲得批准的藥,還有很多失敗的藥也是需要巨大的成本,意味著實際成本更大!目前世界上一種新藥的研發成本大概10億美金以上,週期十年!

高昂的成本,超長的週期,高風險(成功率不高)是研發新藥企業需要承擔的,那我們有容許這樣的企業生存的擔當嗎?

答案恐怕不是那麼肯定,究其原因還是社會環境所致!體制或者政府方面確實存在一定的問題,先不講那方面,單論普羅大眾,真的是無辜的小白楊?

別說這種高價藥了,就是能承受起的藥一旦漲價也要飽受批評!還記得前段時間的廉價藥短缺嗎?一味指責藥企無良商人的不在少數,一漲價就很多人噴!殊不知,不少廉價藥生產的背後意味著廠家的虧損,工人工資的艱難!即使最後放開了價格管制,但還是有不少企業不敢生產!為什麼?現在是因為藥品短缺,迫不得已放開價格管制,如果等企業投入大量資金生產後,藥品不短缺,誰知道會不會又開始大聲嚷嚷藥價太貴了,吃不起,政府要管制藥價!那這些投入又得打水漂了!

如果我們不願意承受,可能的情況就是不會有新藥了!現在的專利制度雖然導致富人能夠先得到醫治,在一定程度上不公平,但至少我們可以等待專利過期,到時候就有大量廉價的仿製藥,這種不完美還是要比絕對的公平無藥可醫好!

我不是藥神,那誰是“藥神”?

青黴素發現者弗萊明

誰又是真正的藥神呢?

是那些新藥研發者,他們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我們不知道他們中誰會是下一個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級別的人物,也不知道他們能不能再次出現像抗生素那樣的重大發現!我們需要的是耐心的等待藥神的出現,甚至更需要寬容!

我不是藥神,那誰是“藥神”?

醫患關係導致從醫意願不強

這些研發者很大程度上來源是大學中學醫的學生,但是目前的社會環境對醫生並不是那麼寬容,醫患關係也談不上和諧!導致很多人不願意報考醫學了,這些人中也許就有我們錯過的“藥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