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功的是他?首次揭秘书法家苏涛的艺术人生

在首都北京、塞北赤峰等地闻名遐迩的书法家苏涛, 有着成千上万的粉丝拥趸,尤其是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称赞苏涛为“北国神笔”、央视主持人董浩和苏涛联袂办书展等新闻,更是赢得了媒体和书法爱好者的广泛关注,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苏涛的书法作品润笔费也日渐上涨。

那么,苏涛到底是怎么样一步步从内蒙古赤峰市的普通农民、教师、记者最后变成了书法名家,他是如何走上的艺术之路呢?

为什么成功的是他?首次揭秘书法家苏涛的艺术人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952年的中国人,精神上普遍洋溢着一种走入新时代的自信。国家的收入增加了三倍,财政收支达到平衡,举国上下都心情不错。

那一年邓小平升为副总理,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始兴建,举世瞩目的上甘岭战役刚刚打响,邱少云、黄继光的故事开始在中国传诵。

在内蒙古草原生活的老百姓们,一边关注着那些翻天覆地的大消息,一边也在憧憬着经营自己的小日子。

这年的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热河省喀喇沁旗公爷府(今锦山镇)河南东村的农民苏凤仪家好事临门,他的妻子高俊英为他生了第二个儿子,这个小娃娃就是苏涛。

尽管苏凤仪的爷爷曾经是喀喇沁王爷时代的私塾教师,舞文弄墨不在话下,但是苏凤仪的父亲却因时代大变革变成了不识字的农民。可能是不甘心家学传承中断于自己吧,苏凤仪的父亲把教育投资花在了苏凤仪身上。他当然没有想到,花在儿子身上的这些教育投资后来居然能在孙子身上获得无数倍的回报。

从苏涛记事起,村子里几乎所有人家的春节对联都是父亲苏凤仪写的,过年前村民们都拿着红纸来他家排队等着父亲为他们写春联。

6岁的苏涛在帮着父亲研磨、裁纸、叠格的时候,看着村里那些朴实农民发自内心对父亲的感谢,看着那些潇洒的墨迹挂上门楣后父亲的欣慰,苏涛幼小的心灵油然萌发了自学书法的热情。

父亲看苏涛有这方面的热情就给他一本字帖叫《天女散花》,让他临习。苏涛有一个哥哥、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只有苏涛的字学得最好。十二岁的时候父亲还曾经买了本《赵孟頫三门记》让苏涛临习。

为什么成功的是他?首次揭秘书法家苏涛的艺术人生

以父为师、勤奋自学的苏涛,从小学起作业本就被班主任姜老师当做范本示众,老师总是表扬他的字迹工整、有章有法。苏涛的书法才华第一次“小荷才露尖尖角”,是从初中开始的。

1965年的元旦就要到来了,锦山中学洋溢在喜迎新年的氛围中。初中一年级学生苏涛接到了班主任朱月明老师交给他的一个任务,让他用毛笔写一副对联。

同班的孩子们会写毛笔字的很多,老师却选择了自己,苏涛很兴奋地接受了这个任务。他至今还记得,当他按老师要求写完“听毛主席话,给共产党走”这副对联后,老师把对联贴在班级门口那种激动的心情。

一个13岁的小孩子练了几年毛笔字,居然被老师用这种方式予以了激励,不经意间,这个孩子未来志向的大门似乎就此打开。

为什么成功的是他?首次揭秘书法家苏涛的艺术人生

1966年来了,文革开始后学校的教育荒废了,苏涛和同学们都辍学回到了家里。从那时起,村子里的春联撰写就由苏涛来代替父亲了,苏凤仪看着儿子一天天地进步,乐得清闲。

拔草整苗、耕地倒粪,苏涛的芳华岁月就伴随着农村的草香、墨迹、鸡鸣、牛哞度过了六七年,一晃就到了1972年。

这一年他双喜临门,家庭和工作都有新的变化。20岁的他结婚了,娶的妻子是同村的姑娘李秀兰。

因为字写得好,这一年苏涛有幸成了村里小学的民办教师,开始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身份。当乡村教师一整年的报酬大约是40公斤的玉米,这在计划经济下的农村已经是很不错的待遇了。当然苏涛看中的不是这个,而是终于可以把书法、美术、文字这些看起来不能当饭吃的东西当成“饭碗”了。

在村小学工作的9年时光里,他写板报、刷标语、抄文件、勾写空心字等等,开始系统实践书法的各种功能,美术字和基本的图画创作都被他纯熟应用了。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张旭的狂草,那激越的气势、连绵的笔锋征服了苏涛,自那时起他又开始学习狂草。就这样他在乡村的田野和校园中悄然度过了几千个日日夜夜。

为什么成功的是他?首次揭秘书法家苏涛的艺术人生

改变,是从1981年开始的。喀喇沁旗电影公司需要一个美工,苏涛因为美术功底突出被选拔进了电影院。从村里民办教师转变到旗里事业单位的职工,29岁苏涛的人生上了一个新台阶。

电影是可以兼容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等各门类的综合艺术,作为电影院职工可以免费看电影,苏涛由此跨入了眼界更加开阔的艺术圈,人脉也不再局限到小村庄,而是扩大到了整个旗里。

数年间他从美工做到了电影院经理,工作和书法创作都大有进步。

为什么成功的是他?首次揭秘书法家苏涛的艺术人生

1986年苏涛把书法作品寄送参加了《书法报》举办的首届黄鹤杯全国书法大赛,居然获了一个铜奖!这对苏涛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鼓励,他的视野开始扩大到了全国的范围;1989年5月他的作品入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标准草书社、人民日报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外草书展”,这无疑又给了他更大的信心。

这时37岁的苏涛已经是喀喇沁旗有名的青年书法家了。经常有人求他写个店名、牌匾、报头什么的。

1989年,锦山中学学生们自发创办了《荒原》文学社,出版了锦山中学校史上第一份铅印报纸《荒原报》。荒原文学社创始人、社长是高三学生复强,当复强慕名到电影院向苏涛说明需要一个报头的来意后,苏涛欣然挥毫泼墨,写下了“荒原报”三个大字。

为什么成功的是他?首次揭秘书法家苏涛的艺术人生

如今,这份报纸除了在锦山中学校史馆展示外,还成为苏涛三十年前艺术创作的一份见证。

1990年,已经在锦山电影院工作了九年的苏涛又迎来了新的身份。周末休假的他正在自己村头田地里干活的时候,喀喇沁旗宣传部长姜学良开着汽车找到了他。

当时喀喇沁旗党委机关报《喀喇沁报》缺一位美术编辑,而《喀喇沁报》报头就是苏涛题写的,所以求贤若渴的姜部长特意上门来了。苏涛从此从电影院调入报社,和《喀喇沁报》社于凤先、吕秀芬等后来的赤峰文化名人们成为同事。

从电影院职工变成在旗委政府大院上班的媒体人,这个身份显然是有诱惑力的,尤其是可以在更高层面学习和钻研书法,苏涛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他努力增厚文化底蕴,诵读练写,笔耕不辍,这一干就是十年!

为什么成功的是他?首次揭秘书法家苏涛的艺术人生

这期间苏涛的作品相继入选“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大展”,获“龙岗杯国际书法大赛”银奖,并且在1999年他成功加入了中国书法界的权威组织---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为一名会员。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发光总会被人看到的。2000年,苏涛这匹千里马又被另一位伯乐发现了。

书法家也是美术家的赤峰市市长高延青参加一次书画展,偶然看到了苏涛的一幅作品,大为赞赏,说这样的人才应该到市里工作,在旗县有点被埋没了。

于是2000年6月份,几经周折,苏涛终于成功从旗里调到了赤峰市里,成了《赤峰日报》文化副刊的编辑。平台更大了,见识更广了,工作得心应手,苏涛的文化修炼也就更加勤奋和执着。

为什么成功的是他?首次揭秘书法家苏涛的艺术人生

作为多年的媒体人,苏涛在古典诗词歌赋的创作上也成就斐然,比如他的绝句《吊古战场》:“月上峰崖雾锁歌,菱花古镜映丝罗。至今惟有洞中井,曾洗蛾眉啼泪多”就颇具意境;再比如他的《马鞍山赋》:“至若冬云初积,寒风号空。漫天飞雪,千峰堆玉。遮龙泉而不见狮崖,舞锡水而顿失波光。一片银世界,逶迤水晶宫……” 都别具一格、卓然不俗。

2001年6月苏涛以一首狂草书法作品李白的《蜀道难》获“第一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提名奖,从此出现求字的人会付一点报酬的现象,这说明苏涛作为书法家的市场价值逐渐被认可了。

苏涛写字以前很少收费,兴之所至书法作品随时可以赠送给有缘人,因此也就没有很多的润笔积蓄。

为什么成功的是他?首次揭秘书法家苏涛的艺术人生

2002年苏涛调到了《赤峰日报》记者部,工作更加充实。本来顺风顺水的人生,此时突然迎来了一场灾难。妻子李秀兰突然得病了---鼻咽癌!这让苏涛一家陷入了困境。

为了给妻子治病,苏涛不得不靠卖字来筹款。各界朋友们闻讯后也都奉献爱心、大力支持,2006年二连浩特市恐龙博物馆花了14万元购买了崔长青作词、苏涛题写的8平尺书法《恐龙赋》;2007年苏涛与赵知文、崔长青等人联袂创作诗词,由苏涛书写,编辑印刷了一册精美的书法挂历,在赤峰市区和锦山等地销售筹款。

几年间苏涛花掉了所有的积蓄来给妻子治病,家庭一贫如洗,上百万元的医疗费流水般地花出去,但是最终,2008年6月,苏涛的妻子还是去世了。

2008年,对苏涛来说是终生难忘的多事之秋。经历了丧妻之痛的他,同年也到了退休的年龄。55岁的他办了退休手续,从此闲云野鹤,心无挂碍。

就在这一年,一个新的机遇悄然来临。

为什么成功的是他?首次揭秘书法家苏涛的艺术人生

2008年8月内蒙古赤峰市举办了首届红山文化节,被聘为赤峰市政府文化顾问的著名学者余秋雨应邀来到赤峰演讲,当他看到苏涛的书法作品时十分喜爱,于是提笔书写了“苏涛书法,北国神笔”等语。这个难得的名人背书一下子让苏涛在赤峰名声鹊起。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在朋友们的热情邀请下,2008年已经是彻底自由身的苏涛来到北京担任了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同时成立了神笔苏涛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在这个中国的文化艺术中心,他凭借北方汉子的真诚和热情,广交朋友、多结善缘,眼界大开,见识大长。在全国各种文化活动中他和布赫、姜昆、李文华、朱军、董浩等各界名人都有过交往。

2011年6月,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书坛佳作—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书坛三大家》一书,书中展示了苏涛、欧阳中石、张海三位书法家的作品和艺术简历。

为什么成功的是他?首次揭秘书法家苏涛的艺术人生

这件事情被赤峰的媒体报道之后,引发了一些书法界同行的不满,甚至有人拿着砖头到报社质问记者为什么要宣传苏涛这种“炒作行为”,事情当然是不了了之,但是面对舆论的风雨,苏涛依然奋力前行。

为什么成功的是他?首次揭秘书法家苏涛的艺术人生

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

这期间给了他巨大精神鼓励的,是他的新妻子张伟红。

尽管齐白石和妻子的年龄差距接近40岁,杨振宁与翁帆年龄差距54岁,似乎名人娶个年轻的妻子不算什么,但是苏涛和妻子年龄差了30岁的爱情佳话在塞北小城赤峰依然是个坊间传奇。

他们是2009年认识的。那年张伟红这个80后的赤峰姑娘大学毕业后在福建厦门的医院里担任康复医师,家里人希望她能回到赤峰老家工作,正好听说神笔苏涛文化公司正在赤峰招聘行政管理人员,于是她去应聘,从此成了苏涛公司的员工。

当时朋友们都觉得苏涛作为一个艺术家需要从生活琐事上解脱出来,需要建立新家庭解决后顾之忧,而眼前这个漂亮、勤快、还会保健康复技术的姑娘就是最佳人选,于是大家怂恿着苏涛在2009年的秋天首次向张伟红求爱了。

结果可想而知,30岁的年龄差加上相识才刚刚几个月,张伟红拒绝了苏涛的求爱,只同意保持正常的同事关系。

随后几年的日子里,张伟红作为员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苏涛也奋发创作、快意人生。彼此越来越了解,最终信任、欣赏、爱慕的成分越来越浓,2011年腊月的时候,张伟红不再矜持,双方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

为什么成功的是他?首次揭秘书法家苏涛的艺术人生

2013年5月1日,苏涛和张伟红正式结婚,有情人终成眷属,一时传为佳话。

2015年1月1日,张伟红产下一子。如今这个名叫苏泊瑜的小帅哥已经像个小大人一样,聪明伶俐、健康可爱。

有了妻子的鼎力相助,苏涛的人生掀开了充满活力的新篇章。他的书法作品不再随意送人,而是根据市场需求定价限量。尽管苏涛商业牌匾题写的价格每字万元以上,求字者依然络绎不绝。

为什么成功的是他?首次揭秘书法家苏涛的艺术人生

赤峰市里到处可见苏涛的题字,比如赤峰市财政局、红山国家森林公园、赤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海贝尔游乐城、和美建材城、富河国际、锦山市民广场、交通宾馆、赤峰云铜、四十家子小学、第二实验小学、红山中学、九天国际酒店、亚兴国际公寓、百柳购物中心、城市规划展示馆等等,这些字充分证明了苏涛的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012年7月13日苏涛应央视网《艺术大讲堂》之邀,访谈了他的书法艺术经历,这是苏涛影响力走向更大范围的开始。

2012年12月13日,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由赤峰市人民政府主办了苏涛和央视著名主持人董浩的书画作品展。中组部办公厅原主任、中国书协顾问权希军、中央电视台国际画院院长赵立凡、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副馆长向荣高等知名人士近百人出席了开幕式。

为什么成功的是他?首次揭秘书法家苏涛的艺术人生

这次名人的书画联展又让苏涛名噪一时。他相继多了中国书画界联合会理事、北京黄埔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等头衔。

2014年3月20日,应山东教育电视台《中国艺术大家》栏目之邀,苏涛与中国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李铎等艺术大家,畅谈了书法艺术,录制了《中国艺术大家苏涛》访谈节目。

2014年5月5日苏涛赴欧洲,参加德国、瑞士、法国、奥地利四国书画巡回展。

2015年7月,首都书画院赤峰分院成立了,苏涛担任了院长,他兼顾首都和家乡赤峰,书法事业和家庭生活蒸蒸日上,各种荣誉纷至沓来。

为什么成功的是他?首次揭秘书法家苏涛的艺术人生

2018年1月18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聂成文、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主席武春河等多位书法界权威评委联合评选出《天南地北赤峰人》春晚十大书法家,苏涛之名赫然在列。

为什么成功的是他?首次揭秘书法家苏涛的艺术人生

如今的苏涛功成名就,心无旁骛,除了书法别无他求。大器晚成的他正在通往艺术自由的海洋上一路扬帆。

百舸争飞,千帆竞秀,韩潮苏海,涛涌江流…… (傅星纳撰稿于2018年3月1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