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浪漫,不只是情詩而已~

古人的浪漫,不只是情诗而已~

古人的浪漫,不只是情诗而已~

古人表白,

往往三兩句話便能直叩心靈,

一個“痴”字全在詩裡了。

這樣滿含深情的詩,

又有幾個人能拒絕呢?

古人的浪漫,不只是情诗而已~

丨先秦丨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國風·周南》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國風·衛風》

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國風·邶風》

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國風·鄭風》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國風·王風》

古人的浪漫,不只是情诗而已~

丨漢代丨

山無陵,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漢代樂府《上邪》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

——漢代樂府《孔雀東南飛》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漢代樂府《白頭吟》

古人的浪漫,不只是情诗而已~

丨唐代丨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唐·李白《秋風詞》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唐·白居易《長恨歌》

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常健,三願如同樑上燕,歲歲長相見。

——唐·馮延巳《長命女》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唐·李商隱《無題》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唐·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唐·溫庭筠《添聲楊柳枝辭》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唐·顧敻《訴衷情》

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

——唐·盧仝《有所思》

古人的浪漫,不只是情诗而已~

丨宋代丨

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

——宋·范成大《車遙遙篇》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鳳棲梧》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宋·李之儀《卜算子》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宋·張先《千秋歲·數聲鶗鴂》

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宋·李冠《蝶戀花》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

——宋·晏幾道《鷓鴣天三首其一》

古人的浪漫,不只是情诗而已~

丨金代丨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金·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古人的浪漫,不只是情诗而已~

丨元代丨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自送別,心難捨,一點相思幾時絕?

——元·關漢卿《南呂·四塊玉》

古人的浪漫,不只是情诗而已~

丨清丨

忍把千金酬一笑?畢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清·邵瑞彭《蝶戀花·十二樓前生碧草》

拒絕不了的情詩,一來二去感情關係確定下來,即需定情,這在某種意義上比婚禮還重要,婚禮不過是定情後的一個自然的延續,只是更隆重一些罷了。


定情這麼重要,男女之間通常會選擇一個較有價值的東西作為定情信物,漢朝末年的繁欽還為此寫了一首長長的定情詩。

《定情詩》繁欽

·······

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

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

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

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

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

何以結相於?金薄畫搔頭。

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

何以結愁悲?白絹雙中衣。

······

信物第一:臂釧

古人的浪漫,不只是情诗而已~

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

“綰臂雙金環”即指臂釧,是一種套在上臂的環形首飾,特別適合於上臂滾圓修長的女性,能夠表現女性上臂豐滿渾圓的魅力。 西漢以後,佩戴臂環之風盛行,臂環的樣式很多,有自由伸縮型的,這種臂環可以根據手臂的粗細調節環的大小。

初唐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周昉的《簪花仕女圖》,都清晰地描繪了手戴臂釧的女子形象。而且,不僅僅限於宮廷貴族,在平民百姓中也十分流行。

信物第二:戒指

古人的浪漫,不只是情诗而已~

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

“約指一雙銀”指的即為戒指,而且是成對出現的。戒指在古代多稱為“指環”,而“戒指”之名的出現,則是元代的事情。

相傳,戒指原本起源於古代宮廷,女性戴戒指是用以記事。戒指是一種“禁戒”、“戒止”的標誌。當時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在後宮被皇上看上者,宦官就記下她陪伴君王的日期,並在她右手上戴一枚銀戒指作為記號。當后妃妊娠,告知宦官,就給戴一枚金戒指在左手上,以示戒身。由於嬪妃都將戴上戒指視為榮耀,這種習俗便流傳開來,到了東漢時期民間已經非常普遍。

戒指傳至民間,其作用就不僅是簡單的裝飾品了。男女互愛,互相贈送,山盟海誓,以此為證。

信物第三:耳飾

古人的浪漫,不只是情诗而已~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

“耳中雙明珠”指的就是耳飾,一簪一珥,可伴一生,耳飾在古人審美觀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唐代張籍《節婦吟》“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所說的“明珠”指代的就是耳環,也透露了耳環的確作為定情物在唐代出現,接受與否便成就了悲歡離合。不過耳環在唐代並不流行,唐代婦女幾乎都不戴耳墜。

唐代以前,耳飾只在少數民族中存在。宋代婦女喜戴耳環,不喜戴耳墜。明清時期是耳飾發展形制最為鼎盛的時期,明代耳環大多以金銀橫壓出花形,然後在花瓣或花葉部位鑲嵌各種寶石,有的還在花蕊中間鑲嵌上一顆珍珠,這便是詩中所謂的“明珠”了。

信物第四:香囊

古人的浪漫,不只是情诗而已~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

香囊是古代漢族勞動婦女創造的一種民間刺繡工藝品。古時又稱香包、香纓、香袋、香球、佩偉、荷包等,因為香囊是隨身之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做禮物相互贈送,以表衷情。

香囊一般繫於腰間或肘後之下的腰帶上,也有的繫於床帳或車輦上。由於奇特香料多來自外國的貢品,朝廷還把香囊作為賞賜之物。製作各式香囊,曾是古代人們生活中最為平常的事。尤其是在文化繁盛的中原,香囊是生活用品之一,卻也正因人之必需,而逐漸演繹成世人表情達意的一個道具,從而具有了豐富而含蓄的內涵。

信物第五:跳脫

古人的浪漫,不只是情诗而已~

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

跳脫即為手鐲、腕釧,古人將腕間風流稱之為“跳脫”的確別具一格。

北宋的計有功所著《唐詩紀事》中有個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問群臣:“古詩裡有‘輕衫襯跳脫’句,你們有誰知道“跳脫”是什麼東西?”大家都答不上來。文宗告訴他們:“跳脫即今之腕釧也。”

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常見女子以手鐲相贈戀人的情節。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記述了仙女萼綠華曾贈羊權金和玉的跳脫。蒲松齡《聊齋志異·白於玉》中寫書生吳生偶入仙境與一個紫衣仙女歡好,臨別時,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釧送給吳生留念。

信物第六:美玉

古人的浪漫,不只是情诗而已~

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

“羅纓”是古代女子出嫁時繫於腰間的彩色絲帶,用來說明已有婚配,《詩經》裡有 “親結其縭,九十其儀”。用彩色絲帶繫上一塊美玉,更是定情佳品了。清代聞人倓在《古詩箋》中把“美玉綴羅纓”解釋為“以玉綴纓,向恩情之結。”古代女子為心儀之人的佩玉結綴羅纓,已是心意昭昭。

信物第七:同心結

古人的浪漫,不只是情诗而已~

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

“素縷連雙針”所指即為同心結,它是古人表達情感的信物,所謂“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將那絲絲縷縷的錦帶編成連環迴文式的同心結來贈與對方,綿綿思戀與萬千情愫也都蘊含其中。

同心結在古時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表達了對白頭偕老、永結同心的愛情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同心結除了定情,還用到了婚禮中。北宋的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新娘迎娶到男家時,兩家各出一根彩段綰成同心結,男女各執一頭,相牽而行,拜謁祖先,然後夫妻對拜。“牽巾”則是以同心結相牽。

信物第八:簪子

古人的浪漫,不只是情诗而已~

何以結相於?金薄畫搔頭

"金薄畫搔頭"即是簪子。通常婦女喜歡在髮髻上插飾金、銀、珠玉、瑪瑙、珊瑚等名貴材料製成的大挖耳子簪、小挖耳子簪、珠花簪、壓鬢簪、鳳頭簪、龍頭簪等。簪子的種類雖然繁多,但在選擇時還要根據每個人的條件和身份來定。

相傳頗得漢武帝寵愛的李夫人,便是以玉簪搔頭的風姿迷倒武帝,而宮人競相以簪搔頭,搔頭的稱呼就此流傳下來。簪釵作為定情物,是古代最常見的,只因男女相會,唯有此物最解風情。

信物第九:釵

古人的浪漫,不只是情诗而已~

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

簪釵雖同為髮飾,不過釵顯然比簪更加複雜,簪在古時為男女皆用,而釵只為女性使用,釵為珠翠和金銀合製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發鈿,連綴著固定髮髻的雙股或多股長針,使用時安插在雙鬢。

釵不僅是一種飾物,它還是一種寄情的表物。古代戀人或夫妻之間有一種贈別的習俗:女子將頭上的釵一分為二,一半贈給對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見再合在一起。辛棄疾詞《祝英臺近.晚春》中的“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即在表述這種離情,納蘭性德詞中“寶釵攏各兩分心,定緣何事溼蘭襟”也飽含與自己所愛分離的痛楚。

信物第十:服飾

古人的浪漫,不只是情诗而已~

紈素三條裙,白絹雙中衣

無論是“三條裙”或是“雙中衣”,指代的都是古代婦女的服飾,服飾作為貼身之物,用來作定情之物,自然是誠意滿滿。寬泛一點,手帕、團扇等女子隨身攜帶之物也可算於此列。

白絹和紈素則是服飾的材質,這些作為定情信物的衣服顯然不是粗布或者葛衣。中國古代女性在服飾上更加喜歡創造一種含而不露的美,這種創造具有極大的裝飾性、整體性和輕柔飄逸的美學效果。其獨特的格調和風韻,代表著東方女性所特有的審美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