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紀——中國唯一一座紀念抗戰勝利的國家紀念碑

#了不起的重慶# “七七事變”81週年祭。1937年7月7日深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突襲,史稱“七七事變”。自此,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七七事變紀——中國唯一一座紀念抗戰勝利的國家紀念碑

在極為險惡的形勢下,民國政府退守重慶。但日軍緊追其後,從1938年2月起至1943年8月,對中華民國戰時首都重慶進行了長達5年半的戰略轟炸,據不完全統計,在5年間日本對重慶進行轟炸218次,出動9000多架次的飛機,投彈11500枚以上。

抗戰勝利紀功碑前身——精神堡壘】

為了鼓動全民堅持抗戰。為了樹立全中國人同仇敵愾的精神,堅定對日長期抗戰的信念,於1941年12月,在重慶市區最繁華的商業中心,即市區都郵街廣場,一個被日軍用炸彈爆炸形成的大彈坑上,建起了一座“精神堡壘”,意指堅持抗日的精神豐碑。

七七事變紀——中國唯一一座紀念抗戰勝利的國家紀念碑

堡壘為一炮樓形狀的木結構建築,按照市制單位計算高為7丈7尺,寓意“七七”抗戰。建築外表塗成黑色,以防日機轟炸。柱底朝民族路方向有“精神堡壘”4個字,另外三方,分別寫著“國家至上民族至上”、“意志集中力量集中”、“軍事第一勝利第一”的口號。

七七事變紀——中國唯一一座紀念抗戰勝利的國家紀念碑

在如此險惡的大轟炸中,精神堡壘每天還要升降旗幟,山城人民常在旗幟下發出鏗鏘誓言:寧可家破人亡、血肉橫飛,也絕不屈服,與日寇抗爭到底的意志永恆。這就是當時中華民族的“精神堡壘”。

《大公報》說它象徵“中華民族為一堅強戰鬥體”,宣示著陪都重慶和中華民族抗戰到底的頑強精神。 當時,從淪陷區進入重慶的抗戰將士和難民,看見“精神堡壘”,抗日信心大增。從重慶出發的抗戰將士,也都要在“精神堡壘”前宣誓,以鼓勵信心和力量。

抗戰勝利紀功碑

七七事變紀——中國唯一一座紀念抗戰勝利的國家紀念碑

七七事變紀——中國唯一一座紀念抗戰勝利的國家紀念碑

抗戰勝利後,重慶各界及廣大市民得知喜訊,數十萬人潮水般擁向“精神堡壘”和較場口廣場,歡歌笑語不斷、鞭炮鼓鑼震天。國民政府在精神堡壘原址上修建“抗戰勝利紀功碑”,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及重慶對於國家的偉大貢獻。

人民解放紀念碑

七七事變紀——中國唯一一座紀念抗戰勝利的國家紀念碑

七七事變紀——中國唯一一座紀念抗戰勝利的國家紀念碑

1949年11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重慶主城。1950年10月1日,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於“紀功碑”下廣場檢閱駐守重慶的武裝部隊和民眾遊行隊伍時,題詞將“抗戰勝利紀功碑”改為“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之後,民眾將之簡稱為“解放碑”。

七七事變紀——中國唯一一座紀念抗戰勝利的國家紀念碑

七七事變紀——中國唯一一座紀念抗戰勝利的國家紀念碑

作為全國唯一一座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的國家紀念碑,是以紀念重慶人民對於國家的偉大貢獻,也是抗戰勝利和重慶解放的雙重歷史見證。

解放碑記錄著重慶的歷史與文化,支撐著重慶過去和未來,因為它特有的歷史內涵,仍牽動著人們景仰的目光,在海內外具有非凡的影響。如今的解放碑已是中央商務區的代名詞,是重慶核心的城市名片。

挖掘更多重慶故事,展示更多重慶視角。感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