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兰四明阁:移建山脚,旧藏无迹(上)韦力撰

我与朱炯先生相识于网上,大概两年前,他在我的公微号中留言,而后的交往使得我了解到他对余姚一地的人文地理研究颇为专注,其行文之典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后来,他寄赠一部《朱兰文集》于我,而这部大书的编纂乃是出自朱炯先生之手。再后来,我了解到,原来他是朱兰的七世孙。朱炯先生告诉我:“朱兰是一本堂第廿二世,而我是第廿八世。”难怪朱炯先生有这么好的修养,原来他也是名人之后。

而后的聊天中,朱炯先生告诉我,其祖上朱兰也是一位藏书家,并且有专门的藏书楼存世。他发给了我一些老照片,由此让我看到朱兰的藏书楼宏伟壮观。而余姚地区的访古之旅我已去过多次,却未曾找到这处书楼,这让我略感惭愧。朱炯先生安慰我说,这不是我的疏忽,因为朱兰的藏书楼——四明阁早在2001年已经迁建他处了。

朱兰四明阁:移建山脚,旧藏无迹(上)韦力撰

四明阁正面

古代书楼的迁建当然是个遗憾,但如果有痕迹在,这已然是不错的结果,故四明阁马上就列入了我的寻访名单中。2017年11月,我前往绍兴寻访历史遗迹,当时住在了绍兴饭店,因为此饭店乃是在张岱快园的遗址上建造而成者。如今的绍兴饭店已建成了亭台楼阁的仿古格局,这样的饭店住上去给人以心理上的安慰,因为这也算是住在了藏书楼中。

住在此饭店的第二天一早,我用罢早餐到大堂等候方俞明先生。绍兴图书馆的唐微老师已先到,我们坐在大堂经理的座位上聊天,而旁边一直有人望着我,这样的直视让我略感不自在。于是转过脸来望着他,以此来问讯他有何事。这位先生一脸斯文地问我:你是韦力先生吗?他的问话令我略感意外,然从他身上透显出的修养让我觉得对方并无恶意,于是点头称是。此人立即告诉我:“我就是朱炯。”

交往了这么长时间,我是第一次见到朱炯先生本尊,但我早已知道他住在余姚,故完全未曾想能在绍兴偶遇,于是立即起身邀请他就座。与他愉快地聊了起来,由此而得知,此次相见并非偶遇,因为朱炯从方俞明先生那里得知,我将在绍兴地区寻访历史遗迹,故他特意赶来加入我们的寻访队伍。

朱兰四明阁:移建山脚,旧藏无迹(上)韦力撰

文保牌

能有同好相伴共同访古,当然给这样的活动增添了乐趣。一整天下来,我们谈论了许多话题,而朱先生也热情地邀请我到余姚一游,但因事先的行程安排,我已无空前往,于是与朱先生约定明年的某个时刻我前往余姚与之见面。

2018年4月21日,蒙绍兴图书馆馆长王以俭先生之邀,前往该馆举办讲座,而朱炯先生再次特意赶来捧场。讲座完毕后,王馆安排车送我二人前往余姚。到达饭店后,稍作修整,朱炯先生就带我前去参观复建后的四明阁。

之前的一段时间,我已查过行程,四明阁建在余姚龙泉山山脚下的某个位置,于是我所定的酒店就在此山的对面。从地图上看,两者之间的直线距离仅有几百米,然而我回到酒店大堂时,朱炯已请了一位朋友开车等候。他告诉我说:虽然从酒店即可望到四明阁,然而这之间却隔着姚江,由酒店走到四明阁无论从哪个方向都要绕过姚江上的桥,所以他还是觉得开车前往较为实际。其实我心里明白,这正是朱炯先生的善意:他担心我的腿走这么长的路太过辛苦。

朱兰四明阁:移建山脚,旧藏无迹(上)韦力撰

汽车停在了这里

朱兰四明阁:移建山脚,旧藏无迹(上)韦力撰

余姚博物馆

汽车停在了龙泉山脚下,登山之路路过余姚博物馆。从外观看过去,博物馆面积不大,然其门前的广场却颇为广阔,而广场的右侧则是登山的台阶。沿着台阶慢慢往上走,遇到的第一组建筑乃是一处仿古四合院。朱炯说,此处的用途乃是开办成了茶馆。因为整个的龙泉山已经改名为阳明公园,而茶室也成了本市人民休憩之所。

朱兰四明阁:移建山脚,旧藏无迹(上)韦力撰

由此右行乃是登山之路

朱兰四明阁:移建山脚,旧藏无迹(上)韦力撰

遇到的第一组仿古建筑

朱兰四明阁:移建山脚,旧藏无迹(上)韦力撰

如今这里是茶室

茶室之后有一段长长的回廊,沿着回廊向上走,在不远处就看到了体量较大的仿古建筑。朱炯说,这就是重建的四明阁,此阁移建之时,有关部门强调要原样复建,但重新建造而成时,却与当年的规制并不相同,并且这些建筑材料也并非使用的是当年的老料。

朱兰四明阁:移建山脚,旧藏无迹(上)韦力撰

沿着回廊上行

从外观看过去,四明阁为两层,而上层的飞檐建筑最具特色。如今的四明阁处在龙泉山西麓的一块平地之上,门前有一亩地大小的广场,这个广场全部用石板铺盖。而阁的正门左侧则立着文保牌,文保牌背面的简介写道:

四明阁乃朱兰藏书楼,建于清同治初年。坐北朝南,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两层木结构楼房,翼角上翘,形似水上楼阁。朱兰,道光九年探花,历任御史、学政、考官、内阁学士等职。他为官清正廉洁,乐于施贫济穷,晚年潜心学术,尤重姚邑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著有诗文多种行世。该阁原位于酱园街,临姚江,2001年迁建于此。

朱兰四明阁:移建山脚,旧藏无迹(上)韦力撰

前方的回廊

朱兰四明阁:移建山脚,旧藏无迹(上)韦力撰

四明阁侧影

走到楼的近前,可以看到木制的门窗的确是重新制作而成,然大门却上着锁,隔窗向内探望,里面摆着一排排的椅子。朱炯说,这里已成为了演戏之地,到有节目演出时这里才会开门。而我却无法等这么长的时间,到其门而不能入,终究是个遗憾。于是我沿着台阶继续上行,从上面俯瞰四明阁,但因为树木的茂密,依然无法拍出此楼的英姿。而寻访完的当天晚上,朱炯先生请来了几位朋友聚餐,其中有余姚电视台的鲁旭安先生,鲁先生在电视台负责拍摄,朱炯介绍说,鲁先生对摇控拍摄十分在行,于是我想到了因树木遮挡无法拍摄四明阁全貌的情形,而鲁先生立即向我详细讲解用无人机拍摄的技巧方法。听闻他的所言,让我知道好玩的无人机其实操作起来并不那么容易,然这种方法的确值得一试,这使得难以拍到之处可以完美的展现。

朱兰四明阁:移建山脚,旧藏无迹(上)韦力撰

门前的广场

朱兰四明阁:移建山脚,旧藏无迹(上)韦力撰

沿此上行

关于朱兰的生平,朱炯先生在其所写《话说四明阁》一文中有如下简明扼要的叙述:“朱兰(1800—1873),字心如,号久香,晚号耐庵。道光九年,朱兰考取一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历官御史、广东正考官、湖北学政等。道光十九年,以父老乞养归里。道光廿八年,起补原官,迁少詹事,充讲官。咸丰元年(1851)迁内阁学士,署工部侍郎,同年辞官归里。太平军起,奉命筹划阻击,后因镇压余姚十八局事与上司不合,被降四级调用。同治二年,再任安徽学政,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致仕。”

朱兰是道光九年的探花,这真可谓会读书之人,而后他又做过正考官和学政,其主要履历还是从事学业。这样的人当然是腹有诗书,难怪他建有这么大一座藏书楼。

对于四明阁原建造的位置,朱炯在文中引用了光绪版《余姚县志·古迹》中的所言:“四明阁在驿下冬官里。朱阁学兰督学安徽,使竣归里。临江筑此,每集耆旧谈宴其中,一时称为香山洛下之比。山色江光,风帆沙鸟,遥瞻俯瞩,灵襟洒然,洵登临胜境也。”

看来四明阁不仅是藏书之地,同样也是朱兰告老还乡与友人宴谈之所。四明阁为什么要建在驿下的冬官里?朱炯在文中有如下解释:“姚江驿在治东一里许,位于县治东门外姚江北岸,即酱园街中段,建于宋代,久经奉裁。嘉靖中重建。朱兰八世祖朱宇道明末从龙泉山西麓搬至北城东门外姚江驿附近。到朱兰这一代时,驿下朱家已经是余姚一本堂朱氏中比较大的一支了。上古设置官职以四季命名,《周礼》分设天、地、春、夏、秋、冬 六官。后沿而为吏、户、 礼、兵、 刑、 工部,以冬官为工部的通称。朱兰在同治二年至五年曾出任安徽学政,以内阁学士兼工部侍郎致仕,故而将其居住地称为驿下冬官里。”

朱兰当年做过工部侍郎,而古人以冬官代称工部,如此说来,冬官里之名乃是因为朱兰所起。而对于四明阁的建造,朱炯在文中写道:“朱兰归里后,因‘脚力弱,不能远行,就近可娱耳目’而筑四明阁。据朱兰《补读室日记》的记载:‘辛未(1871)十一月十五日楼屋立柱;…次年八月初二日落成。’由此可知,四明阁在1871年开始立柱,至次年八月初二建成,前后用时八个半月。由朱兰的大儿子朱朗然督工建造。”

朱兰四明阁:移建山脚,旧藏无迹(上)韦力撰

原址上的四明阁,朱炯先生提供

此前,朱炯先生发给我一张四明阁迁建前的照片,由此可以看到,原本的四明阁比迁建后的规模要大许多。这么大的一座阁楼,而那时又无建造用的机械设备,仅八个半月就能建造完成,这真令人惊叹古人的造楼本领。想来,这座楼建成之后,朱兰于此楼中接待过不少宾朋,以他的身份,能够登此楼者,也非等闲之辈。由此可以想见,当年的四明阁是何等之热闹,当然能够称得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