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廣核開陽風電項目—山風吹「綠」發展路

狠抓產業招商是推動我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深化改革開放構建開放型經濟的時代所趨,是搶抓機遇促進後發趕超的迫切需要。今年初,我省正式印發《貴州省2018產業大招商突破年行動方案》,以推動全省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取得新進步,做大產業、做強企業,推進全省經濟又好又快長期可持續發展。

上半年,我市新引進到位資金1423.05億元,新引進項目692個,新引進項目開工率達98.55%;通過大力實施“千企引進”工程,引進企業為159家,完成省下達180家任務的88.33%,招商引資工作各項指標均實現“時間過半、任務超過半”。

數據的背後,是我市各級各部門加強產業研究實現錯位發展,創新招商方式提升招商實效,強化服務支撐推進項目落地的結果。即日起,本報開設“投資貴陽產業大招商項目調研行”欄目,報道全市各級各部門開展營商環境整治,著力解決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加快實現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大突破的亮點與做法。

盛夏時節,驅車來到開陽縣高寨鄉槓寨村,沿山路盤旋而上,行至山頂,就會看到一座座白色風機錯落有致地排列著,綿延數十公里,蔚為壯觀。從風電場變電站向四周望去,鱗次櫛比的樓房及附近的河流盡收眼底。極目遠眺,無限風光令人心曠神怡。難以想象,五個月時間,這裡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

2018年1月,中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投資建設的高寨風電場項目破土開工。據介紹,高寨風電場20颱風機單機容量為2.0兆瓦,總裝機容量共40兆瓦,預計年上網電量為7796萬千瓦時,年等效滿負荷小時數為1949小時,容量係數為0.223。

今年5月,20颱風機整體投運,創造了貴陽新能源產業項目推進的新速度。“項目建設速度也創造了中廣核項目建設的‘新速度’。”中廣核貴州開陽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福祥感慨道。同樣規模的項目,建設時間往往需要一年左右。

這樣的建設速度,體現了貴陽市實施大招商行動,優化營商環境和體制機制改革,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取得的成效。

唯有綠色發展才能守住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瞄準這個方向,此前,開陽縣多方奔走,與中廣核對接,希望引進風電項目。“2014年,我們來開陽考察時,就被涼爽的氣候吸引了。當地政府也十分支持,提供了多個地方供我們選擇。經過考察,我們最終選擇了高寨鄉。”趙福祥說。

“過去,我們建設一個風電場,從測風期各項手續審批,再到動工方案、林地許可證申請等一系列工作搞完,至少需要幾個月。在貴陽,我們提供好相關手續後,只花了一個月左右就辦理完成。”趙福祥邊走邊說。

然而,開陽高寨風電場項目的推進並非一帆風順。“項目初始階段,因地處高寒地區,清潔生活用水缺乏。加之項目建設處於攻堅階段,下山取水耗時又麻煩,喝水成為一個難題。”趙福祥說。得知這個問題後,開陽縣水務局及高寨鄉便開始幫助施工方在山上打井,解決了施工人員的飲水難題。

迎著清風,朝一號風機處走去,十多分鐘後,便看到一座80米高的巨型大風車,3片60米長的葉片迎風旋轉。風機下方,絲毫不見施工的痕跡。

“建設一個風機,至少需要300平方米以上的土地。雖說早期會對生態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但是我們建設完成後,會對土地進行復墾。除了風機臺的位置,其餘地方都是綠地景觀。”趙福祥說。經過不懈努力,施工後的“傷疤”正在一點點癒合,生態修復已是初見成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於風電項目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高寨鄉經發辦主任顧和建感觸頗深。“高寨鄉雖然生態好,但產業主要以農業為主,工業發展相對薄弱。風電場建起來後,不僅增加了財政收入,而且中廣核還出資完善了當地的基礎設施。”顧和建說,我們還計劃依託風電項目打造一些旅遊拓展項目,把農業和旅遊業結合起來,帶動百姓脫貧致富。

風電場附近的村民便是最先受益的一批。由於槓寨村地處海拔較高的山丘,村戶較為分散,上山的路僅有一條狹窄的泥巴路,村民出行十分不利。“以前,我們出門到鄉鎮上趕場,走小路都要花半個小時以上,由於山路狹窄,帶點農產品出去賣都很難。”62歲的槓寨村村民盧仕林說。

“正是看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建設風電場的同時,將這個問題考慮進去。”趙福祥說。就這樣,一條4.5米寬的進山道路建了起來。

“有了進山路,汽車都能開進山。鄉里正打算依託風電項目發展生態旅遊,我修建了兩層樓房,打算開個農家樂,相信日子會越過越好。”對於未來的好日子,盧仕林信心滿滿。

記者 張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