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能開發、生態環保、扶貧擔當“薈萃”一山

风能开发、生态环保、扶贫担当“荟萃”一山

风能开发、生态环保、扶贫担当“荟萃”一山

孟夏時節,薈萃山上,萬木蔥鬱。薈萃山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宣化鎮境內,距中嶽嵩山東約40公里。鄭州地區唯一一座已投運風電場就建在該山上。

河南是我國主要煤炭產區之一,也是我國中部地區風電開發潛力較大的省份。從鄭州市驅車前往薈萃山的路上,可以看到這樣的宣傳牌:推廣清潔能源,實現煤炭替代。

文 | 王海霞

薈萃山風電場的建設投產也順應了這樣的大趨勢。

薈萃山諸峰競秀,植被茂盛,風電場就建在登封市國家公益林區內。根據國家公益林保護相關內容,公益林區內嚴禁亂砍濫伐,嚴禁放牧砍柴、非撫育性修枝,嚴禁在林區內開墾地、採礦、採石、取土、修築工程設施及其他毀壞林地行為。

建風電場和保護植被之間,如何兼顧?

风能开发、生态环保、扶贫担当“荟萃”一山

△今年青年節,中廣核新能源河南分公司薈萃山風電場的員工和他們守護的風機合影

“既要開發這裡的風電資源,又要保護薈萃山的綠水青山。”計文博道出了薈萃山風電場建設前後的生態保護秘訣:選址時要繞開植被茂密的地區,修建過程中儘量避免伐林,林業補償要給到位,工程投產後要花大力氣做環境和水土保護工作。“這個風電場自投運以來,我們在植被複綠和水土保持方面的投入就有800多萬了。”

站在風機下,喬紅還介紹了風電場附近的旅遊資源,他說:“在我們的11號風機附近,當地政府要建一座玻璃吊橋,吸引遊客;山上還有一個古廟,香火不錯;天氣好的時候,在山上還能看到白沙湖水庫,聽說水庫裡的魚也很鮮美。”

不難看出,在風力發電機當空舞的同時,薈萃山上仍可朝聞蒼松濤響,夕拾平湖晚霞。

中廣核新能源的風電場給當地帶來了什麼?還要聽聽當地人怎麼說。登封市宣化鎮副書記王國偉肯定地說:“風電場對我們宣化真有幫助!

薈萃山山高坡陡、土地貧瘠、水源缺乏,是河南省有名的貧困區域。“以前交通不便,村民進山出山非常難,現在交通方便了,農產品運輸和外界商戶來了以後市場信息對稱了,深山農產品外銷也方便了。”王國偉講起了風電場給附近鄉村帶來的變化:“我們還組織了農民扶貧車間,把咱原來穿的千層底布鞋發展為產業,帶動附近幾個村的幾十名婦女參與進來,成了咱薈萃山的一個品牌。另外,交通便利還促進農家樂產業的發展,特別是節假日,很多人帶著孩子來薈萃山看風車,吃農家樂。

在村民王金定眼裡,風電場沒建成之前,薈萃山就是兔子不拉屎的窮地方,人是上也上不來,下也下不去,原來有條小路,很不方便,一下雨就把路沖壞了,冬天一下雪,十幾天就出不了門。

如今,王金定在薈萃山上辦起了農家樂。“風電場建成後,道路幫咱也修了,對我們幫助最大的就是交通方便了,咱山裡空氣好,再加上這風機對咱來說是個稀罕物,就拉動了咱這裡的農家樂旅遊,鄉里也制定了五年的農家樂旅遊計劃。”

“現在這個農家樂有點小了,一年也就收入5—6萬吧,今年我計劃擴建,達到每天能接待500多人,吃住一條龍的。”對於未來,王金定言語間充滿了希望。

關於扶貧,王國偉給出了這樣的數據:風電場沒有建設的2015年初,我們的貧困戶大概235戶814人,經過這兩年風電場的帶動後,我們兩個省級貧困村和一個市級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村,貧困戶大部分都已轉入鞏固、提升階段。2015和2016年已脫貧220戶、786人,15戶28人未脫貧,這些未脫貧的人中,有喪失勞動力的,還有因病返貧的,我們已制定了詳細的脫貧計劃。

46歲的段會改是薈萃山風電場的廚師,貧困是她揮之不去的記憶:“沒來風電場之前,家裡過得老苦了,一家六口人,父母身體也不好,孩子還上學,全靠老頭下窯挖煤養活全家,生活過得緊緊巴巴的。再加上前兩年窯上效益不好,家裡有時候都揭不開鍋了。”

“我現在一個月工資2200,平時還發點補助,給家裡能貼補不小。”段會改笑著說。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分享到:


相關文章: